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兄弟爭位的“超級競速賽”( 魯莊公九年,公元前685年,春秋第三十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3674
  齊國自“弑君者”公孫無知被殺後,國內處於無君狀態。

  到底誰來繼承齊國的君位?

  此時,齊國最有力的候選公子中有兩個人:一個是率先跑到莒國的公子小白,目前由大臣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的生母是衛國公主,也就是說他有莒國和衛國的政治背景,而且朝廷內也有支持他的派別,以“高氏和國氏”為小白一黨,可謂是內外兼修。

  另一個是公子糾,由大名鼎鼎的管仲和召忽輔佐,生母是魯國公主,那肯定是有魯國的背景靠山,年齡又長於小白,朝廷內同樣也有很多支持公子糾一黨的大臣。

  這兩個人都是最佳人選,剩下的就看“命”了。

  齊國期初是想立公子糾為國君。

  於是,在公子糾一黨的大臣支持下,當公孫無知被殺後,公子糾一黨的大臣,動作很快,馬上派人到魯國的“暨地”與魯莊公會盟,研究關於迎接公子糾回齊國當國君的事情。

  根據當時周禮的製度,如果是大夫和國君會盟,要聽國君的,而此時齊國沒有國君,因此要聽魯國國君的安排。魯國一看事情已經成為定局,也就不緊不慢的開始安排公子糾回國繼位的事情了。

  但是,齊國國內的政治鬥爭並沒有停歇。

  傾向於公子小白的大臣們,還是希望小白回來繼位,所以在此期間,公子小白的內應高氏和國氏,就偷偷的派人暗地裏告訴公子小白,讓他趕快的放下所有的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回國,這樣就能造成既事實的狀態。

  一切取決於時間和速度。

  (1)一路狂奔的齊小白

  公子小白太聰明了,他知道這是人生一次重大轉折和機遇,什麽別墅?什麽美女?還有那些古玩字畫?以及裝模作樣的書籍和財物?全都不要了。

  速度,速度!

  隻要他能提前跑回齊國,一切都會重新擁有的。

  當然,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魯國也從齊國的公子糾一黨處得知這個信息後,也是大吃一驚。

  魯莊公馬上鋪開軍事地圖,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處於魯國的東北方向,距離齊國自然比魯國近很多,那時候沒有飛機,也沒有汽車,隻有馬力,而且各國最大的馬力,也就是四匹馬拉車的四個馬力。當時的全世界都一樣,不可能搞出個雙缸十二馬力的高級馬車,要是多套上幾匹馬,那就不是快,而是亂了。

  因此,大家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距離不一樣。

  這可把魯莊公愁壞了,皺著眉頭,一個勁地搖頭。

  公子糾也是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他和魯莊公說:

  “大外甥,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就連夜跑,不吃飯、不睡覺了。”

  魯莊公看著了這個舅舅一眼,心想:連夜跑,你以為,你的馬就不睡覺了,你的隨從怎麽辦,你的馬不吃草,難道燒油?

  魯莊公看著公子糾不說話了。

  旁邊的管仲很聰明,就說:

  “這樣吧,我先帶著一隊人馬前往莒國通往齊國的道路上,堵住公子小白的車隊,這樣從魯國到莒國的距離就很近了,我們可以搶先,然後公子糾再和魯國軍隊一起快速行進,就必然能搶先進入齊國。”

  魯莊公和公子糾哈哈大笑,連聲讚揚管仲的良策,並馬上安排一隊輕裝人馬跟著管仲出發,前往圍堵公子小白。同時,魯國軍隊保衛著公子糾快速前往齊國。

  於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之間,就展開了在“春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的“超級競速賽跑”的大比賽,這次獲勝的,可不單純是獎杯和獎金,而是國君的位子,這也可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以比賽勝負結果當君王的“超級拉力賽”了。

  隻不過,這次比賽中,公子糾一方有作弊的嫌疑,因為管仲出了個餿主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算是抵消一下距離上的優略差距吧,也算是公平競賽。

