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貪大求全的“聯楚圖霸”(魯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秋第八十四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7661
  宋襄公注意到了一個問題。

  之前,楚國未能進軍中原,主要是因為齊國的壓製,有齊桓公這個大哥在,楚國雖然也是大國,但是總不能躍進中原一步。齊桓公一死,鄭國馬上叛變,也是因為楚國太強大,失去了大哥齊國的保護,就要另找大哥楚國保護。

  現在,中原諸侯國集體反對宋國稱霸,在齊國召開了聯盟會議,竟然也將楚國拉了進去,說明中原諸侯也看到了楚國的強大。

  既然你們諸侯可以親近楚國,我宋國當然也可以拉攏楚國。

  於是,宋襄公就展開了與楚國靠攏,意圖達到聯合楚國的政治活動,這真是一步臭棋,為什麽?

  因為,宋襄公隻是看到了楚國的強大,看到了目前諸侯國拉攏楚國的行動,因此就也想加入拉攏楚國的行列,但是宋襄公沒有注意到,現在中原諸侯拉攏楚國,是為了增加對抗宋國的砝碼,而沒有意圖稱霸的企圖,拉攏楚國是為了結交盟友,擴大勢力。

  可是,宋襄公有稱霸的企圖,拉攏強大的楚國,想當楚國的大哥,這既是原則上根本的不同,楚國根本就不可能認宋國為大哥。

  現在的楚成王除了隻佩服齊桓公外,其他的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更何況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宋襄公,雙方接觸談判一下,相互利用是可以的,但是想讓宋襄公當楚國的大哥,肯定不行。

  所以,宋襄公沒有注意這個自身的缺陷,就片麵的認為,隻要是和楚國結盟,楚國就一定會拜服在宋國的腳下,這就是異想天開,是天真,是要吃苦頭的。對待這樣的對手,隻有先打服了他,才能征服他。有時候,國家之間是要靠實力和拳頭的,而不單純的是說教和禮治。

  (1)量力而行、不自量力

  楚國這兩年很是風光。

  自從被老虎奶大的孩子鬥榖於菟(鬥子文)上台後,楚國東征西殺,收複了很多的小弟,成為了南方的巨無霸。但是在以齊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合體係下,總是不能進軍中原,隻能等待時機了。

  終於,楚國熬到了出頭的日子。

  中原諸侯的大哥,齊桓公死了。

  好事馬上就來了,鄭國看到大哥已死,沒有了靠山,馬上就投降了楚國,讓楚國兵不血刃的就獲得了一個臣服的中原諸侯國,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魯僖公二十年,楚國的小弟國家隨國,帶領著漢水東邊的一些小城邑類型的小微國家叛變楚國,被鬥榖於菟帶兵,象秋風掃落葉一樣的給打了落花流水,乖乖的回來繼續當楚國的小弟,這更是顯示了楚國的強大。

  為此人們諷刺隨國的這個行為,簡直就是“不自量力和沒有量力而行”的行為,《左傳》是這樣記載的:隨之件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動,其過鮮矣。這就是“量力而行”和“不自量力”的成語出處。

  為此,《詩經,召南,行露》的第一句詩,就映射了這個事情: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意思就是:道上露水濕漉漉,我豈不想早趕路?怎奈露水令人怵。

  楚國這樣牛,宋襄公就打起了楚國的主意。

  並且,主動的派人前往楚國進行友好外交訪問,提出要組織國際大國之間的談判會盟,基調就是:北方當然是齊國,中原是宋國,南方代表就是楚國。建議三國進行會商,進一步組織天下諸侯聯盟的國際大會,當然宋國、齊國、楚國帶頭參與組織,肯定就是常任理事國了。

  楚國當然很願意參與中原的事務,以前中原人都不用正眼看楚國,瞧不起楚國,說楚國是南蠻,沒有文化,是野人,現在開始重視我們楚國了,參加就參加,於是便很痛快的答應宋國的建議。

  宋襄公搞的這個事情,讓大臣藏文仲知道了,馬上就跑到了宋襄公那裏勸諫國君:

  “大王,我的國君,你怎麽了?

  怎麽能去和楚國聯係,怎麽能夠這樣騷操作,要知道,己之所欲,人之所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自己的欲望推送給別人,就是你和別人都能得到欲望的東西,這樣事情是可以辦的;但是強迫別人來滿足你自己的欲望,這就是不可以成功的事情了。

  醒醒吧,大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多好啊。

  宋襄公瞥了藏文仲一眼,隨口說:

  “你懂什麽,我可是高瞻遠矚啊!”

