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翟泉之盟,預謀伐鄭的準備 (魯僖公二十九年,前631年,春秋第九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946
  早就說了,當大哥的,就是愛開會。

  因為,隻有開會,才能行雲布雨,指點江山,方顯英雄本色。

  晉文公目前就十分滿足現在的國際局麵,尤其是對當年曾經慢待過自己的衛國和曹國的懲罰,很是過癮。說實話,封賞別人,是為了讓被封賞的人快樂;而懲罰別人,才是讓懲罰別人的人快樂。

  晉文公已經聽慣了別人的讚美,需要懲罰別人的刺激和快樂。

  回頭想想,當年的衛國,不接待自己,現在被晉國痛扁一頓,搶奪的重要的土地,並且把衛成公判了無期徒刑,很是過癮。

  對於曹國來說,要不是自己發善心,放了曹共公回去繼續苟延殘喘,就是挖掉他當年偷窺的眼珠子,也是很簡單的事情。曹國被肢解了,成為了名義上的諸侯,多麽的痛快啊!

  眼下晉文公似乎很滿足了。

  對了,還有一個諸侯,差點忘了,他當年也是慢待了流亡的重耳,目前還洋洋自得,沒有受到懲罰。

  前一陣子,晉文公生病的時候,那個叫什麽來著的卜官,在勸導我釋放曹共公的時候,不是說過:諸侯有同等的罪過,懲罰不能有區別嗎?

  這個諸侯就是鄭國。

  現在,隻剩下鄭國了,隻剩下這個當年無禮對待我的國家了。

  前一陣子,為了獲得周天子的支持,為了初步建立晉國霸主的地位,才在“城濮之戰”打敗了強敵楚國後,勉強的答應了鄭國反正要求,還是欒枝代表晉國簽定了同盟。

  鄭國,是見風使舵的主,他們是看到了楚國的失敗,才再次的反水,這樣沒有信譽的國家,本來是應該得到譴責的,可是,大局啊,大局很重要,晉文公是要顧全大局的,所以晉國才暫時的沒有動鄭國。

  為此,在晉國舉行的向周天子獻俘的“踐土之盟”盛會上,還讓鄭國當了司儀,算是給足了鄭國的麵子。可是,之後鄭國竟然一點敬畏的心裏也沒有,仗著周天子的寵愛,不來謝罪,不來溝通,不來朝拜大哥,對以前的事情也沒有的說法和檢討,還是一副強人的樣子,鄭國必須被征伐。

  於是,晉文公就存下了征伐鄭國的心。

  魯僖公二十八年,在招待周天子打獵的盛會上,許國竟然沒有參加,於是諸侯們在這次的“溫之會”上,在晉國的建議下,全體表決一致同意圍攻許國。征伐許國就是掃除親楚的障礙,許國太小了,實在是不用大動幹戈,這個仗,其實就是象征性的武裝大示威而已,許國很快的就屈服了。

  許國一個小國,被諸侯們一圍,糧食就出現問題了,吃不上飯了,幸好,參與征伐的魯僖公是個願意賑災的君王,馬上贈送給許國許多的幹草和糧食,這真是符合禮製的謙謙君子,魯史必須記錄下來。

  魯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夏天。

  在周王朝洛邑周邊的“翟泉”,周襄王王子虎代表了周天子,魯僖公因為參加朝拜周天子順便參與,晉國的狐偃代表晉國,宋國的公孫固,齊國的歸父,陳國的轅濤塗,秦國秦穆公的太子憖(yin),一起會盟。

  這都是各國的主要大臣參加的會議,可能隻有魯僖公是正趕上出差,而親自參加了會議的唯一國君。

  這次翟泉之盟的核心就是三個議題:

  1,重新重溫“踐土之盟”的友好約定,堅決貫徹以晉國重耳為核心的世界和平政策;

  2,深刻反思,重溫曆史,堅決反對“投降派”不堅定主義的抬頭;

  3,不忘過去,討伐鄭國,曾經犯下的“投靠楚國,媚主求榮”的錯誤。

  這次會議的參會人員規格,雖然是以大臣為主,但是因為有了周王室王子虎的參加,而顯得非常重要。

  鄭國沒有參加這次會議。

  這樣就等於剝奪了鄭國的發言權。

  關鍵是會議取得了周王朝對鄭國討伐的認可,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唯一以國君身份參加魯國,特別解釋了這個情況,卿士按照當時的規矩,是不可以會見公、侯爵位的國君的,但是與伯、子、男爵位的國君會盟,是可以的。魯國是伯爵國家,因此即便是魯君參加這樣與各國卿士之間的會盟,是符合禮治的。

  其實,這個解釋,就是為了魯國國君的麵子而已,《春秋》是魯國人寫的,肯定要給魯國國君臉上貼金。

  晉國通過這次的“翟泉之盟”,從周天子那裏取得了伐鄭的準許,從諸侯國那裏獲得的伐鄭的認同,於是,晉國就開始準備伐鄭的工作了。

  原本,晉國是要拉著齊國一起參加的,此時中原地區的大國,也就是晉國和齊國了,誰想到,在準備出征的第二年春天,狄人知道了這個情況,於是就趁著晉國準備伐鄭抽不出身子的空子,在夏天,直接入侵齊國,導致齊國無法分身,隻能去轉身對抗狄人了。

  由於這個變化的出現,晉國隻能聯合身後的秦國一起,進行伐鄭的工作,這本是個良好的初衷和願望,晉國和秦國,兩個打一個,肯定有勝算。

  但是沒想到,曆史的發展根本不象晉國願望的一樣,竟然由此,晉國給自己培養了一個解不了的宿敵:秦國。

  不是說晉國和秦國聯合伐鄭嗎?不是說有“秦晉之好”嗎?為何兩國反目成仇,反而成了宿敵?這就需要下麵的故事“秦晉伐鄭,燭之武智退秦師”為我們解答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