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元咺告狀(上)(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199
  衛國,就好像是攪屎的棍子。自己是實力低下不說,且非常愛惹事,攪合的諸侯之間的爭鬥。春秋初期“隱公時代”,衛國積極攙和鄭國和宋國的事情,終於讓兩個國家成為了死敵,十幾年期間打得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宋國率先衰落了。

  到了這個時期,衛國又開始攙和魯國和齊國的關係,挑撥地區性的拉幫結派,終於讓魯國和齊國產生糾紛,導致了魯國引進楚國攻擊宋、齊,使楚國重新進入中原爭霸序列。

  這就是衛國再次發揮“攪屎棍子”的威力表現。

  幸好此時的晉文公登基,晉國出兵救宋抗楚,最終演變成了一場新的諸侯爭霸的場麵。

  這這場亂局中,晉國開始運用的是“借道衛國,攻擊曹國”的策略,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楚國的盟國,而且都與晉國有仇。

  可是在晉國借道衛國去征伐曹國時,沒有得到衛國的允許,晉國趁機攻打了衛國,占領了五鹿。衛國的國君衛成公,又死氣白咧的要和晉國說合,當然不會得到已經取得勝利的晉文公同意,衛成公就離開了衛國首都,跑到了衛國的“襄牛”城邑,靜觀局麵的變化。

  衛成公在衛國麵臨危局的時候,沒有堅決的駐守在首都,抵抗外來的侵略和壓迫,卻悄悄的逃離了首都,這本身就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此時離開了衛國的首都的衛成公,同時安排衛國的大臣元咺(xuan)輔佐自己的弟弟“武”,也就是衛叔武,暫時的代理衛成公,駐守在衛國首都代理執政。

  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和國君對自己的信任。

  衛大臣元咺,就讓自己的兒子元角,跟著衛成公一起出外避難,他在首都扶持衛叔武,兒子也算是送給國君的一個人質吧。元咺可謂是真心實意的輔佐衛國的忠臣。

  原本對衛國威脅最大的晉國,突然轉向,並沒有象預料的那樣攻擊衛國,而是和楚國的令尹子玉發生了碰撞。

  局勢變化了,衛國轉危為安。

  不久,晉國與楚國發生了“城濮之戰”,楚國大敗,暫時退出了中原地區的爭霸行列。

  中原地區穩定下來了,在“襄牛”避難的衛成公,害怕繼續被新大哥晉國追究責任,就跑到了楚國。而晉國的軍隊當時就在衛國周圍與楚軍剛打完“城濮之戰”,得知這個消息後,晉軍的位置太方便了,順便就再次征伐衛國。

  上次,晉國征伐衛國是因為“不借道”,這是不提供方便,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這次,卻不一樣了,衛國國君潛逃到的楚國,是叛徒,是地區性質的政治事件,政治高度拔上來了。

  所以口號一定要變,晉文公的秘書班子,一夜就研究出方案了:很簡單,宋國和衛國都是一脈傳承的殷商後人,是傳統的友好國家,這次楚國包圍宋國,衛國竟然不出兵幫助,再次違背了“老殷商人”的救助義務和道義,而且還主動的逃跑到了楚國,投靠敵營,一個字:打!

  楚國已經戰敗了,沒有力量再去幫助衛成公了,也不敢收留他了,衛成公轉了一圈,知道自己判斷失誤,也隻能再次的跑到了陳國,等候局麵的變化。

  “踐土之盟”正式召開了,中原的各路諸侯紛紛應約參加,衛國自然不能落下。此時,在衛國首都暫時代國君執政的衛叔武,也接到了開會的通知。於是,衛叔武代表衛國參加了晉國召開的“踐土之盟”,這就是為什麽在“踐土之盟”中,其他國家都是國君參加,而衛國是“攝政衛叔武”參加。

  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政治活動,但是對於流亡在外的衛成公來說,卻多了幾分的猜忌。搞政治,就是這樣,一旦有了猜忌,就會有進讒言的人。

  “屎盆子”就扣在了元咺頭上。

  因此,有人誣陷元咺想要扶立成公的弟弟衛叔武為君,當國君的就怕這個,尤其是在外麵流亡的國君,更是神經過敏。衛成公馬上就信以為真,一生氣,便殺了跟隨他逃亡的元咺之子元角。

  元咺太冤枉了,兒子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

  但是,元咺以堅強的政治覺悟,並沒有因為兒子被衛成公殺掉而怨恨國君。也沒有去分辨和說理,或者幹脆“撂挑子”不幹了。元咺繼續忠實的履行著當年衛成公出逃時對自己的安排,繼續輔佐著衛叔武,順利的開完“踐土大會”,回到衛國後繼續輔佐攝政治理國家。

