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令狐再戰”趙盾背秦 (魯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春秋第一百零三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261
  說實話,今年因為秦穆公的死亡,令秦國很悲傷。

  但是,突然傳來一個消息,晉國的晉襄公也死了,而且晉國大臣們準備擁立在秦國當官的公子雍,回國繼承君位。因此,秦國在悲傷之中又迎來了些許的安慰。

  隻要是公子雍當上了晉國國君,秦國和晉國之間的糾紛就會化解,再次恢複以前的“秦晉之好”的傳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因此,大家紛紛向公子雍祝賀,又是擺酒,又是告別,就差放鞭炮了,但畢竟這是在秦國國喪期間,還是要收斂一些好,要控製住自己的喜悅心情。

  前來迎接晉國公子雍的是晉國的大將“先蔑和士會”二人。

  當初,先蔑在接受了趙盾的命令前往秦國迎接公子雍的時候,臨出發時,和先蔑十分要好的大臣荀林父,就對先蔑說:

  “兄弟啊,這兩天我眼皮子直跳,我覺著這個事情不靠譜。你看,現在晉襄公的夫人和太子都還在朝中,就安排你去外國迎接新的君王,這個事不靠譜,肯定行不通。

  我看,你不如以生病為借口,就說痛風犯了,避免這次的出差,怎麽樣,不然的話,你將會遭受到禍害的。

  再說,這樣一個事情,其實派一個普通官職的戰將,代表我們就可以了,為何一定要讓你這個重要的大臣前往呢?說實話,我們一起做官,都是同僚,所以才和你說這些知心話,你要三思啊!”

  先蔑認為荀林父有些誇大其詞,故弄玄虛,不相信他的說法,荀林父一著急,就對著先蔑朗誦了一首詩:

  《詩經,大雅,板》第三章: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我與你雖各司其職,但也與你同僚共事。我來和你一起商議,不聽忠言還要嫌棄。我言切合治國實際,切莫當做笑話兒戲。古人有話不應忘記,請教樵夫大有裨益。

  看著荀林父激情高歌的樣子,先蔑還是沒有聽荀林父的建議,和士會一起出發了,這不,現在真是應了荀林父的預言了,晉國家裏麵就出事了,又政變了,新的國君上位了,如果先蔑還按照之前的方針執行的話,就是背叛。一下子,他們的身份就稀裏糊塗的發生變化了。

  不過此時,先蔑還不知道這個事情,正美滋滋和士會一起跟著公子雍接受新任秦君的送行,他們認為這趟可是美差。

  秦國對於公子雍回國,當然的十分重視。

  秦國再次擁立一個晉國的新君,這可是居功至偉的功勞,兩國關係可能要因此發生質的變化,所以秦國剛繼位的秦康公,親自送公子雍到城門外的三裏長亭處,長亭外、古道邊,一列秦軍碧連天。

  秦康公拉著公子雍的手說:

  “公子回國繼位,我們一定要繼續發展友好睦鄰關係,常回來走走,常回來旅遊,秦晉兩國永不再戰。

  我考慮,當年就是因為你爸爸晉文公重耳回國的時候,沒有軍隊的保護,所以就發生了剛渡過黃河,就被呂甥和郤芮阻擋的事情,這是個教訓啊,這次我給你準備了一些步兵步卒,你帶著回去,路上給你當當護衛吧,回去後,如果用的的順手,就讓他們直接做你的親軍來侍候你。”

  公子雍感動了眼淚嘩嘩的流。

  安排好這一切後,公子雍的人馬踏上了返鄉的道路,先蔑對士會說:“現在公子已經有了這麽多的秦軍步卒保衛,我們就放心了,這樣吧,你跟著公子雍慢慢的走,照顧著他,我先回去報告我們的工作,也好安排如何迎接公子的事情。”

  於是,先蔑就快馬加鞭的返回了晉國。

  先蔑剛一回來,就發現了氣氛不對,等來到了王宮後見到了趙宣子和晉靈公,先蔑馬上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憤恨的對趙宣子說:“現在秦軍已經護衛著公子雍在回國的路上了,目前這個局麵,應該怎麽辦?”

