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楚材晉用 (魯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春秋第一百七十六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2-04 09:06      字數:2168
  楚材晉用,意思是楚國的人才為晉國所用,比喻本國的人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蔡國大夫聲子說的“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才,晉實用之。”

  這純粹就是一個關於如何阻止人才外流的故事。

  主人公就是楚國大夫伍參之子,伍奢之父,後來的伍員(即伍子胥)祖父伍舉的故事。

  公元前547年,楚國的伍舉因避禍奔鄭,並且準備下一步投奔晉國,伍舉突然遇到了好友蔡聲子,他是蔡國太師的兒子,兩個人在喝茶的期間,伍舉無意表達流露出了還想回到楚國的願望。於是,就產生了這個故事典故。

  伍舉的父親楚國的大夫伍參,與蔡國的太師子朝是好朋友,因此,伍參的兒子伍舉就與子朝的兒子蔡聲子,關係很好,這真是父親和父親,兒子和兒子,都是好朋友,算是通家之好。

  伍舉娶了王子牟的女兒為妻,老丈人王子牟在楚國擔任申公的官職時候,出事了,到底是什麽事情,曆史沒有記載,反正不是犯罪了,就是參與了某一派的政治鬥爭了,因此,王子牟逃跑了。

  但是,楚國人說:“這是他女婿伍舉,護送他逃跑的”

  作為王子牟的女婿,也算是罪犯的家屬之一,在那個“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年代裏麵,已經是朝不保夕了,現在還有誣陷他的人,伍舉已經不能在楚國待下去了,伍舉隻能逃跑了。

  所以,伍舉為此也就跑到了鄭國,以避禍難,但鄭國似乎並不接受伍舉的才能,看來也混不下去,所以伍舉準備再轉向晉國去尋找出路。

  從鄭國前往晉國的途中,在鄭國首都的郊外,伍舉碰巧遇上了聲子,俗話說“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是人生的機遇,尤其是在伍舉落難的時候,故友相見,就十分的高興。於是,兩人一起在草地上,盤起腿來,吃點東西,喝點小酒,喝杯熱茶,拉拉家常,敘敘舊情。

  二個人,三說兩說,就說到了伍舉這次流亡的事情上了,伍舉感覺很冤枉,但還是表示了願意在自己的家鄉發展的意思,隻不過現在沒有辦法了,隻能暫時的流亡。

  聲子知道這個事情後,就說:

  “既然你已經謀劃好了,你就先去晉國,但我一定會讓你回到楚國的。”

  此時,正是宋國在從中調解晉國和楚國弭兵和好事宜,聲子出使晉國,回來後,再出使楚國,一副外交人員的忙碌景象。

  兩人分手後,聲子到了楚國後,就和楚國令尹屈建(子木)見麵商談工作,在工作之餘,兩個人一起喝酒,子木就向聲子問起了晉國的情況:

  “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相比較,誰更賢明?”

  聲子說:

  “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意思就是:

  晉國的卿士不如楚國,但是他們的大夫確是很賢能的,都是可以擔任卿士的材料,就如同杞、梓、皮革,是從楚國運去的一樣,雖然楚國有良材,卻被晉國使用了,這就是“楚材晉用”。

  子木很奇怪,接著問:

  “晉國難道沒有宗族和姻親使用嗎?”

  聲子說:“雖然有,但是更多是使用楚國的人才。

  比如——

  子儀之亂時候,楚國的析公逃亡晉國,晉國就重用他,讓他擔任晉君的參謀,在‘繞角戰役’中,晉軍本打算避戰楚軍,但是析公建議楚軍輕佻,容易為威懾所害怕,於是晚上晉軍鼓噪大鳴,全軍出擊,造成了楚軍的宵遁,晉國取得了很大勝利。

  楚國雍子父兄構陷雍子,使他逃亡晉國,晉國封賞了一塊地方給他居住,用他做參謀,在‘靡角之戰’中,晉軍本打算逃跑,但是雍子建議整頓精銳的部隊,全軍公開備戰,拉開決心決一死戰的架勢,故意的放走楚軍的俘虜,傳話到楚軍,又使楚軍宵遁,晉國大勝。

  楚國的子反和申公巫臣爭奪夏姬,巫臣逃亡晉國,晉國又是封地又是封官,讓他當參謀,於是巫臣建議晉國與吳國交好,幫助吳國建立軍隊,修正內政,背叛楚國,使楚國忙於奔命,成為了現在楚國的禍患,這都是巫臣的功勞。

  楚國‘若敖之亂’的時候,伯賁的兒子賁皇逃亡晉國。清晨楚軍直逼晉軍大營擺開陣勢,晉軍準備逃走,是苗賁皇建議晉軍在營中列陣,填平水井和爐灶,讓欒氏、士粲等誘敵,晉軍四麵包圍楚軍,楚軍果然大敗,楚共王眼睛受傷,楚國大敗,鄭國降晉,這也都是苗賁皇的功勞啊。”

  子木聽後不斷的點頭說:

  “確實是這樣啊。”

  聲子又說:

  “現在還有更比上麵更厲害的事情發生了,伍舉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兒,子牟因為罪行逃跑了,國君和大夫們都說是伍舉幫助逃跑的。現在伍舉因為害怕獲罪,就跑到了鄭國,但是還在仰著頭仰望著南方的楚國,說:希望楚君能夠赦免我。

  可是,楚國並沒有把這個,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放在心上,伍舉一看沒有希望,已經跑到了晉國,晉國準備給他封地,而且和當年對待叔向一樣的待遇,如果他要是為晉國出謀劃策,豈不是危害楚國的禍害嗎?”

  屈建聽完後,十分的害怕,就馬上和楚康王商量,增加了伍舉的爵祿,並讓伍舉返回楚國官複原職,聲子派椒鳴到晉國接回來了伍舉。

  聲子這個朋友真厲害,並不因為朋友落難而小瞧伍舉,而是努力的說服楚國,終於達到了自己的諾言,這真是說到做到。哪像現在的有些人,朋友之間,背後下刀子,真是令人感慨啊。

  聲子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敦敦教導子木,道理講的通俗易懂,有理有據,馬上就獲得了子木的認可,這就是談話的藝術,伍舉終於回到了楚國,繼續擔任楚國的卿士。也就有了,後續伍家後人一連串的故事。

  這就是“楚材晉用”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