  管仲確實很聰明,但是往往聰明人,也會被自己的聰明所耽誤,因為——

  管仲確實的帶著人馬堵到了公子小白的快速奔馳的車隊,當兩隊碰頭時,管仲就要求公子小白的車隊停下來,管仲需要向小白大哥匯報工作。不但是今年的,還有去年的總結,甚至於關於對目前齊國局勢的分析,大約報告需要五個小時左右。

  鮑叔牙也在公子小白的車隊裏麵,見到老朋友管仲,很是高興,主動的上前詢問情況,他知道管仲滿腦子都是壞主意,以前兩個人在齊國一起鬼混喝酒的時候,被管仲一忽悠,基本都是鮑叔牙掏錢,但是鮑叔牙確實佩服管仲的智謀。因此,當聽到管仲的要求後,鮑叔牙心裏哈哈大笑,於是很嚴肅的說:

  “老管,你說的很對,確實需要進行研究當前的局勢,這樣吧,我過去給公子小白說說,然後我們找個地方,一起討論國際形式,順便也談談我們流亡期間的風流韻事,怎樣?”

  管仲一聽很高興,鮑叔牙又中計了。

  隻要雙方能坐下來,什麽五個小時,我們接著就可以搞“篝火晚會”了,你們想走,明天再說吧!於是就點頭讓鮑叔牙給公子小白匯報,他站在自己車上,遠遠的看著鮑叔牙回到公子小白的身邊。

  鮑叔牙回到公子小白的身邊,說:

  “壞了,公子,目前看來我們回齊的消息走漏了,管仲一直在公子糾身邊,此時找到我們要匯報工作,肯定是想拖住我們,然後讓公子糾趕到我們前麵,什麽回報,都是胡說八道。”

  公子小白很著急,看著鮑叔牙問:

  “怎麽辦?老鮑,要不我們衝過去,他敢擋路,我們就和他們拚?”

  鮑叔牙也不是一般的人物,隻能說僅次於管仲而已,連忙搖頭說:

  “不妥,這樣混戰,還是等於中了管仲的計策,我看這樣吧,我就說公子同意和他商談工作,分散他的精力。

  然後,你看到大路讓出來後,就帶人衝過去,不要管我了,衝過去,就加油跑,我會慢慢的找你們的。”

  公子小白關心的說:

  “那這樣,會不會,惹惱管仲把你給殺了?”

  鮑叔牙哈哈大笑:

  “不會的,管仲和我是好朋友,我們之間有個約定,等以後再和你說。

  再說,你跑了,他殺我也沒有任何意義啊,他留著我還要管我吃喝,這個吝嗇鬼,肯定會放了我的,放心吧,我未來的元首。”

  鮑叔牙安排完了一係列的工作後,就驅車來到了管仲的身邊,管仲一看鮑叔牙自己過來了,就疑問道:

  “公子怎麽沒過來?”

  鮑叔牙說:

  “我和公子說了你的意見,公子非常的高興,他說你是齊國的賢良之臣,風塵卜卜的來匯報工作,十分辛苦,公子不能慢待了你,因此要換一下衣服,並準備美酒和你一起搞個歡樂的路邊宴會,一會兒,公子就過來了。”

  管仲哈哈大笑。

  鮑叔牙接著說:

  “這樣吧,你看今天的天氣很好,萬裏無雲,我們先到旁邊的那個高地上,準備會場,迎接公子,也體現出你管仲的禮貌和賢良。”

  然後就掉頭向旁邊的高地驅車過去,管仲也不好說什麽,隻好掉轉車頭跟著鮑叔牙,但是用眼色示意旁邊的衛隊,注意公子車隊的動向,兩人在高地上迎著微風,愜意的等著公子小白。

  此時,公子小白一看管仲的馬車離開了大路,路旁就是十幾個衛隊人馬,於是便開始驅動自己的車隊,行動起來了。

  路旁,管仲的衛隊小隊長,看著公子小白的車隊開始向這邊走過來,開始很慢,但是速度越來越快,離著他們有十幾丈的時候,公子小白的車夫猛抽拉車的馬匹,公子小白的車隊高速運轉起來了,此時衛隊長才發覺不好,連聲向高地上的管仲大喊:

  “管先生,不好,公子要跑——”

  管仲此時也發現了事情的不對頭,看著哈哈大笑的鮑叔牙,頓時明白是怎麽回事兒了,心中一著急,驅車向前走了幾步後,抽出弓箭,嗖——,一箭射出。

  箭,是奔著公子小白射去的,鮑叔牙看到管仲的抽箭動作,也急紅了眼,驅車撞擊管仲的車輛,哢嚓,兩車發生了輕微的交通事故碰撞。

  “嗖——”和“哢嚓——”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但是,“嗖”,是一個字,“哢嚓”,是兩個字,自然要慢一點了。

  管仲射向公子小白的箭受到微弱的影響,發箭時移動了一毫米,在百米外就是二十五厘米,隻聽見“璫——”的一聲,弓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部,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上,但是車子並沒有停,繼續拉著公子小白向前麵衝去。管仲站在車上目不轉睛的凝視著公子小白的車輛,隻聽見跟隨小白的所有人,都驚恐的大叫:公子中箭了!

  遠遠的望去,公子小白再也沒有從車子裏麵站起來,黃土滾滾,直到淹沒的管仲的視線。

  鮑叔牙勃然大怒,拔出佩劍向管仲罵道:

  “你這個負心賊,如此狠毒,竟然用弓箭射向我的主公,看我不殺了你——”

  兩旁的衛士,也同時拔劍把鮑叔牙的車子圍起來了。

  管仲負疚的看著鮑叔牙,微微一笑:

  “鮑大哥,鮑大哥啊,別來無恙,我用計謀堵住你的主公,你不是也用計謀哄騙我嗎,如果我辦不成這個事,回去我也是個死,我們是好朋友,那時私事,今天我們辦的是公事,這怎麽能一樣?”

  鮑叔牙搖搖頭,滿含熱淚,說:

  “好,我不殺你,但是我可以為主公盡忠。說罷就要自刎。”

  管仲哈哈大笑:

  “鮑叔牙,住手,你忠於主公,我佩服你,但是你別忘了,在你的主公之上還有君王,那才是大忠。我們公子不日就要回齊國繼位了,他繼位後,就是你的君王,你應該忠於自己的君王才對。況且你如果忠於自己的主公,也要給主公收屍安葬後,再尋短見。”

  鮑叔牙愣在那裏了,管仲說的對。

  恨恨的說:

  “好,待我為主公收屍後,再自刎於墓前。”

  管仲說:

  “作為做兄弟,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公事我辦完了,剩下的就是私情,回去後,我隻要聽說你自刎與墓前,我也到你主公墓前自刎,陪你殉主,以成我們兄弟之情,就此別過。”

  管仲帶著人馬奔馳而去,隻剩下鮑叔牙愣愣的站在高崗上。

  公子小白死了沒有?

  對,沒有——

  因為,你聽到的是一聲“璫——”

  由於鮑叔牙臨危的幹擾管仲射箭,讓弓箭偏離了一點點,璫,的一聲,射在公子小白的腰帶的玉帶勾上,公子小白順勢大叫一聲,跌倒在車子裏麵。其實,他也是驚出一身冷汗,四肢無力,在高速奔跑的馬車上,根本就站不起來,就是這個很自然的情況,卻救了自己一命。

  當然,周圍隨從的驚呼,加上鮑叔牙悲憤的狀態,都給管仲造成了極大的錯覺,因為周圍的這些人都是真情的表露,而不是演戲,就更能讓別人深信不疑。

  一切的機緣,造成了錯誤的判斷。

  所以說,管仲是聰明人,但是也被聰明所欺騙了。

  管仲帶隊返回了公子糾和魯國軍隊的隊伍後,就眉飛色舞的向公子糾說了公子小白被他射死的經過,在當時那個年代裏麵,文臣武將都是十分精通射箭技藝的,管仲作為有名的文臣,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也精通射箭,比如孔子的六學中就有“射”學,就是射箭,長距離狙擊技能。