  所以說,你現在明白了吧,人家齊桓公之所以稱霸,是從善如流;而宋襄公確是剛愎自用,兩個完全不同的風格。

  魯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在宋國的建議強烈要求下,在宋國的鹿上,“宋國、楚國、齊國”三國首腦聚集在一起,召開“關於如何團結在宋國周圍,建立以宋、楚、齊三國為核心的,整合各國諸侯國並成立聯合組織”的會議。

  這次大會上,宋襄公向楚國和齊國提出了三個重要的議題:

  1.楚國不要搞小團體,要搞大聯合,建議楚國將其周圍小諸侯國,納入到宋國為首的諸侯國集團中來;

  2,三國聯合共建諸侯聯合國體係;

  3,馬上召開諸侯國聯席會議。

  對此,楚成王心中暗笑,這個宋襄公腦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以為召開個會議,就能讓我們楚國奉其為霸主,這不是太天真了嗎!還要將我們楚國幾十年用鮮血拚出來的小弟國家,交給宋國,這不是癡人做夢嗎!

  好在,楚國上次在齊國參加中原諸侯會盟會議後,這一次又參加宋國組織的諸侯會盟,楚國進入中原諸侯國係列,已經成為了定局,這是讓楚成王很高興的事情,看著宋襄公十分神氣的樣子,也就哼哼哈哈的敷衍著宋襄公了。

  但是,齊孝公心裏很不是滋味。

  說實話,這次會議齊孝公本身就不願意參加,他早看出了宋襄公的野心,但是總歸自己登位的過程中,宋襄公幫助過自己,所以現在不來,就太不給宋襄公麵子了,看著宋襄公的驕傲的樣子,齊孝公心裏暗罵:

  我們齊國才是真正的霸主,我爸爸剛死,你就有了野心,簡直是不把我們齊國放在眼裏。

  尤其是,在最後簽訂盟書的時候,宋襄公竟然當仁不讓的首先簽字,這還好說,畢竟宋國是東道主國家,而且爵位也是公爵,還與自己有恩。

  但是宋襄公簽完字後,竟然將簽字筆遞給了楚成王,而且楚成王竟然也接著就簽字了,這太不講道理了,楚國是子爵國家,排在齊國侯爵國家之後,論爵位,第二個也應該是齊國了,而且楚國一直都是被齊國壓著的國家,現在出現了這個情況,齊孝公很是憤怒。

  當楚成王將簽字筆遞給齊孝公的時候,齊孝公微微一笑,說:

  “這次盟會上,楚國是重要的賓客,隻要是你們楚國簽字就完全可以了。

  再說,去年我們在齊國也簽字了盟約,這次就不必非讓我們齊國簽字了”。

  宋襄公也覺著齊孝公說的對,自己這次就是衝著楚國而搞的盟會,下一步必然要爭奪齊國的霸主地位,齊國不簽字,正好,到時候宋國也好有個借口,也就打著哈哈沒說什麽。

  剩下的儀式就非常潦草了,舉行完了儀式後,齊孝公連夜返回了齊國。

  路上,齊孝公大罵宋襄公無理。

  楚國很是高興的答應了宋襄公的要求,同意在今年秋天繼續召集楚國的眾位小弟諸侯,一起再到宋國的“盂”地會盟,召開全體會議。

  宋襄公很是高興,但是被國內的不同聲音搞的很煩,比如:公子目夷(大哥子魚)又開始叨叨了:小國爭當盟主,就是災禍啊,宋國恐怕要滅亡了,如果發生戰爭而不滅亡,這就是很大的幸運了。

  這讓宋襄公很是煩惱,自己想辦點事業,總是有人在旁邊說三道四的,這樣的前人古訓,那樣的做人道理,煩不煩。

  (2)輕車簡從,宋襄公被捉

  終於,魯僖公二十一年的秋天,一大幫子的諸侯小國,在楚國的帶領下來會盟了,你看看都是誰:宋國、楚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曹國,就是沒有齊國、魯國和衛國。

  而且這一大幫子的國家,有個很大的問題——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

  這些國家都是楚國的小弟,沒有其他的中立國家,隻有宋國是這個係統之外的國家。

  陳國,就是去年組織楚國一幫子小弟們到齊國會盟,來對抗宋國圖霸的發起國;

  鄭國,是宋國的世仇國家,剛剛投降了楚國;

  曹國,一直不服宋國,被宋國連續的征伐了多次;

  其他的蔡國、許國是楚國的鐵杆小弟,再加上楚國這個大哥。

  宋國不是老虎,就算是老虎,這一群狼圍著老虎,還能有什麽好結果?

