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雙麵間諜楚太子的下場(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春秋第二百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3267
  一個愚忠的伍奢,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印證了楚平王心中的疑惑,這就惹惱了楚平王。

  因此,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在政治上,必要懂得迂回戰術還是很重要的,你看看人家齊國的晏嬰,也是個忠臣,說話和很直接,但是他很懂“順勢而為”的道理,就留下了輔佐大王的美名。

  但是,伍奢不一樣了,性子很直率,見到大王這樣的直接問話,本身自己和太子心裏麵沒有鬼,就開門見山,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回答了:

  “大王,你真糊塗啊,別聽別人瞎忽悠了,我和太子怎麽能夠造反,我們都是大王的忠臣,大王已經錯了一會了,就不要再錯第二回了。”

  伍奢的意思是什麽?

  楚平王當然聽懂了,奧,原來你是在諷刺我強占了太子的媳婦,甚至連太子也認為是我錯了。哈哈,連太子都是我楚平王生的,太子的好東西,我拿過來享用,這是給太子麵子,看來,這樣還不行,太子都認為是我錯了。

  再說了,我是打了個截胡,娶了太子的媳婦,有些好說不好聽。但是,這個事情可不是太子已經和媳婦結合了後,我再搶過來的,那就是淫亂。而我是在媳婦還沒有和太子成親前結合的,這有什麽,這倒好,你們還拿這個事情來質問我,這肯定就是心裏麵有深刻的仇恨,有仇恨,就有反抗,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兒子,我有的是,大臣,我也不缺你這一個。

  所以說,在和上級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講究策略,就是論事,不要含沙射影,指責已經發生的事情了,這樣大家都沒有麵子,伍奢隻能是個忠臣,不能算是能臣,他這樣說話,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太子。

  楚平王一惱之下,接著就把伍奢給逮捕了,並派人前往城父去殺掉太子。

  你說,這個伍奢是不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以前的事就不要提了,伍奢可能以為自己是自己,太子是太子,今天是自己的意見,作為大臣來提出忠告的,可是在楚王的眼中,伍奢的意見,就是太子的意見,因為伍奢太子的老師。

  身份,決定一切。

  所以說,當太子的出藩,在古代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平常在身邊,還可以申辯一下,現在連申辯的機會都沒有了,而且太子在外麵,總是不會讓國君放心的,一個是現在的國君,一個是未來的儲君,兩個之間有矛盾,就是“石頭腦瓜子”也能想出來結果吧。

  楚平王一道詔書,直接派遣管理城父軍隊的司馬奮揚司令員,帶兵前往太子處殺死太子。

  奮揚主管的城父的軍事工作,當然明白太子軍事的情況了,在任何沒有軍事準備的情況下,就準備造反,這不是雞蛋放在板凳上,玩命嗎,這肯定是個陰謀和誣陷。

  所以,奮揚偷偷的在大軍出發之前,派人前往太子處,告訴太子:你已經是生命危險,快跑吧。

  然後,奮揚帶著大軍慢慢騰騰的出發了。

  三月,太子逃往了宋國避難。

  太子沒有抓到,消息傳到了楚都,楚平王讓奮揚回軍,奮揚沒有完成任務,就讓城父大夫醬紫捆綁起來,押著返回了楚都,一見到楚平王,楚平王就嚴厲的問奮揚:

  “話,出自我的口,進入你的耳,消息怎麽走漏了,到底是誰告訴太子的?說——”

  奮揚不緊不慢的回答:“報告,是我告訴太子的”。

  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一片安靜,楚平王也沒想到奮揚會這樣回答,頓時也愣住了,大家都為奮揚捏了一把汗,這個傻子,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過錯,這不是找死嗎。

  楚平王陰沉的問:“為什麽?”

  奮揚此時滿含著熱淚說:

  “當初,任命我為城父司馬的時候,是君王下令讓我侍奉太子,如同侍奉大王一樣的忠心,我牢記大王的命令,因為有了之前最初的命令,就不忍心去執行後來與其相反的命令。

  所以,我就告訴太子了消息,他逃跑了,這是太子的事情,我到了以後也很後悔,但是已經發生了,來不及挽救了。”

  楚平王一聽說:

  “你既然這樣了,還敢回來,究竟是為什麽?”

