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伐申滅鄧”楚外甥幹掉親舅舅 (魯莊公六年,前688年,春秋第三十五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2857
  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開始決定出兵伐申。

  這一年中,中原諸侯國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北方衛國的衛惠公在齊襄公的幫助下打回了衛國,殺死了左、右公子及趕跑了國君黔牟,順利的複辟成功。

  同時,再就是南方的“楚王伐申”的事件。

  申國,是東周王室最南邊的一個親戚國家,第一代國君是當年周宣王的母舅,也是周幽王的舅爺爺,所以申國分封在現在的河南南陽地區,也等於是替周王室把守南大門,其位置阻擋在楚國進軍中原的麵前。

  對於楚國來說,申國就是個前進途中的釘子。

  目前,因為曆史資料的缺失,無法判斷楚國這次伐申的借口是什麽?但根據楚國的發展總國策,現在我們判斷為:楚文王伐申,就是吹響了進軍中原的號角,這個大的方向,自然是不會有錯的。

  但是,橫在楚國和申國的之間,還有一個鄧國,(楚文王母親鄧曼和自己親舅舅的國家),當然還有一個處在側翼的隨國,隻有繞過這兩個國家的領地,才能順利的去征伐申國。

  這樣的地理位置,讓楚文王就麵臨一個擔心,如果這兩個國家覺察到楚國的野心,很可能會受到這兩個國家的側麵進攻,一旦這個局麵出現,楚國必然會首尾不顧,前後受到夾擊。

  因此,楚國在楚文王繼位的第二年,就出兵伐申,恐怕還有別的借口。要不,實在是很難讓這兩個國家理解和認可。

  當然,還有消息靈通人士這樣分析:很可能,是因為楚文王自己的老師是申國的貴族,找個借口,為老師回國執政創造機會,也是未可知的理由吧。

  反正,此時申國已經被楚國的狙擊槍瞄上了。

  申國,雖然來源可謂是曆史悠久,但實際建國還是比較晚的,是在周宣王時代分封建國的,當時分封建國的還有鄭國。周宣王死後自己的兒子周幽王繼位,王後就是申國的公主,誰知道周幽王愛上了褒姒美女,然後就廢掉了申國的王後,樹立褒姒為王後,曆史上還有一段“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於是息國的國君,組織犬戎征伐周王室,滅了西周,重新立了自己的外甥周平王上位,導致周王室東遷,是為東周。

  曆史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隨著考古和學術研究的進展,有一些原本我們認為已成曆史定論的東西,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

  據2012年發現的《清華簡》記載:所謂後人津津樂道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並不真實,是周幽王帶兵主動進攻自己被廢掉的王後的國家,即申國。申侯組織犬戎抵抗而打敗了周幽王,因此而導致的西周滅國。而不是申國主動進攻周王室,這基本符合當時的曆史環境觀念的。

  申國再厲害,也不能因為周王廢掉了自己的女兒,就把周王室給滅了吧,那些其他的諸侯難道就沒有一點反應,根據各諸侯國的弑君事件結果來看,凡是“弑君”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的,可是申侯在東周開始的“弑君”行動,難道就是因為其在朝廷的身份地位很高,而得到了各諸侯的認可?恐怕事情遠沒有這樣的簡單。

  申國的公主還嫁給過鄭國的第二代國君鄭武公,就是本書開篇故事中“鄭莊王克段於焉”故事中的武薑媽媽。也是之後,在這個階段複位的鄭厲公的親奶奶。

  這應該才是曆史的真相吧。

  反正,楚文王要征伐申國了,而且是帶著小弟巴國一起伐申。

  剛才講過,楚國進軍申國必須要經過鄧國,即楚文王媽媽鄧曼的母國,所以楚文王自然要拜訪自己的舅舅了,鄧國的國君鄧祁侯一看,外甥帶兵路過自己的國家,心裏雖然不太高興,但是畢竟這是自己的親外甥,禮節還是要有一些的,於是擺開了國家級別的宴會,招待楚文王,大家喝的非常高興。

  酒席期間,估計鄧國的國君鄧祁侯也勸阻自己的外甥,不要“興兵尚武,要愛好和平”等等之類的意見,但是楚文王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嘻嘻哈哈,輕描淡寫的一番的推辭。

