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遷延之役“馬首是瞻”(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春秋第一百六十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548
  當渡過河的諸侯聯軍發現了秦軍的投毒事件後,諸侯們感覺不能在拖延下去了,這樣的天氣,如果沒有水,是要出問題的,尤其是守著被敵人汙染的水,而不能利用,更是會出現精神上的錯亂問題的。

  必須要馬上開戰,早日結束這種對峙的狀態。

  鄭國的子蟜率先發動進軍,不能再這樣等待了,其他的諸侯也跟著一起進發,於是諸侯聯軍就逼近和抵達了秦地“棫林”。

  諸侯們原以為,秦軍會迫於聯軍的壓力而主動退兵,這樣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都一起撤兵就可以了,也都能向自己的國家交代過去。但是誰想到秦國並沒有退兵,而是準備迎戰廝殺,秦軍真是硬核超級部隊。

  晉軍的主帥荀偃一看沒辦法,打吧,碰到秦軍這樣的亡命徒,隻能幹了。於是,他就在中軍帳中的最終軍事會議上,用很時髦的話,激勵的下達了命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餘馬首是瞻!然後就離開的大帳。

  剩下的其他諸侯的將領們麵麵相覷,心裏嘀咕“馬首是瞻?”這是什麽意思,看著馬頭的方向打仗,乖乖裏個咚,一頭霧水。

  其實這句話,現在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意思就是:

  弟兄們,明天我們決戰,雞叫就出兵,填塞水井、墊平爐灶,看著我的戰馬頭向著的方向,跟著我,前進,烏拉——。

  “馬首是瞻”和“塞井夷灶”的詞語,就這樣的誕生了。

  那個時候,軍隊的編製是各自獨立的,中軍元帥隻能帶領中軍的士兵,中軍士兵可以跟著中軍元帥的馬頭前進,可是下軍怎麽辦,按照那個時候的規定,下軍隻能跟著下軍元帥的馬頭前進,所以,“馬首是瞻”前麵的那個“唯餘”,到底是誰?或者說是那一部分的部隊來跟著荀偃“唯餘”?

  這雖然真是個鼓舞人心的戰鬥口號,但是總是會有人挑毛病的,尤其是最近權勢熏天的欒氏家族的人,更是不滿意了,此時晉國下軍主帥欒黶說:

  “這是什麽命令,我們晉國從來還沒有過這樣的命令,我的馬首,是朝著東麵晉國的方向啊,那麽就是說我可以回國了”

  接著,欒黶就帶著兵往回走了,他的部下魏絳部隊,也跟著隨著他退兵了,魏絳身邊的參謀長說:

  “我們不等中軍的荀偃了嗎?”

  魏絳說:“正是荀偃命令我們要聽從各自主將的命令,現在我的主將是欒黶,就要跟從他,當然就跟著他走了。”

  過去“春秋時期”,三軍的部隊的士兵都是聽從各自主帥的命令,由於荀偃的命令並不明確,到底是早上出兵時看著他的馬首行動,還是看著現在各軍將帥目前的馬首方向行動,所以對這個新名詞,不做解釋,理解不一樣。因此,軍令就是簡明扼要直接最好,不要搞一些噱頭和花樣,容易引起其他的理解。

  第二天,荀偃發現晉軍的部分部隊已經撤退了,就後悔的說:

  “我的命令說法確實存在過錯,現在後悔不要那樣講話了,現在部隊已經分裂,留下部隊隻能等著秦國的俘虜了,快撤退吧!”

  於是,荀偃命令全體的諸侯和晉軍都撤退了。

  不戰撤軍,真是難以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年輕的將領們,範宣子士匄的兒子士鞅就很生氣,他和欒鍼關係很好,於是找到了欒鍼(zhen),下軍主帥欒黶的弟弟發牢騷,鼓動欒鍼和他出兵。

  欒鍼十分的激動,握著拳頭說:

  “我們這次的軍事行動,就是為了報複櫟地的晉軍失敗的複仇之戰,現在卻要無功而返,這就是晉國的恥辱,我們欒氏這次出兵,有兩個人大將出征,這樣撤軍難道不感到的恥辱嗎?”

