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春秋第六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5951
  魯閔公時代,在《春秋》記載中,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時代。也是一個短命的時代。隨著魯莊公的壽終正寢,總算是完成了魯國在進入春秋曆史後,第一個魯國魯君是躺在病床上死亡的“偉業”,但是魯莊公這種正常死亡的狀態,並不能替代他的繼承人生命所終止的狀況。

  魯國,因此由於繼承人的問題,又陷入了腥風血雨之中了。

  在經曆了“魯隱公、魯桓公、魯莊公”三個時代後,這是第四個時代,也是一個短命的時代。在這個階段中,故事主要圍繞“魯國的政變”以及“三桓雛形”的形成,以及“晉國的擴軍”征戰和“衛國失國”的事件等組成,體現了魯國,晉國,衛國三個主流部分的故事。

  通過以上的三個主線路,讓我們了解魯國、晉國、衛國的跌跌宕宕,從而過渡到另一個波瀾壯闊的生活中。

  魯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八月初五,魯莊公於王宮內專門用於養病的寢宮裏麵壽終正寢了。

  那個孟女,即魯莊公的初戀,黨家大小姐生的公子般,在魯莊公四弟季友的扶持下,繼承魯國的王位,成為魯君。

  國喪期間,新繼位的公子般需要為爸爸守靈,也需要重新過渡自己當政的政治環境,按照當時的禮節和規製,公子般沒辦理正規的登基手續,就沒有住在王宮,而且此時的魯王宮裏麵,也不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四周布滿了那些潛在的敵人。

  爸爸魯莊公的正式夫人齊女哀薑,早就私通於魯莊公的親弟弟公子慶父,所以哀薑想扶持慶父接任魯國的君位,繼續當自己的夫人,這是敵人;

  而夫人哀薑的親妹妹叔薑,生的兒子公子開,並沒有順利的繼位,叔薑費盡心機的要讓自己的兒子當國君,這也是自己的敵人。

  此時,公子般的媽媽孟女已經早死。

  不過,就是孟女活著,已經失去了魯莊公寵愛的狀態下,以及她背後政治勢力薄弱的情況下,恐怕也幫不上兒子什麽大忙,公子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四叔季友了。

  二叔慶父和三叔叔牙的宗族勢力,目前因為這次的擁立事件,已經成為了四叔季友的敵人,四周都是凶險,公子般隻能暫時住在姥姥黨氏大院家裏麵,去為爸爸守靈和過渡,也隻有這裏相對安全一切。

  公子般對於外部的防範暫時的安全了,但是他忘記了當年爸爸說的話,那個自己的養馬下人“犖”,因為調戲自己的戀人而受到鞭打的事情(見莊公時代介紹),爸爸當時讓自己殺掉犖,因為這個人很有勇力,這樣的人不能鞭打,要想處理,就直接弄死。

  但是公子般沒有聽。

  所以,在黨家大院裏麵,有一個潛在的殺手存在,這就是北部的隱患沒有考慮到。

  公子般疏忽了,叔叔季友疏忽了。

  也許四叔季友並不知道當年關於犖的小插曲,目前正全力集中在如何順利幫助公子般接管政權的事情上,可沒有安全,怎麽能順利接管,可見安保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一心想奪權的二叔慶父,沒有疏忽這個小插曲。

  現在,就是引爆這個炸彈的最好時機,慶父就秘密的聯絡了犖,許以重金,讓犖記住當年的仇恨,在適當的機會,殺死公子般,那麽無論是哀薑夫人,還是叔薑姨太太,還是他慶父大人和已經死去的叔牙宗族,都會感謝犖的這種大義淩然,英勇無畏,伸張正義的“革命行動”的。

  圉人犖,就是一個養馬的下人,有一身的勇力而已,頭腦很簡單,本身就對公子般鞭打自己的事情懷恨在心,現在還有那麽多的好處擺在麵前,被人一忽悠,腦袋瓜子發蒙了,心想:現在已經不是自己和公子般之間的私人恩怨了,已經上升到了“革命”的偉大高度了,幹!