  聽到管仲的匯報,公子糾也很高興,終於放下了心,前幾天瘋狂跋涉的疲勞也就顯現出來了,既然競爭對手已經死了,那我們就不必那麽急著趕路了,先紮營休息一天,洗洗澡,喝喝酒,放鬆一下我們緊張的小心髒,順便給管仲慶個功。

  公子糾原本“六七十邁”的競賽速度,頓時變成了“二三十邁。”

  而裝死的公子小白的競賽速度,從原來的“六七十邁”,變成了“七八十邁”,近乎於瘋狂了。

  於是,公子小白順利的搶先進入齊國首都,並在上卿大夫高氏和國氏輔佐下,順利的登上了齊國國君的位置,後來被人稱為:齊桓公。

  這就是以後風靡世界的“春秋五霸”之首,薑小白,或叫做齊小白都行,如果你願意,叫做“齊薑小白”也行,反正“薑”是他的姓,“齊”是他的國,以姓或以國稱呼他都可以,為了方便,我們就稱他為齊桓公,當然這個稱呼,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他死了以後,才能這樣稱呼的。

  (2)公子糾之死

  悲憤萬分趕著回來準備為齊桓公收屍的鮑叔牙,剛趕到齊國首都城門,就聽到這個消息了,頓時天旋地轉,大悲大喜之後,竟然暈倒在車上了。

  玩的就是心跳啊。

  當鮑叔牙被人送到齊國王宮後,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

  “趕快派使者通知前來的魯國軍隊,新君齊薑小白剛登基上位,隻是準備好了軍隊,還沒來得及準備美酒佳釀,因此不能招待魯國的軍隊,請魯軍暫時回國,待到準備好後,再請魯君過來喝喜酒。”

  齊桓公還沉寂在剛登基的歡樂中,聽到鮑叔牙這樣說,心裏馬上明白了鮑叔牙的意思,十分感激的看著鮑叔牙說:

  “快——,快——,讓鮑叔牙到我的後宮歇息,可把我的愛卿給累死了。”

  然後,派人打著齊國正規的旗號,前往魯國與齊國的大路上截住魯軍,傳達了齊桓公的意思。魯軍一看傻眼了,公子糾一下子跌坐在車上,連連搖頭,管仲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跑過來再次問了一遍,心中暗暗叫苦。

  此時的魯軍雖然是打著征伐齊國的口號出兵的,但是並沒有做好真的打仗準備,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護送公子糾,原本就是一趟美差,都是輕裝部隊,而其而且人馬也不多,如果繼續進軍必然遭到齊國的抵抗,沒有勝算,於是便灰溜溜的帶著公子糾回國了。

  公子糾真是悔青了腸子。

  當年七月,齊桓公安葬了被殺的齊襄公,場麵宏大,齊桓公一幅悲傷欲絕的樣子,痛哭大哥的死亡,就像是當年他爸爸齊禧公死了一樣的難過。眾位大臣一看,這個小白公子真是有兩把刷子,政治敏銳度很高,齊桓公的位置也就安定下來了。

  再說,回到魯國的魯軍,把情況給魯莊公一匯報,魯莊公氣得七竅生煙,原本的如意算盤都被打破了,自己這些年培養的公子糾,就這樣成為了“流亡人士”,他的身份變了,價值就不一樣了,真是心有不甘。魯莊公也對公子糾的大意,感到十分的惱怒,看著灰溜溜的公子糾,魯莊公什麽也沒說,拂袖回到了後宮,把公子糾和管仲等人晾在那裏了。

  魯莊公回到後宮思來想去,雖然生氣,但是不舍氣,怎麽說,機會還是有的,再爭取一下吧,趁著齊桓公剛上位,還沒有坐穩位置,也許能夠反轉局勢也是未可知的。

  正好,利用當年自己爸爸魯桓公被齊襄公殺死的事情,再加上這次為他大操大辦喪禮的借口,帶著公子糾出兵征伐齊國,打下來,再輔佐公子糾上位,讓他成為自己魯國的傀儡國君。

  魯莊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秋,魯國正式帶兵征伐齊國,到了乾時(現臨淄桓台縣舊城地區的黑水河),兩軍布開戰陣,開始決戰。

