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春秋首霸之死 (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春秋第八十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8094
  齊國出大事了!

  齊桓公死了。

  齊國亂了,這個第一任的中原霸主國家,亂了。

  自從魯僖公八年(前652年)的“洮之盟”和魯僖公九年(前651年)的“葵丘受胙之盟會”後,齊桓公帶領的齊國,已經登上的霸主的最高峰地位。

  當時的周天子周襄王,是齊桓公扶持上位的,因此齊國得到了周王室對其盟主地位的認可,這就是正統,也是齊國最鼎盛的時刻。

  如果你總是說自己是霸主,隻是周圍的小弟的們的認可,並沒有得到周天子的確認,總是缺一道必備的合法手續,一旦有了這個合法手續,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從周天子的認可上,都是一個雙重的確認,這才是正經八百了霸主國家,“齊國和晉國”就是這樣的雙重霸主國家,所以他們是春秋五霸,後世才最沒有爭議。

  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晉國的晉獻公死亡,晉國大亂,從而發生了前麵一連串的曆史好戲,直到重耳的流亡,一幕幕故事,驚心動魄,齊桓公號召諸侯之國征伐晉國,為的就是平定晉亂,在征伐的路上,齊桓公得知晉國的公子夷吾繼位(晉惠公)後,半途而返,晉國和齊國才避免了第一次的碰撞好戲。

  魯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周王室公子王子帶,召集狄人進攻周襄王的周王室,齊桓公派管仲前往周王室幫助平定狄人的叛亂,管仲受到周襄王的禮遇。叛亂的王子帶,為了保命,逃亡到了齊國居住下來,齊桓公又派了大臣仲孫湫到周襄王那裏,替王子帶求情,但是沒有得到周王的同意。

  魯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戎狄繼續作亂,進攻周王室國都,齊桓公下令征調諸侯的軍隊,開始在周王室的國都周圍駐防戌邊,這是很大的舉動,周王室已經自己保護不了自己了,齊國霸主地位愈加鞏固,但是——

  這一年,齊國的管仲死了,這是齊國很大的損失。

  齊桓公孤獨的堅持到了魯僖公十七年,冬,十二月八日,齊桓公小白死。

  看看齊國的這些功績,看看齊桓公這些偉業,按道理來說,齊桓公應該很輝煌的離開人世。但是,事與願違,齊桓公小白死的很慘,一點也沒有霸主的樣子,甚至是孤獨的餓死在自己的寢宮,這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了,為什麽會這樣兒?

  事情還得從齊桓公的生活說起——

  (1)五子爭位

  齊桓公是霸主,但是霸主歸霸主,他私生活很混亂。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好色”。

  齊桓公有三個正夫人:王姬(娶於魯莊公十一年,早死)、徐贏、蔡姬(因蕩舟嚇齊侯被送回蔡國後改嫁)三人。

  除此之外,齊桓公十分好色,還納了很多的小老婆,就是後來說的妃子,有記載的六人,並且分別為齊桓公生了六個孩子:

  衛姬(姐姐)生了兒子——無詭,字武孟;

  鄭姬,生了兒子——昭,齊孝公;

  葛贏,生了兒子——潘,齊昭公;

  密姬,生了兒子——商人,齊懿公;

  衛姬(妹妹)生了兒子——元,即最後繼位的齊惠公;

  宋華子,生兒子——公子雍。

  以上就是齊桓公有記載的六個兒子,其實齊桓公有兒子十幾個,但是為什麽曆史隻是記載了這六個?為什麽說是“五子爭位”呢?

  因為,當年在管仲還沒死的時候,齊桓公曾經遇到一個世外高人,這個高人給齊桓公出了一個謎題:一難、二難、三難。

  這讓齊桓公百思不得其解,想破了腦袋也搞不明白,非要問問謎底,但是人家出題的是世外高人,什麽也沒有說,就拿著拂塵飄然而去了。

  齊桓公真的沒辦法了,好奇心被吊了起來,就跑到了正在年老養病的管仲家,對管仲說:

  “仲父,有個世外高人給我出了謎語,我猜不出來,你是目前我們齊國最聰明的大腦子,請你給破解一下吧!”

