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鄢陵大戰:晉楚論劍(上)(魯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479
  瞭敵觀陣,高參釋疑

  魯成公十六年,六月二十九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晉軍一開始出戰,就遇到麻煩了。

  楚軍一早率先出兵,呼啦啦,一下子就逼近了晉軍的大營,堵住了晉軍軍營的大門,楚軍列陣,這讓晉軍十分被動,過去的野戰營寨,不象後來那樣的堅固,也就是一些樹幹和戰車圍起來的營盤而已,而過去戰鬥形式基本上是士兵們的體力拚殺,隊形和列陣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效能,列陣很重要,被敵人堵在營壘裏麵,無法正常的出營列陣,是很被動的局麵。

  楚軍也很不講道理,按照常理,兩軍交戰,一方在曠野列陣,最起碼也要留出來對方出營列陣的空間,然後等著雙方列陣完成後,開戰,廝殺,鬥將等等。所以這次楚軍很不講規矩,竟然一下子就堵住了晉軍打大營。

  晉軍上下都非常的驚慌和擔心。

  範文子還在中軍大帳中發著牢騷,埋怨將領們不聽自己的意見,看見自己的兒子士匄跑了進來,連聲喘氣的說:

  “大帥,楚軍進逼我們的大營,趕快命令我們的士兵在軍營內,填上晚上打水挖的井,平整將士們做飯壘的鍋灶,可以擴大空間,然後就地在營中列陣,並且使列陣的行列間道路通暢。

  晉國和楚國都是上天眷顧的國家,今天遇到了一起,誰怕誰,決死一站吧——”。

  範文子一看兒子也是主戰派,反對自己避戰的意見,就很是生氣,順手拿起一支長戈驅逐並嗬斥自己的兒子說:

  “去、去、去——,國家的生死存亡是由老天爺決定的,那裏由得你這個小孩兒亂說話,你懂什麽!”

  晉軍因營前有泥沼,加之楚軍逼近,兵車無法出營列陣,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晉軍中軍將欒書聽完範文子兒子的意見後,點了點頭,接著就補充說:

  “楚軍這次出兵采取逼迫我們大營的方式,是非常輕佻的戰鬥方式,我認為先避其鋒芒,固營堅守,待諸侯援軍到達,以優勢兵力轉取攻勢,三天以後,楚軍必然堅持不住就會後退,然後我們在楚軍撤退的時候,而擊破敵人。

  士匄,命你馬上按照你的意見去安排填平井灶。”

  士匄高興的跑出了大營去按照主帥的命令工作了。

  新軍主帥郤至,此時非常堅定的說:

  “我認為應該出戰,因為楚國有六個缺點:1,楚軍中軍將子反和左軍將子重關係不好,將帥不和;2,楚王的親兵老舊不精良,王卒依舊;3,鄭軍列陣不整,盟軍不密;4,隨楚出征的南方蠻軍不懂得陣法,蠻軍不稱;5,楚軍布陣於無月光之夜,不避晦日;6,楚軍布陣後,陣中士卒喧嘩不靜,秩序混亂。”

  一個人有幾個缺點,可以改過,糾正自新。但是一個軍隊有缺點,是要死人的,沒有改過的機會,更何況一下子就是羅列了六個缺點,郤至很狠。

  晉厲公也拿不定主意了,就詢問身邊的高參。

  此時,楚軍陣營中楚共王已經登上了立在中軍的巢車,站在車鬥上眺望晉軍,令尹子重馬上叫太宰伯州犁也登上巢車,站在的楚共王的身邊,幫助解答楚王的疑問。

  伯州犁是誰,楚國的太宰,這是他現在的官職。

  其實他就是晉國的伯宗之子,伯宗就是那個很會辯論舉薦的大臣,也是“鞭長莫及”成語的創造者,之前被晉國的三郤害的自殺了,他的兒子逃亡到了楚國,在楚國當了太宰,這次跟著作為高級參謀參加作戰,所以就被派上了巢車陪同楚王觀察晉軍,伯州犁明白晉軍的情況啊!於是就發生了下麵的一問一答。

  楚共王問:晉軍營內的戰車一會左邊,一會兒右邊的來回穿梭是怎麽回事兒?

  伯州犁答:這是晉軍在召集自己的軍官們。

  楚共王:軍官們全都集中在軍帳之中幹什麽?

  伯州犁:這是在一起籌劃和分派作戰任務。

  楚共王:你看晉軍大帳的帳門打開了?

  伯州犁:這是晉君在虔誠的向他們的先君詢問並占卜。

  楚共王:你看,你快看,晉軍的帳門被拆掉了,這是幹什麽?

  伯州犁微微一笑:這是晉軍要發布作戰命令了。

  楚共王:怎麽現在晉軍很喧嘩,而且有些塵土飛揚的?

  伯州犁:晉軍在填平井灶,並開始列陣了。

  楚共王又問:你看,晉軍將領全都登上了戰車?哎——,怎麽戰車的車右,都拿著兵器下車了,這是幹什麽?

  伯州犁:這是車右們要去聽取晉軍主帥的誓師號令。

  楚共王緊張起來了:這是要進攻了嗎?

  伯州犁搖搖頭說:還不知道,再觀察一下吧!

  楚共王看著晉軍的情況,指著說:快看,晉軍將領又再次的上了戰車了,不過,哎,怎麽主將和車右又怎麽又全都下車了?

  伯州犁說:這是要做戰鬥前的祈禱。

  然後伯州犁詳詳細細的向楚共王講述了晉君親兵的情況,楚共王聽的連連點頭,心中一清二楚,可見通曉敵情的高參是多麽的重要啊,你別以為隻有楚君身邊有高參,前麵不是說了嗎,晉君身邊同樣有高參,誰?

  苗賁皇。

  苗賁皇現在是晉國的大夫,但是他確是楚國人,絕對的若敖氏家族皇室血統,魯宣公十七年,楚莊王剿滅若敖氏鬥椒叛變的時候,他就逃亡了晉國,一直在晉國當官,所以他非常熟悉楚國的軍事情況。

  苗賁皇站在晉厲公的身邊,指指點點這楚軍列陣後軍隊的情況:哪一部分是楚王的親衛軍,左廣的將領是誰,右廣的將領有什麽特長,楚軍三軍的配置,實力的大小,主要的將領等等,也是一目了然。

  所以說,知己知彼,在那個時候是非常重要的,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後來戰國的孫武子兵法中的一些戰術,都是前輩們留下來的經驗,隻不過孫武更善於的整理和收集,更善於把前人的經驗加以運用而已,這就是很難的事情了。

  苗賁皇給晉厲公建議:

  “大王,你看楚共王身邊有曾經是我們的大臣幫助謀劃,看樣子指點的非常詳細,這真是擋不住的啊!

  不過,楚國的精兵中的精兵,都在楚王的親衛軍左、右廣中,我建議將我們的精兵,也分為兩部分,分別去攻擊楚軍的左、右廣,纏住楚軍的精銳,然後集中三軍優勢兵力,攻擊楚軍的中軍王卒,必定能夠大敗楚軍。”

  晉厲公馬上讓巫師占卜,得到吉利的複卦,大概的意思就是:

  吉利吉利很吉利,

  打的南軍跑回去,

  一箭射中元首頭,

  半個眼珠半眼迷。

  晉厲公聽完放心了,所以說千萬別以為當年軍事打仗主帥的左膀右臂,僅僅單純是參謀班子,當然還有巫師這個很重要的職位,他們有時候能夠決定戰與不戰的大決策。

  晉軍出戰,楚軍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