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二次的疲楚之戰( 魯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春秋第一百六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739
  中原諸侯聯軍同盟嚐到了“三駕疲楚”的甜頭。

  第一次的疲楚之戰結束後,魯國也嚐到了甜頭,看來這種“三三製”的編製非常好,而魯國當時的還是四軍,即,三家公族各掌一軍,魯國國君自轄一軍。

  為此,魯國最強的季武子一枝子,就想趁機改革魯國的軍製,季武子當時是三桓裏麵最強的,所以,魯國轉年就於魯襄公十一年,春天,將魯國的軍隊組建整編成三軍,以便輪流作戰。

  這年的正月,魯國把魯國國家的軍隊一分為三,三家掌握魯國政治的大家族季氏、孟氏、叔孫氏各掌握一隻,這就是魯國“三桓專政”的肇始,與其說之前在三桓形成時期,魯君還能通過一些手段,把握扭轉魯國的一些局麵,能夠形成君權和專權的對抗,但是從今天開始,魯國的三桓是真正意義上的把握了魯國的政治和軍事的全部權利了。

  可憐偉大的孔子,就生活在這個時代裏,他將麵臨的就是魯國“三桓專權”的政治局麵。

  所以說,三駕疲楚,確立的正確的抗楚政策,但是卻破壞了魯國的君權統治,各有利弊吧。

  再說說鄭國。

  在第一次的疲楚戰中,鄭國的位置是很尷尬的,身份最終成了陰陽人,兩麵派,在明麵上是晉國的小弟(虎牢關結盟),但是暗地裏麵又和楚國結盟(夜渡潁水求盟),到底自己現在是那一部分的,鄭國甚至連自己都搞不明白。

  這都是實力和地理位置惹的禍。

  鄭國惴惴不安,非常擔心楚國和晉國隨時找個理由就來征伐鄭國,尤其是上次在跟著晉國征伐楚國的時候,暗地裏與楚國結盟,讓晉國老大非常的生氣,竟然不告而別了,這就是隱患。鄭國擔心在不知道什麽時候的情況下,晉國就又來征伐我們鄭國了,怎麽辦,這就需要大家一起開會商量一個萬全之策。

  鄭國的大夫們,開動聰明的小腦瓜,展開純熟的嘴皮子,進行熱火朝天的討論起來了,爭論了半天得出了一個結論:

  目前,鄭國死皮賴臉的主動找晉國去求得原諒和同盟,估計晉國不會答應的,也有損於偉大的鄭國的小強形象,但是不和晉國結盟,肯定在江湖上也混不下去,隻能找一個辦法,讓晉國真正的下死力來攻打鄭國,楚國必然來救鄭,然後楚國害怕了晉國的勢力後,不敢抵抗晉國,那樣鄭國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拿出“唯強是從”的國策,重新投入晉國溫暖的懷抱,從此後,鄭國既是楚國的小弟,也是晉國的小弟,通殺,兩碗的麵子。

  你說說,鄭國給逼成什麽樣子了,連要求別人征伐自己的“苦肉計”都用上了。

  鄭國的子展似乎被這個建議所觸發了靈感,就說:

  “我認為宋國是晉國的鐵杆兄弟國家,也是我們的曆史上的死敵,我看就拚命的揍宋國,晉國肯定回來營救的,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順勢的投降晉國了。”

  大夫們掌聲四起,連聲誇獎子展的計策。

  有了這個大原則後,戰爭怎麽發動?又是個問題了,總不能鄭國無緣無故的就出兵征伐人家吧,總的有個理由,什麽搶奪田地,侵略邊境,侮辱國家等等,要出師有名。就是當時的周天子要征伐下麵的諸侯,也要寫篇檄文,公布一下,鄭國攻打宋國的戰爭借口怎麽找?

