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晉逐欒盈 (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 春秋第一百七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847
  “晉國六卿”製度,是維持晉國常年成為諸侯霸主的基本政治力量,但是往往事情都是雙刃劍,六卿製度雖好,隨著六卿的壯大,問題就出來了,他也直接威脅到了晉國王權的掌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麵。

  晉國國君一代代的興衰,六卿家族的輪番上台,也在上演著春秋大義和險惡的爭鬥一出出的絕妙好戲。

  什麽是晉國的六卿?

  用一句最好理解的話,就是:六卿,是掌握晉國軍權的三軍將佐。因為從晉文公在晉國建立三軍開始,每軍設將、佐各一名,依次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等六人。其中,中軍將為正卿,執政晉國,六卿子弟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內閣製度。

  六卿,並不是單指六個家族,而是指六個軍政大權的職位,開始是十多家重要的卿士輪流擔任,晉國六卿采用世襲製,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輪流坐莊。

  隻不過,後來慢慢的演變,變成為了六個家族而已,最後晉國政壇再次的進行整合,演變成四個家族,最終再變成三個家族:即魏、趙、韓,然後這三家分了晉國,就是曆史上的“三家分晉”了,曆史上後人說的三晉之地,就是這個意思。

  隨著曆史的發展,晉國一些家族慢慢的被淘汰和衰落,新的家族上位,形成了一場場的精彩故事。

  到了晉襄公的年代時,狐氏、先氏、郤氏、趙氏、中行氏已經衰落,如日中天的是欒氏家族。因此,欒氏家族的覆滅已經提到了日程。

  今天我們就講一下欒氏的滅亡——

  (1)欒氏家族

  欒氏家族——

  從第一代欒賓開始,輔佐被封在曲沃的晉昭侯的叔叔“成師”,開始了幫助晉國走向小宗替大宗的奮鬥道路,屬於創業者;

  第二代欒成(欒共叔),在翼城輔佐大宗的晉哀侯,與小宗的曲沃武公戰鬥之死;這樣,就等於欒氏前兩代,都分別輔佐了晉國大宗和小宗,兩邊都有關係,打下了一個堅實政治基礎。

  到了晉文公重耳登基,建立三軍,開始形成六卿的製度雛形的時候,欒氏第三代欒枝(欒成子)和第四代欒盾(欒枝子),都位列三軍的將佐之中。

  雖然此時,欒氏地位還不是那樣的顯赫,處在被趙衰的趙氏家族壓迫之下,但是,也已經開始慢慢的形成和培育著自己的勢力的態勢了。

  到了第五代欒書(欒盾子)、欒京廬時,在晉景公時代,欒書因為戰功,升為中軍主將,此時欒氏家族的地位和權勢,開始達到了最高的階段。

  現在考古所發現的,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欒書缶(古時候的酒器,酒罐子),1958年容庚、張維持的《殷周青銅器通論》將其定名為“欒書缶“,認為欒書即為欒武子。“欒書“青銅缶,鑄成在魯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長期以來,學術界一般將“欒書“青銅缶,作為春秋中期晉國的器物來看待,視之為一件極具史料價值的珍貴文物。

  欒書之子就是第六代欒黶(欒書嫡子,欒桓子),開始與範氏結姻,形成了欒氏和範氏的聯合,並且生了第七代欒盈(欒懷子),並繼承了欒黶的職位。

  此時,欒氏同宗之中,形成了盤根錯節的政治勢力,欒鉞(欒書子)、欒糾(欒書子,別為卞氏)、欒魴、欒豹、欒樂等人,都是在春秋中登上晉國政治舞台的欒氏之族。

  (2)逐欒盈

  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

  欒盈,是欒黶的兒子,媽媽就是範宣子士匄的女兒。

  魯襄公十四年,在那場拖拖拉拉的晉國征伐秦國的“遷延之役”中,範宣子的兒子士鞅,挑動欒黶的弟弟欒鍼一起出戰,欒鍼戰死,士鞅逃回,欒黶非常的憤怒,責令範宣子即自己的老丈人,將士鞅,即自己的小舅子趕跑。無奈,士鞅跑到了秦國,後來被秦景公說合,又回到了祖國繼續任職,但是仇恨從此就結下了。

