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帶著怨氣的結盟 (魯宣公十七年 公元前592年,春秋第一百三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140
  郤克連夜趕路返回了晉國,麵見了晉景公,當麵說了事情的經過,請求晉國出兵攻打齊國,晉景公心裏也哈哈大笑,暗暗的罵齊頃公這個壞東西,俗話說:守著矮人,不說銼,說人,不說短,打人,不打臉,你看把郤克給氣得。

  於是,晉景公安慰郤克,耐心地疏導他的怨氣,講道理,擺事實,目的意思就是:不要讓郤克的個人恩怨,而破壞國家之間的聯盟大事。郤克也知道晉君說的有道理,不好再堅持了,不能讓個人的私事影響國家的大事。

  於是,就要求晉景公允許自己帶著自己宗族的人員,去征伐齊國,撇開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此時郤克被憤怒衝昏了頭腦,郤克本身就是晉國大臣,又負有出使齊國的使命,個人和國家能夠分開嗎?

  晉景公一看郤克真是給氣糊塗了,解釋也不聽,隻好也不允許郤克帶家族兵丁伐齊的要求。

  郤克隻能按捺下自己的怒火。

  此時,晉國的範武子士會年紀很大了,正準備退休,知道了這個事情後,就對自己的兒子士燮(xie)說:

  “燮啊,我聽說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按照禮法執行的很少,不符合的確是很多。

  《詩經小雅巧言》中說: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意思就是說:君子聞讒如怒責,禍亂速止不嚴重;君子如能任賢明,禍亂難成早已終。

  因此,君子的喜怒,應該是阻止禍亂的。不能阻止,必定會增加禍亂的。

  郤克是不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在齊國來製止住這個禍亂吧,不然的話,恐怕他是要增加禍亂的。

  我已經老了,要退休了,不如讓郤克接任以滿足郤克的願望吧,禍亂也許就會免除,孩子,你一定要本著恭敬的態度從事工作。”

  士會向晉景公告老還鄉,並提議讓郤克接任。

  晉景公正覺著對不起為了國家事情而受了委屈的郤克,正好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郤獻子郤克,開始執掌晉國的政權,齊國更是危險了。

  魯宣公十七年,六月十五日,在晉國的“斷道”之地,召開了晉國、魯國、衛國、曹國、邾國的結盟會議,各國的國君都親自參加,但是你們注意到沒有,齊國沒有參加,為什麽?就是因為這幾個國家,都因為齊國的國君,沒有親自來參加盟會為理由,而拒絕了齊國派來的使者,從而拒絕與齊國的結盟。

  那為什麽齊國國君沒來,而是派了使者參加?

  原因還是郤克上次受辱,離開齊國後,回國求兵伐齊而導致的。

  自從齊君得知郤克自己離開了齊國,帶著滿腔的怒火返回了晉國,就知道自己闖下了禍,因此就很痛快的答應了,齊國也參與晉國發動舉行這次“斷道”之地的會盟,但是齊頃公藏了個心眼,心想,自己確實已經得罪並羞辱了郤克,得罪了晉國,如果這次自己親自前往晉國參加盟會,還不知道會遇到什麽情況,萬一晉國也投桃報李,捉弄一下自己,豈不是自己也要受辱,幹脆,我就不去了,直接派四個大臣前往晉國,代表齊國結盟就行了。

  齊國派了高固(高宣子)、晏弱(晏桓子)、蔡朝、南郭偃四個人前往晉國參加會盟。

  四人走到衛國的斂盂時,河南濮陽縣東南的地方,就得知了郤克回國,是準備要晉君出兵征伐齊國,報羞辱之仇。因此,最聰明的高固對自己的下人說:

  “據我分析,就目前這個情況,我們的國君如果不前往會盟的話,肯定會將我們這些使臣給拘捕的,所以我們跑吧。”

  於是,天不亮,高固就帶著自己的人跑回了齊國。

  天大亮後,另外三人一看高固找不到了,一打聽,才知道他半夜人就走了,才知道高固跑回去了,三人開始猶豫,國君派了四個人前來會盟,途中跑回去一個,我們怎麽辦?其中晏桓子說:

  “如果我們不繼續前往會盟,就會斷絕了齊國和諸位諸侯的友好關係,寧可冒著死亡的危險也要前往。”

  於是,三人繼續趕到了晉國的斷道之地。

  但是,晉國、魯國和衛國正懷著仇恨,就異口同聲拒絕了齊國派來的使者,說好了都是國君前來會盟,你們齊國派了大臣來,這不是明擺著瞧不起我們嗎。

  因為,這三個國家的執政大臣,也正是被齊國所侮辱的三個大臣,即便是齊君來了,他們找毛病還唯恐找不到,現在齊國派了一些大臣前來,借口就有了,這樣肯定是不行,是不重視我們。所以就一起拒絕齊國的參與盟會。