  可憐的公子般,在繼位當年的冬天十月二日,報應來了,犖找了一個機會,直接將公子般給殺死了,到底是采取什麽手法,曆史沒有記載,我們也不能瞎猜,反正是死了。

  所以說:外部的危險容易防範,內部的危險往往才是最致命的危險,尤其是搞政治,不能居於小節或仁慈而不顧。

  就是公子般當年不忍心殺死犖,也不要放在身邊當貼身警衛了,這是深刻的教訓啊。

  所以公子般甚至還沒有年號,就消亡了,這也是他的政治靠山和勢力太弱的表現。

  擁立公子般的叔叔季友,看到大勢已去,無可奈何了,隻能連夜逃亡了陳國,以避免自己被殺戮。

  慶父利用圉人犖,殺死了公子般後,自己也沒有敢繼位,就擁立了哀薑的妹妹叔薑生的兒子“公子開”為國君,此時叔薑的兒子大約八歲左右,是個小孩,史稱為:魯閔公。

  魯國亂了,一個小孩繼位,慶父又私通於嫂子,局勢一片混亂,大臣們內心惶惶。其實逃跑的老四季友還是非常賢良的,他之所以滅掉了叔牙,主要是按照魯莊公的意思,為了魯國的安定,所采取的手段。總體上來說他並沒有過錯,就是手段有些殘酷了。因此,他雖然逃跑了,但是他的家族並沒有受到傷害,而且勢力一直的存在。

  叔薑知道自己的兒子很小,而且姐姐和慶父私通,姐姐肯定不情願她的地位跌落到自己這個妹妹之下,現在慶父和姐姐已經轉換成最大的威脅,原來共同聯合對抗公子般的利益鏈條,斷裂了,幼君掌管一個國家,沒有政治勢力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問題,就像是風雨飄搖中的一條小船,說翻就翻了。叔薑現在隻有尋求外部勢力的幫助才是王道,雖然慶父擁立的自己的兒子,但是這不過是個權宜之計,一個小孩隨時都有危險,慶父是不能依靠的,魯國國內的勢力局麵不清楚,隻能依靠其他的政治勢力,思來想去,還是要依靠季友那一派的勢力,這才是一個更好的方案。

  於是,在魯莊公死後的第二年,六月,安葬完魯莊公後,叔薑就積極的與齊國進行聯係,並約定在八月與齊侯會盟,小孩子魯閔公,親自前往“落姑”與齊侯在見麵。

  魯閔公和齊桓公是外甥和舅舅的關係,一見舅舅齊桓公的麵,魯閔公就拉著齊桓公的衣袖,悄悄的落淚。

  齊桓公一看就問:“怎麽回事兒?”

  別看魯閔公小,但是很懂事,就如實說了魯國的這段政變的事件,尤其是說了大媽哀薑和慶父私通,自己和媽媽叔薑忍聲吞氣,就是這兩個人的傀儡,不知道哪一天,就再也見不到親舅舅了,所以就傷心的落淚了。

  這讓舅舅齊桓公感到很是憤怒,就問魯閔公:

  “現在魯國到底誰是最賢能的人,我讓他來扶持你們母子二人。”

  魯閔公說:“還是四叔季友最賢能,他沒有過錯,就是害怕受到迫害才跑到陳國了,希望舅舅能出麵幫助自己,讓季友回來。”

  齊桓公是諸侯的霸主,說話很有分量,現在代表魯國的小外甥哀求自己,也是日後讓魯國居於齊國之下的契機,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大局上,都對齊國有利。就答應了魯閔公的要求,連忙派人前往陳國召喚季友回魯國扶持魯閔公,得到了舅舅齊桓公的支持後,魯閔公為了表示對季友的尊重,魯閔公連國都沒回,直接到了魯國的“郎地”等候叔叔季友,然後一起帶著季友回了魯國。

  小孩子在媽媽的教導下,很聰明。

  當年的冬天,齊桓公還是不放心,就派了仲孫湫到魯國進行慰問,名義上是沉痛吊念魯莊公的逝世,實際上就是觀察和幫助魯閔公安定朝綱,這也是宣誓一種齊國的態度,告訴魯國國內,人家齊國大哥很關心魯國的情況,誰敢搗亂?這是政治上的一種支持行為。

  仲孫湫回國後,齊桓公就問魯國的情況。

  仲孫湫搖著頭說:“孤兒寡母的很可憐,現在慶父的勢力很大,而且虎視眈眈王位,我看“不除慶父,魯難未已”。這就是這個成語的出典之處,意思是不清除製造禍亂的禍首,國家是不能得到安定的。”

  齊桓公就問:“怎樣才能除掉慶父?”

