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楚靈王滅陳 (魯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春秋第一百八十九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2-04 09:36      字數:4151
  說起陳國,真是一言難盡,在諸侯中他雖然是個小國,但是身份絕對的高貴,而且還有悠久的曆史。

  據考證,公元前1046年,陳國就已經立國了,那個時候,楚國還算是一群披頭散發的野人,刀耕火種,在荊楚地區為生存而奮鬥,可此時的陳國,已經成為相對文明的社會體係。但是,陳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最終的結局,在遠古各個曆代王朝的開國之初,當時中原大地上,一片混沌,人口稀少,土地廣大,可不像是現在熙熙攘攘的樣子,到處都是城市和村莊。那時的社會狀態,充其量就是圍繞著幾個居民生活中心點,而發展起來的一些周邊諸侯聚集點而已,各個諸侯聚集點周圍,在外部上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壓力,而各個生活圈內的居民也沒有生存空間的困擾。他們自己身邊這一畝三分地,有時候都忙活不過來,誰還有窮功夫去侵略別人,即便是因為地域性收獲的產品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也可以通過原始的交換來進行解決,戰爭的矛盾似乎不是那樣的突出。

  可是,一旦到了“春秋時期”後,那些原本是荒蠻無人的地區,突然成了一個個列強之地。擴張,成了壯大勢力的基礎和形態,這樣一來,頓時讓原本是圍繞周王朝中央核心的邊緣之地的諸侯們,比如:陳國、蔡國、息國、徐國等等之類的國家,變成了被包圍在核心地區與外圍夾層之間的交戰爭奪區域裏麵了。

  所以,鄭國、宋國、衛國、陳國、蔡國等等,不是成為征伐別人的強國,就是成為被別人征伐的弱國。

  中原地區的這些國家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這就是身邊都處在四戰之地,他們一旦國內有個風吹草動,繼而就會成為那些處在外圍而又沒有後顧之憂國家的食物,逐漸的演變成了被超級大國競相攻伐的對象。

  其中,在中原各國中,實力大一些的,相對穩定的,政治開明的,尚能慘淡經營,左右支持。但是那些實力弱小的,在遇上一些各種情況,導致國力下降,就必然會麵臨著被吞並和滅亡的境地。其實,這些弱小國家的日子就是:過一天,算一天而已。

  更為可怕的是:陳國和蔡國,位置在中原地區的南部,直接和新興的霸主楚國接壤,所以陳、蔡進入“春秋中期”後,就一直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國家,老老實實的跟著楚國大哥過日子。

  陳國,被封為諸侯國的時間,按《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在周武王戰勝殷商的時候,陳國的老祖陳胡公,被封的爵位就是:公爵。而此時的什麽齊國、魯國、楚國、晉國都還沒有建國,他們的身份都是跟著打天下的宗親和大臣而已,即便這些國家後來建國後,他們的爵位也是“伯爵”級別的諸侯,屬於第二個等級諸侯國,比起當時的陳國第一個檔次。

  後來統一六國的秦國,此時更是還沒有誕生。而現在的強大的楚國,頂多是個“子爵”的國家,所以陳國的曆史很悠久,地位很是顯赫。

  但是,曆史悠久,並不等於就一定永遠強大。

  當陳國傳到了陳哀公的時候,終於事情發生了——

  陳哀公(公元前534年,魯昭公八年)的第一夫人,是從鄭國娶的妻子,這個鄭國的長姬生下悼太子師,少姬生下兒子偃。哀公還有兩名寵幸的妾,長妾生子名叫留,少妾生子名叫勝。

  此時,陳國就有四個在曆史上記載的王子了。

  陳哀公最寵愛老三:公子留,因為陳哀公最愛他的媽媽,愛屋及烏,精力投入的多了,所以這個孩子可能就比較伶俐一些,深受爸爸的喜愛。於是,陳哀公把“留”他托付給自己的弟弟司徒招和公子過來照顧,其實就等於是讓這兩個兄弟來輔佐公子留的意思。

