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姪子笑帷,齊晉反目 (魯宣公十七年 公元前592年,春秋第一百三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192
  晉國自從“邲之戰”之後,晉國對外的國際局麵,麵臨著極度的萎縮和困難。

  以前,都屬於晉國勢力範圍內的鄭國、宋國、陳國等一般大大小小諸侯國們,現在都已經變成了楚國的附庸諸侯國,晉國企圖重新整合中原的秩序,並且圖謀中原霸主的第一步,就是找朋友,找盟友,現在誰是最適合做晉國朋友的國家?

  晉國放眼望去,身後的秦國肯定不是,“秦晉之好”已經成為悠久的曆史傳說,兩國有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就是秦國東進與晉國擋道之間所發生的衝突。所以秦國不可能成為晉國的盟國,隻要秦國少鬧騰幾下,已經是燒高香的事情了。

  在看看中原地區,任何一個企圖與晉國交好的國家,首先要麵對的就是:其他敵對的諸侯們,一旦發生征伐,就是要麵對麵的與楚國對抗,一個國家打四、五個國家,沒有晉國的參與,這肯定不行,誰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東方,隻有遙遠的東方,才是晉國目前發展盟邦的方向。

  東方兩個大國,魯國和齊國,他們一直在晉國和楚國的爭霸中,若即若離,遊離於他們爭霸戰鬥之外。現在要想把那些還沒有被楚國征服的諸侯國繼續穩固下來,就必須要緊密的聯合這兩個國家。

  但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微妙,齊國總是要壓著魯國幾分,齊國強於魯國。在魯宣公時期,魯國表現出了對齊國極大的尊敬和順從,兩國之間還算是平穩。但是如果兩國是新的繼承人上位,這種關係還能夠延續多久,就不好說了,齊國和魯國這一對兒恩怨兄弟,誰也不願意讓對方比自己更為強大。衰弱的時候,他們相互依存;複興的時候,他們又相互的爭鬥。

  此時,周王室也不太平。

  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周王室的王孫蘇和大臣召氏和毛氏爭奪朝政的控製權,就騙了王子捷殺了召戴公和毛伯衛,最終擁立了召戴公的兒子召襄,代理他父親的職位。

  魯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周王室再次因為去年的召、毛之亂,發生了動亂,王孫蘇害怕被殺,逃亡到了晉國。

  冬天的時候,晉國晉景公就派了士會,前往周王室調解周王室的糾紛,周定王非常高興的招待了士會,讓大臣原襄公一起陪同招待宴會,設置了一個“肴烝宴”,上了一些切開的排骨,骨頭連著肉。

  士會不明白為什麽,就詢問原襄公,這個事讓周定王知道了,於是將士會叫到跟前說:

  “士會你不知道嗎?天子設置的享宴,分為兩種,一種是“體薦”,另一種是“折俎”。招待諸侯用享,招待卿士用宴。這就是周王室的禮節啊!”

  士會感動的眼淚嘩嘩的流,認為自的文化太低了,還要好好的學習,回去後就認真的研究和學習了周禮,並且以此來修明晉國的法度。

  到底什麽是“肴烝宴”?

  用最簡單的意思來表達就是:過去重大的宴會,把殺了的牲畜,放在蒸煮的容器內,進行一定形式的蒸煮,叫做“烝”。

  在享宴中上這樣的大菜,總共分三個檔次:1,整個的牲畜放進容器蒸煮,不用蒸熟,半熟即可,這是不能吃的看菜,主要就是敬獻給上天的,這叫做:全烝。2,用一半的牲畜進行蒸煮,叫做:房烝,也可以稱作是“體薦”,這一般是天子和諸侯國王吃的等級;3,用連著肉的排骨,進行蒸煮食用,這就是“折俎”,也叫作:肴烝。

  肴烝的“肴”字,就是指:除了穀物之外的其他可以食用的東西,骨肉相連的排骨也叫作“肴”,所以這就是肴烝。

  俗話說:酒肴,其實就是除開糧食之外的其他用來下酒的東西,這回你知道了吧,下次你喝酒的時候,一定要給你的酒友講講,這顯得多有學問啊。

  晉國,由於最近為周王室辦了這件輔佐周天子的光榮的事跡,於是,自然就和魯國的關係就順理成章的靠近了許多。魯國是維護周王室利益的堅定支持者,也是周王室直係親戚。

  趁熱打鐵。

  晉國,開始積極與魯國、衛國、曹國、邾國進行聯係,並準備拉上齊國,一起建立一個新的同盟組織,以對抗現在楚國的同盟。說實話,如果這個同盟中,沒有齊國參與,似乎也太寒酸了一些。

