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恩將仇報的“韓原之戰”(上)(魯僖公十五年,前645年,春秋七十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4717
  魯僖公十三年,晉國遭受旱災,向秦國求救後,得到了秦國的幫助,低價賣給晉國大量的糧食,終於幫助晉國渡過了災荒。

  魯僖公十四年,秦國不幸遭受到了旱災,糧食歉收,秦國向晉國求救,要求幫助秦國渡過饑荒,但是晉國卻想以此削弱秦國的實力,拒絕幫助秦國,引起了秦國人的憤恨,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備戰備荒,終於咬牙渡過了這次的災荒事件,但是秦國上下恨死晉國了,晉國的恩將仇報的行為,讓原本有著“秦晉之好”傳統的國家,開始走向了對抗和戰爭。

  魯僖公十五年,經過不到一年的恢複,秦國終於熬到了秋收的時節,秦國的糧食秋收完畢後,老百姓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也算是順利的渡過了糧荒,但是複仇的火焰開始熊熊的燃燒起來了,這年的九月,一切準備就緒,秦穆公決定出兵征伐晉國。

  在秦軍出兵前的誓師大會上,秦穆當場公布了晉國的六條罪狀:

  1,罪責之一:晉惠公烝於兄嫂,做人淫蕩無理。

  當初,晉君在秦國的幫助下啟程回國繼位的時候,曾受到姐姐秦穆夫人的托付,讓其回國照顧前太子申生的遺孀賈君。但是,晉惠公繼位後,卻垂涎與賈君的美色,烝報了自己的小嫂子,可謂是淫蕩無理。

  2,罪責之二:晉惠公刻薄寡恩,排斥兄弟。

  當初,晉惠公回國繼位的時候,受姐姐秦穆夫人的托付,讓他在繼位後,一定要好好的照顧自己那些因為晉國內亂,而流亡在外的諸位公子。晉惠公當場就答應了,但是晉惠公上位後,卻不接納流亡的公子回國,直接辜負了姐姐的囑托,忘掉了兄弟的情義,實屬寡情少義之人。

  3,罪責之三:晉惠公對下背棄諾言,忘恩負義。

  當初,晉惠公為了能順利的回國繼承王位,為了能取得國內政治勢力的接納,暗地裏向大臣裏克、丕鄭等大夫許諾給予賄賂,但是回國後,竟然背棄了自己的許諾,根本沒有任何的做人信譽和道德水準。

  4,罪責之四:殘殺大臣,血腥清洗,手段殘酷。

  晉惠公回國繼位後,背棄了自己對大臣的賄賂後,竟然對裏克和丕鄭等大臣,進行了瘋狂的血腥清洗暴力行動,還殘殺了七輿大夫等軍中將領,刻意擴大打擊對象,導致晉國國內政治恐怖氣氛散布,晉國的老百姓時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5,罪責之五:撕毀條約,背棄承諾,製造國際對抗局麵。

  晉惠公為了取得秦國的幫助,在繼承王位之前,向秦國許諾如果秦國能夠幫助他回國登基,晉國就將河東的五座城池割讓給秦國。但是晉惠公上位後,竟然馬上就背棄了自己的諾言,撕毀條約,背信棄義,其行為十分的惡劣,導致兩國的關係極度的惡化。

  6,罪責之六:內心自私,道德敗壞。

  晉國遇到災荒的時候,秦國無私的進行援助和賑災,甚至不考慮這種救災,有可能給秦國老百姓帶來糧食儲備上的不足,充分的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並順利的幫助晉國渡過了饑荒。而秦國遭受災荒的時候,晉國竟然至秦國的求救於不顧,拒絕向秦國進行救災賑災,讓秦國老百姓餓死很多,晉國不僅如此,還趁著秦國的災荒時節,晉軍陳兵晉楚邊境地區,意圖在秦國最危險的時候進攻秦國,這真是讓人不可以忍受的邪惡之徒。

  因此,秦國為了複仇,為了保衛國家,為了打擊這種沒有道德理念的,沒有人性的邪惡國君,秦國決定出兵征伐晉國,為我秦國老百姓出氣。

  秦穆公的話剛落地,三軍將士同仇敵愾的一起怒吼到:殺——,殺——,殺——。

  周圍的秦國老百姓也紛紛的跟著高聲的讚揚,消息傳開,秦國全國上下一片歡騰,憋了一肚子氣的秦國大臣和官兵,摩拳擦掌,咬牙切齒,準備報仇雪恨。

  秦國的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秦穆公看著三軍高漲的士氣,長出了一口氣,微微的點著頭。

