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魏莊子的“法”與“和” (魯襄公四年,前569年,春秋第一百五十四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753
  魏絳(?-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絳,諡莊,史稱魏莊子,公元前573年,上一個時代的魯成公十八年,由於晉厲公被欒書所殺,新任的晉國大王晉悼公上位,他目睹了這幾年來晉國的內亂,決心立法治國,重振晉國的雄風,於是,慢慢的淡化欒書的權利,讓韓厥開始替代欒書,並且任命了執法上嚴毅方正的魏絳為司馬,以執掌晉國的軍法。

  魏絳上任後,執法嚴格,公元前570年,也就是魯襄公三年,上一年,就由於他的執法嚴明,爆出一個很大的事件,讓他一舉成名。

  在一次晉國帶領軍隊準備與諸侯匯合舉行的行動中,晉悼公的弟弟揚幹有些目中無人,自己是大王的親弟弟,身份自然很高貴,就沒有按照軍隊已經規定好的行列進行行進,讓自己的車駕快馬加鞭向前衝,一下子就擾亂了晉軍整齊的行軍節奏,但是誰也不敢說什麽,這是晉君的弟弟馬車,誰敢有不同的意見,都敢怒不敢言。

  誰知道,這個事情讓司馬魏絳知道了,馬上就幹了過來以“擾亂軍心之罪”的名義,將揚幹的車駕扣下,魏絳當然知道這個事情不能直接處理晉君的弟弟,畢竟他是王室貴族,於是在宣讀了揚幹的罪過後,直接將揚幹駕車的車駕,也就是司機給砍頭正了軍法。

  晉君得知這個事情後震怒,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殺了弟弟的車駕,就是給揚幹顏色看,當然也就是不給晉君麵子了,所以,晉悼公就對大臣羊舌赤說:

  “會合諸侯是我們應該引以為傲的事情,現在揚幹受到了侮辱,這還有什麽比這個侮辱更大的呢,我一定要殺了魏絳,不要耽誤了,你拿著我的命令立即執行。”

  羊舌赤當然知道事情的原委,就說:“魏絳並沒有二心,他是侍奉君主而不避危險,有了罪過而不逃避懲罰的人,我估計,他一定會書寫情況向國君解釋的,何必勞駕大王你下這個命令呢?還是等等再說吧”。

  沒想到羊舌赤的話剛說完,魏絳就來了,把一封信交給了朝廷的來回傳事的官員後,就要當場拔劍自殺。旁邊的大臣士魴和張老連忙勸住他,讓他別激動,有什麽事等大王的回信再說,別衝動,這才勸住了魏絳。

  魏絳的信上寫的什麽?

  晉悼公打開魏絳的親筆書信看到:“以前君主跟前缺少忠心的臣子,於是就派我擔任了軍隊的司馬,這是大王對我的信任,我一定要盡職盡責才能報答國君。不過,我聽說:軍旅之師應該以服從大王的命令為‘武’,軍中的事情以寧死不違反軍紀為‘敬’,這次大王匯合諸侯,下臣我怎敢不敬?君主的軍隊中有不服從軍紀的人,辦事的人怎麽能不嚴肅的執行軍法?如果懈怠,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罪過了,我害怕因為未盡到自己的職責而犯法致死,所以就處理了違反軍紀的揚幹,也許這個罪過是無法逃避的了,而且也沒有事先向大王匯報並聽從你的教導,以至於使用了斧鉞,執行了對犯法之人下屬的死刑,我的罪過很重,哪裏敢不服從大王對我的懲罰,而讓君主發怒了,所以我請求回去死在司寇哪裏。再見了我的國君,晉國萬歲,大王千秋,臣魏絳頓首。”

  晉悼公一看,驚出一身的冷汗,我的乖乖,自己差一點就翻了大錯,人家魏絳並沒有錯誤,都是自己的弟弟惹的禍,差一點就冤枉了好人,晉人非常的剛烈,送來信,不麵見君王,這是準備要馬上死的節奏啊。

