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春秋”記載的一封信(魯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 春秋第一百一十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559
  轉眼間,《春秋》已經過了一百多年了。

  自從“新城之盟”之後,晉國已經牢牢的抓住了中原諸侯國,重新恢複形成了與楚國對抗的局麵,不過這次楚國采取的武攻文治,而晉國采取的文治武攻,一個以武為主,一個以文為主。

  上次魯文公十五年,在以晉國為首的諸侯國,一起征伐齊國的“扈地”之盟的時候,各國首腦都紛紛前來,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盟會。不過,這裏其中有一個細節,請大家注意一個問題:自從晉國的晉靈公登基後,所有晉國所主持的會盟,甚至包括重大的“新城會盟”等等,都是由晉國的趙盾所參加的,而晉靈公都沒有參加。

  因為,晉靈公當時年幼,所以沒有參加。

  現在,成長起來的晉靈公,終於以國君身份,第一次的參加了“扈地”之盟,在這樣一次盛大的盟會上,也算是這個新國君登上國際政治舞台的第一次“燈光秀”。

  晉靈公感到很過癮,很有成就感。

  於是,在魯文公十七年,宋國出了內亂後,聯合國軍再次征伐宋國,並達成了一種雙方的“詭異”的默認事實後,晉靈公再次親自在晉國的“黃父”城邑進行閱兵。

  之後,晉靈公就帶著晉軍再次的來到了“扈地”,一則想借著給宋國談判的機會,想再搞一起諸侯的會盟。二則,想幫助魯國繼續征伐不斷找事的齊國一下。

  魯國沒有趕到“扈地”參加與諸侯的會盟,因為此時魯文公正在國內組織應付齊國的入侵邊境行動,也準備接待後續諸侯聯合國部隊的繁雜事項。

  宋國和衛國都來了,鄭國和陳國也來了,但是沒想到,在這次的會盟中,晉靈公故意的拒絕和鄭國的國君鄭穆公見麵,這在政治上,是一件很大的事件,標誌著兩國關係的走向。

  晉靈公為什麽拒不接見鄭穆公呢?

  這都是因為鄭穆公當年尷尬的身份,以及後續的降楚,所導致的。

  鄭穆公在當公子的時候,是依附並居住在晉國的,當年晉國約著秦國進攻鄭國的時候,他就在晉國的軍營中,秦國被鄭國的燭之武一頓忽悠後,撤兵回國,導致兩國徹底的翻臉,而鄭國為了讓晉國撤兵,就是承諾讓鄭穆公當太子。

  所以,晉國撤兵,鄭穆公順利的當上了鄭國的國君。

  按理說,這個鄭穆公欠了晉國一個天大的人情,誰知道,在楚國進軍中原的時候,第一個攻打鄭國,鄭國就第一個投降了,這讓晉國很被動。晉國經過努力,重新恢複了中原諸侯聯合的大局麵,創造了現在的“新城之盟”後的良好情況,這很不容易。

  因為,上次的“新城之盟”中,晉國是趙盾參加的盟會,年幼的晉靈公沒有參加,趙盾代替晉靈公參加盟會,所以就沒有機會讓晉君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晉君的這股火,就一直壓抑著,沒有得到發泄。

  後來征伐齊國,也是在魯國的要求下,匆匆忙忙,根本沒有時間私下進行國君間的交流,就草草的結束了。

  這次,正好借著宋國的投降,因此盟會期間就有充分的時間了,晉靈公終於找到了報複的機會。

  於是,晉靈公就拒絕不見鄭穆公。

  晉靈公是中原諸侯的盟主,是老大哥的地位,拒不接見小弟國家,本身就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表示,鄭國很受侮辱,晉國很是高興,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鄭穆公很是生氣,於是就說:

  “晉國看來是一個不值得親近的國家,上次征伐齊國,因為齊懿公的賄賂而退了兵,這次征伐宋國,卻又接受了宋國的講和請求,這次盟會上,晉靈公不但不去考慮自己的過錯,而是光看到了我們鄭國的過錯,不考慮當時的狀況,竟然拒絕會見我,看來,晉國不是值得歸附的大國,還是楚國靠譜一些。”

  於是,鄭國馬上就接受了楚國的盟約要求,立刻歸附了楚國。

  你看,這個晉靈公確實太年輕了,把個人的好惡,直接帶到了國際關係的工作中,沒有顯示出大國的風範,導致鄭國的再次叛變,這個由趙宣子操持建立起來的“新城會盟”,又開始出現破裂了,破裂的原因,不是由於戰爭和流血,而是因為晉靈公的一次接見的行為。

  這真是太可惜了。

  鄭國,雖然改變的自己的陣營,算是報複了晉國。

  但是,鄭穆公怎麽也咽不下被晉靈公拒絕接見的這口氣,於是,就安排大臣子家,以鄭國大臣的名義,給晉國的執政大臣趙盾,寫一封信,質問一下晉國,也算是出出惡氣。

  子家就派人帶著自己親筆書寫的一封信,到晉國給趙宣子趙盾送了過去。

  這是子家親自嘔心瀝血、點燈熬油書寫的書信,現在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這封幾千年前,能夠記載下來的書信吧:

  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親愛的趙宣子,趙盾大人閣下:

  你的英武,就象太陽,帶領晉國走向輝煌,我永遠都愛你和尊敬你。

  但是,由於這次“扈地”會盟中,晉靈公不知為何拒絕與我的國君私下會晤,讓我感到十分的遺憾,因此,我有個想不明白的問題,向你反映一下,懇請你給予解答:

  自從我們國君自魯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繼位,到魯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僅三年的時候,為了擴大我們兩國的友誼和聯盟的對象,鄭君就主動的召請蔡國的蔡侯,一起侍奉晉國的國君。

  九月份,蔡侯來到了我們鄭國,並前往了晉國朝拜。

  我們國君為什麽沒有一起跟著去呢?