  於是,鄭國開始在兩國的邊境地帶製造摩擦了。

  鄭國駐守與宋國邊境城邑的官員開始挑釁找事了,今天安排幾個人到宋國那邊去偷雞,明天安排人去盜麥子,後天再去抓幾個壯丁回來,在過去那個年代裏麵,這都是重要的生活資料,再加上“設管卡、搞搞民間毆鬥”等等陰招,一會兒兒就把宋國給搞火了。

  宋國的大臣向戌就帶著宋國的小股特工隊,趁著鄭國邊境城邑的不注意,一下子就侵襲了鄭國的邊境,而且不但解救了宋國的人,還報複性的抓回了很多鄭國的人,這樣一來,鄭國就找到借口了,其實這就是鄭國刻意製造的借口,因此,在一番的國際聲討後,鄭國開始出兵征伐宋國了,這就是國際爭端的曆史版本,現在世界上的那些手段,在古代的時候,絕大多數都經過實踐的,用現代的話說,這就是“用心險惡的製造兩國之間流血衝突事端和事件”。

  鄭國無端製造事件攻擊宋國,晉國肯定要管,中原組織係統內的各路諸侯們,也肯定要過問。

  魯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夏天,四月。

  晉國帶領的諸侯們開始征伐鄭國,第二次的“三駕疲楚”戰鬥開始了。

  第一駕出征部隊:齊國太子光和宋國的向戌,帶領著齊、宋聯軍,於四月十九日到達了鄭國,並駐紮在鄭國首都東門外。

  第二駕出征部隊:晉國的荀罃帶領的晉軍部隊,於十九日晚上到達了鄭國的西郊,並且順勢向東,侵入了當年原屬於許國那些被鄭國占領的地區;

  第三駕出征部隊:有上次立下單獨一路功勞的衛國繼續擔任,衛國的孫林父擔任總司令員的職位,獨當一麵攻打鄭國的北部地區。

  一下子中原諸侯國,鐺——,鐺——,鐺——,又是三路人馬。

  戰鬥進行了兩個月,諸侯們並不著急攻打鄭國的首都,而是在鄭國內搞武裝大遊行,搞土改,一會兒在北林地區開會,一會兒在向地駐兵,一會兒穿插到瑣地示威,一會兒聚合包圍鄭國的首都,在南門炫耀武力。

  為什麽在南門炫耀?

  因為鄭國的首都南門對著楚國的方向,聯軍這樣做,就是在吸引著楚國的出兵救援,慢慢的折磨鄭國。

  楚國幹什麽去了?沒幹什麽,還在休整期間,去年年底剛在鄭國和晉國聯軍搞了一次對峙軍事行動,回來後,楚軍的屁股還沒有坐熱,鄭國這個東西,竟然不打招呼的就開始進攻宋國了,又惹的晉國前來征伐,雖然說鄭國的這個“不怕強敵,連續作戰”的精神是值得表揚的,但是總要有個大局觀,讓大哥喘口氣,再統一行動吧,所以,此時楚國沒有力量出兵救助鄭國。

  鄭國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不過這也是鄭國早就設計好的局麵,要不,鄭國以什麽理由投降啊,鄭國馬上舉起了白旗,很是快樂的找到了晉國和諸侯各位兄弟們,進行結盟。

  這年秋天的七月,鄭國在盟會上,又是發誓,又是歃血、又是吐唾沫,又是喝酒的,一陣子的誠心的結盟態度,甚至用祖宗十八代的信譽都壓上了,在“亳城”終於取得了晉國和諸侯們的諒解,再次成為了晉國帶領下諸侯集團的一員。

  鄭國身份的轉變,簡直是比小孩哭鬧還頻繁。

  從四月到七月,三個月的時間了,楚國也緩過氣來了,咬著牙,準備繼續擦鄭國這個屁股,但是這次,楚國也學聰明了,你們晉國總是拉著一大幫子的諸侯,和我們楚國、鄭國群毆,打群架,現在我楚國也要拉一個進來,和你們打。

