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晉士會回國 (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春秋第一百一十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498
  這次秦晉交兵,秦國依仗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前麵說的晉國的士會,這讓晉國感到十分的擔心,畢竟這個士會是晉國當年的元帥級別的大將。人家本身並沒有什麽錯誤,就是因為接受了趙盾的命令,前往秦國迎接準備擁立的公子雍。誰知道,晉國在這期間發生了“穆贏哭殿”的事件,導致晉靈公的上位,反而晉國派兵突然打擊了護送公子雍的秦軍,這個事件,太無厘頭了,讓晉國的士會感到十分的無奈,本來是一趟正常的出差公務,一下變得似是而非了,既不能回國,也無法對秦國交代,隻好厚著臉皮在秦國常住下去了。

  於是,在這次的交戰後,趙盾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畢竟這也是自己造的孽,趙盾提出:

  “現在士會在秦國,狐射姑在狄國,他們就是兩顆釘子,隨時會對晉國有威脅,怎麽辦,弟兄們,這也都是我們做的好事,總要妥善的處理好。”

  荀林父說:

  “我看,還是讓狐射姑回國吧,他非常的熟悉國外的事情,是個外交的好材料,而且人家的父親,還曾對晉國有很大的功勞。”

  郤缺說:

  “我看未必,這個狐射姑特別好作亂,這個罪名很大,人家士會有什麽過錯,沒有,就是出了一趟差,落成現在的樣子,我看士會才是應該回來的人。”

  但是讓士會回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家秦國已經被晉國騙怕了,好不容易獲得一個精通晉國軍事的人才,你說讓人家回去,秦國就放人,豈不是太容易了。

  好在,存心想返回晉國的士會很聰明,他借助著這次的機會,恰當的運用了反間計,終於實現了回國的願望。

  故事是這樣的——

  晉國和秦國兩國交界的黃河東岸是:魏地。

  突然,不知道什麽原因,莫名其妙的在晉國這一邊的魏地,發生了叛亂活動,帶頭的就是魏壽餘。魏壽餘是何人?這個魏壽餘就是當年晉國征服了魏地以後,分封給畢萬魏的後代。魏地是什麽地位?其實這個魏地,也很厲害,是秦晉之間的軍事要地,以後戰國期間三家分晉的魏國,發源地就是在這裏。

  但是,魏壽餘的叛亂,卻不知道為什麽提前泄露了信息,被晉國一下子將他的全家老小都給抓走了,隻剩下了魏壽餘一個人,他成了光杆司令。魏壽餘隻好隻身遊過黃河,跑到了秦國,見到秦國的秦康公,就放聲大哭。

  秦康公十分的同情魏壽餘。

  魏壽餘就表示,要把魏地全部的獻給秦國,不願意再跟著晉國“幹革命”了,晉國的君臣太黑了。

  這讓秦康公很高興,平白無故的就得到了一塊軍事要地,這是個“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於是,秦康公就答應了魏壽餘,並且當場擺酒招待他,為他壓驚。

  士會當時也在朝堂上,跟著一起陪酒,但很是疑惑魏壽餘的這個“叛亂”的事情,因為士會比較清醒,他知道“天上沒有無故掉餡餅”的美事,酒席期間,就一直的觀察魏壽餘的神態,魏壽餘看著士會,嘿嘿一笑,暗暗的用腳,去踩士會的腳,使眼色,士會就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看來這個莫名其妙的叛亂,內含玄機。

  士會是聰明人,也就不做聲的跟著稀裏糊塗的喝酒。

  當秦康公迫切的詢問到如何接受“魏地”的時候。

  魏壽餘向秦康公說:

  “大王,請派一名你們國內的能夠和魏地的官員有一定關係,而且能說上話的人,和我一起先回到魏地,進行溝通和安排,然後請大王再派官員前往接收,魏地從此就屬於大王的了。”

  秦穆公一聽皺起了眉頭,心裏盤算了一圈身邊的大臣,誰能和晉國的“魏地”有關係,而且能說上話?若有這樣的人,這不就是埋伏在秦國的“間諜”嗎?秦國人肯定沒有,思來想去,眼光就落在了士會的身上,這個人,太合適了,這個任務好像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他是原來的晉國人,又是當年的晉國大將,那些魏地的人,都是他的下屬,他去,是最合適的了。

  士會當然已經知道,這個魏壽餘的叛亂,就是為他準備的。

  什麽家屬被抓,什麽接洽魏人,這都是讓我回國的意思,難道大王沒有看出來?

  果然,秦康公就當場讓士會和魏壽餘一起過黃河去辦理接收魏地的事情,魏壽餘心中暗暗的高興,因為這個計策馬上就要實現了,這個反間計太妙了,哈哈,於是他就看著士會,等著士會的回答。

  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士會竟然當場拒絕了。

  魏壽餘急的翻江倒海,心裏苦苦哀求士會,我的大哥,我的爺爺,你千萬別拒絕,這都是為你準備的,如果你拒絕,也千萬別揭露這個事情,我的小命就擔在你的身上了。

  士會看了一眼魏壽餘,沉穩的說:

  “大王,我不能去,晉國人現在就像是老虎豺狼一樣的凶殘,如果他們沒有象魏壽餘說的那樣,同意歸順我們的大王,那麽臣下肯定會被殺死,一旦我死了,各種流言蜚語都會出現,我的妻兒老小也會被殺死,這樣對於大王並沒有任何的好處,而且會追悔莫及,所以,我不去!”

  現在,魏壽餘明白了,這個士會簡直是太精明了。

  他這樣一說,等於是給秦康公一個信號,這個事情雖然有譜,但是自己還有擔心,為什麽?因為士會還考慮到自己的家小問題,如果自己返回了晉國,家小肯定會受到殺戮的,太厲害了,怪不得晉國大臣們,非要這個士會回國呢。

  秦康公十分的感動,這個士會真是個人才,一定要讓他放棄後顧之憂,於是,秦康公當場就發誓:

  “你放心,無論你怎樣,我都會將你的妻兒老小送回晉國,讓他們落葉歸根,我指天發誓,指河為證。”

  過去的人真的很講信用,不像現在的人,總是有那麽多的借口,秦君的這個發誓,等於給士會的家小上了保險,於是士會準備和魏壽餘一起出發。

  臨行前,秦國的大夫繞朝送給士會一個馬鞭子,作為送別的紀念品,同時對士會說:“你不要以為秦國沒有能人,看不透你們的反間計,隻不過,我的計策大王不用罷了,哈哈,士會大人,別來無恙,一路好走。”

  士會拱手感謝繞朝告別回歸故土。

  士會渡過黃河進入晉國的國境時,當地的魏地百姓都高聲歡呼,迎接士會的歸來。

  當秦康公知道這個事情是一個圈套後,也是氣的哈哈大笑,並讚賞了士會的聰明,自己是國君,一定要履行諾言,否則言而無信,怎麽取信於天下。

  秦康公還是將士會的家小送還回了晉國。

  但是,還有一些士會的後人,已經習慣了秦國的生活,不願意在回到晉國了,就繼續的居住在秦國,並且以“劉”為姓氏,生活下來了。所以說,現在的秦國故土的劉姓來源,有一部分是晉國士會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