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殺國君祭旗,宋襄立威 (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春秋第八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908
  宋襄公完全學會了齊桓公的手法。

  要想獲得霸主的地位,必須要獲得諸侯國的支持;要獲得諸侯國的支持,必須要統一思想;要統一思想,必須要經常召開國際會盟的大會。

  這個路子,原本一點也沒有錯誤,人家齊桓公玩的順風順水,一派風生水起的樣子,但是讓宋襄公一組織,竟然完全變了味道。

  大國會盟,不怒自威。

  立威,是要靠實力和道德來樹立,你看齊桓公召開會盟,對前來的國家禮貌相待,對沒有來的國家,要麽進行聲討,要麽進行象征性質的征伐,點到而已,並不是靠殺戮。

  宋襄公就不同了。

  第一個不同是,根據宋襄公的計劃,若想成為盟主,必須要得到諸侯國的支持,尤其是那些大諸侯國的支持,但是齊桓公剛死,國際局勢正在發生緩慢的微妙變化,那些諸侯大國還在觀察過程中,宋襄公並沒有聲望或勢力召集動大國,就應該慢慢的來,或者相互友好訪問,或者與周王室建立良好關係,或者相互聯絡理想和文化,或者集合討伐違反道德的敵人等等,慢慢的樹立威信,總會有所收獲的。

  但是宋襄公很著急,等不得了,因此就決定先從周圍的小國開始下手,這就是基礎不行了。

  第二個不同,就是宋襄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事實力,讓周圍的諸侯小國害怕自己,竟然連續對意見不同的小諸侯國進行征伐和殺戮的行動,企圖顯示自己宋國的強大,讓小國聽命於自己,這就更是錯誤了。

  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春天三月,宋襄公抓走了滕國的國君,滕宣公:嬰齊。

  宋襄公似乎想用實際行動告訴周邊的小國,不聽話,就是這個下場,我說抓誰,就抓誰,這一下子讓周邊的諸侯國都震驚了。

  當年的夏天六月,宋襄公召集曹國、邾國、鄫國,在曹國的“曹南”地區召開第一次,以宋國為首的“區域性國際和平會盟”會議。

  曹國很是反感,本來曹國和宋國關係就不太好,沒想到老盟主剛死,宋襄公就急不可待的組織大家成立新的組織,上次跟著宋國前往齊國擁立太子,也完全是出於為老盟主辦事而已,並非就說明自己真心投靠了宋國,因此非常的不主動。宋襄公知道曹國的態度,但是為了能夠順利召開大會,還是強忍著怒火,以會議為重了。

  誰想到,會議召開的時候,隻有宋國、邾國主動參加了,因為在曹國舉行會議,曹國隻能被動參加了,原本一個超小型的國際會議,宋國都組織不起來,宋襄公大怒,認為自己的威風還是沒有樹立起來,繼續殺吧!

  會議潦草的結束了,其實鄫國並非沒有來,而是會議召開安排的時間太急,沒有趕上正規的日程,遲到了。

  等鄫國國君鄫子,於六月二十一日趕到邾國的時候,會議已經結束了。於是,鄫子隻能向邾國國君解釋遲到的原因,既然已經來了,沒趕上與宋國的會盟,就順便與邾國國君在邾國結盟了。消息傳到宋襄公那裏,宋襄公大怒,這個鄫子,什麽遲到,我看就是故意晚來破壞會議,現在又和邾國單獨的結盟,想幹什麽,是不是邾國也想發展自己的實力,這樣肯定不行。

  宋襄公馬上強行命令邾國將鄫國國君鄫子扣留,並讓邾國國君邾文公殺死鄫子,用來祭祀次雎地區(現在的山東臨沂地區)的土地神,殺一個小國的國君立威,用來震懾東邊這些小國們,誰不聽話,就拿誰的國君祭祀上天使用。

  邾國也不敢不聽,否則有滅國的危險,所以,鄫子就這樣的光榮犧牲了,死在了祭台上。

  怎麽說,人家鄫子也是個國君,就是用正常的人祭祀,在當時也開始不提倡了,更何況是國君啊。

  宋襄公很狠,手狠辣。

  司馬子魚非常不滿意,勸阻宋襄公說:

  “自古以來,六種牲畜都不能用來相互的祭祀,也就是說,六畜的牛、馬、羊、豬、犬、雞這些牲畜,在祭祀他們的祖先的時候,即牛的祖先,或者馬的祖先,或者羊的祖先等等,都不能用相同的牲畜進行祭祀,比如:祭祀馬的祖先,不能用馬,祭祀牛的祖先,不能用牛等以此類推,而且小祭祀不能用大牲畜,更可況是用人呢?簡直太荒唐了。

  這次祭祀本來就是為人的,祭祀土地神,河神等,都是以百姓為祭主的,你現在用人來祭祀,誰還敢享用?

  齊桓公當年保存了三個已經滅亡的國家,魯國有慶父之難,二君被弑,國絕無嗣,齊桓存之;狄人攻邢,桓公築城封之;狄人滅衛,桓公以楚丘存之。

  天下的諸侯都稱讚他的仁義,所以都紛紛的歸附。齊桓公就是這樣做,還有很多人說齊桓公的德薄。

  現在,宋國為了一次的盟會,就傷害了兩個國家的國君,抓了一個,殺了一個。

  而且還殺人祭祀鬼神,這樣想稱霸諸侯不是很困難嗎,能夠善始善終就很不錯了”。

  宋襄公連連搖頭給大哥說:

  “你還是太迂腐太善良了,對待這些不聽話的小國,就要用雷霆手段,你等著瞧,我還要征伐曹國,我看出來了,他根本就不服我們宋國。”

  子魚搖著頭勸阻:

  “當年周文王聽說崇國國內道德混亂,於是就帶兵征伐他,但是打了三十天崇國軍隊都不投降,就主動的退兵了,然後再繼續努力的修行自己的德行,明教化,準備好了後,再次去征伐崇國,還是那個陣地,還是那幫人,這次崇國就投降了,為什麽?

  我給你念一首詩經裏麵的話,出自《詩經大雅思齊》篇中: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婦。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

  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

  這段詩經中的:“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

  就是講了:君王能夠示範於他的嫡妻,至於他的兄弟也是一樣,以此來治理天下。所以說現在來看,你的德行恐怕還有很大的欠缺,攻打別的國家,怎麽能夠達到你的目的呢?

  你現在不是要攻打曹國,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有哪裏做的不好,為何人家曹國不服你呢?想好了,沒有欠缺,你在動兵吧!”

  你說,這個子魚的德行是不是很高,估計和管仲各有所長,但是人家管仲說的話,齊桓公都很認真的聽取並執行,可是子魚說的話,宋襄公根本不聽,還埋怨哥哥囉哩囉嗦的瞎叨叨。

  宋襄公固執己見。

  魯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的秋天,宋襄公在抓了一個國君,殺了一個國君的前提下,又出兵征伐了曹國。這就等於是把自己宋國,放到沸水鍋中煮的狀態了。

  宋襄公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於是,那些其他的諸侯國開始防備宋國的野心,在陳國國君陳穆公的號召下,打出了“不忘當年齊桓公豐功偉績,推行和平諸侯的精神,堅決繼續貫徹諸侯以齊國為中心的會盟方針”的口號,召開自齊桓公逝世後的第一次“紀念性質”的會盟大會。

  以對抗宋國開始顯現的野心。

  陳國的這個號召,立刻得到了中原諸侯國的響應,甚至於在鄭國的引薦下,楚國也主動參加了這次的紀念會盟大會。自此,楚國終於在齊桓公死亡後,第一次參加了中原諸侯召開的國際會議,這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魯僖公十九年的冬天,在齊國的會議場所內:魯國、陳國、蔡國、楚國、鄭國及齊國首腦及政要參加會議,並正式的結盟,重新修訂了和諸侯國之間的友好關係跳躍。

  宋國,當然沒有參加,被排斥在會盟外。

  但是,看看這次會議的參會國的級別,和宋國召開的半拉子的會盟,簡直就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會議,宋襄公徹徹底底的走了一步臭棋。

  這讓宋襄公很生氣。

  宋襄公走了這樣的一步臭棋,更可悲的是,宋襄公為了對抗這次會盟,竟然又連續的走出了第二步的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