  這就算是楚王給了奮揚一個台階下,這個問題正好是奮揚表示衷心的時候,所以奮揚抬起頭說:

  “接受了大王的使命,而沒有完成,已經是錯了;接到大王的召喚,再不回來,就是再次的違反大王的命令,而且也是無處可逃的,所以我回來請求大王治罪。”

  楚靈王歎了一口氣,看著這個忠貞的將領,說:

  “你回去吧,還象以前一樣的履行自己的職務吧。”

  這才是忠臣,一個聰明的忠臣,隻說自己的想法,通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君王感受到自己的中心,並且給大王一個饒恕自己的機會,這樣一來,雙方都有台階下。

  楚國太子建遭到了誣陷後,從城父逃跑了,前往宋國避難,想慢慢渡過這一段時間,等事態平靜下來,再慢慢的辯解自己的衷心。沒想到,太子運氣真是太背了,太差了,逃亡的太子竟然又碰上了宋國的“華向之亂”,一個背井離鄉的流亡太子,在這樣的混亂的國家裏麵,很是危險。

  所以太子建沒辦法,隻能又轉而跑到了鄭國。

  鄭國人對太子建很好,非常的同情太子的境遇,但是鄭國是夾在晉國和楚國之間的二流國家,避避難,還好說。但是,如果想要幫助太子建,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鄭國也怕得罪了楚君。

  所以,太子建一看在鄭國似乎沒有希望,就再次跑到了晉國,請求晉國幫助自己。晉國和楚國雖然是死對頭,但兩國爭鬥了多少年,也是不分上下的局麵,關鍵是圍繞著晉楚爭霸的中間國家鄭國,此時還在楚國的陣營之中。因此,晉國就想借著這個機會,能夠把鄭國給拉過來。

  楚國太子建的事件,就是一個這樣的機會,晉國想借助太子建,先收回鄭國,然後再幫助太子回國,這就是一個幫助太子的前提條件。

  大國之間的交往,都是有條件的。

  楚國太子建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棋子了,他太急於求成了,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現在已經是楚國的流亡人員,需要的是朋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絕對不能以犧牲朋友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違反這個原則,必然會引來殺身大禍的。

  為了爭取一個較大朋友的合作,來犧牲另一個朋友的利益,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到後來,雙方都會對你有意見的,落得個兩頭不討好的局麵。

  走投無路的太子建,就這樣稀裏糊塗的答應了晉國的要求,再次以流亡人員的身份返回了鄭國。不過,上一次到鄭國是流亡,這一次到鄭國,卻是帶著顛覆的秘密任務來潛伏的,性質完全不一樣了。

  鄭國並不知道這裏麵的緣由,還以為是太子建在晉國沒有得到招待,又返回來了,在他們眼裏麵,太子建仍是一個流亡的公子而已,所以,鄭國還是象以前一樣的對待太子建。

  但是,此時的太子建已經是身份變了,雙重間諜的身份,等太子建在鄭國落腳後,晉國就秘密派人前來與太子建聯係,晉國的間諜在與太子建接頭後,將商量好的攻打鄭國的日期,太子建秘密接應的信息,準備帶回晉國去,這一切似乎是神不知鬼不覺,可是,事情並不想他們想的那樣的美好。

  意外出現了。

  晉國的聯絡人在回國的路上,突然碰上的鄭國官府的衙役的盤查,衙役們一聽,他是來找太子建的外國人,馬上就扭送到鄭國當地的官府了。

  為什麽衙役們一聽是找太子建的人,就扭送?

  因為,這個太子建住在鄭國給他安排的封邑中,確實不像話,一點不像個流亡的人士,還是一副王室貴族公子哥的樣子,在當地繼續胡作非為,欺男霸女,導致鄭國封邑裏麵的人,都很反感這個外國的流亡太子。於是就紛紛的上告鄭國的官府,正好鄭國官府派了衙役人員來核實這些事情,太巧了,正好就碰上這個晉國的秘密接頭人。

  一場“老虎凳”下來,晉國的秘密聯絡人招供了,原原本本的將事情的經過供述出來,這讓鄭國的官員大吃一驚,事情兒大了,馬上上報。

  太子建的罪行被揭露了。

  這還說什麽,人家鄭國那樣的誠心招待太子建,這個太子建竟然企圖顛覆鄭國,這太令人生氣了,如果他還是堂堂的楚國太子,鄭國也許隻能聲討一下,將其驅逐出境罷了。

  但是現在他是一個流亡的逃犯,楚國要想殺死他,鄭國又是楚國的附庸小弟,既然你想死,那鄭國就成全你。

  於是,鄭國人就當場殺了這個太子建,而且將消息送到了楚國,名義上是為楚國除害了。當然,鄭國還受到了楚國的表揚,這就是當間諜的下場。

  太子建的兒子“勝”,在鄭國也住不下去了,就跟著逃亡到了吳國。吳國是楚國的死敵,不至於殺死他,這是唯一能夠流亡的國家了。

  太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