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唇亡齒寒,假途滅虢 (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春秋第六十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600
  二年前,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7年,晉國征伐虢國是采用的“假虞伐虢”方法,這次玩的可是玩的“假途滅虢”,上次是征伐戰,這次是滅國戰。

  上次,晉國滅的是北虢的下陽,這次晉國準備一鍋端的是南虢的上陽,並順帶將虞國一起滅了,“唇亡齒寒”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一個流傳千年,經久不息,產生於這個事件過程中。

  就讓我們看看因此而產生的一連串的:寇不可玩,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玩火自焚,假途滅虢等這一批成語故事的來曆吧。

  晉獻公終於處理完了國內公子們爭太子位置的亂事了。

  但是,效果非常的不好。

  其實,晉獻公並沒有曆史結論描述的那樣狠,被處理的兒子們都是自己的孩子,在他的眼中無非就是:那個親近一些,那個疏遠一些而已。

  爭奪太子的位置,也是君王家庭中,為爭奪繼承人鬥爭的一種生活常態,一直從古至今,延續存在。

  隻有在上一個大王死了以後,才會演變的更加血腥和殘酷,隻要是君王尚且存在,大部分都是明爭暗鬥,除非出現威脅政權的情況,才會出現殺戮。

  所以在晉獻公的心中,要做的隻是找到被廢太子的錯誤,廢掉他就可以,沒想到人家太子申生一根筋,竟然自殺了,這讓局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且重耳和夷吾又逃跑流浪了,一下子三個很有賢能名譽的公子被去掉,當然會在國內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對晉國的政權穩定必然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必須要轉移老百姓的關注焦點,轉移國內的政治注意力。

  一般來說,要想轉移國內老百姓的注意力,很好的辦法就是搞一個大的動作,或者對內,或者對外。對內,基於目前的局勢顯然是不太適合了,那隻有對外了。

  三年前的“假虞伐虢”的軍事行動,搞的非常成功,晉獻公繼續利用這個國外的局麵,是最好的借口。所以,晉獻公開始準備再次的伐虢,而且把握性很大,讓晉國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勝利的喜悅中,也算是為新的太子奚齊創造一個良好的開局。

  所以,晉獻公再次的安排人向虞國借道,準備再次的伐虢。

  這次,虞國的大臣宮之奇真的不幹了,事情總不能一再的發生,上次晉國借道的事情,自己就很不願意,勸阻大王,但是大王貪圖晉國的賄賂,竟然同意借道並且還一起出兵,這是很沒有道理的事情。現在晉國再次的借道,人家晉國的軍隊在虞國的國境內,整天的進行“武裝大遊行”,這真是:板凳上放雞蛋,太危險了。

  所以,宮之奇就給虞國的虞公說:

  “對於晉國來說,虢國是虞國的外麵之國,就好像是內外之不可缺少的必然聯係,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滅亡,晉國的野心不能因此而挑動出來,晉國軍隊是不可以玩弄於掌骨之間的(《左傳》記載:寇不可玩)。

  上一次我們借路,已經很可以了,事情不能一再的發生,俗話說:輔和車相互依存,唇和齒相互依存,嘴唇亡了,沒有擋風的了,牙齒不就寒冷了嗎,這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關係(《左傳》記載: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虞公非常憨厚的說:“晉國和虞國都是同宗,難道他們會害同宗嗎?”

  宮之奇苦笑的拍拍自己的頭,努力的勸阻著說:

  “當年,我們的老祖宗們吳太伯和虞仲,都是周朝大王的兒子,這一點是不錯的,但是吳太伯因為沒有在大王的身邊,沒有繼承周王室王位,而虢國的祖先都是周王室的功臣,現在晉國作為周王室的後代,要滅掉功臣的後代,因此他們對虞國又有什麽可以舍不得的。

  請問大王,你說自己是晉國的宗親,那麽你比起晉國目前開國先王桓叔,武公的後代,又能親到那個地步上,人家可是親族一宗,晉獻公不是也將桓叔和武公一宗的後代都給滅了嗎,這次伐虢,不就是因為虢國收留桓叔和武公的後代而遺留的後患嗎,隻要是威脅到晉獻公的,都會被他無情的滅掉,你在看看現在晉國國內的三公子事件,都說明了這個事情。

  大王,千萬別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是親戚就可以免禍,醒醒吧,我的大王,親父子之間都有殺戮,可況你這個遠房的親戚”。

  虞公真是油鹽不進了,一旦認準這個親戚的關係,進了死胡同,鑽了牛角尖,無法接受別人的好意意見了,見關於親戚的事情說服不了宮之奇,就換一個思路,改說神跡的事情了:

  “宮老弟,我現在向神靈祭祀的祭品,非常的幹淨純潔,我認為,老天爺是會保佑我的。”

  宮之奇,還是聽不懂虞公的內心意思,堅持再要努力一次。

  “大王,別說這些了,神靈所親近的不是清潔的祭品,而是大王的道德,所以說《周書》上寫到:上天不會親近那一個人,而是會親近有道德的人。祭祀的任何祭品的香氣都不會源遠流長,而是人的道德情操才會萬古流芳。

  再說了,我們反過來想想,如果晉國占領了我們的虞國,晉國也進行虔誠的祭祀我們的神靈,同時有發揚愛護百姓的道德,你說我們的神靈受了這樣的祭祀,難道會因為他們是侵略者而吐出來受祭祀的東西嗎?”

