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晉厲公之死 (魯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春秋第一百四九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901
  三個月後。

  晉國的動亂似乎已經平息下來了。

  但是欒書和中行偃始終心驚膽顫,看到了晉厲公的手段狠辣,感到自己也是朝不保夕,也是動了殺心,你不殺我,難道我就不能殺你,這真是應了長魚矯的話:“大王,你不忍心,但是他人會對國君忍心嗎?”。

  晉厲公等於一下子把欒氏和中行氏,兩個大家族推到了一起,滅了“三郤”,又增加了“二強”的對手,斬草沒有除根。

  晉厲公看到事件已經平息,也放鬆了警惕性,貪玩的心情又升了起來,於是——

  魯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3年(晉厲公八年)閏十二月乙卯日,晉厲公到寵臣大夫匠驪氏在“翼地”的家中玩時,欒書、中行偃帶領黨徒襲擊逮捕晉厲公,將他囚禁起來。

  同時逮捕了胥童,並當場殺掉。

  欒書和中行偃召喚韓獻子韓厥一起決斷這個事情,但是韓厥推辭說:

  “用殺害君王,來求得自己的威風,這是我不能做的事情,對大王施展威風,這就是不仁啊,事情做成這個樣子,就是不智,為了享受一種權利的利益,而得到一個惡名,這是我不應該做的。

  從前,我在趙氏家族門下做事,趙孟姬進讒言要求滅掉趙氏,我都沒有發兵,古話說:就是殺死一隻老牛,都沒有人敢出來主持牽頭,更何況是一個國君啊,既然你們不能善待我們的國君,你們就自己幹吧,那裏還用的著我韓厥呢!”

  拜拜了,我很忙,在家裏養病,就不參加了。

  中行偃就想接著討伐韓厥。

  欒書歎了一口氣說:

  “算了吧,韓厥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是被逼到這個份上了,人家韓厥並沒有被逼到這個份上,而且說的也很有道理,他很勇敢的退絕了我們的請求,這就是勇敢,順禮和勇敢二者聚集在一身,就是無往不勝,難道我們還要征伐他嗎,肯定不行,會犯眾怒的。”

  所以,中行偃才放棄了征伐韓厥的想法。

  二個人又去請士匄(gai),就是範文子的兒子,士士匄早就聽說事情的經過了,於是直接裝病,不見任何外來的人員。

  魯成公十八年,春天,正月初五(周曆),欒書和中行偃派了程滑殺死了晉厲公。

  晉厲公被安葬在了翼地的東門外,隻用了一輛馬車隨葬,根據當時的禮節,國君被殺害的,一般都是不能入葬到國君宗祠的墓地中,這是正常死亡,隨葬的馬車也是按照大夫級別進行的,說明晉厲公是不得好死啊。

  (6)晉悼公登基

  晉厲公死了,需要新的繼承人。

  目前,晉國唯一的繼承人,就是遠在周王室當人質,同時也是晉厲公的小兒子“公子孫周”有這個資格。因為孫周的哥哥是個傻瓜,也就是說:精神上有殘疾,甚至分不清豆子和麥子的區別,這樣的大傻子,肯定不能當國君,這就是天意啊。

  這時候,孫周才十四歲。

  晉國的大夫們隻能迎接孫周回來當國君,別看這個孫周年齡小,但是從小在周王室長大,耳熏目染的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很是有思想,孫周很謙虛,對迎接他的大夫們說:

  “我並沒有真正相當晉國國君的意思,但是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看來,這既是上天的旨意了。

  不過,你們要求我回去當國君,隻不是讓我以國君的身份,來發布一些命令而已,真正治理國家的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大臣。如果說,我當了國君後,你們不聽從我的命令,這又有什麽意義呢?”

  你看這個孫周多嗎會說話,其實就是要權利。

  大臣們紛紛磕頭,表示願意聽從新國君的命令,效忠君王後,孫周才接著說:

  “今天我們把話說明白,要是讓我回去當國君,你們要恭敬的服從國君的命令,這樣我回去才有意義,才能符合上天的真正的意思。”

  大臣們恭敬的說:

  “這都是下臣們的意思,哪敢不聽從命令啊!”

  正月十五日,孫周和大臣們在周王室進行了盟約後,才正式的進入了國都,成為晉國的新國,這就是曆史上的:晉悼公。

  正月二十六日,孫周在晉國的朝堂,接見了所有的晉國的大臣,並且當場就免除了爸爸晉厲公所任命了七個寵臣,初步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班子。

  二月初一,晉悼公正式的上位登基,辦理了正式交接手續,開始任命新的領導班子,大換血了。

  晉悼公是非常賢良的君王,晉國之後在他的領導下,開始合縱諸侯,終於成為了繼晉文公霸業的再次複興,再次成為春秋的諸侯霸主,曆史上叫做:晉悼公複霸。

  其實“春秋時期”的霸主國家中,晉國才是真正的常青樹。

  齊國和楚國都是因為出現了一個賢能的國君,而霸業中興,隨著先君的離世,後麵的繼任者都是在吃著前輩的老本,總的趨勢是慢慢的衰落。

  隻有晉國,在晉文公死後,雖然有過低潮的時候,但是總是能隨著某一個階段所出現的國君,而重新站在了諸侯的霸主地位上,這就給我們一個深思,到底是一個偉人決定國家的發展重要,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團體,決定國家的發展重要,這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擺在了我們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