  仲孫湫其實也沒有很好的辦法,隻好一番正經的說:“我看多行不義必自斃,現在魯國的禍患還沒有結束,我們隻能等著瞧了。”

  齊桓公一聽局麵是這個樣子,霸主的雄心就升起來了,於是接著問:“這樣說,是不是我們可以攻取魯國?”所以說,即便是親舅舅也未必一定是完全真心幫助自己的。

  仲孫湫一聽,下了一跳,剛才自己隨意的答複竟然引起了大王的雄心,這可不好,以後人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挑撥大王占領魯國,趕快收住這個話題:

  “大王,這不可以,現在魯國還是周王室分封的正宗姬姓諸侯國,身份很高,而且人家也遵守周禮道德,就是因為人家出事了,你就去滅人家,好說不好聽,以後誰敢服從你,所以不行,不能這樣搞。你應該,努力的幫助魯國渡過這次的災難,這才是稱霸的宗旨。”

  齊桓公這才放下了剛升起的野心。

  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

  果不然,魯國又出大事了。

  當年,魯閔公的老師仗著教育王室公子的地位,霸占了一個叫卜齮(yi)的魯國大夫田地,當時人家投訴到魯閔公那裏,而還在做公子的魯閔公,並沒有過問這件事,明顯有些偏袒自己的老師,就打了個哈哈,說自己也管不了,還是讓他忍讓自己的老師,於是這就種下的仇恨的種子。

  現在魯閔公已經當上了國君,這個事情,卜齮就想再提出來,讓國君給補償一下,也就算了,但是小孩畢竟是沒有政治頭腦,心裏想,這兩天正在忙活我爸爸的祭奠大典,還有如何穩住剛繼位的江山,哪有閑工夫,你提這些陳芝麻亂穀子幹什麽,等等再說。

  所以卜齮據十分的氣憤,房地產平白無故的被霸占了,這是多少錢啊!按照上漲的態勢,又是幾萬兩銀子沒有了。不行,不能這樣算完了,你魯閔公繼位是大事,但是我們房產被侵奪也是大事,必須要有個交代。

  卜齮就想到了慶父,因為慶父是扶持魯閔公上台的,所以應該找他說理,讓他勸勸國君也是可以的,就到了慶父那裏訴說了事情的經過。

  這一陣子,慶父的日子也不好過,自己扶持了侄子上位,原本想掌控朝政,誰知道在齊國的幫助下竟然將四弟季友迎回來了,這樣下去,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自己和哀薑私通,嫂子早就有讓我當國君的意思,是我很夠意思,才承續了大哥兒子的子續,沒有奪位,看來這樣還是不行,還是自己當國君更好,要找個機會,把小侄子弄下來。

  卜齮的事情就是一個機會。

  你看慶父多麽會利用這些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開始利用圉人犖殺死了公子般,這次又要利用卜齮去搞魯閔公了。

  於是,慶父就耐心的做卜齮的思想工作,訴說了魯閔公這個小孩子的霸道,不懂道理,護犢子等等,而且承諾說隻要是他能夠弄死魯閔公,他的房地產問題,馬上就給解決。

  陰謀,就這樣又撒下了一張大網。

  魯閔公總歸是個孩子,整天待在王宮裏麵也沒有意思,所以經常偷著溜出去遊玩,卜齮和慶父一拍即合,馬上安排殺手,偵查國君的行動路線,跟蹤埋伏,果然找到了機會,在一次魯閔公私下到魯武公宗廟旁邊的大門外打鳥的時候,派殺手將魯閔公殺死了。

  小大王,屁股還沒有坐熱王位,也死了。

  這兩年,魯莊公的兩個兒子,已經先後被慶父給搞死了。

  季友一看,沒有辦法了,就隻好親自到邾國,再將魯閔公的弟弟魯僖公從邾國迎接了回來,慶父一看不好,自己這次算是惹了大禍了,自己當國君的想法,顯然是不可能了,再等到季友把魯僖公接回來,自己肯定會被殺頭的,跑吧,就跑到了莒國。

  季友迎立魯僖公回國繼位。

  魯僖公與魯閔公的關係不太明確,二種可能,一種是魯閔公的弟弟,一種是魯閔公的庶出哥哥,反正也是魯莊公的種。魯僖公的媽媽是魯莊公的小妾成風,當年成風知道算卦的說季友很厲害,所以就把兒子托給了季友輔佐教育,誰知道真的最後成了魯國的國君。