  於是他就和士鞅一起,帶著自己的親兵衝入了秦軍,這就是自殺的行為,秦軍那樣強大,大帥荀偃發現晉軍隻是被欒黶帶走了一部分,都感到不能夠取勝,更何況是兩員將領的親兵小股部隊,當欒黶知道消息後,帶人前來勸阻已經來不及了。

  果然,他的弟弟欒黶已經戰死了,隻有士鞅跑了回來。

  這讓欒黶勃然大怒,對著範宣子士匄說:

  “我弟弟本來是不準備衝鋒的,都是你的兒子士鞅胡說八道叫他去的,現在是我弟弟死了,你的兒子卻活著跑了回來,這就是你兒子殺死了我的弟弟,你要是不把他趕走,我見到他就殺了他。”

  士匄一看不好,隻能讓弟弟逃跑,士鞅就跑到了秦國。

  秦景公就向士鞅詢問晉國的事情:“根據你的觀點,晉國的大夫中誰會先滅亡?”

  士鞅說:“可能就是欒氏吧。”

  秦景公哈哈一笑:“是不是因為這次把你趕跑了,太暴虐了?”

  士鞅很耿直就說:“是的,本來我們衝鋒,這就是將士們的勇氣,他竟然這樣,而且還曲解大元帥的意思,如果欒黶可以免禍,這個禍難可能會降臨到他的後代上吧。”

  秦景公問:“這是什麽緣故?”

  士鞅說:

  “當年,欒武子欒書非常的賢良,對人民有很大的功勞,人民都愛戴他,這就是愛屋及烏,所以就能夠善待他的兒子。

  但是,欒黶如果死後,他的兒子欒盈,就沒有什麽恩惠惠及老百姓了,因此欒書的恩惠不能傳到第三代,欒黶又非常的暴虐,人們對於欒黶的憤恨越來越多,因此就會在欒盈這裏得到清償吧和爆發吧。”

  秦景公認為士鞅分析的很有道理,說話也很直接,就主動的向晉國為士鞅求情,不多久,士鞅就返回了晉國,恢複了自己的職位,但是士鞅和欒氏的仇恨種下了,其實秦景公的這一手也很厲害,埋一個小炸彈在晉國的大夫之間,總有一天會爆發的,還是對秦國有利的。

  這次的戰鬥,秦國不戰而勝。

  齊國、宋國在參與作戰中都是不積極,敷衍了事,隻有衛國北宮括很是勇敢,主動的勸誡其他的諸侯渡河作戰,是應該受到表揚的,因此,《左傳》就記載了他的名字。

  這就是,晉國不能出兵援助吳國的原因,好在吳國利用避實就虛的戰術,自己打敗了楚國,才讓局麵沒有進一步的惡化。

  楚國自從楚康王上台後,需要修養生息,現在老令尹子囊也死了,所以就重新調整了楚國的內部政治官職,任命子庚(公子午)為新的令尹,公子罷戎擔任右尹(副令尹),蒍子馮擔任大司馬(總司令)等等,企圖勵精圖治,暫時的恢複元氣,再準備大幹一場。

  晉國的晉悼公帶領著中原諸侯們一起,再次實現了晉國自晉文公稱霸後,再次偉大複興的複霸事業,但他的年紀也老了,楚國暫時不動蟄伏的政策,讓晉國也就安靜了很多。

  晉國和楚國,暫時的處於戰爭間歇期。

  “春秋期間”在超級大國之間戰爭間歇期的規律性亂象,又出現了,隻要是大國休戰,小國之間必然會有亂象,因為大家的精力都暫時的騰了出來。所以,在這個停戰的間隙裏麵,晉國領導的中原諸侯集團就出毛病了,也讓我們有時間再去看看其他國家之間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