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楚莊王登基的往事(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春秋第一百一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138
  晉國的故事,在“魯宣公年代”裏麵暫時的告一段落了,但是另一個大國:楚國,才是這個年代裏麵的主角。

  現在,就讓那個我們再來看看,在這個熱鬧時代裏麵,楚莊王所發生的一些故事,他是這個年代不可或缺的曆史人物,雖然楚莊王繼位在上個時代的末期。但是,楚莊王上位後,默默無聞,不鳴不放,整整三年,才開始綻放,才開始在這個“魯宣公時代”裏麵做出這樣的成績,這是什麽原因呢,就讓我們專門的拿出一章來介紹一下這位春秋的霸主——楚莊王。

  楚莊王登基是發生在上一個時代的事情,但是我們在魯宣公元年開始講述,目的是不破壞故事的連續性,但是年代的紀年就要回到過去的回憶了。

  回憶往昔——

  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年

  至於,晉國的故事,我們已經講了很多,那麽楚國怎樣?

  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其實目前楚國的國君,正是非常著名的楚莊王執政期間,因此故事當然也就很多,楚國此時已經非常的強大,虎視眈眈著中原的大地。可是,楚莊王領導的楚國雖然很厲害,很可惜的是:碰到北方的硬骨頭國家,這就是晉國。

  因此,楚國和晉國成為了死對頭。

  俗話說:楚國出賢王,晉國出良相。

  楚國自從東周開始,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一代代國君,都很優秀,開拓疆土一點也不含糊,逐步的統一了南方諸國,滅掉了六十多個諸侯國,確實很厲害。

  但是,晉國自從晉文公稱霸以來,周圍的子犯、先軫、趙衰、趙盾、士會、趙括等等,賢臣良相,卻一點也不遜色,重耳帶領著晉國和楚國展開了英勇的鬥爭。

  因此,不要埋怨自己能力大小,關鍵是看:你是否活在對的時代,這很重要的。

  也許你會問,既然楚莊王是在上個時代繼位的,為何不再上個時代介紹,而要拖到這個時代裏麵介紹?我想給你算筆賬,再給你講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先算賬:

  魯文公時代,結束於魯文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09年。楚莊王登基在魯文公十四年的秋冬,公元前613年,二十歲,他正式接管政權,應該是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的612年,距離進入魯宣公時代,僅有三年的時間,所以就把楚莊王登基的故事,挪到這裏來說,為了故事的完整性,這就是我們首先要先搞明白的時間概念。

  然後再給你講個後麵的故事——

  楚莊王,於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期間,繼位。

  但是這一年,對於楚莊王來說,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繼位,那樣的快樂和風光。因為,那時還沒有繼位的楚莊王,也就是當時被稱為“公子熊呂”的楚莊王,竟然給叛亂的大臣劫持了,小命差點完蛋。

  怎麽回事?

  事情還得公子熊呂爸爸楚穆王執政的時候說起。

  我們早知道楚國有個了不得的家族“若敖氏”,這個家族在楚國很厲害,絕對是王室正宗的血統,“若敖氏”的祖先是楚國國君若敖熊儀,也就是楚國的第十四任君王,熊儀的父親是楚國第十三任國君羋熊咢。

  到了進入《春秋》時期的周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91年)時,楚熊咢去世,其子熊儀繼任楚國國君之位,算是和東周有關係了,又過了二十七年後(即周平王七年(公元前764年),這個在位的楚若敖去世,因死後葬在若敖,故被尊為“若敖”,這是楚君有諡號的開始。

  楚若敖的長子楚熊坎,繼承楚君王位,是為楚霄敖。

  熊儀之幼子鬥伯比這一枝子,便以“若敖”為氏,又因封於鬥邑,為鬥氏之祖,亦號稱“若敖”。即鬥氏之“得姓”的始祖若敖氏,就是以他的諡號“若敖”為族稱,在其內部,又分鬬氏(鬥氏)和成氏兩個支係。

  這會兒搞明白了吧,因為名字是南方荊楚地區的叫法,和中原的什麽姬姓、薑姓等等姓氏不太一樣,我們不是很習慣,就顯得很亂,怎麽一會兒“若敖氏”,一會兒又叫“鬥”什麽,一會兒又叫“成”什麽的,很混亂,稀裏糊塗搞不明白,其實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都是一家人而已。