  宋國的左師,宋襄公的大哥子魚,看到了這個局麵,但是宋襄公卻沒有看到這個局麵,還沉迷在自己圖霸的美夢中,認為是楚國接納了自己的意見,帶著眾位小弟前來投誠,簡直是太迂腐了。

  大哥子魚對宋襄公說:

  “我前麵說的禍患,恐怕就會發生在這次的會盟中了,大王的欲望簡直太強烈了,讓人都受不了了,就是欲火焚身啊!楚國是夷國,強盛而又沒有道義,請大王這次帶著護衛軍隊和保鏢前往吧。”

  宋襄公拍拍大哥肩膀,哈哈大笑:

  “大哥你太小心了,我這次和楚君召開的是君子和平大會,並說好隻帶著自己車輛,輕車簡從的集合,讓我帶著軍隊和保鏢前往,這不是表示我害怕嗎,我是霸主,我怕誰,讓人家小瞧了我們反而不好,我是仁義的,不懼怕這些,正義無敵,真理萬歲”。

  “輕車簡從”的成語出典於此。

  於是宋襄公帶著自己的一架馬車,穿著寬袍大衣,像一個飄飄的神仙一樣,前往“盂地”與這一群餓狼會見,真是孤膽英雄啊。

  楚成王可不是什麽善良之輩,也沒有看過什麽道德文章,上次看著宋襄公的樣子,就很是感到搞笑,這次自己帶著眾位小弟前來開會,宋襄公竟然相信上次兩人隨口說的“簡車而會”的說法,一個人前來了,這不是個傻瓜,又是個什麽,正好,守著諸位的小弟,讓我這個大哥也顯現威風,張張誌氣,抓一個中原的國君給大家玩玩。

  於是,就派了一個班的武裝戰士,一槍不發的抓獲了宋襄公。

  搞的宋襄公一頭霧水,連聲給楚成王講解:仁義道德。

  並現場普及:春秋道義。

  人家楚成王根本不聽,反而哈哈大笑,準備帶著宋襄公直接出兵征伐宋國。尤其是旁邊的鄭國國君,更是笑得岔了氣,指著宋襄公的鼻子說:書呆子,書呆子啊!

  簡直把宋襄公氣的背過氣去。

  宋襄公隻好在征得楚國同意下,派人前往宋國報信,傳達楚國的意見:

  馬上命令宋國開城投降,宋襄公已經被俘虜,如果宋人不把宋國交給楚國,那麽楚國將要殺掉宋襄公,你們的大王。

  消息帶過去了,但是傳信的使者,悄悄的找到了子魚,秘密的傳達了宋襄公的口信:

  馬上讓子魚登基當國君,本來這個國家就應該是大哥子魚的,所以這次正好還給大哥,宋襄公非常後悔不聽大哥的勸阻,導致目前的這個局麵,後悔啊,後悔——

  子魚馬上連夜召開政治局秘密會議,討論目前的這個狀況,經過一夜的討論,第二天,宋國讓信使向楚國帶回了宋國的答複意見:

  宋國堅決不投降。

  我們宋國現在在神靈的保佑下,經過研究並決定,子魚正式繼承宋國國君的位置,現在宋國已經有國君了,其他的你們看著辦吧——,要來,我們有獵槍,來做客,我們有美酒,這就是我們最後的答複。

  楚成王一聽也傻眼了,沒想到中原人就是有辦法,一夜的功夫,就樹立出一個國君,這真是玩智力的,自己還是遠遠的不如,現在宋襄公一夜之間,從本來的黃金萬價變成了一文不值,要挾看來是不成了,如果真的殺了他,反而給楚國造成名聲上的極大傷害。

  本來挺好的局麵,現在宋襄公成了燙手的山藥了,而且,還扔不出去了,這真是大反轉。

  這怎麽辦?

  思來想去,還得政治手段解決,既然中原諸侯中齊國已經與楚國和好,鄭國投降,剩下了魯國了,能不能通過這個事情來拉攏一下魯國,趁機搞好兩國的關係,也是不枉抓了宋襄公一場,對,就這麽幹!

