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秦穆公再哭師 (魯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 春秋第九十六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899
  似乎這個故事,都可哭有關係。

  首先是晉國的晉文公去世,晉國陷入悲痛之中,晉人大哭;秦國企圖偷襲鄭國,發兵前蹇叔哭兒子,其實是借以抒發自己對出兵的不滿,哭的是自己的孩子,為的是再次進諫秦君;現在又是秦穆公哭師,哭的是什麽?

  這次秦國的軍隊是在眼淚中出征,又在眼淚中返回。

  文贏釋三帥——

  重耳,晉文公的夫人是誰?就是秦國秦穆公的女兒文贏,也就是現在晉襄公的親生媽媽,當年那個先嫁給晉太子圉人,後來又嫁給重耳的秦國公主。

  文贏是秦國人,崤山之戰,秦國的三個統兵的將軍被俘,麵臨的就是後續的處理問題,是殺,還是放?都是未知數。

  文贏看著自己父親國家的三位大將,一股腦的都被自己的兒子所俘虜了,從感情上講,肯定不會讓兒子殺死這三員大將的,更不願意秦晉從此交惡。

  當年,在“韓原之戰”中,晉惠公被秦穆公抓獲,也是麵臨同樣的問題,晉國的公主秦穆夫人甚至以死相逼,才讓晉惠公得以釋放,現在風水輪流轉,到了晉國俘虜秦國的大將,讓秦國的公主出力的時候了。

  文贏於是就把兒子晉襄公叫過來說:

  “我最愛的寶貝兒子,聽說你打了勝仗,媽媽很高興。

  都是這三個秦國的被俘將領罪過,他們挑撥離間我們晉國和秦國的關係,現在終於失敗了,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且破壞了秦晉兩國的友好關係。

  我知道你姥爺的脾氣,你姥爺要是得到這三個人,肯定會扒皮抽筋,食其肉的。所以,何必我們來殺他們,讓我們來承擔殘殺俘虜的惡名聲呢?

  不如,我們放他們回去,讓你姥爺親自處理他們,也算是給他一個麵子,還了當年先君(晉惠公)的那個人情”

  你說這個文贏多嗎聰明,一個反間計,就把兒子給搞糊塗了。

  看著媽媽的這個神情,以及所提出來的要求,晉襄公無論怎樣都要給媽媽和姥爺一個麵子,殺三個大將很容易,但是處理不好兩國的關係,就很麻煩了,晉襄公最終決定還是答應媽媽的要求。

  但是這個事情恐怕晉國的那些大臣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不能商量,而是馬上做決定,否則囉嗦就多了。

  《史記,秦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遂墨衰絰,發兵遮秦兵於肴。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文公夫人,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原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晉君許之,歸秦三將。

  所以,晉君釋放了秦國的大衛帶兵大將。等三位大將被釋放除了晉都後的第二天,出事了。

  晉國的大將先軫上朝麵見襄公,裝作什麽也不知道的樣子,問起秦國的囚徒哪裏去了?是不是我們晉國也搞個獻俘的儀式玩玩。

  晉襄公臉紅了,有些不好意思的對先軫說:

  “元帥大人,你別生氣昂,我母親為這事情請求我,我把他們放了,昨天也沒好意思告訴你,他們已經在回國的道路上了吧。”

  “呸——”

  先軫的一口唾沫,差點吐在了晉獻公的臉上。

  先軫憤怒地說:“我們的戰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從戰場上抓回來,一個女人的刹那之間,就把他們從國內赦免了,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亡國沒有幾天了!”

