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春秋第一百一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606
  繼續回到楚莊王登基的第二年:

  魯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春秋第一百一十二年

  楚莊王繼位不到七、八個月的時候,魯文公十六年,六月,初八,晉國征服了楚國在中原的小弟蔡國,接著就是晉國搞的“新城之盟”,再次奪去了楚國對中原諸侯的統領地位。

  這整個過程的運作者是晉國的名相:趙盾。

  楚莊王,剛剛繼位,就連續遇到了國內和國外的兩種壓力,麵對自己還是一個小青年的楚莊王,如何區分楚國國內目前政壇上的情況,需要政治智慧,尤其是在敵我不明,親疏不分的情況下;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如何處理以後楚國的發展方向?可謂是局勢不明。

  於是,這個楚莊王,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副樣子,成為了傻子。

  根據《史記》記載,楚莊王登基後三年,不做出一個號令,整日田獵飲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鬥般、鬥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邊寫著:

  “進諫者,殺毋赦”。

  很多楚國的臣子,看到目前的國家狀況都很心焦,前後有數百人進諫,但被誅殺了,也有近百人。

  有個楚莊王自己提升上來的賢臣伍舉(伍子胥的爺爺),實在是忍不住了,就來到王宮,此時楚莊王正哼哼著淫蕩的小曲,左手抱著蓮花(鄭姬),右手擁著牡丹(越女),坐在鍾鼓之間,一幅流氓的樣子,斜著眼看著進來的伍舉。

  伍舉很聰明,懂得迂回戰術,直接進諫肯定是不行,於是就誠懇的對楚莊王說:

  “大王,臣下愚鈍,有個人給臣下射了一個謎語,我想了很久都沒猜出來,所以前來請大王幫助給猜謎?”

  年輕的楚莊王一聽來了情緒,就問伍舉什麽謎麵。

  伍舉說:“有個大鳥在高崗,三年不飛也不鳴,請問,這到底是個什麽鳥?”

  楚莊王,直愣愣的看著伍舉,心裏翻江倒海,但是又不能太過於激動,這畢竟是自己提拔的人,前一陣子那些借著“殺進諫”的借口所殺的,都是需要政治洗牌被清除的人,這個伍舉,可是自己的親信,當然不能殺了。

  楚莊王平靜的說:

  “你這個謎語,隻有上句,沒有下句,當然不好猜,我再送給你下句:此鳥三年不飛,飛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你說這是什麽鳥?”

  這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成語出處。

  伍舉一聽,非常振奮,知道楚莊王的難處,在用隱語和自己交流,於是就跟著說:

  “若此鳥不飛不鳴,恐被拿著弓箭的獵人所圖謀,弓弦一響,弓箭突然射出,若此鳥被突然襲擊,怎麽能衝天而驚人啊!”

  楚莊王看著伍舉說:“你選退下,我知道了。”

  所以,後來的許多人將這個曆史發展的過程給忽略了,單純拿出楚莊王傻乎乎的吃喝玩樂了三年,然後就一飛衝天,一鳴驚人了,這似乎很唐突,好像是這個楚莊王本來是個傻子,似乎突然被什麽感動了,或者是打雷電擊了,才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這是沒有仔細研究當時楚莊王所處的險惡環境的機械觀點。

  所以,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悄悄的退下,如果環境不險惡,作為國君的楚莊王和大臣伍舉,何必采取這樣的交流方式,因此,伍舉從此再也不去進諫楚莊王了,他已經得到了答案,現在我們也許能夠得到答案了。

  不錯,之後楚莊王在大臣蘇從的再次進諫下,開始出山,一鳴驚人。我估計,現在人們似乎為了體現楚莊王的偉大,很少去分析當時楚莊王為何“三年不鳴”的原因,盡是推脫到好色淫蕩的本性上,這樣就能襯托出之後,楚莊王“一鳴驚人”的驚人之處了,這也算是文學家的一種比喻吧。

  其實,楚莊王當時不是三年不鳴,而是三年不能鳴,無法鳴,或者說沒有勢力鳴,因此在蟄伏著罷了,等到三年後,楚莊王漸漸的能夠控製了政壇局勢後,才開始一飛衝天。

  其實,楚莊王再給伍舉猜謎的時候,楚莊王已經準備要一飛衝天了,伍舉當然知道了。

  伍舉之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楚王,當然也是忌憚朝廷中耳目眾多的原因,有粗心人,就有細心人,這個細心人就是大臣蘇從。

  蘇從聽說了伍舉猜謎的笑話後,心中也在暗暗的猜測,知道這個楚莊王不是個池中之物,所以才這樣的答複了伍舉,恐怕是近期要動作了,於是也在等待著楚莊王“一飛衝天”的時候,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鍾情聲色犬馬。