  此時鄧國的三個大夫,也是鄧祁侯的外甥,一個叫騅,一個叫聃,還有一個叫養,稱為:鵻甥、聃甥、養甥,三個人看著楚文王一副高傲的樣子,以及他這次過境的目的,就勸鄧祁侯借著酒席,直接殺了楚文王。

  鄧祁侯一聽,考慮了半天,還是不同意,說:“楚文王和你們一樣,都是我的外甥,舅舅殺外甥,不能這樣做啊”,就連連的搖頭。

  三個外甥說:“大王,你不要太仁慈了,以後滅亡我們鄧國的就是這個人,如果現在不趁早弄死他,之後必然會被他弄死我們的,下決心吧!”

  其實,這三個外甥的主意真是個餿主意,他們隻是從事情的表麵上看問題,此時楚文王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國家,你把人家的國君給弄死了,馬上楚國會重新立一個新君,而且會舉國討伐鄧國的,那樣鄧國死的更快。

  這就好像一個強國的總統,路過你的國家,你把人家的總統給弄死了,難道這個強國就不會侵略你了,我看,有了這個借口,你死的更慘。

  鄧祁侯難道就不知道楚國強盛和野心嗎?

  所以,鄧祁侯站在國家元首的角度上,回答了這三個魯莽的外甥:

  “親愛的外甥們,你們都是一家人,我們要有愛心,要和平,做舅舅的把外甥殺死,所有的人都會唾棄我的,誰還敢跟著我搞革命?你們也是外甥,難道你們就不害怕。

  再說了,以後真的楚國滅掉我,我可能還有流亡或者生存的機會,如果這次殺了楚文王,恐怕我死無葬身之地了。”

  三個外甥很著急:

  “大王,如果不聽我們的建議,以後國家就沒有了,到那時大王你到哪裏去收取糧食和祭祀的牛羊?”

  鄧祁侯搖搖頭,最終還是沒有答應著三個人。

  你想,在一個歡樂的宴會上,本來大家都和和美美,突然主持宴會的主人出去了,陪同的三個表兄弟也出去了,把楚文王自己晾在酒席上,很長時間才回來。然後大家回來後的表情都不自然了,楚文王也不是個傻瓜,心裏就猜出有什麽問題了,但是沒有說什麽。

  臨別前,楚文王馬上安排高級間諜查詢事情的原因。

  楚國征伐申國非常順利,直接將申國滅掉,安排老師前來上任,並改了申國的名稱為“宛”,成為楚國的一個特定的行政區。

  第二年,打了勝仗得勝回來的路上,楚文王接到了高級間諜的信息,知道了三個外甥的陰謀,就非常的生氣,其實楚國和鄧國還是有個曆史的糾結沒有處理完,那就是當年巴國和楚國派了“經濟考察觀察團”前往鄧國時,被鄧國邊境的強盜全部給殺死的事情,雖然說楚國隨後出兵戰敗了鄧國,並搶了楚文王的媽媽鄧曼回來,但是鄧國的這次密謀行為,又讓楚文王想起了這個往事,兩個事情合在一起,正好兵不卸甲順,又是順路,還是得勝之師,真是方便的很,所以便征伐鄧國。

  此時,我們應該明白了,楚文王是征伐,也就是說是:象征性的進行了“武裝軍事大威脅”行動,並沒有實際的進行接觸戰鬥,這主要是為了聲討三個外甥要想謀害自己的“惡劣陰謀”行為。

  所以征伐的鄧國的事情也就很順利,波瀾不驚。

  但是我們要知道,此時的鄧國並沒有被楚國滅掉,隻是被象征性的征伐了。鄧國真正被滅掉的那一天,而是等到了魯莊公十六年,也就是在這次事件的十年以後,楚國才再次的出兵攻打鄧國,正式的滅掉了鄧國,這裏麵有十年的時間差距。

  隻不過,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後人都省略的這十年,而是直接說“伐申滅鄧”。

  鄧國真正被楚國滅亡的那一年,也正是齊桓公開始稱霸的第二年。這就是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