  先軫說完,感到還不解氣,就不顧規矩和禮貌,連連朝地上連吐了好幾口唾沫。

  晉襄公也知道這件事情做的確實有些問題,怎麽說也要和大臣們商量一下,這樣怎麽給晉國的戰死疆場的士兵們交代,即便是要釋放,也應該談點條件之類的。今天再加上先軫的一番怒火,晉襄公連忙派大臣陽處父去追被釋放的孟明等三人,而且嚴令:一定要把這三個追回。

  你想,這三個人好不容易獲得了晉君的赦免,而且晚上夫人一再秘密囑咐讓他們快跑,所以他們自從出了晉國的都城後,就拚命的狂奔。

  這是和生存和死亡賽速度。

  陽處父,即便是坐著火箭,恐怕也未必追得上了。果然,陽處父一氣追到黃河邊上,過了河對麵就是秦國的國境了,才看到孟明等三人已登舟離岸,向著秦國進內前進了。

  孟明等人看到岸邊氣喘籲籲趕來的陽處父,就回頭高聲問道:“陽處父大人,別來無恙,莫不是晉君讓你前來追殺我們的?”

  陽處父多聰明,一看真的追不上了,這個惡人絕對不能當,也決不能讓國君當。於是陽處父解下車左邊的驂馬,當時駕車的馬,一般來說在拉車的主馬身邊,都有一二匹幫著拉車的驂馬,就是副手的意思。於是,陽處父就假托晉襄公的名義喊道:

  “三位秦國的大將軍,晉君因為你們離別匆匆,沒來及設宴招待你們,感到很過意不去,就派我親自找你們,送給你們驂馬,讓你們騎著回國。

  誰想到,你們走的太早,我老頭子貪睡,錯過的時間,就急匆匆的給你們送過來了,請你們劃船回來,接收晉君的賞賜吧!”

  孟明一聽,看著一匹驂馬,三個人怎麽騎乘,心裏暗暗的罵陽處父這個老狐狸,就在船上叩頭說:

  “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殺我們這些囚徒,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雖然死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永垂不朽的。如果遵從晉君的恩惠而赦免我們,三年後我將回來拜謝晉君的恩賜,謝謝,大人,請回去吧。”

  陽處父茫然的看著漸漸遠去的舟船,長歎一口氣,十分的無奈,隻好回去複命了。

  其實孟明的意思,也就等於是用巧妙的回答向晉國宣戰了,三年的期限,就是複仇的期限。不過現在他們還要麵臨回國的這一關。

  秦國的三位敗將回國了,他們都是敗軍之將,都是被俘虜後釋放的將軍,按照秦國的法律,他們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真是“逃離虎穴,又入險境”啊,三人心情惴惴不安。

  當他們無精打采的走到秦國首都的城門的時候,遠遠的看到令他們驚訝的場麵,這真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秦國的國君秦穆公,穿著白色的衣服站在郊外等候,一看到三位將軍後,頓時對著他們放聲大哭並嗚咽的說道:

  “三位將軍受苦了,是我違背了蹇叔的勸告,沒有審時度勢,讓你們都受了委屈,這是我的罪過啊,請你們原諒我吧。”

  三將領一看,滿肚子的疑惑和委屈都化成了一股清泉,淚如雨下,紛紛下車,噗通,跪在秦穆公跟前,也跟著嚎啕大哭,要求秦君治罪,但是秦穆公攙扶起三個人,對著周圍的眾人說:

  “這是我的錯誤,大夫們有什麽罪嗬!況且我不會因為一次過失而抹殺他的大功勞。”

  《史記》也是這樣記載: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鄉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裏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複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這就是老秦人的性格和胸懷,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從此以後,秦穆公繼續任用三位將軍帶領秦軍。

  其實,在秦穆公左右的很多人,還是建議秦穆公殺了孟明,他們對秦穆公說:“這次戰役的失敗,就是孟明的罪過,一定要殺了他,以儆效尤。”

  但秦穆公並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對眾人說:

  “這就是我的過錯,當年周王身邊的大臣芮良,曾做過一首詩,說的很好:

  大風猛吹如巨隧,

  貪婪易把善良退。

  聞事不辨亂是非,

  忠言逆耳連聲啐。

  不用賢良肱骨臣,

  失敗均是我之罪。

  這首詩,其實就是說的我啊,就是因為我的貪婪,害了孟明,孟明執行我的命令,他有什麽罪過,必須由他繼續任職,方能改正我的錯誤。”

  其實,秦穆公還是一代明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