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齊懿公溫泉殞命(上)(魯文公十八年,前609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四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128
  魯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魯國國君魯文公的身體非常糟糕。冬天,魯文公堅持著生病的身體,強打著精神,安排了襄仲公子到齊國出訪,主要是去拜謝魯國與齊懿公在“穀地”達成的齊魯兩國的結盟事宜,齊魯終於暫時的放下的刀槍,處於和平的階段了。

  襄仲公子完成任務回來的時候,襄仲向魯文公匯報工作,說道:

  “這次為臣出訪齊國回來的時候,聽說很多的傳言,說齊懿公準備來吃魯國的麥子(就是準備搶糧食的意思)了。但是,根據我的看法,這個事情恐怕不靠譜,因為齊懿公這個人說話很草率,嘴上沒有把門的,保不齊是他那天喝醉了酒胡說,被傳了出來。

  以前,我們的大臣臧文仲說過:百姓的主人說話草率,必死無疑。”

  魯文公已經是重病在身了,聽了襄仲的話後,就很是擔憂,他害怕齊國國君不守信用,真的再次入侵魯國,這樣前麵的工作就白費了。魯君的身體不好,已經沒有精力去對付一個精力充沛的國君了,尤其是碰上這樣一個不靠譜的齊君,怎麽辦。

  因此,襄仲的信息很重要,很令魯君擔憂。

  果然,到了魯文公十八年的春天,齊懿公並沒有按照襄仲分析的那樣是滿口胡說,而是正式的發布了出兵攻打魯國的命令,準備再次到魯國搶糧食,這真是和平的墨跡未幹,齊國又要打響進攻的槍聲,魯文公的擔憂成了現實,讓本來有些好轉的病情,一下子有嚴重起來了。

  但是,魯國左等右等,並沒有等來齊國的侵略軍,因為,齊懿公的命令剛發出,這個不靠譜的齊君也生病了。齊懿公生病了,一場迫在眉睫的戰爭停頓了下來,真是天意啊。

  齊國的上下開始忙活起來了,齊國的高級醫生進行會診,又是抽血,又是占卜,又是把脈,雞飛狗跳的診斷了一陣子,最後根據綜合的會診情況,說:

  “看來,齊侯的病情很重,不到秋天,就可能死去了。不過這可都是占卜的卦象說的昂,不是醫生們說的。”

  那個時候,隻要是吧責任都推到占卜無事身上,基本上就沒有事情了,因為上至國君,下至黎民,誰也不敢得罪神靈。

  消息傳到了魯國。

  魯文公聽到這個消息後,也非常的高興,這個不靠譜的齊國國君終於也出現了要死的症狀了,而且是神靈給的症狀,太好了,我們魯國一定也要幫助一下,給齊君助助力,催催命,早日讓他升天,魯國也好得到安寧。

  魯文公馬上安排魯國的占卜人員進行占卜,而且十分真誠的說:

  “我們魯國真心的希望齊懿公,不要等到秋天征伐魯國的時候,就死去,我祝福他,魯國全體人民祝福他,希望他一路走好,阿門。”

  魯國的占卜官員一聽國君的這個祝詞,也很是驚訝,又是跳舞,又是燒烏龜殼,滿頭大汗,一陣子的忙活,就得到一個占卜的結論:

  “齊侯確實是未到出兵的時候就死去了,但是並非因為生病而死,魯國的祝福有效,神靈收到了。

  不過,還有一個壞消息,這就是魯君也聽不到齊侯死亡的消息了,因為帶著這樣“祝福”的人,也會對自己有災禍的”

  魯文公一聽,思來想去,不得其解,難道好人不長壽,好人活不過壞人,我真心的為魯國操碎了心,難道連齊君的死亡也看不到,也就是說連今年的秋天都熬不到,這是為什麽?思來想去,鬱鬱不樂,到了晚上,一口鮮血噴出,奄奄一息了。

  果然——

  魯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二月,二十三日,魯國的國君魯文公死了。

  魯文公死了,混亂的魯文公時代就要結束了。

  但是,為何本章的主題要強調齊懿公的死,而不是去強調魯君的死?因為,魯文公的死,確實是乏善可陳,沒有什麽值得一說的,唯一要說的就是,魯文公的死,造成了短暫的國內政權的變化,最後,魯宣公繼位,讓《春秋》的紀年,進入到了魯宣公的時代而已。

  從魯宣公開始,魯國就開始進入了“三桓專權”的新時期了。

  這一年,不光是魯國的國君先死了。即便是在遙遠的秦國,魯文公十八年,春天,秦國的國君秦康公也死了。

  魯文公十八年,五月十五日,齊國的國君齊懿公商人死了。

  一下子,魯國、秦國,齊國三個諸侯國的國君都死了,這一年也挺喪氣的一個年景,不過,魯國和秦國的國君死亡,似乎還正常一點,隻有齊國的國君死亡很有“特色”,很值得我們說說。

  因此,齊國這個奇葩國君齊懿公的死,才是我們要說的重點。

  齊懿公是怎麽死的?

