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三駕馬車”故事 (魯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春秋第一百二十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447
  為什麽說著說著中國的“春秋”,卻突然出現了“三駕馬車”的故事?

  其實這都是給逼的,本書已經給封殺了,兩個與女人有關的非常精彩章節,你可能會發現,在春秋曆史中非常有名的“文薑事件”和“衛國宣薑”的事件,沒有講述,這就是原因。雖然都是和女人有關係的,但這是曆史,絕不隱晦,這不是因為本書作者思想不好而創造的,而是敘述曆史,如果曆史我們現在都不能正常的麵對,恐怕——

  哎——,還是說書吧。

  所以,隻好將原來的更具有中國風味的章節名字,改成了這個無頭無腦的名字。不過,他們的內涵意思大致是一樣的,就是名字不同罷了。

  你好好的琢磨一下吧。

  還是話歸正傳: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晉國和秦國,因為自齊桓公死後,鄭國擅自背叛中原諸侯投楚一事,而約定一起征伐鄭國,準備為中原諸侯出氣。

  沒想到,秦穆公在鄭國燭之武老爺子的忽悠下,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了秦國。伐鄭的兩股力量,頓時就失去了一股,為了對付剩下的晉國,在秦軍撤退了之後,鄭國又承諾讓在晉國避難的鄭國公子蘭,回國當太子。

  二年後,鄭文公捷去世,公子蘭繼承君位,這就是後來的鄭穆公。按照後來《左傳》中羊舌肸的母親的話說,鄭穆公與少妃姚子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叫:夏姬。所以說,這個夏姬是鄭國的公主,並且非常的漂亮。

  至於這個夏姬多麽漂亮,曆史沒有留下任何影像圖片,因此隻能靠我們的想象力了,換句話說,你認為你心目中的美女是什麽樣子的,這個夏姬就是什麽樣子的。

  如果按照普通的描述,無非就是:她生得蛾眉鳳眼,杏眼桃腮、傾國傾城、國色天香、姹紫嫣紅、絕世驚豔、細肌嫩膚、香豔脫俗、蘭質蕙心、明眸皓齒等等之類的形容詞罷了,反正誰也沒見到,就是一個漂亮人。

  《列女傳卷之七孽嬖傳》:“陳女夏姬者,陳大夫夏征舒之母,禦叔之妻也。其狀美好無匹,內挾伎術,蓋老而複壯者。三為王後,七為夫人。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

  這裏,令人產生疑問的就是“內挾伎術”的說法,到底是:因為內挾伎術(美容術),導致蓋老而複壯者(年輕化);還是“內挾”別的技術,我們真的不敢說了,說道到這,就是已經可能已經觸犯了被封禁的大法了,還是你自己想吧。

  夏姬未出嫁時,便與自己的庶兄公子蠻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蠻就死了。

  後來,夏姬遠嫁給了食采邑於株邑(今河南柘城縣)的陳國大夫夏禦叔為妻,夏姬之名也由此而來。

  夏姬嫁給夏禦叔不到九個月,便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取名叫夏徵舒。雖然夏禦叔有些懷疑這個兒子的血統,但是惑於夏姬的美貌,也無暇深究。在夏徵舒十二歲時,正值壯年的夏禦叔因病而亡,夏禦叔,字子南,也可以叫做:夏南。

  夏姬成為了一位寡婦,獨守空閨,隱居於株邑。

  這會兒,你就明白,為何《詩經株林》中描寫的“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是什麽意思了吧。為何要到株林去?從《詩經》的表述上來說,那是為了去找夏南,不是為到株林玩。可是,按照曆史的發展來看,這首詩應該是描寫,夏南死了以後所發生的事情,那麽,找一個死鬼幹什麽?

  另外,此時夏南的兒子夏徵舒也僅有十二歲,如果我們說,不是為了找夏南,夏南隻是一個擋箭牌,他們是為了找夏徵舒。好了,如果找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玩,又何必這樣的激動呢?

  其實,無論是找夏南,還是找夏徵舒,這都是個幌子。

  那麽,詩經中所述的是誰去株林?

  故事發展的就有些曖昧了,慢慢的讓我們看下去——

  夏姬的丈夫夏禦叔活著的時候,和同朝為臣的孔寧與儀行父關係很好,他們經常在夏禦叔的株林封邑喝酒遊玩,麵對著夏禦叔這個“雲鬟霧鬢、剪水秋眸、肌膚勝雪”的老婆夏姬,孔寧與儀行父二人,早已經神魂顛倒狀態了。

  夏禦叔非常知趣的死亡了。

  夏禦叔死的時候,孩子夏徵舒年幼,母子二人孤兒寡母,這就是“探望和幫助”最好的借口。

  夏姬,青春年少,虎狼之年,丈夫還在的時候,有丈夫的靠山支持,現在丈夫死了,孩子幼小,也需要培植新的有勢力的幫襯。因此,很快孔寧與儀行父二人分別成為了夏姬的裙下幕賓,暗通渠好,蝶風癲浪。這個孩子夏徵舒(或者是丈夫夏南)就成了他們來往的借口了。

  其實,孔寧和儀行父彼此都知道對方和夏姬的關係,但是兩個人互相也不嫉妒對方,慢慢的就成了真正的特殊連襟,經常的上演“三人劃船采香蓮”的好戲了。

  這才是,二駕馬車,還有一駕在哪裏?

