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退避三舍,晉文報恩(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662
  (2)退避三舍晉文公報恩

  楚國令尹子玉帶領的楚軍與晉文公帶領晉軍麵對麵的碰到一起。

  晉文公馬上就命令晉軍壓住陣腳,看著黑壓壓的楚軍列陣,晉文公緊皺著眉頭,開始命令晉軍有秩序的緩緩向後撤退,要知道,兩軍對陣後的撤退,是非要需要技術的,如果控製的不好,很有可能被敵人利用或者造成失控的局麵,將撤退變成潰敗。

  所以,一般來說,兩軍列陣後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是不能隨便撤退的。

  晉文公下令撤退,讓晉軍的將領們感到十分無奈和不解,紛紛對晉文公說:

  “大王,我們為何撤退?

  現在是國君你帶領著我們的晉軍,而楚軍是楚國的令尹子玉帶領,我們是君王領軍,楚國是大臣領軍,這就是級別不同。

  即便是按照軍禮,如果非要有一方撤軍,也應該是大臣領軍一方後撤,以回避君王。現在倒好,我們是君王回避大臣了,對於我們這些軍人來說是恥辱啊,我們感情上受不了,我們想浴血奮戰,戰死疆場。

  再說,楚國的軍隊已經出征很長時間了,勞軍遠征,士氣已經沒有了,我們是威武之師,勝仗連連,所以,為什麽要撤退?”

  晉文公微笑著不說話。

  身邊的晉文公的舅舅子犯,非常明白自己這個外甥國君的意思,看著軍官們一副焦急的樣子,就哈哈大笑,對著軍官們說:

  “晉國的勇士們,雖然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今天不一樣——”

  軍官們一聽就愣住了,紛紛住下七嘴八舌的嘴,安靜的聽著子犯的解釋。

  子犯說:

  “俗話說,師直為壯,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隻要是出兵打仗,氣直理壯的就能夠士氣高漲,如果理屈的,就會低聲下四,沒有的骨氣。這並不是用出兵的時間長短所決定的,時間長短隻是體力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

  大家想想,我們晉君如果沒有楚國當年的收留的恩惠,怎麽會有今天?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初心,才是根本和德行,我們今天不僅要退,明天還要撤退,當年大王承諾楚王,隻要是晉國和楚國軍隊碰麵作戰,我們晉軍會“退避三舍”之後,再玩玩戰鬥的遊戲。

  今天退軍三十裏,明天三十裏,後天三十裏,三舍之後,開始決戰。”

  軍官們紛紛的讚揚晉文公的德行,但是也有一些軍官心裏有些不以為然,打仗,畢竟是生死之事,不能為了一句承諾,而至士兵生命與不顧,勝利才是硬道理啊。

  其實,子犯早就看到了這些軍官的心理,看著晉文公沉著的樣子,也終於咬住牙,沒再去過多的解釋什麽,軍事機密要保守。

  但是,私下裏,子犯秘密派遣了通訊員,讓宋國的軍隊、齊國、秦國的援軍,馬上駐紮到離此地九十裏外的城濮地區,設立埋伏,整軍待戰,以逸待勞。

  其實這才是,這場戰鬥的核心安排,晉文公當然不是傻瓜了,但是晉文公需要麵子,而且更要裏子,這樣安排,麵子上“退避三舍”,理所當然的占據了道德的高地。而裏子上,預設陣地,讓這個麵子上的“退避三舍”上午行為,變成一種誘敵深入的方式。於是,麵子也有了,裏子也有了,完美無缺。《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就是這個道理。

  晉國的軍官們,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這就是軍令,所以紛紛各自回營,傳達了國君退兵的道理。士兵們很高興,隻要是不玩命,管他什麽前進和撤退的,士兵的情緒是樸素的,所以,晉文公的命令得到了全體士兵的讚賞,晉軍全營,似乎一下子,充滿了慢慢的正能量,晉國行動也就變成了正義的,而楚國就是邪惡的了,是侵略者,是魔鬼。