  當時,魯國是周王室的同姓國,又是代替周王室進行一些重大禮儀的國家,比如,周王室嫁娶閨女了,宣布周禮了,接收諸侯國的獻捷了等等。

  獻捷,就是諸侯國對外作戰取得勝利後,向周王室敬獻戰利品的形式,因此楚國就像利用這個規定,提出了宋國企圖壓製諸侯,野心稱霸,現在已經被以楚國為首的諸侯國們擒獲,敬獻給周王室,需要魯國代為周王室接收這個重大的禮物。

  這倒好,宋襄公一下子變成戰利品禮物了。

  宋襄公十分的鬱悶。

  魯國,接到楚國的這個通報後,也很是為難,知道楚國想把燙手山藥扔給魯國,魯國接收也不是,不要也不好,政治鬥爭往往都是很精彩的。

  所以魯國連夜開會,研究對策,最後向楚國做出答複:

  至於獻捷,就不要搞了,畢竟這次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周王室的允許,而且宋國是前朝商朝的後裔,對於周王室來說,也是客人的地位,抓起人家的國君不太好,這樣吧,魯國建議:借著這次諸侯們的會盟,我們魯國提出在薄(河南商丘地區。宋國的地盤)地,繼續召開會盟大會,這次我們魯國也參加,大家彼此和平萬歲,至於宋襄公就直接放了算了,冤家宜解不宜結啊!

  楚成王哈哈大笑,連連點頭,這次本來反對的宋國的會盟,變成了和魯國的會盟,也是一個想不到的好事,算是玉作天成吧,這樣又和魯國締結了友好的盟約,看來中原諸侯指日可待了。

  魯僖公二十一年的冬天,魯國國君親自前往薄地,與楚國為首的各位諸侯國締結盟約,並且在魯國的說和下,楚國將宋襄公釋放了。

  (3)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現在由於齊國大哥的衰落,以及宋襄公的圖霸行動,諸侯們都知道了現在世界正處於空隙期間,以前很多大哥製定的規矩,現在可以嚐試者破除,宋國能夠這樣做,我們其他的國家為何不能?

  邾國開始嚐試了,邾國靠近魯國,周圍是一圈魯國的小弟諸侯國:任國、宿國、須句國、顓臾國等,這些都是風姓的小微諸侯國家,主要就是負責主持大皞和有濟的祭祀,大皞就是伏羲氏先祖,風姓的老祖宗。有濟,就是濟水。

  所以,這四個小諸侯都是大皞的後代,又居住在濟水周圍,因此就負責對大皞和有濟進行祭祀,並且侍奉和服從中原的諸侯們,此地的老大是魯國,因此也就是魯國的小弟了。

  邾國,和魯國本身就不十分的和睦,整天的偷雞摸狗,相互的爭鬥,但是邾國還是相對的弱小一些,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邾國也開始在這個機會中蠢蠢欲動了。

  邾國,首先針對的對象是須句國。

  須句國,是現在魯國國君魯僖公的母親成風的娘家國家,政治影響非常大,隻要是邾國順利的滅掉了須句國,就等於是滅掉了魯國國君的姥姥家,這對於魯國就是一種巨大的象征壓力。所以,邾國在魯僖公二十一年,趁著宋襄公和楚國的爭鬥中,魯國忙於說和楚國和宋國的矛盾,不得分身的機會中,一舉滅掉了須句國。

  須句國的國君逃到了魯國。

  魯僖公的母親成風當然很生氣,自己的娘家被滅掉了,這怎麽能行,這是欺負須句國家沒有人了,於是成風待魯僖公回國後,就對魯僖公說:

  “孩子,我們尊崇對太皞和濟水的祭祀,這是先人留下的製度;保護周圍的弱小國家,這是現在周王朝的製度;這個南方的蠻夷邾國,竟然不顧這些規矩滅掉了須句,就是擾亂和平的國際秩序,也是對周王室的巨大禍患。

  如果我們能夠維護須句國的存在,就是尊崇對太皞和濟水的祭祀,緩解王室的禍患啊,更何況,大道理就不說了,須句是你姥姥國家,現在邾國打你姥姥,兒子,你看著辦吧!”