  管仲聽了以後,就沉思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微笑的對齊桓公說:“我猜出來了。”

  齊桓公睜大著眼睛看著管仲。

  管仲說:“大王近優而遠士,一難也;去其國而數之海,二難也;君老而晚置太子,三難也。”

  這是什麽意思,按照管仲的說法就是:一難,是指君主親近優人而疏遠文士;二難,是指君主離開了國都而屢次去海邊遊玩;三難,是指君主年邁而遲立太子。

  這三件都是國家大事,那一件辦得不好,都會造成國家的災難,管仲十分善於利用局麵來表達自己的建議,其實誰知道那個高人的謎語,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但是經過管仲一解釋,就變成很深奧的玄妙之說了,齊桓公無論如何也要恍然大悟,連聲說:

  “好,俺明白了”就趕快回去辦,馬上“不擇日而廟禮太子”也。就是:不擇定吉日就在宗廟裏舉行設立太子的儀式。

  設立誰為太子?

  就是鄭姬生的兒子:公子昭,後來的齊孝公;

  不僅如此,並且齊桓公根據當前的國際局麵,齊桓公和管仲將太子托付給宋國的宋襄公照顧,讓他支持和幫助新立的太子,為什麽要托付給宋國?因為我們看看當時中原諸侯的局麵就知道了,當時中原諸侯的大國無非就是:齊、魯、宋、衛、鄭等諸侯國。

  魯國,是齊桓公幫助樹立的魯僖公,目前叔孫氏掌權,主幼臣強,且魯難剛平,實力尚待恢複,難以托付大事;

  衛國,被玩仙鶴的衛懿公丟失了國家,要不是齊國幫助,早就滅國了,目前在新的地方苟延殘喘,努力生存;

  鄭國,實力已經淪為二流,況且處在齊國和楚國爭霸拉鋸戰地區,就像是夾在風箱裏麵的老鼠,兩頭受氣,自顧不暇,所以魯國、衛國、鄭國都不是值得托付的國家。

  處在邊疆的晉國,此時尚未深入的參與中原事務,楚國是敵對的南方野人,秦國更是邊緣國家,因此隻有宋國可以托付。

  宋國,在齊桓公稱霸時期,宋襄公和大哥子魚相互謙讓,彼此都誠心的想讓對方當國君,這是多麽大的胸懷和道德的水平,已經在諸侯國贏得了一片喝彩之聲。在宋襄公上台後,積極任用哥哥子魚,兩人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已經讓宋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騰飛景色,這樣的人不托付,還能找誰?

  所以,齊桓公和管仲將新立的太子,托付給了名滿江湖的宋國宋襄公,這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目的也是為太子樹立一個強大的外援,讓那些有想法的兄弟們老實一些。

  曆史隻記載著六個公子,就是因為他們參與“五子爭位”的政治活動,所以就留下了名字。

  那六個公子,為何是“五子爭位”呢?

  因為,六個兒子中,一個被立為了太子,剩下的就是五個人了,但是這五個人並不甘心,分別背後都有媽媽的支持,那時候就是拚媽的時刻,而不是拚爹的時候,所以就是“五子爭位”,五子爭的是太子的將要繼承的王位,就是“五子爭位”。

  (2)管仲論相

  上麵說了,齊桓公晚年立太子的的來源,暫時的解決了第三難。

  第二難也好說,本身齊桓公已經年齡大了,已經不能出遠門了,所以旅遊的愛好也可以控製一下。

  第一難“近優人而疏遠文士”怎麽辦?