  這是齊桓公上位的第一戰,也是決定齊桓公生死的一戰,就國君來說,其在位期間的征戰,可能不會必然的決定國君的生死,但是對於剛上位的國君來說,爭位之戰就是生死之戰,對於齊桓公來說,這是不能輸的一場戰役。

  魯國之前帶著公子糾以伐齊名義的軍事行動,當時並沒有新君在位,是爭奪王位的家事因素成分居多,是處理內部的事情。而現在一旦齊桓公上位後,齊國有了國君,魯國再來征伐,就是兩國之間的國事,性質完全發生了變化。

  齊桓公自然知道這些,於是軍事動員很充分,封賞勝利很優厚,並派出自己最信任的鮑叔牙帶隊。而魯軍本身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勞師遠征,為別的國家王位爭奪拚殺,總歸是與保衛祖國的戰鬥不一樣。

  因此,戰無決心,兵無死心,師有疲心。

  齊國和魯國,在此期間為了王位的爭奪問題,一共打過兩仗,這是第一仗,之後的齊國伐魯報複戰的“長勺之戰”,是第二仗。可是,結果完全不同,按照時間維度來說,基本都是同一個時間階段,實力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結果卻不一樣,這裏麵的道理很深。

  先說這第一仗“乾時之戰”:

  兩軍擺開陣勢後,齊國軍隊個個戰鬥意誌充沛,都想在新大王麵前立下新功,得到豐厚的賞賜,而且是以逸待勞,率先就發動的進攻。

  魯莊公帶領的魯軍剛擺開陣勢,魯莊公以為雙方總得先交流一下,陣前怎麽也得聲討一下薑小白,擺擺自己魯軍的道理,然後把公子糾推出來。因為說理,才是魯國的強項,他們有周王室的法律規章和正統的道義。

  可是,誰知道以薑太公起家的齊國軍隊,不和你說理,瘋狂的發起了進攻,這一下子讓魯軍受不了了,一場自認為是正義的戰鬥,怎麽樣也要擺擺樣子,甩甩陣型,吆喝幾聲,這些齊國的瘋子,竟然不顧軍禮禮治,突然襲擊,於是魯國陣形大亂。

  魯莊公乘坐的戰車,頓時成了齊軍集中攻擊的目標,魯莊公那見過這個情況,什麽大王的威風都不顧了,跳下車子,換了一輛輕裝戰車掉頭就跑。

  魯莊公戰車的車右副將秦子和梁子,隻好繼續打著魯莊公的大旗,往小道上跑,引誘齊國軍隊,給魯莊公逃跑的時間。

  齊軍不管三七二十一,全軍圍剿魯莊公打著大旗的戰車,一下子就把秦子和梁子給包圍和俘虜了,戰鬥一個回合就結束了。

  魯莊公兵敗到山東菏澤境內一個叫“生竇”的地方,才紮住陣營,一看,自己的兩個副將也被俘虜了,剩下的都是沒有鬥誌的士兵了,公子糾帶著管仲和召忽也狼狽的跟著跑回來了,把魯莊公給氣得直翻白眼,狠狠的瞪了公子糾一眼,吩咐安營紮寨。

  鮑叔牙一看戰鬥勝利了,心中的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他的心中還有更大的目標,於是就帶著精銳的軍隊殺到魯國軍營前麵,然後派人前往魯國軍營麵見魯莊公說:

  “我們知道,這次你們魯國入侵我們齊國是為了公子糾,現在我們的國君是薑小白,既然因為公子糾的原因,導致我們兩國發生的不愉快的軍事衝突,而且公子糾又是我們國君的親人,這種禍患必然會長期存在,請魯國將公子糾殺死,以平定兩國的衝突。

  另外公子糾身邊的管仲和召忽是齊國的舊臣,跟著搞叛亂,我們國君非常的痛恨這兩個人。

  尤其是管仲這個東西,竟然用箭射我們大王,請將這兩個人交給我們回去,讓國君親自處置並五馬分屍。”

