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魯成公時代結束了 (魯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 春秋第一百五十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936
  魯成公這個時代,已經過了十八年的春秋。

  很短暫,也很漫長,這隻是標準的不同而已。

  這個階段中,從晉國和楚國爭奪齊國的同盟開始,一直發展到晉國和楚國的“鄢陵之戰”結束,這個時代曆史的主線,始終體現在晉國和楚國的爭霸戰爭中,他們圍繞著鄭國和宋國,進行不停的拉鋸戰,讓中原的諸侯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鞌之戰,晉國利用了楚國一代梟雄楚莊王死亡,而造成的楚國政權交替機會,一舉征服了齊國,讓原本是東方大國的齊國,徹底失去了參與中原爭霸的複興機會,終於淪為了第二流的附庸國家。

  雖然說這個晉國和齊國的結盟,並不那麽的牢靠,而且最終也導致了齊國倒向了楚國的集團,可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尷尬,齊國和楚國終於也不能匯合一起。

  蜀之盟,楚國強行進軍中原,迫使中原諸侯與其簽訂盟約,這就是楚國進軍中原的第一次,由楚國主持下最大規模的中原諸侯會盟,也算是楚國成為霸主的標誌,但是這個會盟被曆史稱為是“匱盟”,意思就是想空箱子一樣的會盟,並不牢固。之前北方盟主齊國和晉國,雖然也是依靠強大的武力征服諸侯,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有深厚的背景,而且直接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這些諸侯國之間相互通婚,關係錯綜複雜,這是武力和文化、宗族等淵源所導致的。因此,比起楚國單純的靠武力而具有的霸主地位,更能得到諸侯國的承認。

  “蜀之盟”曇花一現,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晉國和楚國誰也說服不了誰,拉鋸戰圍繞著鄭國一再的展開,給兩個集團造成的連年戰爭的巨大壓力。為此,雙方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同時改變了鬥爭的策略,才有了晉國和楚國在宋國的撮合下產生的“西門之盟”,兩個超級大國終於決定和平相處,不再戰爭。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第一弭兵之盟。

  和平的想法是美好的,現實確是骨感的,夾在兩個超級大國的諸侯們,從原來的侍奉一個國家,變成了要侍奉兩個國家,更是苦不堪言。

  於是,之前,掩蓋在大國爭霸政治環境之下的那些小國恩怨,頓時爆發,造成了中原諸侯的政治勢力混亂,也導致了在和平時期,晉國利用自己與周王室關係上的優勢,這讓楚國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兩個超級大國的決戰爆發了。

  鄢陵之戰,是晉國和楚國的再次決戰。

  之前,晉國在晉文公的帶領下在“城濮之戰”中,一舉擊敗了楚國令尹子玉帶領的楚國,成為了春秋的霸主國家;

  之後,在楚莊王複興期間,帶領著楚軍和晉國的荀林父帶領的晉國展開的“邲之戰”,擊敗了晉軍,讓楚國成為了中原的霸主。

  以上都是雙方儲備的力量對決基礎。

  終於,在這個曆史階段中,“鄢陵之戰”就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再次決鬥。

  晉軍獲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但是楚國雖然失敗了,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損耗,於是兩個大國之間的生死決鬥必將繼續延續,以進入下一個新的曆史時代。

  在結束這個時代的時候,我們順便還要介紹一下齊國發生的“齊國之亂”。

  魯成公十七年,齊國的慶克和齊國國君齊靈公的母親聲孟子私通,兩個人很嗨皮,齊靈公也是睜一眼閉一眼裝糊塗,於是慶克的單子就越來越大了。有一次,他和一些進入王宮的婦女們一起進入王宮幽會,也穿著婦女的衣服,化裝一起混入內宮,找聲孟子過家家。

  沒想到,被把守宮門的大臣鮑牽見到了,但是鮑牽也不好當麵揭穿這個事情,否則太不給老王後留麵子了,但是,事後鮑牽就告訴了當場的上卿國武子國佐大人了。國佐就把這個慶克找來,狠狠的訓斥了他一通,慶克當然害怕了,上卿訓斥如果不聽可能被殺頭的,所以就回家幹脆貓了起來,不出門了。

  聲孟子不知道出什麽事情了,一看情人很久不來了,就派然來找他,慶克說:是國子大人知道這件事情,所以責備我,我哪敢不聽話,這可不是我絕情啊!