  因為,齊桓公身邊有四個十分喜歡,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的男寵。

  千萬別想歪了,這裏所說的男寵,可不是你“思想開車”理解的那樣,而這裏的男寵,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有特殊技能的身邊近臣,用現代的話就是“高級貼身秘書和服務員”。

  第一個是:親自為齊桓公執掌禦廚的特等高級廚師:雍巫。雍,就是代表負責國君烹飪之事的人。巫,是此人的名字,他還有字,說出來你可能就聽說過了,叫做“易牙”。此人炒菜烹飪的技術非常高,正宗的魯菜大師,齊桓公就愛吃他炒的菜、做的飯。

  第二個是:齊王宮內的大太監:寺人貂(豎刁)。

  寺人,就是負責宮內生活起居的人,但當時並沒有必須淨身自宮的要求,因此那時候的寺人,並非就是後來的公公,據說淨身入宮侍從漢朝開始流行的。豎,應該是姓。貂,是名字,同音字,或為“刁”或者“刀”(《史記》記載為刀)。豎貂、豎刀、豎刁等等,都是指一個人,估計就是因為當時的書寫習慣,是用刀子雕刻,而不是用毛筆寫,不太好區分撇捺而導致的吧。

  第三個是:公子開方。他是衛國人,文筆很好,人又瀟灑,是在齊桓公身邊常年服侍的高級秘書,刷筆杆子的。

  第四個是:親桓公身邊的貼身保健醫生,並且帶有算卦技能的堂巫。齊桓公有個頭痛腦熱的,或者是需要“龍馬精力”的時候,都是這個堂巫給負責下藥和測算。

  管仲病了,而且病的很厲害,估計是有些回光返照了。

  齊桓公十分擔憂的探望管仲,猶豫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還是忍不住的問起了後事:

  “仲父啊,你是我的導師和指路的明燈,我是離不開你的,但是俗話說:人有旦夕禍福,生命總是會終止的,你看看,仲父以後,誰來擔任輔佐和幫助我的相?”

  管仲輕微的歎了一口氣說:“知臣莫如君,大王應該知道自己身邊誰最能勝任,何必問我。”

  齊桓公又問道:“易牙這個人怎樣?”

  管仲堅決的說:“殺子以侍君,非人情也,不可。”

  管仲說了什麽意思?這裏有個殘忍的故事,這個易牙是齊桓公身邊的高級廚師,經常詢問齊桓公需要吃什麽菜肴,還有什麽沒吃過的,他給親自烹調,齊桓公非常喜歡易牙的手藝,山珍海味無所不能,看著易牙認真的樣子,拿著筆記本等候著指示樣子,於是就開玩笑的說:“我什麽都吃過了,就是蒸嬰兒肉沒有吃過,哈哈。”

  齊桓公說過就忘了,和身邊人開句玩笑嗎,也無傷大雅,但是易牙卻非常認真的記錄了下來,正好易牙的老婆這兩天為易牙生了第一個兒子,嗷嗷待哺,十分的可愛,易牙回家後,一狠心,就抱著自己的兒子回了廚房,然後洗吧洗吧,處理處理,竟然給蒸了,端給了齊桓公,齊桓公當時就愣住了,沒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話,竟然真的讓易牙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但是事情已經這樣了,齊桓公到底吃沒吃,不知道,但是事情卻傳開了,有的人讚歎,有的人咒罵。

  管仲說的易牙“殺子以侍君”,就是這個事情,每個人痛愛自己的親生骨肉,本是人之常情,但是為了奉承君王,此人竟然違背人之常情的倫理,可見此人是心狠手辣,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護,怎麽能夠談得上愛護君王。所以說,這樣的人是不可以相國的。

  齊桓公也覺得易牙有些問題,便改口說:

  “仲父,易牙不行,你看看豎刁怎樣?”

