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消防救災總指揮:子產( 魯昭公十八年,前524年,春秋第一百九十九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4-12 09:26      字數:2098
  這是“春秋時期”記載的一次有名的大火災。

  火災發生在這一年的五月十三日,宋國、衛國、陳國,鄭國都發生了火災事件,這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其實現在想來,有風必助火勢,在那個基本上都是木製品建築的時代裏,火借風勢,風助火勢,一通亂燒,竟然給四個國家帶來的巨大的災難。

  先說說當時的氣候情況,因為當時沒有天氣預報,隻能是按照星宿進行推斷,這真是高智商的燒腦學問,絕對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專利,一般老百姓並不知道天氣的變化,事先進行預防。比如,現在天氣預報了“有雨”,我們就事先準備雨具,天氣預報了有“台風”,我們就事先進行防範,讓船舶靠港,若天氣預報預報了“天氣幹燥”,再加上大風氣候,就要預防火災的發生了,於是,現在的日常的生活,就有了預防災難的準備。

  這年的夏天,是個氣候反常的時節。

  從五月份開始,中華大地上天空中的大火星宿,就時時的在黃昏的時候出現,到了五月七日,開始刮大風了,而且是東北風。魯國觀看星象的官員梓慎說:

  “我看氣候反常,不太好啊,這個季節發生的東北風,就是融風,是立春的木風,是火之母風,火所以開始生成了,融,就是祝融的融,祝融就是玩火的祖宗,祝融玩火的大風,這不是越燒越厲害嗎!

  我看,根據七七四十九的規律掐算,在七天之後,火災就開始發作了吧”

  這個梓慎很厲害,能夠根據當時的星宿,而預見到大火的發生,不知道他有沒有事先做出預報的通知,這恐怕也是“事後諸葛亮”的說法吧,要知道,那個年代要是預報錯了,可不像是今天這樣輕鬆,恐怕就會按上一個妖言惑眾的罪名。

  所以,估計這也是梓慎說說玩玩罷了。

  三天後,初九,大風一點也沒有停頓的意思,反而越刮越大,一陣陣的,好像是妖怪來了一樣。

  五月十三日,風更大了。

  梓慎再次登上了魯國附庸的“大庭氏”小國的庫房頂上觀看氣象,說:

  “壞了,看這個樣子,恐怕在宋國、衛國,陳國,鄭國四個國家發生了火災。”

  果然,壞消息傳來了,宋國、衛國、陳國、鄭國先後都在這幾天發生了大火災。

  鄭國的裨黿在這次大火發生的時候,就一直的提議要準備神廟裏的盛水容器防範火災,但是子產並不同意,裨黿說:“如果不聽我的話,鄭國將要再次的發生火災”。

  鄭國人要求按照裨黿的話,用神廟裏麵的容器寶物盛水以做防火的準備,但是子產還是不同意,子太叔勸道:

  “神廟裏麵的寶物,是用來保護人民的,如果再有火災,國家差不多就燒光了,就要滅亡了。如果可以挽救危亡,你又何必愛惜那些寶物呢?”

  子產說:

  “自然的天道發展悠遠,人世間的生存道理在眼前,兩個問題互不搭界,沒有關聯,我們怎麽能夠由天道而推算人道呢?這個裨黿怎麽能夠知道天道,這就是他多言了,即便是偶爾有說中的事情,不過也是‘瞎貓碰著死耗子’,碰巧而已,不用擔心”所以,子產就沒有按照裨黿的意見辦理,果然,鄭國暫時的也沒有發生火災。

  但就在這個空檔裏麵,鄭國的大夫裏析告訴子產:

  “根據我推算,鄭國將要發生大的變動,導致百姓震動,甚至國家幾乎要滅亡,不過到那時我也已經死了,不能親眼看到了。為了避免這個災難,我們把國都遷移吧,這樣可以嗎。”

  子產一聽,心裏麵也有些七上八下的,但是很猶豫的說:“遷都雖然可以,但是我一個人無法決定遷都的事情,還是等等看看吧。”

  果然,當鄭國再次發生大火災的時候,裏析已經病死了,但是還沒有來得及下葬,子產看到裏析的預言十分的準確,心裏麵也很感慨,就派了三十個民工親自把他的靈柩遷走,避免了被大火燒毀,也算是表彰他的預告準確吧。

  五月的大火,借助著五月的風,終於在鄭國再次的燃燒起來了,開始的火勢還不是很大,爆發點在鄭國首都的西、北、南三個地區,所以鄭國的首都的西門、北門、南門已經無法通行了,因為人們紛紛的救火,搶救物資,人流攢動,一片混亂,嚴重的堵塞的道路。

  此時,正好趕上晉國的公子公孫在鄭國訪問,於是子產連忙將晉國的公子公孫,將他們從東門送出國都,晉國其實在鄭國的西邊,最方便的是從西門出城,現在大火已經將另外的三個城門封鎖了,隻能從東門出城了。

  另外,子產還派司寇,將所有新來鄭國訪問的賓客中,那些剛到城門外的,都一起送走。已經在鄭國首都城內住下的,阻止他們不要出賓館,注意安全,等待救援。

  子產派子寬和子上,重新巡視鄭國都城內的所有家族祭祀的宗廟,以及鄭國的祖廟,嚴查燒香助燃大火的情況。

  派鄭國負責算卦的官員公孫登,搬走大龜,不要燒了鄭國占卜使用的神器,沒有大龜,以後還占卜什麽,所以必須進行必要的保護。

  派負責祭祀的祝史把鄭國宗廟的神主牌位,全部遷入周厲王的廟,都放在一起,以方便進行保護和救助,並馬上向已經死了的鄭國先君以及列祖列宗們報告這個事情,請他們原諒,移動他們的神位,也是萬不得已的操作,讓祖宗們不要擔心和驚慌。

  同時,子產下命令,讓看守倉庫的人員,各自戒備自己管轄內倉儲的物資安全。讓管理內宮的大臣商成公督促內宮全力戒備,將以前伺候先君的宮女們,安頓到大火燒不到的地方。司馬和司寇,都紛紛的在火道上工作,讓他們以便救火,一邊保持城內的警戒,防備盜賊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