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晉文公助周勤王(上)(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春秋第八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6180
  晉文公登基了。

  重耳在國內如何親民愛政,善待大臣,恢複生產,免除徭役,救濟孤寡,尤其是對原來晉國的十一個的大家族貴族,重新在朝廷中進行安排,牢牢的掌握了晉國的基礎政權的手段和辦法,我們就不詳細敘述了。

  他讓姬姓中賢良的人,擔任朝廷的公職,讓公室中異姓而又賢良的人,擔任各縣的要職。國君的費用從國家稅賦中開支;大夫費用從自己的采邑中列支;士從自己的食田中開支,庶人就依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百工及官員食用自己的俸祿等等,自是不必羅嗦了,晉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是,晉文公重耳是親眼見到過,那個時代的各位霸主的風采的,比如——

  齊國齊桓公的白發和滄桑,雖然已經垂暮,但是齊國雄霸天下的霸主身影,讓齊桓公這個老人留給重耳的印象,還是那樣的睿智和博大,那種胸懷天下的淩雲壯誌,令他這個晚輩,至今還是唏噓不止;

  宋國宋襄公的雄心,對重耳的尊重和禮遇,留給重耳是宋襄公如何實現圖霸,以及對這個革命夢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和鼓舞;

  楚國楚成王的狡詐,北上中原的勃勃雄心,以及他對權利和利益的直接態度,更是留給重耳體會大國之間,雄主之間,的那種智慧和外露的霸氣;

  秦國秦穆公的寬厚,留給重耳的是一個成熟諸侯的潛在實力和對政治局麵運籌帷幄的高超技術。

  這是一個精彩的時期,也是英雄人物輩出的年代。

  重耳,當然也想成為這樣的人,也想將晉國從這幾年的低迷中帶出來,也想讓自己的身影活躍在中原大地的政壇上,這才是他的目的和最終的思想歸宿。

  此時,晉文公在經曆了前半生的流浪生活,飽嚐人間辛酸之後,開始變得順風順水,似乎一個個的天賜機遇都向他垂青,苦盡甘來,生活對於重耳完全實現了大反轉。

  這不,重耳剛穩定了晉國政權,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原諸侯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國際上的大事件,給重耳,也給晉國帶來了又一個難得的機遇。

  (1)周王室的兩次動亂

  周王室發生動亂了,這年的冬天,周襄王因為逃避昭叔王子帶的禍難,逃出了周王室的首都到鄭國的汜地避難。這是以蠢蠢欲動的楚國為首的南方實力派,和鄭國摻和而發生的禍亂。

  周天子向各位諸侯求助,當然也包括晉國。

  晉國的大臣狐偃對晉文公說:

  “大王,現在你剛繼承君位,做了很多的努力工作,現在的晉國臣民也都知道大王的賢明,很願意親近大王你,沾點小便宜,獲取點獎賞之類的。

  但是,晉國的老百姓並不知道君臣的大義,所以你要告訴他們這個道理,大王為什麽不幫助和護送周天子回國,以此來教育民眾懂得尊上的道理。如果你不護送,那麽秦國就會護送,這樣我們就會失去周天子的支持,那樣我們再用什麽來獲得諸侯的支持呢。

  如果大王想求霸於諸侯,不如起兵救援周天子,勤王立威,才是圖霸的正道,這樣就能得到周後的信任,符合道義,現在這個機會就是上天賜給你的機遇,我們一起努力吧。”

  晉文公聽後非常的高興,馬上就按照這個意見執行了,從而一步步的成就了霸業。

  我們還是從這個事件的開始,鄭國身上說起——

  鄭國,是東周王室的東遷的功臣,也是周王室東遷後所依賴的重要諸侯國家。尤其是在鄭莊公寤生的年代裏麵,鄭國就是中原地區的小霸主,縱橫中原,運籌帷幄,打的坐地戶宋國和衛國丟盔卸甲,雖然說周王室對於鄭莊公的驕橫有很多的怨言,畢竟也沒有真的翻臉,也就是:小摩擦不斷,大事情依賴的狀態。

  鄭國鄭莊公死後,由於對於繼承人的安排不當,造成了因為爭奪王位的連年戰亂,實力大損。

  就在這個曆史的空隙中,齊國誕生了一個牛人國君,齊小白,齊桓公。讓齊國一舉崛起,成為了中原諸侯的絕對大哥國家,鄭國從此淪為二流國家。

  但是,鄭國企圖通過扶持周王室以獲得重要地位的心思,一直的在心中燃燒,未曾熄滅過。其實,周王室雖然離不開齊國的支持,但也是在拿著鄭國,去平衡齊國一家獨大的局麵,讓鄭國和齊國的關係總是別別扭扭的不順暢,好在齊桓公的高度和胸懷,在那時還沒有將這個矛盾體現的十分突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明和暗鬥。