  我們千萬不要拿著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古代人的思維,當時的相國,並非就是像現在理解的宰相那樣的權利大,隻不過是君王身邊輔佐的官員,就是最親近的老師一樣,可不是掌管百官的宰相。所以,老師的身份不一定是顯赫的,隻要是有真才實學,君王都可以聘為相國。要不,為什麽齊桓公向管仲提出身邊的這些:官職小,社會地位低的人選來。如果是宰相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被提出的資格,那是要靠資曆,官職,出身,勢力等要求的。

  再有一個就是,當時的寺人。肩負管理君王的內宮事務,並沒有後來要求必須淨身的規定,寺人也是一個官職,而且寺人及以後的太監的地位,也不是現在理解的那樣的底下,隻有搞明白這些曆史的原因,才能理解,為什麽齊桓公能夠向管仲提出這些雜七雜八的低微人員的提名。

  所以,齊桓公問完了易牙,易大廚後,就又問寺人豎刁,能不能相國了。

  管仲皺了一下眉頭,說:

  “自宮以事君,非人情,難親”。

  這是什麽意思?不是說寺人不用自宮嗎?

  當年,寺人豎刁在管理齊桓公內宮的時候,就發現齊桓公這個人十分好色,好色的人就有個毛病,什麽毛病?

  好色的人,對於看中的女人十分獨專,看不得別人有一點的接觸,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極度的嫉妒。所以,我們身邊如果有好色的人,你一定要記住,千萬別和他身邊的寵愛開玩笑,搞不好,會翻臉的。

  當年,齊桓公因為蔡姬年齡小,愛開玩笑,在一次劃船的時候未聽齊桓公的勸阻,搖晃小船,被遣送會蔡國反思,沒想到蔡國一生氣,將這個蔡姬轉嫁給了別人。為此,齊桓公竟然帶著齊國的軍隊征伐了蔡國,當時管仲還奉勸過齊桓公,不要為了一個女人而發動戰爭,隻是批評或聲討,或者經濟製裁一下就可以了,但是齊桓公表麵上強調,是麵子和威嚴的問題,其實還是心裏舍不得這個小美人,嫉妒作怪。

  寺人貂當然非常清楚齊桓公這個毛病了,但是自己有時負責王室後宮服務工作的,免不了要和齊桓公周圍的這些佳麗們接觸,萬一哪天,有個流言蜚語,自己不但會失去齊桓公的寵信,而且很有可能連小命都丟了。

  豎刁思來想去,輾轉反側,晚上做了一個夢,在盛開的葵花中,自己變成了女人,醒來,終於一咬牙,拿著剪刀......給絞掉了,練成了葵花寶典入門功,這樣一來,誰也不能誣陷自己了,也就避免了齊桓公的妒忌之心了。

  總比丟掉了小命,要強很多。

  這就是豎刁“自宮以事君”,也許後來受到豎刁的這個行動的感化,才逐漸興起了太監的這個行當,到了後來,太監就是被閹割後,伺候王室的人的代稱了。春秋時期的太監,可是正常男人和小夥昂。

  所以管仲說:“世間哪有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的,連自己身體都不愛護的人,以後怎麽會愛護別人,愛護大王,這樣的人很難親近,不要用此人。”

  齊桓公連連點頭,又提出了一個人:

  “仲父,你看看開方如何?”

  管仲歎了一口氣說:“背親以侍君,非人情,難近。”

  公子開方是衛國人,因為衛國的衰敗,到了齊國服侍齊桓公,當了齊桓公的高級秘書,一幹就是十五年,可謂是時間很久了,但是公子開方卻從來沒有請假回衛國去探望自己的親屬,當時的衛國和齊國並不算太遠,十五年期間,怎麽也能抽出點時間,回家探探親,但是他卻沒有。

  所以管仲的意思是:不要刻意的強調他工作多麽忙,探親需要的時間多麽久,其實這都是為了掩蓋此人嚴重目無尊長先輩的借口,在他活著的時候,不孝敬自己的老人和家長,他死的時候也會遭到這樣的報應,不得善終的。

  這樣的人,超出了人之常情,也是不能親近的。

  齊桓公也認為管仲說的對,本來還想在提提堂巫這個人選,一看管仲連著被否定了三個提名人選,而且說的都有道理,於是便將詢問堂巫的意見,生生的吞了下去,沒有再說什麽,告辭回家了。