  陳哀公有一個非常頑固的疾病,就是治療不好,也不知道是什麽病,估計是絕症吧!而且已經很嚴重了,看來有些朝不保夕的樣子,這就給陳國的王宮帶來了很大的變數。

  每一個國家,在上一代國王生病或生命垂危的時候,往往王宮內,就是最危險的地方,最容易發生血案的地方,陳國當然也不能避免,更何況陳哀公之前又給三兒子過早的布下了政治棋局,因此,陰謀總是要爆發的,這都是陳哀公自己惹的禍。

  果然——

  魯昭公八年,三月十六日,受命輔佐老三的兩個叔叔公子招和公子過,一起聯手殺死了陳國的悼太子,直接把公子留,立為新太子。

  陳哀公很生氣,自己還沒死,弟弟們就這樣幹,簡直是昭然若揭,以後自己咽氣了還不知道會怎樣,所以想殺掉弟弟公子招,沒想到人家公子招,根本就不是省油的燈,不等陳哀公行動,自己就發兵包圍哀公的王宮。

  四月十三日,被逼無奈的陳哀公,自縊而死。陳哀公並沒有如願以償的死在健康問題上,而是死在了自己糊塗的布局上。

  這樣一來,公子招直接就把新太子留,立為陳國的國君。

  四月,陳國派使節幹徵師去楚國報告喪信。

  楚靈王此時也接到了陳國老四公子勝的投訴,楚靈王聞聽陳國內亂,就直接殺掉陳國使者,派楚國的公子棄疾舉兵征伐陳國,新登基的陳君留,狼狽的逃往鄭國。

  此時,發動叛亂的公子招害怕了,這次政變,就是他為主搞的鬼,現在整個計劃破產了,後續等來的必定是無情的清算,於是,公子招就到處推說,這次的事件都是跟著他的弟弟公子過,幹的好事,都是弟弟搗的鬼,其實他也是出於無奈才支持了弟弟的意見,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因此,楚國就把公子過給殺了。

  九月,楚兵在楚靈王五弟,公子棄疾帶領下,打著陳國原來被殺害太子悼太子的兒子公孫吳的旗號,喊著“為太子報仇,維持正義”的口號,一舉包圍了陳國。

  所以說,陳國本身就是夾在大國之間的小諸侯,更應該勵精圖治,努力經營自己的江山,積存實力。現在倒好,陳國自己內亂了,至於楚國是不是處於正義來征伐陳國,都不重要了,楚國要的隻是一個借口而已,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案例。

  十一月,十七日,滅掉陳國,也沒有繼續讓公孫吳當國君,而是一下子把陳國變成了縣,所以說,什麽口號,都是一個噱頭。

  楚靈王讓楚國的大臣穿封戌,當了陳國縣的縣長。

  為什麽楚靈王要讓這個人當縣長?

  其實楚靈王和他之間還有一段過節,這次也算是楚靈王給穿封戌的一個時候補償吧。

  當年,在魯襄公二十六年,楚國進攻鄭國的時候,還是楚軍的大夫的穿封戌和公子圍(現楚靈王),在戰場上一起攻向鄭國的大將皇頡。

  但穿封戌手狠馬快,跑在了公子圍的前麵,搶先活捉了這個鄭國的大將皇頡。

  當時還是楚國國君楚康王之弟的公子圍(羋圍,熊虔)不幹了,非要和穿封戌爭功,便向穿封戌爭要俘虜皇頡,眼球算作自己的功勞。

  穿封戌當然不給了。自己也算是立下的“奇功一件,憑什麽給你?“於是,兩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兩人便到楚國太宰伯州犁那裏去評理。

  江湖老油條伯州犁一看這個情況,不太好評判,如果向著穿封戌說,肯定會得罪公子圍,人家可是王族;但是如果向著公子圍說,肯定是對不起穿封戌的功勞,自己的良心過不去,於是眼珠子一轉就說:

  “這最好問俘虜自己。“

  於是,衛兵把俘虜皇頡帶來。

  麵對著進來的俘虜,老奸巨猾的伯州犁向上高舉起一隻手,恭敬地指著公子圍,對俘虜皇頡說:“這位是王子圍,我國國君寵愛的兄弟。“

  然後,又把另外一隻手放低,向下輕輕指著穿封戌說:

  “這人名叫穿封戌,是我國邊遠外地的一個小縣官。“

  說完之後,伯州犁眨巴著眼盯著皇頡大聲問道:

  “那麽,究竟是誰把你捉住的?“

  鄭國大將皇頡也不是傻瓜,整天的在官場上混社會,當人知道這裏麵的規矩了,這次又見到伯州犁在介紹楚軍二將時的手勢和語氣,明顯大不相同,心裏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便趁機逢迎,撒謊道:

  “我皇頡遇到王子,就大敗被俘。“

  伯州犁攤開手對穿封戌說:

  “得,連俘虜都說是被王子抓的,這功勞當然就是王子的嘍!“

  公子圍更是得意洋洋地對穿封戌說:“想跟我搶功?沒門兒!“

  穿封戌大怒,火暴脾氣就上來了,拔出寶劍就衝向公子圍:

  “你這個卑鄙的小人!“說完就要拚命。

  身邊的人連忙將他抱住,此事一直鬧到楚康王廷下。

  楚康王心知肚明,於是將功勞二一添作五,兩人都評功,都賜宴,都封賞,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所以,楚靈王在封了穿封戌為陳國的陳公時,直接提出這件事情,想表示自己不念舊惡,說:

  “當時,如果你要是知道後來我能夠封你為陳國的縣長,是不是就會避讓我?”

  但是沒想到穿封戌說:

  “如果當時我能夠知道你會有今天,我一定會殺死你,來安定我們楚國的。”其實,穿封戌就是變相的說:“要是知道你能後來殺死國君郟敖,自立為楚王,我當時一定會殺掉你的。”

  哈哈,這個穿封戌真是了直率人。

  楚靈王無語了。

  這就是陳國的第一次滅國,當時晉國的晉平公為此曾經訊問晉國的史官趙:“難道陳國就這樣被楚國滅亡了嗎?”

  史趙說:“並沒有”

  晉平公詢問原因,史趙說:

  “陳國是顓頊氏的後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皇五帝中的一帝,所以陳國的命星應該是‘鶉火’,因為顓頊氏就是由此而滅亡的,陳國作為他的後代也應該是這樣,現在的歲星還在銀河之中,所以命星不對,所以陳國還應該再次的複興。不過要等到陳國的後代在齊國掌握政權以後,陳國才能完全的滅亡。”

  果然,後來楚靈王死了,楚平王又把陳國複國了,恢複了陳國諸侯國的地位,不過這是後話了。

  直到,魯定公十四年,也就是陳湣公六年(公元前496年),陳和楚聯合滅頓。作為報複,吳王夫差攻陳,奪三個城邑而歸。湣公十三年(公元前489年),吳又攻陳,湣公求救於楚,楚昭王親率大師救援,吳國遂罷兵而回。

  魯哀公十七年,陳湣公二十三年(前478年),依附於吳的陳國,被楚國公孫朝率領的楚師攻伐,楚惠王殺湣公,陳終於亡國。

  陳國到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滅國了,不過這次的滅國已經是最後滅國戰的預演了,性質和道理都差不多了。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楚國的公子棄疾為了給被滅掉的陳國百姓中間“摻沙子”,就先是把許國遷到了夷地,以後這裏就叫做“城父”,然後又攻取了州來和淮北地區的土地,直接貼補給了許國,算是對許國遷移的補償,為此伍舉親自舉行盛大的儀式進行的補償土地給許國的儀式。

  同時,楚國又安排楚國大臣然丹,將原來在城父的百姓,遷移到了陳國,再把“夷濮”的土地補償給城父。

  又把方城外的人遷移到了許國。

  這一係列的拆遷活動,其實就是為了鞏固已經占領的土地,將坐地戶遷走,將外人遷入,打亂原來的居住習慣,便於更好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