  魯莊公一聽,局勢竟然變成了這樣,看來自己的如意算盤也不能實現了,再搞下去,恐怕齊魯兩國就成為死敵了,人家齊國畢竟是大國,對抗起來,魯國未必能占到什麽便宜。關鍵是目前自己身處險境,如果齊軍發起新的攻擊,恐怕自己能不能順利回國,都很難說了,千萬別在變成齊國滅掉自己後,去魯國再扶持一個新君,那樣太不上算了。

  但是,齊國讓魯國殺死公子糾也不是好辦法,怎麽說魯國也是公子糾的保護人,如果這樣,以後魯國怎麽在江湖上混。

  魯莊公思來想去,幹脆,我把公子糾所有的人都交給你們齊國算了,你們願意怎麽辦,就怎麽辦,殺死公子糾的惡名讓你們齊國來承擔。

  於是就嗬嗬一笑的說:

  “這樣吧,我們魯國和齊國應該是兄弟國家,這次出兵主要還是因為當年我爸爸被你們的齊襄公殺死的事情出兵,公子糾是自願跟著來的,我也沒辦法,既然這樣,你們自己派人到我們的軍營中抓人吧,我們魯國不會親自交給你們的,這違背了我們魯國道德的底線。”

  哈哈,你說,什麽是道德底線?

  鮑叔牙自然明白魯莊公的話裏套話的意思,於是派人前往魯國軍營中“取”了公子糾,《春秋》經是這樣記載的: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

  取,就是很容易的意思。比如:三國中,關雲長在兩軍陣前取上將人頭,易如反掌。而《春秋》之所以這樣用了一個“取”字,其實就是責備魯莊公的意思,俗話說:十戶小城,可以避難;百戶小村,可以隱世;有著戰鬥武器的魯國軍隊保護的公子糾,竟然被輕而易舉的“取”回來了,真是可笑。

  鮑叔牙取到公子糾是不會客氣的,因為之前管仲在射薑小白的時候,已經教育了他一次,這是國事,不能摻雜私情,便在“生竇”將公子糾殺死了,你說這個“超級競賽”多麽可怕,勝利的是國王,失敗的是死鬼,關鍵是他們的賭注太大了,是用生命在賭注,真是一場“超級競賽”。

  一直跟著公子糾的召忽和管仲,自然也聽說了齊國的意見,知道自己免不了人頭落地。兩人看著公子糾被“哢嚓”了,放聲大哭,然後兩人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

  召忽說:“老管,看來我們也是這個下場,回到國都還不知道怎樣的被羞辱,我不能忍受這個,就陪著主公一起走了。”

  管仲也感歎世事無常,由於自己的一個疏忽,竟然帶來了這樣的結果,於是握著召忽的手說:

  “忽大哥,我和你也一起作伴,共同陪伴主公。”

  說完就回頭向一旁的鮑叔牙說:

  “請給我們兩把菜刀,我們要自刎陪主。”

  鮑叔牙詭秘的一笑:

  “管仲,你想死的這麽容易,可不行,大王吩咐了,你射了大王一箭,大王要還你十箭,這樣叫你死了,我回去怎麽交代?召忽是個義臣,我很敬佩他,可以給他這個待遇。”

  然後吩咐給召忽鬆綁,給他一把菜刀,召忽慘笑一聲,對著管仲大喊一聲:“別了,我的兄弟。”

  說罷,噗——,自刎而亡。

  管仲看著鮑叔牙破口大罵:

  “鮑叔牙,你這個小人,我們朋友一場,你竟然背信棄義,真是瞎了我的雙眼。”

  鮑叔牙嘿嘿一笑說:

  “老管,我記得你說過,我們的兄弟是私情,而今天是國事,因此私情不能殉國事,真是對不起了,老管,你就等著受刑吧,不過,我也發誓,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也陪你而去,我們在地下再談兄弟事宜。”

