第27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302
  華亥等人原本的“人質換和平”計劃很好,他們和國君彼此互換自己的親人,作為人質,換取大家之間的彼此諒解,等到過一個階段,等事情降溫後,再慢慢的恢複常態。

  但是,華亥等人實在是沒想到這個“人質計劃”,算計的很好,但是實施起來卻非常的不切合實際,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問題,而且給自己添上了巨大的精神負擔,就像是一個枷鎖套在他們的脖子上,越來越緊,越來越不舒服。

  其實,實質原因,說到底,還是中國曆史上根深蒂固的地位不平等問題在作怪。

  我們先看看國君的人質——

  宋國國君的人質是自己的太子,可謂是王牌,也算是重量級的人物,從質押的分量上足夠了。但是,太子是什麽人?他是國家的儲君,未來的國君,現在既然你們三人已經發誓效忠君王,就代表著要繼續的效忠未來的儲君,這是當年他們在任職時候的盟誓誓詞。現在倒好,這個被效忠的未來儲君,卻被當成人質關押在華亥家裏,這不等於是請了一尊神到家裏了嗎,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這次人質身份地位之間相差太大了,所以就出麻煩了。

  既然是未來的國君,即便是人質,也必須好好的侍候,否則會留下罵名的,這就算是請了一尊活菩薩進門了,要好好的供養著,不能餓著,也不能凍著。

  於是,華亥與妻子每天都是自己先盥洗幹淨,以表示對君王的尊重,然後恭敬的親自伺候人質,他們未來的儲君用餐以後,自己才敢去回去吃飯。

  這樣一來,一天二天,完全可以堅持,就是裝裝樣子也能咬下牙來,但是如果天天這樣,這就是個苦差事了,他們在家裏麵也是貴族大老爺,需要比人侍候,現在倒好,身份變了,自己需要天天的當仆人了,真是受不了了。

  這還不算,還有另外兩個貴族老爺,也是不能得罪的,錦食玉衣,小心翼翼,反正人家並沒有感到換個地方有什麽不一樣的,如果出現不一樣,就是虐待,是侮辱,家裏人是不會答應的。

  現在,國君送來的三名人質,反而成了捧在華亥手中的燙手山芋,捧不起,也放不下,進退不得,左右為難。

  相反,宋元公自從離開華府後,回到王宮的處境卻是越來越主動了,他也很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反而對太子的受製,一點也不著急,非常安然。

  國君每天都要和夫人親自跑到華府,要親眼看著自己當做人質的兒子們吃完飯,才肯戀戀不舍的回去,當然這一趟在華府的各種排場,華府是要花銀子的,天天這樣,真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啊。

  因為,國君是父親,父親探望自己的兒子,這一點毛病都沒有,他們當初的談判中,並沒有不允許探望的條款,這樣做,國君一點也不違背盟約,反而讓全國的百姓感到,華氏和向氏實在是太無理了,竟然扣留太子,逼迫國君天天探監。

  所以,宋君的這一招,實在是厲害,不僅讓華亥感到壓力巨大,這也是國君在天天提醒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宋國臣民們,就像是一個生動的廣告一樣:

  看啊——,我們國君的兒子,都做了臣子的人質。這真是違反倫理綱常啊,我們的二大氏族就是這樣的不講道理啊。

  謊話,說一萬遍,都有可能變成真理,現在這樣的話,天天在國君的表演下在宋國首都裏麵上演,這就是活廣告,真是可怕啊。

  這樣一來,華亥夫婦即便每天恭敬的做出的臣妾姿態,恭順的接待和侍候太子,也就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了。

  華亥覺得越來越招架不住,精神高度的進展,情緒已經快要到崩潰的狀態了,思來想去,就想把人質放回去,但向寧反對,他說:

  “我們就是因為信不過國君,才拿他兒子做人質的,放回去,咱們也就離死不遠了!”

  但是,宋元公並沒有就這樣隱忍下去,他在慢慢的積蓄力量,準備反戈一擊,打垮華、向的力量。

  華氏一族雖然因為華亥的作亂,似乎是站到了國君對立的一麵,但是華氏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德高望重的大司馬華費遂,就是堅決的國君支持者,隻不過現在他不能亂說話,因為他的族人作亂,讓他的地位也很尷尬,隻能靜觀事變。

  國君宋元公很聰明,當然知道這裏麵的道道,於是找到華費遂,請求他幫自己驅逐亂臣,攻打華氏,華費遂很擔心,說:

  “為了國君,臣不敢惜死。可萬一他們把太子、公子殺害了,您不就更難受了嗎?這樣做原本是為了去掉憂慮,卻反而使另一個憂慮增長了,所以臣子很是擔心。但如果您一定要幹,我也隻能堅決執行您的指示。”

  宋元公既然已經動了殺心,就不再顧忌什麽了,時機已經成熟,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國將不國,授人以柄,國君做的也太窩囊了,於是鐵了心的說:

  “孩子們的死活是他們命裏注定的,我實在受不了這樣的羞辱了!”

  公元前522年10月,魯昭公二十年,君臣雙方維持了100天左右的和平宣告結束。宋元公孤注一擲,率先殺死手自己中的人質,隨即和華費遂聯合攻打華、向兩家。

  華亥、華定、向寧措手不及,倉皇逃往陳國。臨行前,向寧要殺死宋元公的太子,被華亥製止:

  “因為冒犯國君而逃亡,再殺死國君的兒子,哪國還肯收留我們呢?況且,把他們留下還有用處。“華亥把人質交給自己的庶兄、少司寇華牼:“你年紀大了,無法再出國去事奉別人,你把三個公子交還國君,一定能夠免罪。”

  華牼也做得漂亮,他並沒有糊塗到去找國君宋元公談任何條件,而是直接派人把三位公子送進宮,什麽也沒說,自己扭身出門,要去流亡。

  宋元公很感動,趕緊過來拉住華牼的手:

  “我知道你是無罪的,回來吧,我恢複你的職位。”

  宋國因“華向之亂”的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跟著宋君平定叛亂的華費遂一枝子,也出問題了,最終導致那些逃跑的華向之黨,再次的死灰複燃,造成了“華氏再叛亂”的事件,這是發生在下一年的事情了。

  現在還是說說楚國發生這一年的一件大事,他和曾經流亡到宋國的楚國太子建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