  由於鄭國的獨特地理位置,也讓楚國成為覬覦的對象,於是在齊桓公稱霸時期,鄭國竟然變成了雙方拉鋸爭奪的焦點國家。最後,鄭國在齊桓公死後,直接投降了南方楚國的集團,對中原諸侯集團也是個很大的打擊,於是圍繞著鄭國發生了一係列的事件,甚至於讓宋國的宋襄公,也因為在爭霸途中討伐鄭國的叛變,而與楚國的“泓水之戰”中的戰傷,而丟掉了性命。

  鄭國和諸侯的關係,就是這樣的一個尷尬局麵。

  但是,鄭國和周王室的關係,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之間總是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先說之前周王室與鄭國有關的一件事情。

  (2)周惠王時期王子頹之亂

  魯莊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也就是楚文王去世的第二年期間,正是周天子周惠王執政的年代,這個周惠王有個弟弟叫子頹,是爸爸周莊王寵愛的妃子王姚生的兒子,非常受到寵愛。

  周惠王繼承王位執政後,確實有些貪心,就連續的將弟弟子頹的老師蒍國的菜園子霸占了,用來作為自己養馬的園囿。不僅如此,周惠王還侵占了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等大夫的私人田地,這樣一來,造成了這五個人的叛亂,這就是“五大夫之亂”,這五大夫當然不會自己造反,肯定會擁立一個傀儡出來,誰?就是王子子頹,他們以擁立子頹的名義,造了周惠王的反。

  失敗後,子頹在溫地的蘇子擁戴下,一起跑到了衛國,這年的冬天,衛國和燕國的軍隊一起擁護著子頹征伐宗周,鄭國的鄭厲公從中給予說合,企圖調解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但是沒有成功,於是鄭厲公為了保護周惠王,就將周惠王帶回了鄭國,並住在了鄭國的櫟邑,就算是被王子頹的勢力趕跑了吧,造反的子頹被擁立為周天子。

  周王朝一下子有了兩個天子。

  這樣的局麵處在一個僵持的期間,諸侯們都在觀看事態的發展,其中鄭厲公看到了王子頹,整天宴樂不停,不是個好鳥,鄭厲公就找到了虢叔,說:“我聽說,悲哀或者是快樂,如果不是時候,災禍一定會降臨的。現在王子頹觀賞歌舞不停息,不顧他與周惠王之間的禍難,這就是以禍患為快樂吧。篡奪王位,還有比這個更大的罪惡嗎?麵臨罪惡和禍難而忘記它們,禍難就一定會來到的,我們為什麽不讓周惠王恢複王位呢?”

  虢公說:“這正是我的願望,哥們,一起行動吧!”

  於是,在魯莊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3年,春天,鄭厲公和虢國在弭地會談,夏天,一起出兵,鄭國就和虢國一起打敗了子頹,鄭厲公侍奉著周惠王從首都的圉門進入,而虢公帶著軍隊,從國都的北門殺入,直接將王子頹和五個大夫給殺死了,周惠王回到周王室繼續當自己的天子。

  鄭國因此而立下了大功。

  就在鄭厲公設宴招待周天子的宴會上,也是采用了盛大的禮樂,使用了全套的樂舞,周惠王就將虎牢關東麵原鄭武公打下的土地(後失守),重新賞賜給了鄭國。對此魯莊公說:鄭厲公既然批評王子頹濫用樂舞,現在又學習他,肯定也會遭殃的吧。當年的五月,鄭厲公去世。

  後來,周惠王在巡視諸侯的時候,繼承爸爸王位的鄭文公設宴招待周惠王,周惠王賞賜給鄭文公一個王後使用的很漂亮的銅鏡子,算是王後閨房裏麵的私密器械,很是夠意思了。所以,和鄭國一起的虢公,也要求周天子賞賜寶貝,周惠王就賞給虢國爵位。一個賞賜了寶貝,一個賞賜了爵位,按照當時的禮製來說,寶貝當然比爵位等級低了,所以這件事情,就讓鄭厲公的兒子鄭文公開始記恨了。

  這就是個曆史的根源,是上一輩的事情,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3)周襄王時期王子帶之亂

  到了現在的魯僖公二十年期間,齊桓公已經於之前的魯僖公十七年死亡,鄭國背叛的中原諸侯,投靠了楚國,這讓鄭國一些身邊的小弟國家產生了巨大的質疑,大哥就這樣不和小弟們商量,就完全的向敵人陣營投降了,這是不是太那個了。

