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鄭國的無奈 (魯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春秋第一百一十五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293
  前一個“魯文公時代”,是一個以“晉國和楚國”為首,來爭奪中原諸侯霸權的時代,也是兩個超級大國精彩爭霸的時代。

  其中,雙方關鍵的核心爭霸拉鋸區域,就是鄭國、宋國、衛國、陳國等中原國家的所在地區。他們之間,你來我往,朝晉暮楚,那些在拉鋸區域內的小諸侯國們,今天還是這個陣營中的主力,明天就變成了另一個陣營中的先鋒,來來往往,十分的熱鬧。

  當然,這樣一來,也就注定了上一個時代的混亂,打打殺殺,指東打西,雖然有時看似沒有頭緒,可是隻要深入了“晉楚爭霸”的核心實質後,隻要是抓住了這個核心,往往就會讓我們對當時的整個春秋大局一目了然了。

  魯文公時代的序幕,隨著——

  魯國的東門襄仲殺死了太子惡和公子視,扶持了處於庶子地位的公子俀開始,也就是魯宣公繼位,在襄仲的暗中指示下,魯國然後又殺死了支持太子一派的大臣惠伯後,算是清算了應該正統繼位的一派政治勢力,魯宣公也算是開始站住了腳跟。

  雖然說魯國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但從此魯國政壇發生悄然的變化,魯國的權臣開始控製魯國的政治方向,尤其是在之後的“三桓”地位的上升,“三桓專權”的好戲也開始上位了。這也終於成了魯國之後政壇上的一個難以去掉的痼疾。

  魯宣公元年,剛登基後的魯宣公,派遣了公子遂到齊國去迎娶齊女,三月,公子遂迎接的齊女薑氏回到了魯國,這就是尊重夫人的表示。

  魯國和齊國再次的聯姻。

  這還不夠,因為魯宣公是在齊國的暗地支持下,登上了魯君王位的,因此這個人情一定要還。夏天,魯宣公再次的派大臣,前往齊國送了很重的禮物,並且表示魯君要和齊君見麵結盟。

  齊國的支持終於得到了回報。

  魯宣公和齊惠公在平州會見,兩國再次結成盟國。

  之後,襄仲再次到齊國感謝幫助,拜謝雙方的結盟。魯國辦成了“聯姻和結”盟的這兩個大事,是要重謝齊國的,於是,這次襄仲還帶了魯國位於濟水以西的土地地契,以作為謝禮。六月,雙方辦理了土地的交割儀式,齊國的疆土又擴大了。勢力的天平再次向齊國傾斜。

  但是,中原大地上鬥爭形勢依然很嚴峻,因為有一個勢在必爭的對象,需要兩個超級大國進行處理和爭奪。

  那麽,這個被爭奪的中原諸侯國,最核心的對象又是誰?

  其實,我們看看上個時代魯文公十七年,鄭國的大臣子家給晉國趙盾的那封長信,就可以一見端倪了。對了,爭奪中原諸侯的核心對象國家就是:鄭國。

  鄭國,自從從齊桓公死亡之後,就失去了齊國這個霸主的靠山,楚國開始蠢蠢欲動進軍中原,夾在中間地帶的鄭國,在失去了靠山的情況下,無力對抗強大的楚國,在得不到齊國的強力支持下,也隻能倒向了楚國的集團,以求生存。

  所以,鄭國獲得了“中原叛徒”的稱號。

  等到晉國在晉文公領導下,晉國慢慢開始正成長起來後,中原開始有了新的領導和希望。這期間,魯國和衛國為了對抗齊國的騷擾,竟然采取了“引楚抗齊”的政策,將楚國這個禍水,再次的引入中原。這都是上個時期魯國惹的禍。

  戰火又起,楚國北上的第一個目標,就定格在了宋國的身上。

  在得到宋國十萬加急的求救信號後,晉國既是為了報答當年其善待重耳的恩情,也是為了對抗楚國的北進政策,毅然出兵中原,伐楚救宋。

  晉國對抗楚國,取得了著名的“城濮之戰”的勝利後,楚國的已經逐漸滲透到中原的勢力,又開始被晉國逼退出了中原,中原從此有了新的大哥,晉國也從此成為新的霸主。

  因此,鄭國再次的倒向了晉國,回到了中原集團的溫暖懷抱中。

  所以,楚國的一番努力,等於又回到了原點。

  楚國如果再次準備進軍中原的時候,首先麵對的諸侯國還是鄭國,楚國知道,必須要解決這個對楚國不利的局麵,鄭國這顆釘子,一定要拔掉。

  在楚國眼裏麵,既然曾經有過鄭國的投降和叛變,那這次一定還要從鄭國身上下手,這才是中原爭霸的戰略支撐點。

  楚國經過精心的準備後,通過迅速的突擊,打出了一場“春秋”時期的“閃電戰”,突擊鄭國。鄭國在晉國集團的慢騰騰的軍事救援行動之前,終於抵擋不住楚國的銳利攻勢,為了生存,為了活命,鄭國再次的投降楚國,楚國取得了勝利,再次逼迫鄭國重新簽訂城下之盟,鄭國又轉向了楚國,成為了楚國集團中的小弟了。

  你說作為鄭國這樣受夾板氣的二流國家,是要生存?還是要正義?真是難以兩全,如果你是鄭國的國君,你是準備寧死不降,還是準備好死不如賴活著?

  晉國的趙盾和魯國魯文公,也發現了鄭國的重要性。

  因此,就利用雙方巨大的影響力,連忙召集中原諸侯進行商討,在晉、魯的政治攻勢下,中原諸侯們順利召開了“新城之盟”,再次把那些已經投向楚國的鄭國、衛國等諸侯們,重新的拉回到了中原聯盟的集體之中。

  這很不容易,完全是通過政治攻勢完成的功績。為此,中原重新形成了對抗楚國的聯盟集團,玩的還是群毆楚國的戰術。

  這本身就是一次政治上的勝利。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樣的一個良好的國際局勢,竟然被新登基的晉國國君晉靈公,因為年幼無知,竟然以個人的好惡,對待鄭國,侮辱鄭國,完全沒有考慮到鄭國的在中原位置的重要性,拒絕會見鄭國國君鄭穆公,導致鄭國心灰意冷,又再次的倒向了楚國,使中原的大好形勢,一下子惡化下來了。

  鄭國變成了楚國集團的急先鋒。

  這就是在魯文公時代結束時的中原國際的環境,通過以上的鄭國來回反複的行動,兩大超級大國也都認識到了鄭國的重要性。

  鄭國是南北爭霸的必爭之地。

  因此,在新的時代中,也就是魯宣公的時代,雖然說,開局期間,魯國和齊國終於和好,又是聯姻,又是結盟,但總避不開之前已經做下的鄭國投楚隱患,所以,江湖上依然殺氣騰騰,仍然延續著晉國和楚國對鄭國的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