  因此,齊國就成了晉國和楚國共同拉攏的對象。

  魯宣公十七年的春天,晉景公派郤克代表晉國,前往齊國去洽談關於建立同盟的事宜。

  魯國、衛國同時也派出了重要的大臣季孫行父、孫良夫一起陪同前往,闡明自己國家的態度和意見,也算是表達對齊國參加這個盟會組織的希望吧。

  晉、魯、衛一起給齊國笑臉和麵子。

  這本是一件諸侯之間再正常不過的外交業務了,根據分析,齊國自然不會拒絕這幾個國家的要求。於是,就會建立起共同的聯盟組織,一起完成對抗楚國的計劃,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誰想到卻出現了意外了,因為齊國的一次玩笑,竟然導致了意外,最終造成的齊國倒向了楚國的集團。

  這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什麽意外?

  我們來慢慢的說。

  這次出使齊國的晉國的大臣郤克,腿不太好,有些瘸,不知道是出生的時候有問題,還是從小調皮摔壞了腿,反正,他走路,身體左右搖動,有些滑稽;

  恰巧,這陪同的魯國季孫行父是個禿頭,可能是操勞過度了,血氣不旺,腦力勞動者,所以中年的時候,就禿了頂,在當年那個蓄發的年代裏麵,“禿頂”確實有點大煞風景,這也沒辦法。

  更為碰巧的是,另一個陪同出使的衛國孫良夫,能文能武,驍勇善戰,當年在戰場上征戰的時候,被敵人的弓箭射瞎了一隻眼,所以就是一隻眼好,一隻眼眇。戰傷,總是一件值得榮耀的痕跡,所以孫良夫也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殘疾。

  這三個出使齊國的大臣,一個瘸腿,一個禿頂,一個獨眼。

  這其實都是一些小事情,和談判本身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關聯,但是麻煩的就是,齊國的齊頃公這個人也孝順,也很願意搞點惡作劇,這就出事了。

  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姪子(也叫:蕭同叔子),聽說前來的這三個國家使者的情況後,就非常的好奇,在和齊頃公閑聊天的時候,就好奇的問起了他們的情況,齊頃公一聽母親很關心這個事情,就說:

  “這樣吧,明天他們到朝堂正式見麵洽談公事,你在朝堂的側麵的屏風後麵,自己觀察就可以了,不過一定的要嚴肅昂,明天可是在正規的朝堂上。”

  蕭同姪子就答應了,自己的好奇心可以滿足了。

  第二天,蕭同姪子早早的來到了朝堂上,躲在側麵的屏風的後麵,等著看這三個國家的大臣的樣子,當大門打開的時候,齊頃公上朝,兩班的文武大臣也齊聚大堂上。此時,侍衛在齊君的示意下,向外麵高喊:

  請晉、魯、衛三國使者上朝見君。

  不一會兒,就看見這三個大臣,前後被三個齊國安排的內宮的寺人,帶領著走上了朝堂大廳。一進門,大臣們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驚訝了,場麵非常滑稽。但是,這是在朝堂上,即便是心裏感到可笑,或者忍俊不住,誰也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倒是,大堂側麵的屏風後麵,穿出來了蕭同姪子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聲——

  怎麽回事兒?

  因為,這三個使者,雖然各自有各自的缺陷,即便是聚集在一起,若有了心理準備,大致也引不起別人的注意,關鍵是齊頃公安排的負責引領三個人的內宮寺人,太有意思了,也是一個腿瘸的,負責引領腿瘸的晉國的郤克;一個禿頭的,負責引領魯國禿頂的季孫行父;還有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負責引領衛國的孫良夫。

  這個場麵,簡直太搞笑了,三個使臣和三個引領的寺人,紛紛配成對兒,瘸的瘸,禿的禿,瞎的瞎,頓時成了鮮明的對比,缺陷一下子成為了大眾之下的焦點,大臣們都忍住不敢笑,但是聽到了屏風後麵傳來笑聲後,有的大臣實在是忍不住了,也很著哄堂大笑起來了。

  三個人頓時臉彤紅。

  他們潦草的遞交了國書後,三個人走了出來,剛一出門,郤克就發誓:

  此仇不報,我就再也不過黃河以東了——

  季孫歸父和孫良夫也恨的咬著牙,與郤克擊掌盟誓,必報此仇。

  郤克讓跟隨自己一起來的副使者欒京廬在齊國等著,繼續辦理後續的公事收尾工作,郤克對他說:

  “我先回去報告大王,你在這裏代替我完成使命,如果不能完成讓齊頃公親自參加盟會的使命,就不要回晉國複命。”

  說完,季孫歸父和孫良夫看著郤克的背影,漸漸的在風塵中模糊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