  其實,從事情上來說,這幾個大臣確實是出了口惡氣,但是他們忘了,因為拒絕齊國的參加,就可能破壞了諸侯之間聯盟抗擊楚國集團的大事,可謂是因小失大。

  但是,這些大臣可能隻是看到了參與國的數量,而忽略了質量,因此變本加厲的進一步采取了行動:

  晉國軍隊在野王(先河南省泌陽縣)將晏桓子扣留;

  在原地,扣留了蔡朝;

  在溫地扣留了南郭偃。

  三個齊國的大臣被分別扣在三個地方,隻有高固跑回了齊國。

  此時,楚國的大臣苗賁皇,他原來是楚國令尹鬥椒的兒子,因為楚國消滅若敖氏時,他就跑到了晉國避難並當了官員,改姓了苗,現在正好接受晉國的命令,也到別的諸侯國出差,在返回晉國的時候,路過野王之地,就碰見了被扣在此時的晏桓子。

  兩人相見,並交流了晏桓子被扣的事情經過,苗賁皇返回了晉國,馬上就向晉景公匯報說:

  “現在被扣在野王之地的齊國的晏桓子有什麽過錯?我知道,以前我們的諸侯們侍奉我們的先君,都努力向善唯恐做的不好,諸侯們都說,如果晉國的臣子們做的不好,就會讓諸侯們有貳心。

  這次,因為郤克受辱發怒的事情,齊侯是擔心參加盟會不能得到良好的禮遇,所以才不親自出來,而是派了四個大臣參加,他們接受君命冒死參加,我們應該好好的款待他們,但是現在卻扣留他們,這樣豈不是證明了,齊侯所擔心的事情是真實的了嗎?

  這樣,我們不就做錯了嗎?

  錯了又不改正,還扣著人家不放,讓他們總是感到派人來參加會盟事情而後悔,這對於我們又有什麽好處?這樣一來,那個事先跑回去的高固,不就更是有理由了,而忠誠前來會盟的大臣,卻受到了傷害,這樣怎麽給諸侯們做榜樣,會讓諸侯感到害怕的,大王,你好好想想吧!”

  晉景公不是傻瓜,知道扣留三個大臣,都是郤克自己的決定,還是因為那口惡氣的原因,但是,總不好不給郤克這個麵子,於是就偷偷的讓人,故意的放鬆對晏桓子的看守,晏桓子在一個風黑月夜時,隻身一人逃回了齊國。

  既然,齊國沒有參加晉國領導的“斷道會盟”,就是需要被征服的對象。

  魯宣公十八年,春天,晉國帶領著衛國一起征伐齊國。

  魯國因為魯宣公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於去年的冬天去世,忙於辦理喪事,沒能參加這次征伐。

  晉景公和衛國的太子臧一起攻打齊國,聯軍開到了陽穀地區,齊頃公親自出麵和晉景公在“繒地”會麵,雙方解釋了上次關於會盟的一些誤會,為了表示齊國的真誠,齊侯讓自己的兒子公子強到晉國做人質,晉國軍隊撤兵,雙方並沒有真刀真槍的幹上一仗。

  所以,這次的晉國伐齊,也就是等於帶著部隊來說理的過程,不過這樣就有了強迫的意思。

  事後,齊頃公也感到很屈辱了,畢竟晉國的軍隊開進了齊國,所謂的盟約,無非也就是為了避免流血的“城下之盟”罷了,政治家有時就要有所犧牲,做做表麵的樣子。

  但是仇恨是存下來了。

  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國君的兒子,不單純的都是歌舞樓台,美酒佳釀,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人質,秦始皇的爸爸就是秦國當年留在趙國的人質。

  齊國和晉國這個窩心的結盟,受益最大的還是一直被扣留的蔡朝和南郭偃。

  簽訂條約後,二人才“逃”回了齊國,當然這個逃,自然是和晏桓子的方式一樣了。

  齊、晉表麵和好,卻讓魯國吃醋了。

  轉了半天彎子,晉國還是和齊國結盟了,原本是晉、魯、衛三家一起與齊國共同結盟,現在卻變成了晉國和衛國單獨的和齊國結盟了,把魯國給閃在了外麵。

  於是,魯國準備重新邀請楚國一起征伐齊國,算是挽回這個不利的局麵,但是誰想到楚莊王這時死亡了,楚國不能出兵助魯,沒辦法,魯國還的回頭找晉國幫忙,這才發生了後續的“蜀之役”,不過我們要先結束這個時代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