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虎牢關 (魯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春秋第一百五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335
  魯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秋天,七月,初九。

  鄭國人民的領袖、楚國的鐵杆粉絲、飽嚐政治磨難的鄭成公,因病逝世了。

  其實,在今年的上半年裏麵,鄭成公的身體就一直不好,生命之火,奄奄一息。此時,鄭國大臣子駟(公子騑)對鄭成公提出了:

  鄭國能否順服晉國,讓鄭國的老百姓脫離被大國征伐的苦海。

  鄭成公搖搖頭,非常激動的說:

  “子駟啊,楚君(楚共王)為了幫助我們鄭國,在‘鄢陵之戰’中,都損失了一隻眼睛。

  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們鄭國所遭受的,也是為了我啊,如果因此而背叛了楚國,這豈不是等於丟棄了這些年來的努力和自己的盟約的誓言嗎?

  這樣一來,還有誰敢親近我們?真正能夠免於讓我犯錯誤的,幫助的我的,其實就是你們這些我最痛愛的大臣們,其他的都是浮雲,又何必去攀附什麽晉老大呢。”

  你看看,這個鄭成公是不是還有一些節操,為什麽?

  關鍵的實質是,鄭成公目前還把鄭國當成“一盤菜”,其實鄭國此時已經淪落到不是“一盤菜”了,是任人宰割的二流諸侯國而已,鄭國過於高估自己的實力,就容易犯很多觀點上錯誤。

  鄭成公就是這樣,所以臨死都抱著倫理道德不放。

  鄭成公死了。

  子罕輔助新君當攝政,主持國事;子駟負責處理鄭國的政務,類似現在的總理大臣;子國是軍事首腦,大司馬。此時,晉軍聚集在上次入侵鄭國和陳國的大本營“戚地”(河南的濮陽地區),虎視眈眈,已經準備入侵鄭國了,這是巨大的軍事威脅,現在鄭國的國運不昌,又趕上國君死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於是,很多鄭國的大臣提出順服晉國的意見,誰想到,子駟很是堅決,因為他親自聽了鄭成公的道德理論,很是感動,打消了當時自己主張的投降晉國的想法,發布命令說:

  “鄭國的國策沒有變,雖然國君死了,但是我們仍按原定方針辦理。”

  過去打仗,很守規矩,講禮法。

  這就是“道”,就是束縛人們思想根深蒂固的行為規範。

  鄭國再邪惡,人家國君死了,就不能去征伐,這就是規矩,周朝的規矩,春秋的規矩。

  哪像是現在人們那樣的勢利和功力,趁人之危,有時,這樣的行為,甚至成了褒獎的智謀的用詞,這在過去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是會受到人們譴責的,也會因此失去民心的。比如:二年後的魯襄公四年,陳國的國君也死了,當時征討陳國的楚國也當場撤兵,就是這個道理,人家家裏在辦喪事,沒有功夫和你打仗。

  可是,過去的行軍打仗,也不像是現在,說走就走,說撤就撤,飛機一飛,汽車一跑,就走了,當時的長途跋涉,一步步的丈量,天天要吃飯,要消耗,這是很大的經濟負擔,總不能來一趟,趕上人家國君死了,就回去,白白的耗費了銀子,這是國家要問責的。

  所以,鄭國暫時不能征伐了。

  這麽多的中原諸侯聚集在“戚地”開會,嘰嘰喳喳的發表意見,有些亂哄哄的。最後還是魯國的孟獻子出了個主意,他一開口就操著山東腔說:

  “我說,各位兄弟們,既然不能和鄭國打仗了,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們請晉國大哥在‘虎牢關’,修築一個軍事要塞堡壘,隨時的可以壓迫鄭國,給鄭國長期形成壓力,好不好。”

  晉國帶隊的主帥荀罃(ying)點頭說:

  “好,好主意。

  不過,修理這樣一個軍事要塞是要花錢的,我們晉國為了大家的利益,又修城堡,又派駐守部隊,是不是大家也出出力,出點軍費——”

  魯國孟獻子一聽,連連點頭說:

  “眾人分擔火焰高,我們一起分擔吧。”

  晉國知武子荀罃說:

  “這樣吧,上次在鄫地召開如何打擊彭城的戰役的軍事盟會中,齊國就表示不參加軍事行動,不派軍事人員,這次我們的盟會,齊國還是沒有派代表參加,那些滕國、薛國、邾國的齊國小弟諸侯們也沒有來,這就是齊國帶的壞頭,我們國君很是擔心齊國的走向,現在不光是單純的憂慮鄭國了。”

  知武子看了孟獻子一眼,斯條慢理的說:

  “我們晉國總不能沒有收獲就收兵,這簡直是太浪費了,既然孟老弟提到了修築虎牢關的事情,也是一樁美事,但是我們晉國也很擔心齊國,我看這樣吧,我今天馬上派人趕回晉國向國君匯報這些情況,也勞煩孟獻子大人親自到齊國一趟,說說這個情況,如果能夠得到齊國的同意,一起出錢在虎牢關修築城堡,我們就馬上通知各位諸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起修築虎牢關,這就算做的是你的功勞。”

  但是——,

  知武子沉吟了一下後,接著說:

  “但是,如果齊國不答應一起築城,那說明齊國有了貳心,我們晉軍正好也就不必回去了,和大夥一起,前往征伐齊國,這就是齊國的背叛。”

  你看看這個荀罃多麽狡猾啊。

  虎牢關,當時是鄭國通往洛邑地區的重要關口,橫擋在鄭國和周王室之間的要道上,以前是鄭國的地盤,當時鄭莊公的媽媽想把這個關隘封給小兒子共叔段,被鄭莊公嚴詞拒絕了。後來隨著鄭國的衰落,這個地方不屬於鄭國所有了,根據當時晉國控製整個周王室的情況分析,此地方應該屬於晉國的勢力範圍。

  因此,在虎牢關修築城堡,退,可以拒敵於關外;進,可以破敵於敵境,真是兵家必爭之地啊,後來,早東漢末年還上演了一場“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好戲。

  到了冬天,信息終於回來了。

  諸侯們再次的相聚在“戚地”,這次齊國、滕國、薛國、邾國都參加的大會,再次重審了上次會議的精神,並且表揚齊國積極參加國際事務的表現,大家就一起出錢,在虎牢關修築了城堡關隘,這樣一來,鄭國感到了架在脖子上的威脅,於是也顧不得什麽了,生存要緊,馬上就和晉國媾和了。

  鄭國,一下子成了晉國集團的成員了。

  這對於楚國來說,應該是很大的事情,按照慣例,楚國應該馬上做出反應,出兵征伐鄭國,把這個剛剛的失去的小弟,再從敵方陣營中拖回來。

  可是,楚國竟然一年沒有動靜,為什麽?

  因為,楚國也趟上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