  魯僖公二十八年,六月,晉文公終於在元咺和衛叔武的努力工作下,同意擯棄前嫌,恢複衛成公的君位,讓衛成公回國,繼續擔任自己的衛國國君。

  這是個好事,也讓流亡在外的衛成公長出一口氣。

  衛成公此時也感到自己的行為確實太輕率了,首先,不能在國家麵臨危難的時候,甩下亂攤子和老百姓,出去避難;其次,不應該在楚國被擊敗後,再逃亡楚國,讓自己成了“賣國賊”的嘴臉;第三,知道衛叔武積極的參加中原諸侯會盟活動後,聽信讒言,殺死元咺的兒子元角,成了稀裏糊塗的昏君。

  衛成公並不知道,此時的衛國人民是否還擁戴自己,這可是回國重新執政的前提,否則,就是回去找死。

  於是,衛成公就先派了寧武子,先期回國和老百姓們在衛國的宛濮地區簽署了盟約,發誓說:

  “上天降禍給衛國,導致君臣不和,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局麵和憂慮,現在上天保佑我們了,晉侯讓我們放棄成見,相互信任,國君已經知道了,如果沒有留守的人,沒有跟隨者國君流亡人,誰來保護衛國的社稷,誰來保護國君的安全?因此,今天我們要再次發下誓言:

  從今以後,跟隨者國君在外麵流亡的大臣,不能因為自己保護了國君,就依仗自己的功勞,那些留守在國都的大臣們,也不必害怕別人讒言而引來罪過。我們是堅強團結的一家人,一個血脈,一個國家,和平萬歲!”

  所以,衛國人都很激動,眼淚嘩嘩的流,再不去三心二意了,發誓同意國君回來,誰要是不守盟約,誰就是小狗。

  古時候的人盟誓,是非常重視的,一旦發誓,一般都會遵守,這就是古樸民風流傳下來的精華,似乎這種盟誓,在小孩中還能流行,但是在現代的政治家中,基本上就是一文不值了。所以,千萬不要以現在的觀點,去看古代人的行為。

  這件事情原本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事情隨著發展,開始慢慢的變味,發酵,接連出現了幾個情況:

  第一個,突然襲擊,先期入城——

  衛成公並沒有按照事先的約定時間,按部就班的回衛國的都城,來接受衛國都城人民已經準備好的各種招待儀式。而是派寧武子在約定好的歸國期限之前,突然先走,然後衛成公再跟著出發,突然襲擊。

  寧武子突然到了衛國的都城城門,駐守城門的守衛司令員長牂(zang),以為寧武子是衛成公事先派來的先期使者,提前來準備首長進入國都後的具體工作,便帶著寧武子,和他一起乘著馬車進入城內,前往宮殿接頭。

  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可是裏麵有個致命的問題。

  長牂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他是把守城門的司令員,沒想到他剛和寧武子離開之後,緊接著,衛成公在城外得知這個情況後,知道了他們已經離開了城門,就馬上來到的城門,一下子就接收了衛國都城的城門,突然襲擊成功。

  這個動作,估計大家都知道什麽意思了吧。

  第二個,暗殺攝政,全麵接權——

  衛成公占領城門後,接著派出了兩個先鋒突擊隊:公子歂()犬和華仲,兩人帶隊先行,自己後續跟後,前往衛國的王宮。此時,前麵到了的寧武子和長牂,已經將消息傳遞進了衛國王宮,此時衛叔武正在洗頭,聽說自己的哥哥要回來了,心中十分的高興,來不及整理頭發,就用手握著未幹的長發跑出王宮,準備來迎接自己哥哥衛成公。

  沒想到,萬萬沒想到。

  此時,衛成公的先鋒歂犬,也趕到了王宮外麵,見到手捧著濕漉漉頭發的衛叔武,什麽話也沒說,張弓搭箭“嗖——”的一箭,直接將衛叔武給射死了,然後扔下弓箭就跑了。

  後麵跟來的文成公看到這個情況後,連忙跑上台階,抱起弟弟衛叔武的頭,枕在自己的大腿上,嚎啕大哭起來了。因為,他看著衛叔武連頭發都來不及擦幹,就快樂的跑出來迎接哥哥回來的衛叔武,確實是沒有禍心,應該是無辜的,是被冤枉的。

  歂犬,被衛成公馬上派人追殺了。

  到底是因為衛成公後悔了,還是為了給弟弟報仇,還是滅口,你自己想想吧,政治就是這樣的殘酷,沒有人性。

  大臣元咺一看不好,兒子已經死了,衛叔武也死了,自己的下場怎樣,還不好說,快跑吧,就逃出了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