  晉國最大的敵人就是秦國。

  所以這次,楚國的令尹子囊就向秦國求救,要求秦國幫助一起救助鄭國。

  上次,秦國求助於楚國幫助進攻晉國,楚國答應了,而且出兵晉國楚國邊境地區,給晉國造成的巨大的壓力,雖然說戰鬥沒有展開,主要是因為晉國遭受了饑荒,如果打起來,恐怕楚國的部隊就開進了晉國。

  其實,秦國並不知道當時楚國令尹子囊勸阻楚君不要出兵,幸虧楚共王講義氣,講信用,既然答應了秦國,就要承諾,才象征性的出兵示威了一下,今天終於得到匯報了,秦國派了右大夫詹率領著秦軍跟著楚軍攻打鄭國。

  鄭國一看,晉國和諸侯已經離開了,自己鄭國肯定不能單獨對抗楚國大哥,於是,鄭簡公就親自很快樂前來迎接楚國的軍隊,表示自己是從心裏願意跟著楚國幹革命的,隻不過是迫於晉國反革命集團的壓迫,才表麵上與他們結盟的,鄭國一定跟著楚國大哥的腳步前進。

  楚國真是捂臉了,沒辦法,總不能拳打笑臉人吧。

  既然出兵了,而且還帶著新的盟國,就不能輕易的退兵,這要浪費多少銀子啊,就轉而攻打宋國吧。

  魯襄公十一年,九月,中原諸侯全體出兵再次攻打鄭國。

  鄭國,馬上派大臣良霄、太宰石 chuo 到楚國,報告說:

  “鄭國因為國家生存的緣故,麵臨著晉國的進攻,因此鄭國不能在對楚國效忠了,我們鄭國肯請楚國,或者用財物賄賂晉國,或者用武力征服晉國,否則我們鄭國隻能打算順服晉國。”

  楚國一聽,真暈了,這個鄭國叛徒,真是可惡,因此囚禁了這兩個人。

  直到魯襄公十三年冬天,在子囊的意見下,才將這兩個人放回了鄭國。

  諸侯軍隊在鄭國東門繼續的炫耀武力,楚國無力回兵救助,所以鄭國派了王子伯駢前往求和,九月二十六日,晉國的趙武和鄭簡公訂立盟約,十月初九,鄭國子展出城與晉悼公訂立盟約。

  鄭國再一次的倒向了晉國。

  這一年的十二月初一,晉、魯、宋、衛、曹、齊、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與鄭國在蕭魚,現在的許昌地區,再次的結盟,這就是“蕭魚之盟”,算是中原諸侯的一次盛大的盟會,至此,鄭國暫時的停止的兩邊倒的情況,直到七年後,魯襄公十八年,鄭國才再次的發生反複。

  十二月初三,諸侯國赦免了鄭國的戰俘。

  鄭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和深切的感謝,直接敬獻給晉悼公三名音樂家,用於作戰進攻的廣車、用於作戰防守軘車各十五輛,並配備了戰甲和兵器,再加上其他的戰車,總共計一百輛,還有演奏音樂的鍾鼓編鍾樂器兩架,美女歌舞隊十六人,等於敬獻了二侑歌舞。

  這真是大禮啊。

  晉悼公把這些禮物,一半分給了魏絳,表示對他的功勞的認可。

  第二次的疲楚之戰,再次的以晉國勝利宣告結束。

  但是,晉國馬上撤兵返回國內,因為此時,秦國為了支援鄭國,在初五已經派遣了庶長鮑和武兩人從背後帶兵攻擊晉國,十二日,兩國在“櫟地”發生交鋒,晉國留守的部隊輕視秦軍,被秦國打的打敗,但是這個遠方背後的支援,已經不能改變鄭國投降的局麵了。

  秦國和晉國的仇恨更深了,但是——

  晉國的“三駕疲楚”政策,再次的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