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襄公時代的開局 (魯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春秋第一百五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301
  漫長的“魯襄公時代”就要開始。

  這個時代裏麵誕生了我們偉大的先哲:孔丘,也是《春秋》這本書的修訂者和編纂者。同時,南方東海之濱的吳國,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這是春秋諸侯大國中最後一個登台的霸主國家,也是滅亡楚國的殺手,吳國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讓我們慢慢的去品嚐回味。

  上一個“魯成公時代”的曆史主流,是晉國和楚國的爭鋒,其實在這個時代裏麵,兩個國強國之間仍然圍繞著中原地區,進行著激烈的爭鬥。隻不過,以前的兩個集團以爭奪中原的鄭國和宋國為核心的軍事鬥爭,慢慢的演變為了兩個對抗同盟組織的相互融入的過程,導致兩國的弭兵之盟再次的產生。

  秦國,似乎還是看不到打破阻擋在東進道路上的晉國樊籠的日子,也認識到了單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很難與晉國對抗,晉國打秦國,總是帶著一幫諸侯小弟,而秦國隻能是孤獨的咬牙堅持,因此,尋找新的盟友,就是秦國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於是,秦國和楚國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這兩國國家的結合,一個是晉國南方的死敵,一個晉國西方的對手,兩下合擊,對晉國形成了重要的威脅。

  但是,晉國並不是坐以待斃的國家,中原老大的位置,已經坐了幾代國君,現在更要想方設法破解所麵對的問題。於是,晉國的眼光就慢慢的盯在遙遠的東海之濱的那片土地上,也是那個已經快被《春秋》所遺忘的老諸侯國家了。

  曆史即將進入這個新的時代時候,政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前麵說了,晉國和楚國經過常年的戰爭,都感到不堪民力,筋疲力盡。尤其是晉國,攤子拉的有些大,南方的楚國強敵,身後的秦國宿怨,北方的戎狄之患,緊緊的困擾著晉國。

  麵對著晉國和楚國世界兩強,誰也消滅不了誰的局麵,晉國急需一段喘息的時間,以處理身後和北方的隱患。而楚國自從楚莊王死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漸漸的趨於平淡,每一次的前進都是需要戰爭為代價的付出,再加上國內的矛盾重重,因此獲得暫時的喘息的時間,也是楚國國內眾望所歸的希望。

  於是,晉國和楚國,通過宋國的撮合,簽訂了“西門之盟”的和平條約,一對冤家死敵終於和平了,世界上一片歡呼。

  這個兩國家真的和平了嗎?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國漸漸的覺察到了問題所在。

  經過第一次晉楚弭兵之盟,晉國獲得了兩、三年的和平間隙,一舉平定了北方的戎狄,打敗了秦國的囂張攻勢,一下子,晉國沒有了後顧之憂,解決了其在與楚國爭霸過程中,自身的安全和穩定的問題;

  另一個是,中原諸侯們都是有著深厚背景的諸侯關聯,都是有周禮文化浸淫的國家,這些諸侯國之間,諸侯國和周王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麵對著世界兩個大哥暫時和平的局麵,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發展的形式上,都趨於向晉國靠攏。

  楚國之所以進取中原稱霸,靠的不是文化的侵略,宗親的關係,而是靠實力,靠著刀槍,靠戰爭,這樣一來,和平時間越久,楚國的影響力就越差,晉國就越強大,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於是,楚國重新調整戰略,利用中原小諸侯在晉國的暗示下,慢慢蠶食楚國附庸諸侯的時候,斷然撕破了和平的約定,發動了新的戰爭。

  晉、楚再次戰場對決,隨之爆發了“鄢陵大戰”。

  “鄢陵大戰”從表麵形式上來看,晉國勝利,楚國失敗。

  但是,在戰爭的過程中,存在了很大的偶然性,楚國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因為“鄢陵之戰”的失敗,而受到決定性質的削弱。因此,楚國心裏總是不服氣的,這就是大事了,一場仗,沒有打透,是很難讓對手服氣的。

  於是,上一個時代的末期,楚國和鄭國,一起針對著晉國的鐵杆小弟宋國,展開的軍事攻擊和報複,發動了古代版本的“徐州戰役”,即:彭城拉鋸戰。

  彭城拉鋸戰,在“魯襄公元年”的正月,在晉國的積極參與下:彭城,在中原聯盟幫助收複下再次回到宋國的懷抱,彭城之戰結束了,晉軍並沒有收兵,順勢對鄭國的征伐卻開始了。

  又一輪的腥風血雨來臨了——

  自從“彭城拉鋸戰”取得勝利後,在九年的時間裏麵,晉國和楚國圍繞著鄭國和陳國,來回征伐了九年,最終在魯襄公九年的時候,鄭國終於參悟明白了自己的命運,正確客觀的向全世界發出了鄭國新的國策:唯強是從。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期,這就是發生在魯襄公九年的事情,但是事情還是要從魯襄公的元年說起,耐心一些,讓我們慢慢來說。

  魯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晉國帶領的諸侯們幫助宋國,奪取了彭城,獲得了彭城包圍戰的勝利。

  接續兩個時代交接時期的宋國“彭城拉鋸戰”中,晉國集團勝利了,直接打掉了楚國企圖攪亂宋國政局的企圖。

  這場勝利,嚴重的打擊和破壞了,以楚國為首的宋國反革命集團,企圖在宋國樹立反對派政治勢力的企圖,晉國是勝利之師,但是晉國大老遠的千裏迢迢,從山西走到了江蘇,總不能打一個戰役後就回去了吧,這樣有些得不償失。

  於是,晉國借著勝利的大好形勢,直接回兵打擊此時已經是楚國的小弟鄭國,也算是對“鄭國拉鋸戰”的延續,鄭國永遠是晉楚爭霸的傷痛。晉國出手,肯定是不凡,因此輕易的一舉擊敗了鄭國的步兵部隊,打垮了鄭國的基礎軍事實力。然後,晉國又在“鄫地”,匯合了諸侯各國的部隊,穿插入侵了楚國的焦、夷之領土,更為嚴重的是,晉國集團還入侵了楚國的附庸諸侯陳國。

  鄭國和陳國受到打擊,這可都是楚國的鐵杆小弟。

  這個局勢,讓楚國在中原地帶的政治勢力,麵臨著巨大的破壞和打擊。

  魯襄公元年,秋天,楚國和鄭國開始反擊了。

  楚國令尹子辛出兵救鄭,並且直接入侵了晉國的鐵杆粉絲宋國的呂、留二地。與此同時,鄭國的公子子然,也在楚國的命令下,從鄭國出兵,夾擊宋國,並占領的宋國的“犬丘”。

  楚、鄭的反擊,很是銳利,可是,就在形式開始一片光明的時候,鄭國出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