  就是因為當時我們國家正發生侯宣多的叛亂,在那個事關生死的時刻,國君是不能離開國家的,所以才沒有和蔡侯一起前往貴國,這個你理解吧。

  十一月,在我國經過艱苦卓越的努力後,終於消滅掉了國內的侯宣多叛亂後,國君馬上緊跟著蔡侯的腳步,前往貴國去朝拜晉君了,這是多麽大的毅力和忠誠。

  魯文公十一(鄭穆十二年)年六月,鄭國的公子歸生輔佐著我們的太子夷,前往貴國,為了陳國國君朝覲晉國,進行溝通和請求。

  魯文公十三年七月,我國國君再次的前往貴國朝拜晉國國君,以促成陳侯朝拜貴國的具體事宜。

  魯文公十四年五月,在我們鄭國的努力下,陳國的陳侯經過我們國家,前往貴國朝見你們的國君。

  以上是我們鄭國,為了維護“以貴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而針對蔡國和陳國所做的工作。

  魯文公十六年正月,我們大臣燭之武,不顧年老體弱,一路風霜,前往貴國商討我們太子夷到晉國朝拜的事情;

  八月份,敝國的國君,又親自前往貴國去朝見。

  正是由於我們鄭國的這些努力和工作,才使陳國、蔡國,雖然國家臨近於楚國,卻不敢分心投降到楚國那裏,這就是我們鄭國的工作和努力所導致的政治影響力。

  但是——

  我們這樣的侍奉貴國,為何還是不能幸免於災禍呢?這是個很令人深思的問題。

  我國國君在位期間,一次朝拜晉襄公;二次朝拜晉靈公。

  我們的太子夷和我們的一些大臣,都相繼到過晉國的首都絳城,去出訪和友好訪問。

  雖然我們是小國,但是侍奉晉國的誠心,還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能夠超過我們。

  但是,現在貴國卻說:“你們還沒有滿足我們的意願”,這真是太荒唐了,看來我們隻有等待被貴國滅亡了,你們才能不挑毛病,才能符合你們要求侍奉貴國的標準了。

  古人說:畏首畏尾,身上還能剩下多少是不怕的嗎?還有一句名言:鹿將死的時候,是不會選擇庇護地的好壞的,哪裏都是死,都一樣。所以,小國侍奉大國,大國隻有以德對待小國,小國就會象下人一樣的恭順大國。但是大國如果不以德待小國,小國就會象我剛才說的小鹿一樣,驚恐萬分,狂奔赴險,在情況危急的情況下,還談什麽選擇?現在,貴國的對我們這些諸侯小國所下的命令。已經沒有準則了,今天說征伐這個,半途而廢,明天說征伐那個,又是半途而廢,這是亡國之道啊。

  根據上麵的意見,我們將出動我國所有的軍隊,集中起來駐紮在鄭國的倏地,就等貴國的命令。

  魯莊公二十三年六月二十日(鄭文公二年),我們的鄭文公到齊國朝拜,那時齊國是大哥,但是到了魯莊公二十五年二月,因為齊國侵犯蔡國,我們和蔡國也是盟邦,就又和楚國達成了和平的盟約。

  小國夾在大國之間,要委屈的聽從於強國的命令,難道這是小國的罪過嗎?大國如果不考慮小國的這些處境,那麽小國也就無法逃避大國的追殺了。

  以上,請趙盾司令員詳閱。

  此致

  鄭國大臣:子家

  這就是鄭國大臣子家,寫給晉國的大臣趙盾的信,很長,但是寓意很深,一股聲討的味道,趙盾感到十分的羞愧,心裏也是對晉靈公這個小君主的任性,而感到生氣,自己嘔心瀝血的為晉國創建了這個良好的政治局麵,就是因為小君主的任性,而產生了這樣的惡劣後果。

  趙盾馬上安排鞏朔前往鄭國講和,為了表示誠意,晉國將趙穿和公壻留在晉國做了人質。

  鄭國這封信寫的雖然很美麗,很是出氣和解恨,但是沒想到,晉國的趙盾來了這一手,馬上就認錯了,而且還送來的大臣做質押,這怎麽辦,這不是弄巧成拙嗎。雖然說此時鄭國已經和楚國暗中有了來往,但是為了表示自己的衷心,也隻能對應著來了。

  冬天,鄭國的太子夷和大臣石楚到了晉國做質押,這是友好的質押昂。

  但是,無論怎樣,自“新城之盟”而建立起來的諸侯盟約,開始有了鬆動,導致曆史的軌跡開始重新發生變化,這就是“春秋”,靜中有動,變中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