  (3)活活被餓死的齊桓公

  管仲於魯僖公十五年死後,齊桓公十分的悲傷,想起了仲父的臨終贈言,就在管仲下葬的墓前下決心,一定要按照管仲的意見辦理,做一個好的君王,繼續發揮齊國的霸主地位。

  隨後,便將這四位近臣全部罷免的官職,並驅逐出了自己的身邊,真的開始做起了“遠小人,近君子”的好國王了。

  可是——

  時間沒過半個月,齊桓公就受不了了。

  為什麽?

  我們聽聽齊桓公的自己的感慨吧!齊桓公感歎的說:

  “沒想到啊,趕跑了堂巫醫生,我這兩天渾身都不舒服,陳年老病都發了出來,龍馬也都萎縮了。

  趕跑了易牙,我現在是食不甘味,味同嚼蠟,整天窩窩頭拌鹹菜,你說這樣的生活,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嗎!

  還有,那個豎刁離開了,王宮內的秩序都亂套了,該發襪子的時候,發手套,該發內衣的時候,卻發皮鞋,都亂了。

  公子開方啊,我的高級秘書長啊,你走了,現在都是我自己寫文件,整理講演稿,批示奏章,這不是要累死我老頭子嗎!

  管仲這個老東西,當時給我講的都是做聖人的道理,現在我明白了,我不是聖人,是一個孤獨的普通老頭,再說,就是聖人,恐怕也達不到這個自律的標準吧!

  趕快,下文書,讓著四個人回來,繼續任職,服侍本王”。

  幾天後,這四個人都回到了齊桓公的身邊繼續任職了。壞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和自己的本性弱點作鬥爭,確實是十分艱苦的事情。

  四個人回來了,果然就開始出事了。

  尤其是易牙和豎刁。

  一看齊桓公老了,而且還想把他們驅逐,要不是齊桓公的意誌薄弱,扛不住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們恐怕就沒有翻身的日子了,看來,還是要找一個靠山,立一個新的國王,才能繼續的得寵。

  易牙,不但燒的一手好菜,而且小夥子長的也很漂亮,通過豎刁的引薦,自然的就有了接觸王宮後妃的方便條件了,一來二去,就受到了長衛姬(姐姐)的寵信,有了這個靠山,就等於有了革命的目標了,長衛姬的兒子是武孟,也是庶出兒子裏麵的老大,自然有和被立為太子的老二競爭了。

  於是,長衛姬、易牙、豎刁勾結在一起,趁著一次齊桓公高興,易牙拚了老命精心烹製了一桌子的精美食物,讓豎刁安排進獻給齊桓公,齊桓公年紀大了,就願意聽好話,吃點好東西,所以就很高興,在酒桌上一激動,架不住長衛姬的潤磨硬泡,就隨口答應了立武孟為太子的話。

  這可不是個小事,這樣的話隨便說,是要流血的,在哪個朝代都是這樣。

  齊桓公老糊塗了,竟然忘了當年雄主的那種縝密的思維,稀裏糊塗的隨口亂說話,也就等於自己變相的殺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說,人老了,該退休,就要退休。

  齊桓公的這個舉動,等於是告訴其他的孩子,隻要你們現在孝順,都有可能得到太子的位置。就像是現在的很多老人一樣,到了年老了,就認為隻要是誰在這個時候照顧自己好,就把遺產給誰的道理一樣,完全了忘記了,整個家族走到現在,每一個成員所付出的艱辛。導致死後,自己的孩子們反目成仇,這樣的事,層出不窮。

  因此,有了這個先例,其他的孩子們也都開始爭相向齊桓公獻愛心,都提出要求當太子。

  你說,原本齊桓公已經立了太子,現在這樣搞,這不是鬧著玩嗎,這個苦果,還是要由齊桓公自己吞下。

  什麽苦果?