  為了能夠證明秦國出兵有理,老天爺保佑,當場在出兵誓師大會的儀式上,秦穆公讓秦國的大師級占卜師,進行祭祀和算卦占卜。在秦國著名算卦大師徒父的掐指神算下,得到了“涉河,侯車敗”的大吉的卦象,秦穆公有些疑問便進行詢問,徒父說:“這是大吉的卦象啊,候車,按照爵位來說,晉國是侯爵國家,我們是伯爵國家,因此候車就是指晉君。而且我們得到了“蠱”卦,巽下艮上,卦詞說: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所以這個蠱卦中的雄狐,就是指晉國的國君,看來上天都是要幫助秦國的。”

  秦穆公非常的高興,本身就是師出有名,而且還得到了上天的護佑,這真是開局大吉啊。

  (1)外強中幹

  秦國三軍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與晉軍相逢對陣了。

  秦、晉兩國軍隊一接觸,秦軍士兵就呈現出瘋狂的狀態,他們心裏頭都埋藏著對晉國的仇恨,晉軍沒想到秦國士兵這樣的瘋狂,就連連的被秦軍戰敗,秦國軍隊士氣高昂的三戰三勝,將聞訊迎麵而來的對陣的晉軍,一步步的推到了韓原地帶,晉軍才紮住了後退的陣腳,雙方再次的列陣,準備進行最後的決戰。

  戰報很快就送到了後方,此時,還沒有趕到前線指揮軍隊的晉惠公,心中十分的憂慮,看來秦軍真不是好惹的,戰鬥力很強啊,於是就詢問慶鄭意見:

  “秦國的軍隊,看來士氣很旺,現在已經深入了我們的國境了,你看怎麽辦?”

  慶鄭之前是堅決主張對秦國饑荒進行救助的大臣,性格比較直率,說話也很直接,因為秦國征伐晉國的局麵,他早就看到了,但是晉君卻沒有聽從他的意見,現在事到臨頭又來請教於他,所以慶鄭故意堵著氣回答:

  “這還說什麽,這個局麵我早就預料到了,這是大王你加深了兩國的仇怨,難道你還指望著秦軍能淺入我們的國境嗎?再說:國家大事,也不是我慶鄭所能知道的事情啊(故意諷刺去年關於是否給秦國賣糧時,晉君不聽慶鄭的勸阻後,而說的“這些國家大事不是你所能知道”的話)

  大王還是去詢問虢射吧(虢射就是建議不賣糧給秦國的大臣)。”

  晉惠公臉紅了,內心十分的不滿,就冷冷的說:

  “舅氏,你這是對我去年說的話還有意見啊,故意的諷刺我嗎”。

  慶鄭也不回答,瞪著眼看著晉惠公不說話了。

  晉惠公準備親臨一線帶兵征戰,馬上安排了晉國的算卦大師進行占卜,尤其是關於晉惠公乘坐的兵車戰鬥人員的構成。

  晉國大師掐指一算,告訴晉惠公說:“根據卦象來看,大王的車右,保護大王的人選,最吉利的是慶鄭,所以還是讓慶鄭當你的車右保鏢吧。”

  晉惠公搖頭說:“慶鄭剛才對我出言不遜,連諷帶刺、陰陽怪語的十分無理,所以不能讓他當車右,還是讓大臣家仆徒當我的車右吧,讓步楊擔任駕車的馭手”。

  於是晉惠公的戰車人員由晉惠公(車左,主將),步楊(車右,副將),家仆徒(馭手,司機)組成。

  為了保險,晉惠公還讓梁由靡駕駛著韓簡為主將的,虢射為車右副將的戰車,擔任晉惠公戰車的跟隨,擔任他的保衛僚車,這樣一來,按照晉惠公的分析就萬無一失了。

  出發前,慶鄭看著晉惠公的戰車上的戰馬,是之前鄭國敬獻給晉國的叫做“小駟”名字的馬,慶鄭十分的驚訝,連忙和晉惠公說:

  “大王,打仗可不是鬧著玩的遊戲,自古以來,遇到戰爭必定都是用本國產的戰馬,因為本國產的戰馬熟悉水土,和主將駕馭的習慣,聽從馭手的駕馭,運用靈活,所以怎樣使用都可以。

  現在,大王用別的國家產的戰馬,本身就配合生疏,水土不服,一旦遇到緊急的情況,肯定會因為恐懼和害怕而改變常態,不聽馭手的駕馭,並且會因為受到刺激而呼吸緊張,血脈賁張,從表麵上看起來很是強壯,其實已經是內部虛弱,氣力衰竭,進退不能自如,轉體並不靈活,到那時,國君一定會遇到危險而後悔的。”

  《左傳》記載:亂氣交憤、陰血周做、張脈賁興,外強中幹,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這就是“外強中幹”的典故來源,意思是:外有強形,內中幹竭。泛指外表強大,內實空虛。

  晉惠公現在已經對慶鄭完全失去了信任,根本聽不進去他的勸言,白了慶鄭一眼,一聲也不說話,就上車出發了。

  九月,晉惠公帶領的“禦林軍”,終於與晉國前線一直抵禦秦軍的“野戰軍”匯合了,合兵迎戰秦穆公帶領的秦軍於韓原地區,一場血戰開始了。

  晉惠公首先派大將韓簡,帶領偵查小分隊去探查秦軍的情況,韓簡回來後,晉惠公向他詢問具體的偵查的軍情。

  韓簡說:“根據我們偵查的情況發現,秦國的軍隊人數比我們的晉軍人數要少,但是秦軍士兵的戰鬥士氣非常的高,非常的凶悍”。

  晉惠公有些納悶,就問:“這是為什麽?”