  既然是有“特色”,肯定就不是正常死亡,當然是被殺死的,非正常死亡。真的應驗了齊國和魯國的占卜結論。

  殺死齊懿公的凶手,不是別人,就是為齊懿公駕車的車駕,以及陪著齊懿公坐車的參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是司機,一個是貼身秘書。這兩個人是凶手,而謀殺齊懿公的陰謀和實施:卻是在一次溫泉洗澡中產生的,也就是洗桑拿的時候,發生了這次的謀殺事件。

  我們先介紹凶手的背景——

  凶手一,齊懿公的車駕(司機):邴歜。

  這個邴歜和齊懿公如何發生的仇恨呢?

  話,還得從齊懿公在沒有登基的時候說起,當時齊懿公作為公子身份的商人,也是爭強好勝,一副公子哥的樣子。在一次的畋獵中,公子商人(齊懿公)和邴歜的父親打賭,賭注就是一塊田地,至於是誰的田地,《左傳》沒有記載,估計打賭爭勝的標準,就是雙方打獵的獵物數目,誰狩獵的數目多,誰就得到賭注的田地。

  兩人約定好後,就狂奔進入的森林獵場,兩人一頓的忙活,出來一看,公子商人獵物少,邴歜父親的獵物多。商人輸給了邴歜父親,這讓商人很是懊悔,一般來說,向齊懿公這個類型的人,勝利行,若是失敗,就不仗義了,心裏很不高興,所以,這個事情就一直的記在還是公子商人的心中了。

  其實,這就是一件小事,等公子商人登基當了齊懿公後,全國的土地都是他的了,更何況這點小賭注呢。估計,當時讓齊懿公生氣的不是賭注,而是打賭失敗後的懊惱,以及邴歜父親那種驕傲對他的刺激吧。

  於是,齊懿公即位後,又想起了這個事情,報複的心裏作怪,就派人把邴歜的已經死亡的父親,從墳墓中挖出來,砍下了邴歜爸爸屍體的腳。

  這在古代那個時代,是很侮辱人的方式。

  首先,挖掘人家祖先的墳墓,就是“挖祖墳”。其次,砍下人家的腳,就是侮辱人家父親的屍體。一般來說,這種挖祖墳和毀屍體的行為,隻要是正常的人都不會幹的,這都是當時那個年代裏,難以接受的侮辱和懲罰。

  但是,這個齊懿公就這樣辦了。

  如果真的辦了,也就辦了,誰叫他是國君來,權力大,不過既然你齊懿公這樣處理了,就要處理到底。說句不好聽的話:斬草一定要除根,你齊懿公就應該順道把邴歜一起處理了算了。

  但是,誰知道這個齊懿公不知道是太過於自信,還是那個神經搭錯了,竟然沒有處理邴歜,可能他覺著這是他爸爸的事情,和兒子無關吧。最不應該的是,齊懿公還讓邴歜擔任自己的車駕,也就是貼身司機。

  司機,可是齊懿公身邊的重要貼身人員,貼身人員第一個前提,就是保證他們要絕對的忠誠,不能有私人的恩怨。否則,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危險的禍根就留下了。

  這不,這個邴歜就是禍根,就是殺害齊懿公的凶手。

  凶手二,齊懿公的驂乘(秘書兼陪駕):閻職。

  驂乘,是古代乘車的一種製度。一般來說,一駕乘車,最尊貴的人,乘坐在其乘車的左邊,也就是左為貴。

  車輛的中間,就是駕車的車把式,古時候叫做車駕,現在叫做司機,或者是駕駛員;而車的右邊,所陪著一起乘車的,就是驂乘,這個驂乘因為經常和左邊的主人乘車,也就兼顧這一些秘書的工作。

  這樣安排,估計,從當時的車輛構造上來說,可能也是為了讓車輛保持平衡的考慮吧,過去的馬車的製造技術有限,如果遇到轉彎,可能會偏沉,造成車輛傾覆,所以,就安排一個類似秤砣的配乘,正好配乘整天跟著主人乘車,順便就多做一些工作。一般來說,陪著乘車的就是擔負著保鏢和秘書的職責。

  因此,驂乘就是現在秘書或保鏢。

  這個閻職和齊懿公有什麽仇恨?我們下回兒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