  魯國本來因為剛死了大臣季友,還是處在蟄伏的時期,最近也沒有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沒想到,宋襄公被楚國逮捕,搞了個轟動世界的國際事件,現在楚國又主動的借此機會和魯國結盟,體現了魯國的地位和身份,也受到了楚國的重視。於是魯僖公的責任心燃燒了起來。

  我們魯國也是地區性的重要大國,須句是姥姥家,不能看著被欺負,既然目前國際秩序有點混亂,那麽就趁機也張顯一下魯國的實力吧。

  幫助楚國處理完宋襄公的事件後,在和楚國結盟的良好大局前提下,魯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春天,魯國攻打邾國,突然襲擊,一舉奪取了被邾國滅掉的須句。

  然後,在魯國的主持下,須句的國君再次的回國建國。

  魯僖公的年輕人那顆雄壯的心,頓時迸發出豪邁的感受,原來,魯國也可以在中原中逐鹿。

  邾國當然要反擊了。於是,邾國組織了全國的精銳部隊出兵攻打魯國,就是為了報複須句之爭。

  之前說了,邾國的軍事實力不如魯國強大,這次又是邾國主動反擊,魯國以逸待勞,所以魯僖公就非常的輕視邾國,領著魯國的軍隊來抵抗邾國軍隊,甚至連偵查部隊,預備軍,留守防備等工作,都沒有認真的展開,就準備出戰了,太輕敵了。

  魯國的大臣臧文仲說:

  “就軍事而言,國家無所謂大小之分,不能因為大小而輕視敵人,如果不設防備、不偵查、不留預備軍等,就是軍隊的數量多,也是不可靠的。

  《詩經,小雅·小旻》裏麵說: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意思就是說: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過河行。人們隻知這危險,不知其他災禍臨。麵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麵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詩經,周頌,敬之》中: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

  意思就是指:

  小心謹慎莫忘記,上天監察最明顯。

  保持天命真困難,莫說高高在上麵。

  所以說:以周先王那樣的美德,尚且還可能碰到困難,哪有不戒備的道理啊!更可況我們是小國,所以國君不要以為邾國小,就不戒備,蜜蜂和蠍子(蠆)雖然很小,很是毒性很大,更何況是一個國家呢”

  魯僖公覺著臧文仲有些故作神態,畏敵如虎了,年輕人總是好勝,所以根本就不聽臧文仲的意見,還是擅自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作戰了。

  輕敵,就是要遭到失敗的。

  魯僖公二十二年,八月初八,真是好日子,魯國和邾國的軍隊在“升陘”地區作戰,魯僖公帶領的魯軍大敗,魯僖公在逃跑的時候,自己的頭盔都丟失在戰場上了。

  邾國直接把繳獲的魯僖公的頭盔懸掛在邾國首都的城門上,不過邾國雖然勝利了,也沒有什麽可以值得驕傲的,因為邾國在這次的戰鬥中,死亡損失的士兵很多,勝利有些得不償失。

  於是,魯國和邾國,還是老老實實的繼續蟄伏起來,跟著中原局麵的大潮流前進了,也沒有了其他的想法了,他們隻能看著宋襄公繼續在做霸主之夢了。

  (4)宋襄公複位

  魯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冬天。

  宋襄公終於在魯國的說和下,被楚國釋放了。

  來時輕車簡從的宋襄公,走的時候也是輕車簡從,一審依然是白衣飄飄的駕車離開了薄地,不過這次他不能直接返回宋國了,因為他來的時候是國君,回去的時候已經不是國君了。

  宋襄公隻能暫時的進入了衛地,先離開了楚國的控製,衛國是宋國的傳統盟國,下一步怎麽走,先落下腳再說吧。

  宋襄公越想越窩囊,原本是自己主張的會盟大會,卻變成了讓魯國得到了利益,而且楚成王太可惡了,竟然無端扣留自己,讓自己承受了這個奇恥大辱,現在怎麽辦,國內大哥肯定是已經登基了,自己回去豈不是添亂嗎,就這樣宋襄公就一直的盤桓在衛國,沒有落腳的地方了。

  宋國很快的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大哥子魚馬上派人前往衛國迎接宋襄公。

  開始宋襄公心裏很害怕,不知道會有什麽結果,但是得知大哥子魚並沒有實際的登基,隻不過是嚇唬楚國而出的計策,宋國國君的位置還給他留著,頓時宋襄公熱淚盈眶,並且狠狠額咬著牙說:“此仇不報非君子”。

  子魚聽說宋襄公的表現後,深刻的歎了一口氣說:“看來這次的禍患,還沒有深刻的教育我們的大王,肯定還不會完結,這個懲罰,還不足以讓國君引起警示,發奮圖強,暫時放棄爭霸的想法啊——”

  果然,回國後,宋襄公又下了第三步臭棋,當然也是最後一步的臭棋,這步臭棋下完後,宋國再也沒有任何的力量去圖霸了,也走上了沒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