  其中,滑國就是鄭國的一個小弟,但是他不願意跟著鄭國向楚國投降,就轉而投向了衛國,尋找新的大哥了。這讓鄭國很是惱火,於是就派了公子士、洩堵俞彌兩個人率領著軍隊,去征伐滑國,滑國當然打不過鄭國大哥了,好在小國沒有實力,但是可以投降,所以便馬上又投降了鄭國,鄭國出征的倆位將領敲著得勝鼓剛返回了鄭國境內,誰知道,滑國接著就又重新投降了衛國。

  這真是,牆頭草,兩邊倒。

  這讓鄭國很是惱火,前兩年因為鄭國和宋國的糾紛,連楚國都參加了,沒有騰出手來,現在宋襄公也死了,宋國也和楚國鄭國講和了,有了功夫對付這個小國了,於是再次的準備派公子士和洩堵俞彌(洩堵寇)去征伐滑國。

  非要幹死人家滑國不行。

  鄭國這樣強勢,讓周天子周襄王有些不爽,你鄭國說打誰,就打誰,而且是小國,是不是也太牛氣了。於是就派了伯服和遊孫伯到了鄭國,麵見鄭文公要求鄭國不要攻打滑國了。周王的使臣來拉仗,讓鄭文公想起了周天子那段賞賜偏心的往事,又憤恨這次周天子繼續偏袒衛國和滑國,鄭文公心裏暗暗的罵道:當年我們鄭國扶持你周王,你賞賜的時候就偏向,這次是滑國背叛我們鄭國,我們去征伐他,沒有毛病,你周王又來拉偏仗。

  不行,不能讓周王這樣欺負我們鄭國。

  一般來說,象鄭國這樣反複無常的國家,內心還是比較敏感的,叛徒並不是那麽好當的,整天的心裏壓力很大,如果稍有風吹草動的事情發生,都會不自覺的向自己的身上考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些“神經過敏”的症狀,從而極有可能因此而發生過激行為。

  不信,你看看鄭國的這次行為,就是典型的神經過敏反應,人家周天子派人是來說和拉仗的,而不是來宣戰的,鄭國竟然把這兩個周王派來的工作人員給扣留了,這是對周天子權威的極度蔑視。

  這還了得,鄭國的這個行為讓周天子大怒,這真是一點天子的威嚴都沒有了,周襄王一怒之下,就準備要聯合狄國攻打鄭國。

  周王室的大臣富辰,覺著有些不對頭了,周天子發威,完全可以通過正規的途徑要求各位諸侯國幫助執行,怎麽會去聯合戎狄國家,這樣豈不是亂了章法,豈不是真的天子威嚴喪失殆盡了。於是,富辰就苦口婆心的勸阻周襄王別這樣做:

  富辰說:“天子是不能輕易動兵的,上等的策略就是用德行來安撫百姓,其次就是親近自己的親屬,然後推及到別人身上。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昭穆之後兄弟情深的說法。

  鄭國,在姬姓的諸侯國中,與周王室屬於是近親,他的四種德行都具備了,耳朵聽不到和諧的音樂,就是聾子;眼睛分不清華麗的色彩,就是瞎子;心裏不以德行為主,就是頑固;口裏不說忠義之言,就是奸詐。以上這些都是狄人所效仿的行為。而周王室在美德高盛的時候,尚且說:莫如兄弟。所以才進行封建諸侯國,所以即便是現在周王的道德有很大的衰弱,再去改變前人的做法,恐怕不可以吧。

  再說,讓狄人參與征伐諸侯,似乎不太好說,道理反過來了,諸侯才是你周天子的屏藩,狄人才是你真應該征服的對象。”

  周襄王已經氣昏了頭,如果,要是齊國的齊桓公還活著,當然自己不用操心出兵,直接安排給齊國就可以了。可是,齊國大哥齊桓公已經死亡了,現在還能找誰?