  宮之奇再說,就真的發火了,甚至要站起來狠狠的罵一通虞公這個榆木腦袋,但是人家虞公看著宮之奇的著急的樣子,想著兩人一起快樂成長的回憶,當時兒時宮之奇抓青蛙的表情,就像是今天一樣,虞公,哈哈大笑,勸宮之奇別著急,坐下來好好品嚐一下清茶。

  我了個去——,宮之奇心想,告辭,回家。

  宮之奇歸家後,馬上對兒子說:

  “虞國將要滅亡了,隻有忠信和賢明的人,才能做到容留外寇而不遭到禍害,因為貪財而全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這是玩火自焚啊,晉國知道這個情況,在返回的途中肯定會滅了虞國的,虞國今年也不用在舉行祭祀先祖的祭奠了,我們要是不走,肯定會遭到禍害的,我決定全家移民,前往西山這個世外桃源種地務農避禍,走,收拾東西,搬家”。

  宮之奇跑了。

  三個月後。

  魯僖公五年,八月,十七日,晉獻公親自領兵借路虞國前往虢國的上陽,臨行前,晉獻公找到了晉國的算卦大師郭偃,讓他給卜上一卦,過去的人很迷信,幹什麽都要事先算卦,那個年代算卦的可真是一個優秀的職業。

  晉獻公問:“尊敬的大師,我的先祖莊伯和武公,當年在曲沃根據地與晉國正宗對抗的時候,虢國就經常在裏麵興風作浪,和所謂的晉國正宗一起征伐我們,之後又隱匿了我們在誅殺作亂宗室公子流亡者,並因此先後征伐我們晉國兩次,如果不去征伐虢國,那些藏在虢國的流亡者們,總是一個禍亂的根源,你給算算,我們應該在那個月開始進攻虢國?”

  郭偃閉上雙眼,手指掐算,口中念念有詞,一番哼哼之後,突然睜開雙眼等著晉獻公,著實把晉獻公嚇了一跳,但越是這樣,越是令人相信算卦的靈驗,隻聽著郭偃說:

  “丙子清晨旭日升,龍尾交會在其中;君臣同穿威武服,奪取虢旗伏豺虎;鶉鳥飛翔似流星,天策星暗淡不明,流星飛到中天際,虢國滅亡逃救命,南方天際鶉星顯,破敵九十當中見”。

  這是郭偃一口氣唱著說下來的卜辭,晉獻公哪能聽明白了,傻乎乎的看著郭偃,郭偃然後開始微笑起來了,慢慢的給晉獻公解釋這個意思:

  就是說他看見:

  在一個丙子時辰的早晨,象龍尾交會般的雲彩若隱若現的在天空隱藏,大王帶著臣子們身穿威武的軍服,一舉奪取了虢國的戰旗,鶉火星象一隻飛翔的鳥兒一樣,唰——的一聲飛了過去,遠處的天策星晦暗不明,當鶉火星懸在中天的時候,晉國的軍隊大獲全勝,虢國的國君隻有亡命天涯,現在鶉火星剛到南方的天空,離著中天還有一段時間,據此推算,應該在九月底和十月初這一段時間內,出兵更為吉利,也能印證卦象。

  這就等於為晉國征伐虢國吹響戰鬥的號角。

  晉獻公很是高興,重賞給算卦大師一套青銅的算卦鈴鐺,表彰他。

  然後,親自帶著晉軍一鼓作氣的滅了虢國的上陽,虢國至此算是滅國了,虢公醜逃亡到了周王室的京師避難,剩下一點殘存的領地圍繞在周王室周圍,已經不能稱為一個諸侯國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晉獻公敲著得勝鼓返回途中,再次進入虞國,一路邊走,一路邊收複虞國的城邑,到了虞國的國都後,順勢將虞國的虞公和大臣井伯一起都給俘虜了,並且將將兩個人,作為晉獻公女兒嫁給秦穆公的秦穆姬的陪嫁,送到了秦國。

  這個井伯是誰?

  根據《史記》記載:井伯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百裏奚,五羊皮大夫,複興秦國的中興之臣。

  果然,晉國滅掉了虞國後,沒有廢掉虞國的祭祀,而是讓虞國人繼續的祭祀,讓虞國的稅收等全部給了周王室,這樣也就等於讓周王室默許了晉國的行為,晉國一舉順手牽羊的滅掉了兩個諸侯小國,士兵損失基本為零。

  因此《春秋》在記載上用的是:晉人執虞公。的字樣。說明晉國滅掉虞國簡直是太容易了,旅遊途中,順便滅國,為後人留下了“假途滅虢”的笑談故事。

  晉國在“魯僖公時代”終於從一個國際配角,登上了主角的地位,而且一開始,啪——,啪——,啪——,就是三槍(假虞伐虢、信饞殺子、假途滅虢)。槍槍震驚國際政壇,後麵更精彩的故事,一幕幕的上演,但主要都是集中在關於晉獻公死亡以後的王位爭奪賽上,還有那個偉大的流浪者重耳的故事,在次暫且換換腦子,放下不談。

  此時還有兩個重要的角色,分別在同時也在上演精彩的一幕,這就是“齊楚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