  五個孩子,加上太子,六個人,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了,於是都在扶持自己的黨羽,積極的對齊桓公奉獻孝順的行動,你也前往王宮,我也前往王宮。你今天給爸爸送個水果,非要讓爸爸親自守著你吃幾口,表示愛你;我明天給爸爸送兩瓶啤酒,非要爸爸當麵喝一杯,算是接受自己的敬獻。一來二去,直到把齊桓公給造出病來了,於是,大家更積極了,甚至要把鋪蓋搬到王宮內陪著爸爸治病,這樣一來,你盯著我,我盯著你,誰也不能行動,反而把齊桓公給架空了。

  易牙和豎刁有工作上的先天優勢,於是打著讓齊桓公安心休息的口號,直接將齊桓公居住的宮門給封閉起來,誰也不讓進了,並且為了避免公子們安插的宮女,出現性騷擾國王的情況,全部驅逐出養病的寢宮,讓齊桓公享受最寧靜的休養。

  公子們一聽,也好,這樣誰的眼線都不能進入,我們要監視住王宮的動靜。要進,就大家一起進,要不進,就都在外麵守著。

  這個局麵挺好,但是,別將全部的宮女都趕跑,總要留一兩個,給喂喂水,吃吃藥,洗洗臉,擦擦澡吧!沒有,一個也沒留,就剩下一個生病的孤老頭子,自己躺在齊國最美麗的高級紅木大床上,蓋著齊國最漂亮的金絲綢緞團龍被,住著最富麗堂皇的單人病房裏,幹熬!

  每天,派一個宮女進去看看齊桓公病“養”的怎樣了,好沒好。

  齊桓公挺著蒼白的頭,睜著昏花的眼睛,看到進來的宮女顫巍巍的問道:

  “我渴了,也得不到水喝,餓了,也得不到飯吃,這是為什麽?”

  宮女看著可伶的國王,眼含著淚水,無奈的搖搖頭,輕聲的說:“大王,你就好好養病吧,看你的抵抗力了,牛奶沒有,麵包也沒有,現在易牙、堂巫、豎刁、公子開方已經分了齊國,包圍了王宮,有十天都水泄不通了,現在隻有他們的“愛心”在敬獻大王了。”

  齊桓公長歎一聲:

  “聖人的話真是對啊,現在死人是無知的,如果死人有知的話,我還有什麽麵目去地下與管仲見麵啊!悔不聽仲父的話啊!蒼天啊!我堂堂的一代霸主,竟然會落得個餓死的下場,真是他媽的太無厘頭了。”

  宮女無奈的悄悄離開,出來時隻好說,大王很好,繼續在努力的“養病”中。

  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冬,十月初七,齊桓公薨。

  偉大齊桓公,春秋五霸的首位霸主,公子小白,在饑寒交迫中,哀怨的靈魂,離開了偉大的齊國。

  易牙和豎刁最先得到消息,馬上利用自己的手下內寵,殺死了那些不聽話的內臣們,占領了王宮,並擁立了公子無詭為齊國的國君,消息從宮中穿出來後,太子一看大勢已去,連忙逃奔到了宋國,去找當年爸爸和管仲托付的宋襄公了。

  當年的十二月初八,無詭上位後,正式發布了齊桓公升天的訃告。但是誰也沒有到王宮裏為齊桓公收屍。

  十二月十四日,在齊桓公死亡後六十七天後,直到屍臭熏天,蛆蟲都爬出了齊桓公的寢宮門口的情況下,才將齊桓公正式的裝入了棺槨裏麵。

  齊國亂了。

  齊國將要沿著與鄭國衰落一樣的痕跡,慢慢的開始隕落。

  齊國將要被下一個霸主所替代,那就是晉國,但是在這個交替的短暫曆史空檔期間,還有一個努力的國家,在國君的領導下,企圖代替齊國,成為新的中原諸侯霸主,但是並沒有成功,具體的原因為何,讓我們在看看這個努力的稱霸國家和他的君王——宋國,宋襄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