  一次,孔寧單獨與夏姬幽會,就要了夏姬的錦襠(古代女子一種襯褲),然後就穿著向儀行父顯擺,估計這個孔寧有戀物癖吧。沒想到,儀行父與他臭味相同,心裏很是羨慕,要求花重金買這條錦襠,孔寧哈哈大笑,千金不賣。

  儀行父就存下了這個心,在單獨和夏姬偷情的時候,死氣白咧的非要夏姬也給他一條錦襠,夏姬哪有那麽多的錦襠送別人,沒辦法,就隨手把自己的穿在胸前“碧羅襦”扔給了他,古時候這個碧羅襦就是兜肚,類似現在的婦女文胸內衣。

  儀行父拿著夏姬扔過來的碧羅襦,哈哈大笑,滿足的穿在身上後就離開了,等下次孔寧在向他炫耀錦襠的時候,他就拿出了碧羅襦對抗,這讓孔寧很是嫉妒和眼紅。

  孔寧知道夏姬與儀行父過往甚密,心懷妒忌,於是心生一計,於是獨自去見陳靈公,言談之間,向陳靈公盛讚夏姬的美豔。

  陳靈公本身就是個好色之徒,聽說後,開始有些不信,一個三十多歲的夫人,怎能有此禦容之術,豈不是違背了人老珠黃的規律了,恐怕是孔寧渲染吧。

  於是,就找了個機會又詢問了儀行父,裝作生氣的樣子,批評儀行父通奸大臣的遺孀,嚇得儀行父連忙告罪,並親自帶著陳靈公前往株林麵見夏姬。

  株林,地處陳國的西部邊境,離陳國王宮還是有點距離,於是陳靈公和孔、儀二人“駕我乘馬,說於株野。乘我乘駒,朝食於株!”也就是說:他們駕著大車趕四馬,在株林郊外卸下鞍。駕著輕車趕四駒,奔抵株林吃早餐。

  其實,就是為了和夏姬幽會。

  等到了株林見到了夏姬,陳靈公驚呆了,看著夏姬嬌滴滴的樣子,渾身都酥了,連忙向身邊的孔寧和儀行父罵道:“如此佳麗之人,為何不先告訴本王,你們搶先品嚐,大罪當誅。”

  孔寧和儀行父連忙過下,哭咧咧的說:

  “我們正式因為不知道夏姬是否真如人們傳說那樣,才舍身嚐試,如果沒有問題,才敬獻給大王,請恕罪。”

  夏姬一看,連忙幫腔,給陳君又是賠禮又是下拜,就像是風吹梨花一樣。

  陳靈公不禁方寸大亂,哈哈大笑。

  從此後,三人就成了株林的常客,誰想到,夏姬竟然還要給陳靈公一個新奇的玩法,沒過幾天,陳靈公召孔寧和儀行父同往株邑,會見夏姬,舉辦一場君臣同樂大會。

  這就是,三駕馬車都湊齊了。

  《左傳》記載: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戲於朝。泄冶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洩冶。孔子曰:“《詩》雲:“民之多辟,無自立辟。”其泄冶之謂乎!”

  大致的意思就是: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三人都和夏姬有私通關係,並且在朝堂上經常出現:陳靈公穿著夏姬貼身的緋衣,與孔寧和儀行父穿著夏姬的錦襠與碧羅襦,相互嬉鬧的場麵,開玩笑,互相追逐,跌聲浪魚,這太不雅觀了,真是一群流氓,大臣洩冶是在看不下眼去了,就勸他們說:

  “我說,各位大哥們,咱不能這樣,國君和大臣在朝堂上宣揚淫亂,我們的老百姓就要相仿了,聽說已經有什麽‘詩歌’出現了,這個名聲太不好了,快把夏姬的內衣收起來吧,要不給我,我給你們一起私下放著,好不好!”

  陳靈公也覺著有些臉紅了,一個大老爺們,穿著婦女的內衣,確實有點不倫不類,要是祖先活著,真能用菜刀劈死自己,所以就很誠懇的說:

  “我錯了,我一定改,這件內衣還是我收藏吧!”

  然後,陳靈公就私下和孔寧與儀行父說了洩冶的意見,讓他們也注意一些影響,不要以後光天大眾下玩這些私人物品,二人很生氣,當場表示要求殺了洩冶。

  誰知道,陳靈公光走神了,竟然沒表示態度,這就是等於默認二人的意見,君王就是裝糊塗也不行,是要死人的。於是,這兩個人將洩冶給殺死了。

  孔子很憤怒,在寫這部《春秋》的時候,特意的標注了評價,批評了陳靈公,表揚了洩冶。

  洩冶也很倒黴,勸人家不要玩性設備,竟然喪了命。

  後來孔子說:“詩,裏麵說:如果是老百姓多行邪惡的事情,就不要再去立什麽法度了,大概這就是說洩冶這件事情吧。”

  也就是說民風如果不正,法度還有什麽用處呢。

  這次,完全是按照曆史說的,謹慎用詞,希望通過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