  韓簡說:

  “很好理解:1,這是因為大王你當年流亡的時候依靠秦國,秦國人從心理上占有優勢;2,大王返回晉國為君的時候,又煩勞的秦國,秦國人認為君王不守承諾,心理上十分的惱怒;3,晉國遇到災荒的時候,吃的是秦國的糧食,而秦國災荒需要救助的時候,卻被我們拒絕,心理上充滿著怒火。

  因此,秦國對我們晉國來說,有這三大恩惠沒有報答,所以秦國才來侵犯,士氣高漲。

  現在,大王不但沒有進行外交上的溝通,反而親自領兵前來抵抗,秦國的軍隊士兵沒有不因此而憤怒的,而我們晉國的人卻十分的懈怠,吃人家的嘴短啊,因此秦國的士氣非常的高”

  晉惠公歎了一口氣,搖著頭說:

  “我現在也知道這個道理了,但是如果我不出兵,返回國都後,肯定會受到老百姓的輕慢的,你想想,就算是一個匹夫尚且都不可輕易的受到侮辱,更何況一個國家呢!咬著牙,硬撐吧——

  韓簡,聽令!令你明日早上到秦國陣前挑戰。”

  第二天,韓簡來到了秦國軍隊的大營前下戰書:

  “我們大王說了,從前秦國的恩惠,我們晉國是不敢忘記的,但是我們晉國也有軍隊,而且現在已經把晉國的軍隊集合起來了,這是不可以輕易就解散的,秦軍如果能夠自動的退兵,這是我們晉君的願望,我們秦晉兩國和平友好,絕不再戰。

  但是,如果秦軍不能撤退,我們晉軍隻能陪著秦君玩玩了”。

  秦穆公一聽,馬上就派公孫枝,帶著一支非常精美的鏤刻的長矛,乘著戰車,橫擔在公孫枝的麵前,以表示代表秦君的意思,公孫枝出營後,向著韓簡說:

  “從前,你們晉君在我國的庇護下,在還沒有回國的時候,我們秦國就很是擔憂,努力的保護晉君的安全;

  後來,晉君回國期間還沒有正式繼位前,我們秦君整天操心睡不著覺,擔心晉君的接管政權順不順利;

  現在,晉君已經順利的繼承的君位,而且已經忘記了之前的所有事情,那麽就請晉君整理好自己的軍隊,我們秦國一定會陪著晉君好好玩玩的,我們秦君肯定要在這場軍事遊戲中,親自麵見晉君的。

  韓大人,請回吧,我們接受你們的挑戰”。

  韓簡聽說人家說的句句在理,就低著頭對部下說:

  “在這場戰鬥中,如果我能做了俘虜而能免於死在戰場,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

  回營——”

  韓簡帶領部下掉頭回營,去向晉惠公匯報工作去了。

  公孫枝其實也不想讓兩國打這場仗,因為畢竟是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大,開戰很簡單,列陣廝殺就可以,但是如果一旦秦國戰敗的話,秦國會遭受到挫折,在政治上失去斡旋的餘地,有頭腦的大臣都會擔心這個結局的發生,於是就返回秦軍大營後對秦穆公說:

  “以前,大王不送公子重耳回國當晉君,而立了夷吾,這就是“不立有德,立臣服”的原則,當然這沒有什麽不對的,我也同意這個方案,現在晉君並沒有臣服我們,因此而攻擊,但如果攻擊不成功的話,我們秦國將如何麵對諸侯們的恥笑,大王為何不再隱忍幾年,等待晉國再次的內亂後,我們完全有把握了,再進攻呢,這次韓原前來下戰書,就是最後的一個機會,還可以“借坡下驢”,請大王深思。”

  秦穆公堅決的說:

  “是的,以前我們是“不立有德,立臣服”,可是那是因為重耳堅決不肯回國,我們秦國又能說什麽呢,現在晉君殺死了他們內部的接應大臣裏克和丕鄭,又背棄了對秦國的承諾,晉君已經把內外的道路都給堵死了。

  我們施恩於晉國幫助他們渡過災難,他們卻恩將仇報,難道就沒有天理了嗎?如果有,我們一定會勝利的,不要擔心,我已經下決心了,勝敗與你們大臣都沒有關係,責任全部由我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