  想到這裏,晉悼公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了,光著腳就跑出了大帳,看到魏絳正在猶豫是否自殺的時機上,於是就親手拉住了魏絳的手說:“我的話,都是出於對兄弟的親愛,沒有想到國法,殺死了揚幹的車駕,是為了晉國執行威嚴的軍法。我雖然有揚幹這個弟弟,但是卻沒有教育好,讓他犯了軍令,這都是我的過錯。請你原諒我,前往別讓我再錯上加錯了,快把手中的劍扔了,擺脫你了,請你答應我的請求吧。”

  然後,晉悼公拉著魏絳進了大帳。

  這次會盟結束後,回到了晉國,晉悼公就在晉國的太廟中設宴款待魏絳,並直接提拔他當了晉軍新軍的副元帥,張老人中軍司馬。

  這就是魏絳的“法”。

  魯襄公四年,晉國北方的戎狄無終國的國君派了大臣孟樂到晉國走訪,並且通過魏絳向晉君奉獻狩獵打的老虎和豹子的皮,請求晉國能夠和各部落的戎人講和。晉悼公對魏絳說:

  “戎狄沒有親情而且很貪婪,不如征伐他們,不給他們和平的機會。”

  魏絳說:“現在的諸侯都剛剛歸順我們,尤其是陳國也收不住楚國的壓迫來和我們講和了,他們其實都在觀察我們晉國的行動。如果我們有德行,他們就會親近我們。否則,他們就要背叛我們。現在如果動用大軍去征伐戎狄,一旦楚國趁此機會征伐陳國,我們肯定會無法救援,這就是等於丟棄了陳國。這樣一來,中原的其他諸侯也會背叛我們。

  雖然說,戎人猶如禽獸一般唯利是圖,但是如果因為得到戎狄,而失去中原諸侯,這恐怕是因小失大,不太合適吧?比如說:當年的後羿——”

  晉悼公鄭津津有味的聽著,見魏絳說道了以前的後羿,更感興趣了,就迫不及待的追問:

  “後羿怎麽了?”

  魏絳於是就將後羿當年奪取了夏朝的政權後,拋棄了賢良的臣子,任用了奸邪的小人,沉迷於打獵,讓奸邪的小人利用這個機會,扶植了奸邪的力量,奪取了後羿的家園,並且殺死了圍獵回來的後羿,逼迫後羿的兒子吃後羿的肉,又被殺死的過程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讓晉悼公知道,後羿雖然身居君位,但是卻一心放在打獵上,忘記了國家的憂患,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當時晉悼公就十分的迷戀打獵,而且將戎狄比作獵物,而魏絳又是負責管理打獵事宜的官員,所以就用這個故事勸誡晉悼公,晉悼公當然也不是傻瓜,聽明白了魏絳的意思,就問道:

  “那就沒有比根戎人結盟更好的對策了嗎?”

  魏絳懇切地向他陳述了和戎的“五利:

  “第一,戎狄薦居,貫貨易土,土可賈焉。就是說,晉國可以利用遊牧民族輕視土地,重視財貨的習俗,發展對戎狄的貿易;

  第二,“邊鄙不聳,民押其野,穡人成功“,就是說如果和戎狄沒有戰爭,晉國的人民可以安居樂業,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第三,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爭霸中有威攝作用。

  第四,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就是說:維持和平局麵,軍隊得到休息,軍備物資不須消耗,可以保存晉國的實力;

  第五,鑒於後羿,而用德度,遠至邇安。意思就是:借鑒曆史的經驗,隻有采用以德服人的辦法,才能保持長久的安寧和睦局麵”。

  魏絳上來就是定邊五策略,當當當當當,五下子,經過他詳細地解釋和戎的益處,終於說服了晉悼公,悼公使魏絳和戎,而且以後也按照時令進行打獵的活動了。

  這就是魏絳的“和”。

  和戎政策實施後大見成效,到晉悼公12年(前562年),僅短短的8年時間內,便取得了晉國與戎狄和睦相處的局麵。悼公非常高興,將鄭國贈送的樂師、樂器,女樂的一半賜給魏絳,說:“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8年之中,9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魏絳謝絕所賜之樂,對悼公說:“和戎狄,國之福也,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辭謝再三,方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