  新的國君上位,肯定要處理魯閔公被殺這個嚴重的事件,按照線索,一步步追查,又是老虎凳,又是抽鞭子,很快就知道幕後的慶父了,此時慶父做賊心虛的跑到了莒國,這可是國家的禍害,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追回來,魯國不惜重金,前往莒國進行要求,讓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否則兩國兵戎相見。莒國本身就是夾在齊國和魯國之間的小國家,一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不能包庇殺人犯,於是就派人押解著慶父回魯國。

  慶父知道自己惹了大禍,回國基本就是死路一條,在回國的路上走到了密地的時候,竟然碰上了出使別國的魯國另一個叫“魚”的公子。於是,慶父就就讓公子魚先回魯國給捎個話,哀求季友和魯僖公放過自己,他願意當牛當馬一輩子,隻要留他一條小命。

  慶父就停留在“密地”等候公子魚的消息。

  這也太天真了。

  但是慶父卻一直的翹首以盼,苦苦等待,一般來說:門外有人前來,如果注意傾聽,都是先聽到腳步聲,可是這次,慶父聽到的不是公子魚回來的腳步聲,而是哭聲——

  慶父聽到公子魚回來還沒進門的哭聲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請求沒有得到允許,於是還沒有等到公子魚進門,就放聲大哭,後悔莫及的說:

  “我聽到了公子魚的哭聲了,這是未得到允許,他在為我哭喪啊!幹脆我也不見他了,自殺吧。”

  一根繩子,命斷黃泉。

  慶父死了,他禍害了二條公子的人命。

  慶父殺死魯閔公的事情,在發生前,哀薑就是知道的,她也真夠狠的,自己親妹妹的孩子,為了慶父這個小叔子,竟然裝作不知道,而且還參與密謀,想讓情人慶父當國君,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如果女人犯起狠來,更歹毒。

  慶父一跑,自然哀薑也知道不好了,跟著也跑了,但是不能和小叔子跑到一起,那就太難聽了,幹脆,跑到邾國吧,正好邾國把新國君送回了魯國,我就去邾國繼續避難,也許有機會讓邾國給說說情,再回到魯國也未可知。

  魯國新任的國君魯僖公上位後,馬上就向齊國進行了通報,而且很委婉的提出了哀薑的醜事,齊桓公一聽心裏非常生氣,外甥被大姨給害死了,以後我們齊國和魯國再怎麽聯姻,上一次文薑害死了魯桓公,這一次哀薑又害死了二個魯君,齊國的美女的名聲都讓他們給敗壞了。

  魯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秋天,七月二十六日,春秋記載:夫人薑氏薨於夷,齊人以歸。

  也就是說,齊桓公聽了魯僖公的告狀後,馬上派人到邾國把哀薑殺掉,並把屍體送還魯國,讓他們看著處理。其實按照《左傳》的說法,這是不符合禮製的,因為女子古時候有“三從之義”,就是指: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也就是說,當哀薑嫁給了魯國後,如果在丈夫家有罪需要懲罰,也應該是魯國的事情,不應該由娘家齊國給擅自處理了,這是不符合禮製的。

  美女哀薑,被自己娘家人抓住,殺死了。

  當屍體送回魯國的時候,魯僖公也感到有些憂傷,總歸是一個美麗的女人,這樣吧,既然死了,就和魯莊公安葬一起吧,畢竟他是魯莊公的正室夫人。

  考慮到慶父畢竟也是公子出身,就讓他的後人改稱為:孟孫氏。

  季友功勞非常大,他的後人就是季孫氏。

  加上之前死的叔牙後代,叔孫氏。

  魯國的季、孟、叔三家大族的老祖宗就是這樣來的,三桓形成了,不過此時他們並沒有達到專權的地步,隻能是貴族體係中的大宗人家,後來慢慢的經過不停的培育和轉化,到春秋末年的時候,三桓控製了魯國的朝政,就是大聖人孔子,也被玩弄於掌骨之中。

  這也就是“魯閔公”的短暫時代,一口氣就可以將開始和結束交代清楚,不過這都是從魯國的角度看問題,在這短暫的二年之中,還有兩個國家,發生了有意思的故事,這就是衛國和晉國,一個是荒淫失國,一個是雄武有力,這就是說明一個在下坡,另一個在發展中上坡,諸侯們就是這樣的此消彼長,發展無窮。

  還是先說壞了,荒淫失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