  比如:那個有名的鬥伯比,和自己的表妹私通,生了兒子被扔在沼澤被老虎養大的鬥穀(榖)於菟(鬥子文)。以及鬥榖於菟的兒子成得臣(子玉)、孫子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至楚莊王時代,長期擔任軍政要職。

  好了,搞明白這些後,我們話歸正題——

  魯莊公三十年,鬥榖於菟除掉楚成王的弟弟子元後(看上美女息媯的那個令尹子元),就擔任了楚國的令尹,然後傳給了子玉,“城濮之戰”之後,子玉因為戰敗自殺成仁。

  之後,楚國令尹的職務轉到了成大心手中,成大心是子玉的兒子。

  魯文公十年,公元前617年,參與“城濮之戰”失敗回來的子西,因不受重用,發生叛亂,被當時的楚穆王鎮壓。於是,這個若敖氏與楚王室之間關係開始惡化了。

  魯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楚穆王十年),楚國令尹成大心死了,當時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那些本來就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及其附庸宗等小國,開始背叛楚國,這對剛上任的令尹,是個嚴峻的政治考驗,於是成嘉率軍討伐舒國,俘虜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巢國。

  事情本來應該告一段落了,這些小國繼續臣服自己的主子,就行了。

  誰知道,他們在被征服期間,仍是蠢蠢欲動,反對楚國的壓榨和統治,秘密的和東夷國家勾結,這讓在中原爭霸中失敗蟄伏的楚國,感到如芒刺在背。所以,兩年後,令尹成嘉、太師潘崇決心徹底消滅這些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鎮守國都。

  誰想到,這次留守國都人員的安排除了問題,為什麽?

  因為鬥克和公子燮,也都不是省油的燈,都存在著野心。

  先說這個鬥克,他曾在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秦、晉聯軍攻“鄀”時,被秦國俘虜,後來秦、晉之間又發生“崤山之戰“,秦國和晉國翻臉,秦國為了與楚國交好,鬥克便被放回國。

  應該說,鬥克在秦國和楚國之間的兩國結盟,作為一個棋子,有過一定的作用,但是楚國的軍法就是這樣,敗軍之將回國後,留條命就很不容易了,再就很難在楚國政壇上受到重用。

  前麵因“城濮之戰”失敗自殺的子西,就是典型的例子。

  於是,鬥克很鬱悶,很想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他的隱患。

  接著,再說那個公子燮。

  公子燮,也是很有野心的一個人物,他本來設想能夠替代死去的成大心,成為楚國的新任令尹,但是沒想到楚穆王並沒有看好他,卻任命了成大心的弟弟成嘉為令尹,這讓敗給成嘉的公子燮,十分的惱怒。

  本來,成嘉上任後,發生了若敖氏屬下的小國之亂,公子燮正好看笑話,等著一旦出現失敗的情況,自己好再次施展手段,向令尹的職位進發。但是,沒想到成嘉在太師的幫助下,很快就平定的叛亂,取得政治基礎。這次又是要前往征伐,勝利的結果,看來不會出現新的意外了,這就是擔任留守國都的公子燮,最後的一個翻盤的機會了。

  所以,鬥克和公子燮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了謀反之心,並勾結到一起。

  魯文公十四年,楚國紀年的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宣布楚國首都“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二人一看,計劃沒有成功,現在已經是死路一條,沒有辦法了,隻好抓一張王牌在手,才能保命。

  誰是王牌?

  當然是剛剛登上王位的楚穆王的太子:熊呂。這個未來的楚莊王,剛剛登上楚王王位,屁股還沒有坐熱板凳,就被這二人控製起來了,而且是生命堪憂,真是一身冷汗。

  魯文公十四年,八月,楚國令尹成嘉和太師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

  公子燮和鬥克挾持公子熊呂隻能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前往商密(河南省淅川縣),另立政府。但是上天保佑,他們在途經廬地(湖北省南漳縣)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以及叔麋誘殺,楚莊王熊呂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這就是楚莊王,一個大約也就二十歲的青年,在剛繼位時,屁股還沒有坐熱王位時,所發生的事情。

  這也是,楚莊王登基那一年發生的政壇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