  回頭看看目前周圍的諸侯國,並沒有絕對一家獨大的情況,宋國剛死了國王宋襄公,魯國吊兒郎當,衛國已經弱小,齊國內亂剛平,楚國更不能依靠,晉國剛換國君,秦國在關外拚搏,這些各位諸侯的勢力,現在總算是均衡了,沒有的領頭的大哥,也不用讓周天子擔心了。但是,周王室也因此失去了指派的對象,你說找誰,所以隻能找狄人幫忙了,按照周襄王的想法,現在也許就是周天子顯示權威的時候。

  所以,周襄王就派了頹叔和桃子,倆位大臣帶著周王室那點可憐的兵馬與狄人匯合一起,開始征伐鄭國。

  魯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夏天,狄人按照周天子的命令進攻鄭國,並且攻下了櫟邑。這可是鄭國的軍事重鎮,不要忘了當年鄭厲公,就是依據這個櫟邑武裝割據的十幾年的時間,最後終於複位成功,因此這個櫟邑在鄭國可是個重要的城市。

  勝利是巨大的,周天子要表彰狄人。

  表彰狄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迎娶狄人部落裏首領的女兒,讓狄人的公主成為周天子的王後,做國母,這真是很大的殊榮,大臣富辰就又出來勸阻:

  “大王啊,別糊塗了,千萬不能這樣做,狄人本來就是貪婪的人,就是報答的人都疲倦了,狄人都未必能夠得到滿足,這樣一來,就等於開啟了狄人的貪心,如果對女人的寵愛沒有止境,那麽被寵愛的女人的貪欲就不能終止,這是個大禍患啊。”

  周襄王就是不聽。

  最後,終於出事了——

  當年,周襄王的爸爸周惠王的王後生了一個兒子叫做:帶,史稱“王子帶”。十分受到惠後的寵愛,惠後就一直想讓這個兒子當太子。但是,還沒有實施這個“零號”計劃,惠後就因病死亡了。要不,現在周襄王還不一定在哪裏逃難來,因此這個王子帶就一直是個不安定的因素。魯僖公十二年,王子帶跑到了狄國,帶領狄國曾經攻打過周襄王,但是失敗後,就又跑到了齊國避難,經過齊國的說合,在魯僖公二十二年,這個王子帶又被周襄王原諒了,並讓他返回了周王室國都居住。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王子帶和狄國的關係,真是不一般,一個上流社會的公子哥,當年逃亡到狄國的時候,很有可能和狄人的公主有個什麽眉來眼去的關係,反正自從周襄王娶回了狄女隗氏後,王子帶和隗氏竟然勾搭成奸。

  這個事情,讓周襄王知道了,大怒,便馬上廢了隗氏。

  這樣一來,周襄王又得罪了狄人,讓狄人非常的生氣,他們心裏暗想:

  我們狄人的女子,沒有文化,但是青春浪漫,生性風流,即便是有個出軌的事情,教育一下就行了,你們還真的當成大事兒了,竟然把隗氏夫人的位置的都給廢了,這就是對我們狄人的蔑視和侮辱。

  於是,狄人就聯絡了曾經帶領他們攻打鄭國的周王室大臣頹叔和桃子,要求他們幫助狄人討個說法,這兩個人說:

  “狄人之所以這樣做,實在是因為我們大王造成的,狄人從此恐怕就會怨恨我們了,所以就擁立了王子帶,並帶領著狄人軍隊一起,攻打了周天子。”

  周天子的侍衛們本來要誓死抵抗這種叛亂,但是周襄王說:

  “同誌們,先別動手——

  如果我現在殺死了王子帶,等他死後到了地下,他見到了他的媽媽惠後時,惠後又會怎樣評論我呢!我們都是兄弟,我看就算了,寧可讓諸侯給評評理,想想辦法解決,我們兄弟總不能動刀槍吧”。

  這樣看來,周襄王還是很顧忌兄弟情義的,並非心狠手辣,所以這個王子帶就一而再的搞事情,成為了不安定的因素。

  天子都這樣的說了,手下的侍衛們還能說什麽。

  於是,周天子就帶著侍從們出逃了,一直跑到了都成周圍的“坎欿(kan)”之地,就是現在河南鞏縣的地方,準備主動避難,但是周王室國都的人民不幹了,太子這樣的道德高尚,不能說走就走,於是一起又將周襄王接回去了。

  周襄王可謂是民心所向。

  造反的王子帶隻能再次的到狄國去蟄伏了。

  到魯僖公二十四年的秋天,王子帶經過再次的準備後,帶領著頹叔和桃子率領狄人軍隊攻打周王,這次,雙方擺開了陣勢幹了一架,但是周王室的軍隊失敗了,而且還損失慘重。王子帶一下俘虜了周王室的眾位的大臣,什麽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等,一大群人,算是周王室的整個執政班子吧。

  周襄王成了光杆司令了,沒有辦法,隻好再次逃到了鄭國的“汜地”駐紮下來了,兩方成了相持的局麵,周襄王回不去國都,王子帶也不敢登基,就這樣相互耗著。

  王子帶和通奸相好的隗氏夫人一起,住在了溫地。

  這倒好,周王室,繼當年的王子頹之亂後,再次又成了兩個周王的局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