  聲孟子就很生氣,記恨下了國佐。

  魯成公十七年,晉國集團召集諸侯們攻打鄭國,並且舉行了柯地之盟,齊國也參加了,國佐作為齊靈公的陪同,擔任相禮的工作。

  齊靈公和國佐參加完畢會盟後回國。

  在即將進入齊國首都城門的時候,由齊國留守的大臣高無咎和鮑牽擔任城門的守衛大臣,於是,這兩個人為了保證國君的安全,關閉了城門,檢查來往的旅客,看看有沒有危險的因素,這就是現在的提前安保準備工作。

  但是這個事情被聲孟子知道了,就想起了當年鮑牽背後給情人慶克打小報告的事情,就對齊靈公說:“兒子啊,高無咎和鮑牽,明明在知道你將要進入首都城門的時候,關閉城門,說什麽是檢查旅客,我看就是想不接納國君你吧,要不為什麽單單在你回來的時候搞檢查?

  我感覺他們和公子角很近,所以應該是想擁立公子角為國君,恐怕國佐也參與了這個事情”

  國君最怕什麽?

  就是怕自己在外的時候,被人篡權,奪走君位,這可是大問題,因此,一旦有風吹草動,下手都是很狠的。

  二話沒說,齊靈公很定相信自己母親的話了。

  這年,秋天,七月十三日,齊靈公就砍掉了鮑牽的雙腳,並且放逐了高無咎。

  高無咎真是冤枉,平白無故的就被放逐了,於是就跑到了莒國,高無咎的兒子高弱帶領著盧地的老百姓一起造反了。

  齊靈公任命了崔柕為大夫,並且派慶克輔佐崔柕一起征伐盧地,這是內政中平叛的軍隊;當時因為齊國也參與了柯地之盟,就派國佐帶領齊軍參與諸侯征伐鄭國的行動,這是外政中征伐的國軍。當國佐知道了國內發生了“盧地之亂”的時候,也以齊國發生的內亂為由,得到了諸侯聯軍的認可,返回了齊國包圍了盧地。

  國佐可不是幫助崔柕和慶克的,而是來殺慶克的,因為國佐知道,這次的動亂都是因為慶克淫亂而導致的,他才是禍亂的根源,人家盧地的老百姓和高家並沒有罪過,隻不過是被逼無奈罷了,所以國佐包圍了盧地,實際上是包圍了平叛的軍隊,當場將慶克抓獲給殺死了。

  齊靈公一看事情不好,就趕快的和國佐聯係,並且與國佐進行充分的溝通,表示理解和認可了國佐的做法,兩人繼續和好如初,十二月,盧地投降,事件平息了。

  齊靈公就派了國佐的兒子國勝到晉國去報告齊國發生的這個動亂,並然他完成任務後到清地等候命令。

  齊靈公的這一手,就等於將國佐的家族力量給分化了,於是在魯成公的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齊靈公派士華免用長戈,趁著將國佐召到齊國王宮內宮的時候,在內宮的前堂直接將國佐給殺死了。《春秋》記載:齊殺其大夫國佐。這就是譴責國佐廢棄了國君的命令,擅自從國外回軍參與處理盧地之亂的事情,罪一也,國佐擅自帶領著穀地老百姓叛亂,罪二也;國佐擅自殺死了了慶克,這就是專權殺人,罪三也。

  然後齊靈公有讓清地的人殺死了國佐的兒子國勝。

  國勝的弟弟國弱逃亡到了魯國。

  齊靈公為了安慰被殺死了慶克,就直接將慶克的兒子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寇。這就是後來慶氏家族禍亂的根源,雖然說,齊靈公後來將國弱召回了齊國,讓他繼承了國氏的宗祠,但是國氏這一強族開始衰落了,四大家族之一的國氏,慢慢的但除了齊國的曆史舞台。

  魯成公十八年,八月初七,魯成公在魯王宮養病的宮殿中去世了,這是魯君正常死亡的情況,很值得慶賀,總比被殺死強多了昂。

  十二月,二十六日,安葬了魯成公。諸事順利。

  精彩的魯成公時代結束了,另一個偉大的魯襄公的時代就要開始,因為這段曆史不僅時間長,而且會誕生一個中國文化的大聖人,也是這部《春秋》的作者——孔丘。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