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伐鄭 救鄭,馬陵之盟(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春秋第一百三十九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149
  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

  晉國第一次營救鄭國成功,關鍵是這次救鄭,讓鄭國的新國君順利登基了,這也算是晉國的功勞。

  魯成公七年,鄭國鄭悼公的兒子鄭成公繼位,新君繼位,又是被大哥晉國救助,自然也要前往拜見大哥晉國一番,這次是子良和鄭成公一起前往拜謝。

  消息傳到楚國,楚王自然很是鬱悶,上次撤軍子重(公子嬰齊)當然不心甘,於是在秋天,整備軍隊再次攻打鄭國,軍隊駐紮在了靠近楚國的鄭國的“汜地”。

  這就是鄭國叛變後,楚國第二次的伐鄭。

  楚國伐鄭,晉國必救,這次晉國忽悠著眾多的小弟諸侯一起救鄭。

  在晉國的帶領下,參加這次救鄭的隊伍有:晉國、齊國、宋國、衛國、曹國、莒國、邾國、杞國,可謂是聲勢浩大。

  鄭國一看這麽多兄弟來幫忙,果然是特別神勇,自己發動的一場突然襲擊包圍戰,竟然打了楚國一個冷不防,鄭國的大將共仲、侯羽包圍了楚軍的前鋒,竟然將楚軍的“鄖地”的宰邑鍾儀給抓獲了,然後等晉軍到來後,馬上就把抓獲的鍾儀敬獻給了晉國。

  從此,晉國人就把它囚禁在軍府之中,為什麽要介紹這個鍾儀,因為他後來在晉國和楚國兩國關係中,擔任了很重要的樞紐作用,也是創造了晉國和楚國和平的關鍵使者。

  楚國,一看這麽多的諸侯國一起來救鄭,楚國再能打,也不能以一當八,而且部隊的先鋒又遭到了損失,仗是不能再打了,撤兵,撤兵,楚國又退了。

  晉國再次勝利,當然晉國還是不能白出兵一次,既然這麽多國家都來了,而且還順便征服的莒國,在聯合國的大家庭中,又多了一個成員,怎麽辦,開會吧!

  記住,大哥就是願意開會結盟,既然勝利了,就順便一起再搞個會盟吧,正好重溫一下上次“蟲牢之盟”的精神,於是在“馬陵”地區,召開大會,各國首腦呼呼隆隆的一大幫子參加,又是歃血,又是喝酒,最終簽訂了“馬陵之盟”,其實這個“馬陵之盟”,就是“蟲牢之盟”的翻版而已。

  所以說,這一年的盟會兵士很重要的事情,作為晉國再次救鄭成功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這都是曆史慣性所發生的事件,不過這一年中,有個重大的國家開始登場了,這可是春秋曆史中的大事。

  誰?

  根據《春秋》和《左傳》的記載,這年一個國家開始登上的曆史舞台,這就是吳國。

  《春秋》的故事發生到現在,吳國終於開始顯相了,之前的記載中並沒有吳國的信息,但這不等於是吳國不存在,隻不過他還是一個邊緣的諸侯,還沒有參與到中原的事務中。

  所以,誰也沒有把他當成是一個角色,現在吳國開始出現了,就說明他已經開始登上曆史的舞台了,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信息,必須要說,吳國可是春秋五霸之國,隻不過他的發力還在後麵而已。

  吳國的曆史,後麵我們會專門的介紹,這裏說一個大概而已。現在我們要知道的是,吳國的登台,就是楚國的噩夢。

  不過,此時的楚國根本瞧不起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