  管仲張口結舌,鮑叔牙哈哈大笑。

  鮑叔牙讓手下將公子糾和召忽的屍體暫時安葬,待以後稟過大王後再另行處理,就帶著五花大綁的管仲和齊軍人馬要返回齊國的首都。

  一直跟著的魯國的軍事觀察員施伯,是魯莊公的大臣,非常聰明,就連忙阻止鮑叔牙將管仲帶回齊國,並要求派人和魯莊公匯報,齊國特派員和施伯一起回到魯莊公麵前,魯莊公聽施伯說:“管仲是治天下之才,這次齊國想把管仲帶回去,肯定是想重用管仲,我看不如殺死他,把管仲的屍體給齊國,以免長久之患。”

  旁邊的齊國特派員跟著說:

  “大王,這樣可不行,我們國君之所以要讓管仲活著回去,目的就是要當眾殺死他,出一口被他射的惡氣,如果你們給送回去一個屍體,這就沒有意義了,這也是你們魯國沒有滿足齊國國君的願望,羞辱剛上任的齊君,請讓我們還是帶著活管仲回去吧。”

  魯莊公,沉吟了一下,心想,就這麽個陪臣,有什麽厲害的,還治天下之才,我怎麽沒有看出來,就讓他辦一件阻擊齊小白的事情,他也辦砸了,導致現在這種後果的出現,難道這就是經天緯地之才?施伯有些言過其實了吧,我看還是把活管仲送給齊君比較好,不至於進一步的激化矛盾,也就默許了齊國的要求。

  管仲就因為自己的失誤,也算是禍中得福了。

  鮑叔牙等到特派員回來稟明事由後,看到周圍魯軍的軍隊開始列隊回營,就載著“五花大綁”的管仲往齊國首都進發了。

  管仲心如死灰,披頭散發,傲然的站在車子上,向著齊都城牆上飄蕩的旗子,遠遠的望去,頓時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放聲長嘯————。

  (3)管鮑之誼、管仲拜相

  《春秋》不說管仲,實在是繞不過去,這是個人是齊國複興很重要的一環。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自比管仲,可見管仲的厲害,《春秋左傳》中對管仲介紹是一筆帶過,其事跡多見於《史記》和《國語》,思來想去,還是拿出一個小章節說說管仲吧,也算是對這個牛人的一種敬仰。

  說管仲,就不能不說鮑叔牙。

  鮑叔牙知人善任推舉管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什麽這樣說?讓我們先看看當年的那些事情。

  想當年,管仲是常跟著鮑叔牙玩,是絕對鮑叔牙的小弟,鮑叔牙就是看好了管仲,認為他有才華,有賢良,有智謀,也是死心塌地的堅持自己的這個觀念,絕不有任何的動搖。

  根據管仲自己的回憶錄中記載:

  當年我家裏非常的貧困,窮的叮當響,跟著鮑叔牙到南陽去做“買大蔥、販白菜”等等之類的生意,都是管仲占便宜很多,本錢是人家鮑叔牙出的,但是掙了錢,管仲就總是多給自己分一些錢。

  要搞明白昂,是管仲自己給自己多分一些錢,這和鮑叔牙主動的給他多分一些,是有根本區別的。鮑叔牙多分給他錢,是義氣;管仲自己給自己多分,是占便宜和貪心。就目前的社會來說,你能對你的朋友這樣做,而置之不理嗎?

  但是鮑叔牙卻可以,他說管仲可不是貪利的人,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管仲家裏貧窮,而不是貪心。怎樣,這樣看,鮑叔牙度量大吧。

  其實,這些記載,我估計少了一些內容,隻記了結果,沒有記過程,應該鮑叔牙說的事情是這樣的,鮑叔牙說:

  “管仲家貧,跟著我做生意,本錢都是我出的,如果我們兩人做生意,大家共同出本錢,在分利益的時候,管仲多占,就應該是貪心和占便宜。

  但是,管仲沒有一分錢的本錢,之後賺了錢又自己多分錢,是因為他家境貧窮,為了早日的成為家庭的經濟棟梁,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實我鮑叔牙那麽有錢,又是朝廷官員,救濟一下他也是可以的,但是管仲是君子無功不受祿的人,於是就找了個做生意的噱頭,讓管仲掙一點錢,所以管仲不是貪財,而是因為家貧。”