  為什麽,楚莊王此時也在等待,等待著想蘇從這樣的大臣的表態。

  大夫蘇從終於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

  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

  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麽事這麽傷心啊?“

  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

  楚莊王裝作十分吃驚的樣子,便問:“你活得好好的,怎麽能死呢?楚國這樣的興旺,又怎麽能滅亡呢?“

  蘇從說:“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我這次來勸告您,您肯定要殺死我,這就是我將要死了。“

  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

  “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

  蘇從十分痛切地說:

  “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後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必亡。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言已至此,您要殺便殺吧!“

  楚莊王看著蘇從,沉默了很長的時間,全麵的再次分析了蘇從此話的真假,打定主意後,忽然站起來,動情地說:

  “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我等的就是你的態度,現在好了。“

  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此後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楚莊王開啟霸業自此始。

  因此,如果光看後麵的故事的結尾,就會感到這個楚莊王小哥,似乎的神靈附體,本來就是流氓,突然被伍舉和蘇從的一番教育,馬上偉大的靈魂附體,轉眼間就變成了好人,這可能嗎?如果可能,那孔夫子很定不是最偉大的教育家,要讓位給伍舉和蘇從二位了,曆史很多資料是隱藏起來的,要用科學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搞明白事情的真偽。

  這就是楚莊王很有名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或者說:一飛衝天,的成語的來源之處。

  既然,楚莊王要開始驚人了,就順便簡單的說說,楚莊王做了這個決定後的第一個動作吧。

  也算是第一飛吧:

  楚莊王三年(魯文公十六年,前611年)。

  楚國發生大饑荒,這是對於楚莊王開始起飛的第一次重要的考驗。

  禍不單行,每逢災荒,總是連著戰禍,這是曆史經驗。

  楚國的小弟巴國東部的山戎族,也是遭遇災禍,他們生產力更是底下,也沒有其他的救援幫助的活動,為了生存,山戎族隻能采取搶劫的方式,於是就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縣一帶)。

  楚國組織防禦,派部隊在大林一帶布防。

  沒想到,山戎族的叛亂就像是星星之火,帶動了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終於叛亂開始燎原了,他們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占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湖北鍾祥一帶),形成了燎原蔓延之勢。

  不但如此,原先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國征服的麇國人和百濮人,也帶領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準備進攻郢都。

  一團亂局,這真是火燒眉毛了。

  楚莊王此時難以應付這個局麵,就想把楚國的首都,遷到阪高去,避開動亂的中心。

  大臣蒍賈(後來孫叔敖的父親,也是當年魯僖公二十六期間勸阻子玉不要打城濮之戰的那個人,當年他很小),就給楚莊王分析了當時局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蒍賈說:

  “不能遷都,這可是大事,因為我們可以遷都,敵人也可以跟過去,這隻是權宜之計,重要的是如何打擊敵人,我認為,所有的叛亂者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庸國這一股反叛力量,隻要是集中兵力,打擊這一股,勝利了,其他的都是癬疥之患罷了。

  尤其是跟著庸國的那個麇國人和百濮人,以為我們出國遭到了饑荒不能出兵,所以也跟著打起哄,隻要是我們出兵,他們肯定因為害怕而撤兵。”

  這個分析很透徹,讓楚莊王堅定了信心,果然,當楚國出兵的消息傳開後,百濮撤兵回家了,這不是跟著瞎起哄嗎。

  現在,戰爭目標明確了,楚莊王親政的當務之急,就是首先攻伐反叛的庸國。

  楚莊王三年(前611年),楚莊王撇開令尹鬥般,親自乘坐戰車到抗擊庸國的前線,與前方部隊會師,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楚王督戰。其實,這場戰鬥的開局並非順利,楚莊王就接受了師叔的建議,采用了先王蚡冒的驕敵之策,連續交戰七次,連續七次假裝戰敗,導致沒有文化的庸國人,完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放鬆起來了。此時楚莊王召集將士們突然猛攻庸國,並將楚軍分為兩隊:子越從石溪出兵,子貝從仞地出兵,並聯絡秦國、巴國及蠻族部落合攻敵人。

  不久,庸國不支,宣告滅亡,楚莊王取得了親政以來的第一場勝仗。

  終於實現了“一鳴驚人”“一飛衝天”的諾言。

  楚莊王平亂、滅庸後,楚國的統治趨於穩定,然後就產生北上圖霸之誌。開始了在這個時代的偉大征程。

  以上都是發生在魯文公末期的故事,進入到魯宣公的時代,故事就更精彩了。

  我們也終於回到了這是時代。請看下回“問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