  所以說,雖然欒氏和範氏結姻,但是關係卻處理的不好。

  欒黶死了,他的妻子與欒黶家的大管家州賓,發生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私通了。這個州賓是大管家,又和主母有了不清楚的關係,於是欒黶的家產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其實都被州賓偷偷的私吞了。

  這件事情,讓欒盈很煩惱,媽媽的私生活問題,怎麽辦。

  媽媽也知道兒子的心情,害怕有一天,兒子找自己的麻煩,就想把兒子趕跑,但是自己沒有實力。思來想去,還是想到了自己的親爹,自己的父親範宣子是接任死了的荀偃任中軍主帥,是第一執政大臣,權利很大,讓爸爸幫助自己把欒盈趕跑,不就可以繼續享受快樂的生活了嗎?

  於是,她就找到了士匄範宣子,對爸爸說:

  “親愛的爸爸啊,你女兒真是受苦了,你女婿死了後,我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整天受到不孝的兒子欒盈的欺負。

  這個欒盈可不是省油的燈,他準備要造反,他就是認為是範氏為了得到大權而害死的欒黶,欒盈曾經說:我父親驅逐了舅舅士鞅,等他回國的時候,父親並沒有打擊報複他,而是繼續的寵信他,並且和自己一起擔任公族大夫職位,現在士鞅卻大權獨攬,我的父親死了以後,你們範家卻越來越富有了,恐怕就是媽媽偷偷的把欒家財產都給了姥爺家了,胳膊肘往外拐。

  姥爺已經弄死我的父親而專權了,就是我死了,也很蔑視他,鄙視他,永遠不會服從他的。

  他就是這樣想的,你是我的親爹,我很擔心這個孩子會做出什麽不理智的事情,所以不敢隱瞞,就告訴你了”。

  俗話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

  範宣子開始也是將信將疑,馬上派出密探進行收集情報,發現自己的這個外甥,風流倜儻,整天和很多士子一起風花雪月,花錢大手大腳,很願意周濟別人,很多士子都歸附在他的身邊,這是很可怕的,因為過去那個年代裏麵,養士、養門客開始盛行,一旦欒盈真的對自己有什麽想法,人家在暗處,自己在明處,暗箭難防啊!士匄就很擔心,慢慢的相信了女兒的話。

  當時範宣子士匄是中軍將,欒盈是下軍將,欒盈下軍必須服從士匄上軍的指揮。

  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就好辦了,給他個小鞋穿還不容易。

  於是,範宣子就命令欒盈到“著地”,去修築一個軍事城防工程,派人監督,找毛病,這還不好辦,欒盈不是傻瓜,一來二去的就搞明白是怎麽回事了。

  這樣還怎麽混下去,上級給小鞋穿,跑吧。

  魯襄公二十一年的秋天,欒盈帶著自己的隨從向著楚國逃往了。

  這樣,事情就鬧大了,楚國是晉國的死敵,欒盈你沒辦好交代給你的工作,卻擅自的跑了,這就是很大的罪過。而且欒盈的親信人員:知起、中行喜、州綽、邢蒯等人,一看自己的大哥跑了,也不敢在晉國了,一起跑往齊國了。

  這更好辦了,於是,範宣子就將欒書的其他未跑親信們,一股腦的殺了十個,我再讓你們一起鬼混,什麽門客、士子都殺,說實話,這個政治鬥爭也挺殘酷的。

  這還不解氣,範宣子還將與欒盈交好的大臣伯華、叔向、籍偃給逮捕了。

  其中,叔向是最冤枉的,但是參與叛亂指控的罪責是很大的,晉平公也不知道這裏麵的道道,隻是聽了範宣子的介紹,以及看到了欒盈的逃跑事實,也是認可範宣子的處理方式,威脅到王權這是很嚴重的,殺幾個人,不在話下,逮捕一些政治不穩定的大臣,也沒有問題。

  好在,叔向的人緣很好,晉平公所寵信的大臣樂王鮒、祁奚都給叔向受好話,晉平公和範宣子也就釋放了叔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