  趙盾也很無奈,給先蔑解釋了事件的過程,訴說自己的精神痛苦,但是先蔑心裏暗罵,這還是你這個元帥處事不密而造成的局麵,但是他不能說什麽,自己是下級,隻能默默地聽著,咬著牙沒有說什麽,等著趙盾的安排。

  趙盾隻好安排晉軍阻擋秦軍。

  其實,這就是戰爭,本來晉國和秦國都不想再戰了,努力的在為避免戰爭做努力,但是誰知道,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的吊詭,讓兩個都是剛剛上位繼承的小國君,再次的用刀槍麵對,這就是曆史的發展規律,可能也是上天的安排,想避免,都不行。

  既然是戰爭,就要有個打仗的樣子——

  晉國箕鄭留守國都,鎮守後方。

  趙盾帶領中軍,先克為中軍副帥;

  荀林父擔任上軍主帥(緣因上軍主帥箕鄭留守,由其替代,無副帥);

  先蔑擔任下軍主帥,先都為下軍副帥;

  中軍主帥趙盾的戰車車駕為:步招;

  中軍主帥趙盾的戰車車右為:戎津。

  晉軍的陣勢很大,有充分的準備,整合完了軍隊後,出兵迎著秦軍出發了,一直到了晉國的蓳陰這個地方(現在的山西省臨猗縣),駐紮了軍隊,開始訓練士兵、秣馬厲兵、飽餐戰飯,喂好戰馬,等待命令。

  趙盾對三軍將士說:

  “兄弟們,我們如果接受秦國護送的公子雍,就應當把他作為客人對待,如果不接受,就應該作為敵人對待。

  現在我們已經不接待他了,如果,還是按照之前正常行軍方式慢慢行軍,會給秦軍造成錯覺和誤解,一旦開戰,秦軍必然拚命,給雙方都造成無謂的傷亡。

  根據軍事常識,先發製人,可以奪取敵人的軍心,從而擊潰敵人,這次戰鬥的目的不是殺敵,而是趕跑或擊潰敵人,所以,我們半夜突然襲擊,打垮敵人。”

  晉國畢竟也感覺這個事情做的不地道,人家秦國也是全心全意的幫助晉國。所以,晉國就不想對秦國士兵趕盡殺絕,把他們趕回去就可以了,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魯文公七年,前620年,四月初一晚上,趁著月亮的明亮,晉軍突然進攻,一下子就衝垮了秦軍的軍隊。秦軍這次的軍隊,都是步兵,沒有戰車跟隨,而且是以警衛任務為主,沒想到還有作戰任務,重機槍和大炮等重武器都沒帶,又是歡樂的行軍,就沒有任何防備,因此被晉軍衝垮了後,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隻能拚命的逃跑。

  先蔑帶領的下軍,並沒有認真的突擊,因為他的心裏很是不滿趙盾和晉軍的這種做法,既然你們事情做的不好,應該先派人前往秦國通過外交手段解決,通過不宣戰搞偷襲的辦法,攻擊幫助我們的朋友,這是不道義的事情。

  第二天,天剛亮,四月初二,先蔑自己帶著親兵離開了晉軍大營,直接出奔逃到了秦國,原本跟著回國保護公子雍的晉國大將士會,也被衝散了,等見到攻擊自己的是晉軍後,才詢問的情況,得知事情的經過,自己也不能回國了,就在先蔑之後,也跑到了秦國。

  從此,士會和先蔑兩人在秦國避難三年期間,士會都不見先蔑的麵,士會的跟班問:“既然你和先蔑都是逃亡到這個國家避難的,同是天涯淪落人,又不願意在此地見麵,相互照顧一下,這是何必呢?”

  士會說:“我和他一起接公子雍回國,誰知道,先蔑又帶兵阻擋公子,這是不義的事情,做人咋能這樣呢?我們還怎麽想見。”

  就這樣,士會一直到返回晉國也不見先蔑。

  公子雍下落不明。

  晉國和秦國再次反目成仇。

  為什麽受傷的總是老秦人。

  趙盾從此把持朝政,成了絕對的晉國權臣。

  這一年,狄國趁著晉國的國喪以及登基的這些亂事兒,又找到了機會,開始攻打魯國,於是趙宣子趙盾就派人到狄國找到了流亡在此的狐射姑(賈季),讓他向狄國的丞相說:

  “不要攻打魯國,否則晉國就出兵。”

  狄國的宰相酆舒問狐射姑:“你們晉國以前的趙衰,和現在的趙盾,哪一個更賢明?”

  狐射姑很哲理的說了一句:

  “趙衰,好比冬天的太陽;趙盾,好比夏天的太陽。”

  冬天的太陽溫暖,讓人感受到絨絨的暖意,而夏天的太陽酷熱,讓人感到酷暑難耐。這就是狐射姑對趙盾刻骨的界定。

  魯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在鄭國的扈地,現在河南的原陽縣地區,由於晉國新立國君,在趙盾的召集下,秋天的八月,齊昭公、宋成公、衛成公、陳公共、鄭穆公、許昭公、曹共公與晉國的趙盾(因晉靈公年齡小,代表)一起會盟,勝利的召開了:在新的盟主國君更換之際“以繼續發展諸侯各國同盟協定”為主題的聯合國大會。

  魯國的魯文公因為路途太遠,耽誤了參加會議的日期,晚到會。

  這次的大會結束後,晉國趙盾便在郤缺的建議下,歸還了晉國之前征伐衛國的土地,算是徹底的諒解的衛國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