  晉軍士氣大振。

  楚國令尹子玉也不好過,沒想到晉國軍隊一見麵就撤退了,而且晉文公派人送信來,光晉軍要主動撤軍,請楚軍暫時不要攻擊,慢慢的跟隨即可。

  這是什麽意思?子玉也不知道重耳到底要幹什麽。

  現在,一切都在迷霧中,晉軍到底有沒有埋伏,晉軍的撤退完全打亂了子玉的軍事部署,也隻能跟著撤退的晉軍緩緩的前進,子玉是三軍的主帥,考慮更多的是楚軍的安全,很擔心晉軍可能引誘自己,有埋伏。

  明日一定要決戰一場,不能讓晉軍再撤退了。

  第二天,楚軍和晉軍再次的對陣,楚軍剛剛布好軍陣,準備與晉軍廝殺,誰想到,晉軍馬上開始主動的緩慢撤退了,這真讓子玉糊塗了,兩軍並未開戰,為何晉軍不戰而退,於是便派了一員大將前往晉軍撤退的軍陣後麵,喊話罵陣。

  晉軍殿後的陣門一開,晉文公的戰車緩緩的開了出來。

  子玉一看,馬上驅車前往,與晉文公碰了個對麵,子玉在戰車上向晉文公拱手施禮,並高升喊道:

  “請晉君留步,我甲胄在身隻能拱手施禮,子玉奉楚王的命令,準備與晉軍玩一場戰鬥的遊戲,但是,晉軍為何見麵就退,這是第二次了,請大王明示。”

  晉文公哈哈一笑。

  “子玉啊,別來無恙,當年我在楚國的時候,感謝你的招待,你還是那個老樣子,英俊瀟灑,風流倜儻,能和楚國以及將軍對陣玩軍事遊戲,也是我重耳的榮幸,不過,將軍別急,明天我們還要退兵,請將軍耐心跟著——”

  子玉眉頭一皺,連聲問:“大王,這是為何?”

  晉文公看著子玉繼續說:

  “想當年,你們楚國對我有恩,我重耳是個有恩必報的人,我曾經對楚成王說過,分手以後,如果楚國和晉軍確實因為不得以的原因對陣,我晉軍一定要首先退避三舍,以感謝當年楚國的收留恩情,昨天是一舍,今天再退一舍,明天當然還有一舍,請子玉代表楚王笑納。”

  經晉文公一說,子玉馬上想起了當初的事情,確實有這個事情,當時為了重耳的這個話,子玉還建議楚王殺了重耳,被楚王好一頓的教育,今天終於兌現了。

  不過在子玉心中暗暗好笑,這個重耳,這不是在故弄玄虛嗎,什麽“退避三舍”,打仗是要流血了,不是文鄒鄒的做樣子,這樣一來,你們的士兵士氣怎麽辦,畢竟是撤退啊,但是看來今天是不能打仗了。

  於是,子玉告別了晉君後就回營了,晉文公的這番話對子玉可能沒有什麽觸動,但是對楚國的將士們卻震動很大。

  作為軍人,雖然說打仗是自己的職責,但是那都是必須要打得仗,今天的楚、晉交兵,本身就很勉強,楚君已經決定休戰了,可是這個子玉卻非要開戰,這不是拿著楚軍將士們的生命在開玩笑嗎。

  這場戰爭本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你再看看人家重耳,真是君子風度,承諾“退避三舍”,就是退三舍,真是君子風度。我們楚軍如果仍咄咄逼人,形象仿佛一下子就變得“猥瑣”了很多。看人家晉軍將領的眼光,都自覺著低一等,還是勸阻令尹別打了,收兵回國吧!

  子玉,雖然也有些氣餒,但是畢竟在楚君麵前吹了牛皮,麵子上下不來,現在撤兵,太窩囊了。心想:不如等晉軍退避完了,再象征性的打一仗,就回國算了。如此一來,晉文公的行為,甚至連楚軍主帥的氣勢都給打掉落下來了。

  所以說,這個“退避三舍”的威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