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中原聯盟前兩次維和行動( 魯文公十四年 公元前613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799
  “新城之盟”所建立的國際組織的第一次聯合國維和行動:納邾。

  魯文公十三年,五月,邾國的國君邾文公死了。

  邾國也是很無奈的小國,夾在中原大哥之間生存,很不容易,太難了,邾文公生前為了避免戰禍準備遷都,邾國的史官說:

  “根據我的占卜和經驗,這次的遷都工作,對於邾國的老百姓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對於國君個人來說並不有利。”

  邾文公說:

  “如果對我們的老百姓有利,就是對我有利,上天生了老百姓而設立了國君,就是要國君考慮對老百姓有利,老百姓有利了,我也在其中了,個人的安危並不重要。”

  邾文公左右的人說:

  “既然不遷都,對國君的壽命可以延長,你為什麽要這樣做呢?還是等等吧”

  邾文公說:

  “國君的使命就是要養活老百姓,人的壽命有長有短,那就是命,這次如果對老百姓有利,就遷都吧,沒有比這個更吉利的了”

  於是,邾國遷都於絳,遷都後的五月邾文公去世了。

  這就是君子的說的:邾文公知天命。一個很好的國君。

  邾文公原配的夫人是齊薑,齊國的公主,生了兒子就是後麵的邾定公,第二個妃子就是晉國的公主,生了兒子叫做捷菑(zi)。邾文公去世後,邾國人就擁立了齊國齊薑的兒子當了國君。

  於是,晉國晉姬生的兒子捷菑就跑到了晉國,回了姥姥家裏,作為晉國當然希望自己的外甥當邾國的國君,因此,在第二年的“新城會盟”上,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也就是,為何晉國會在一個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如何處理邾國的後續繼承人”議題的根源。

  邾文公在去世的時候,魯國派人前往吊喪,由於準備的禮儀不充分,讓邾國人很生氣,過去吊喪是將很大的事情,準備的禮儀不符合標準,就是侮辱人家。所以,邾國為此竟然象征行的征討了魯國,派兵攻打魯國的南部邊疆,算是一個不滿的態度吧。

  魯國一看,這個小國也敢這樣的對待魯國,也派了大臣叔仲惠伯攻打了邾國,一來一往,都沒有真正的交鋒,算是政治形勢的戰爭模式吧。

  魯國和邾國有了矛盾。這個矛盾竟然慢慢的延續的很多年,導致後來,魯國經常的侵略邾國,邾國就不斷的找大哥晉國告狀,形成了很有意思的一對兒冤家。

  所以,在這次的“新城之盟”上,魯文公就讚同了晉國的意見,主動的和晉國商量護送邾國公子菑回國的事情,這都是有利益瓜葛的。

  至於其他的諸侯國們,就不好說什麽,於是讓晉國自己看著辦吧,反正他們都聽大哥的安排。

  於是,晉國趙盾在“新城會盟”剛結束後,就展開了第一次的聯合國維和行動,就率領著諸侯八百輛戰車,護送著邾國的二公子捷菑回國當國君。這個行動很霸道,直接幹涉小國的政權繼承人的問題,於是邾國人很是憤怒,對著趙宣子喊道:

  “希望晉國不要憑仗著大哥的地位,不講道理的偏袒自己的人,我們們現在的國君邾定公,是以前國君邾文公大老婆齊薑生的孩子,按照道理來說,應該立嫡立長,這是規矩,你們晉國憑什麽來送捷菑回來當國君?

  請回答,這個問題。”

  晉國雖然很想讓自己的公主生的孩子當國君,但是趙盾還是麵對著邾國的這個問題,無法回答,趙宣子說:“他們邾國說的話合情合理,如果不是按照這個道理來服從邾國的話,是不吉祥的事情,廢長立幼,不可以啊,那樣我們晉國大哥的形象怎麽辦,撤兵吧。”

  於是,晉國帶領的聯合國第一次國際維和行動,支持了正義,承認了邾國自己的安排。

  當然,晉國的這個行動也得到了所有中原諸侯的一致的讚揚。大哥是需要用行動來讓人尊敬的,而不是用暴力來讓人害怕的,這樣的大哥才坐的長久。

  第二次的聯合國軍事行動:入蔡

  “新城的盟會”,蔡國沒有參加,這是很嚴重的事件。

  蔡國雖小,但是作用很大,這次中原諸侯國中依附於楚國的蔡國,必須要表明態度,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議題。但是,蔡國卻沒有參加這次會盟,這是對晉國的蔑視。

  魯文公十五年,六月初八,晉國的郤缺率領著晉國的上軍和下軍兩隻偏軍,攻打蔡國。

  蔡國一看,晉國大哥來了,沒有辦法,繼續倒向晉國,小國是沒有話語權的。所以郤缺到了蔡國後,馬上兵不血刃的就簽訂了城下之盟後返回。臨行前,郤缺警告蔡國:

  “不要以為晉國的國君年少,就不重視晉國,這是諸侯聯盟的大事,自己的位置一定要擺正。”蔡國乖乖的服從,因此,這次征伐蔡國被稱作,入蔡。也就是說,晉國進攻後,取得了蔡國的大城市,並警告了蔡國後,撤退的意思。並沒是滅掉蔡國的意思。

  蔡國又重新回到中原諸侯的懷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