  這樣說,似乎就有些道理了。

  不僅如此,管仲給鮑叔牙曾經出過很多謀事的主意和建議,但是基本都沒有成功,而賠了很多錢,可是人家鮑叔牙並不因為管仲出的主意不好,或者是愚笨的餿主意,而是管仲出主意時,僅是從道義上考慮了對鮑叔牙如何有利,而沒有過多從是否賺錢上去考慮如何有利,所以賠錢也是沒問題的,不能因此而損害管仲在鮑叔牙心中的人格地位和魅力。

  鮑叔牙的胸懷太大了,估計如果放到現在,管仲這個樣子給大哥出主意,恐怕早就被打個半死了,然後扔到後院喂狗了。但是人家鮑叔牙不這樣看。

  鮑叔牙認為,自己之所以找管仲謀劃一些事情,本身就不是考慮利益的得失,而是事情本身道德和正義的得失,因此贏得了道義和正義,損失一些錢是自然的事情了,這和我找管仲出謀劃策的本意相符合,因此管仲不是愚昧的。

  管仲三次進入仕途,但是三次都被以工作不稱職而辭退了,這是很丟人的事情,可是鮑叔牙也沒有認為是管仲這個人好高騖遠,沒有真才實學,而是生不逢時,沒有遇到好的機會而已,說道這裏,我也感動的快哭了,我怎麽就沒有碰到過鮑叔牙這樣的人,那麽體貼和善良。

  管仲當年吃糧當兵也參加過齊國的軍隊,但是在參加作戰的時候,參加了三次,逃跑了三次,純粹的成了逃兵的兵油子,可是鮑叔牙還是不小看管仲,認為管仲不是懦弱怕死,而是因為家裏麵有老母親需要照顧,反而逃跑是忠孝的表現。

  我實在是說不下去了,鮑叔牙和管仲這一對兒相互理解和絕對認可的狀態,再說下去,就會出現花邊新聞了。反正,隻要管仲做的事情,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人家鮑叔牙總有一個理由給他,就是拉褲子,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古書這樣記載,我絕對認為是,這兩個人有什麽不正當的關係存在。

  因為鮑叔牙的人格太偉大了,偉大的有些失真了。

  所以有上麵這些事兒一看,管仲真不怎麽樣,貪利、失算、被逐、逃兵等等,全是缺點,反而襯托的鮑叔牙那樣的偉大。

  可是就是這麽一個落魄的人,被鮑叔牙極力的推薦。

  齊桓公上位後,想讓鮑叔牙做自己的宰相,鮑叔牙就推辭,並和齊桓公說:“我是個庸臣而已,如果是小打小鬧,我當你的宰相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治理國家成就霸業,必須是管仲老弟才行,他比現在的卿大夫老高厲害多了”。

  齊桓公一聽很詫異,問:“管仲射了我一箭,我差一點就因此而犧牲了,這樣的人我怎麽能用?”

  鮑叔牙說:“大王,我的元首,當時管仲是公子糾的輔臣,他射你一箭,是為了自己的主公辦事,這不就是衷心嗎,如果你赦免和重用他,他也會想終於公子糾一樣的忠於你的,到那時,你讓他砍誰,他肯定會砍誰的。”

  齊桓公微微點頭,有些擔心的說:“現在目前這個局麵,怎麽才能請他回來?他在魯國還扶持著公子糾,難道讓我們去請他?”

  鮑叔牙哈哈大笑:“這樣吧,等我們處理了公子糾的時候,我們就和魯國說,管仲這個狗東西,不識好歹,竟然敢射大王,讓魯國把他交給我們齊國,當著大臣的麵侮辱他、殺死他,這樣魯國就會把管仲交給我們的。”

  所以,在鮑叔牙帶領軍隊打敗了魯國的軍隊後,殺死了公子糾,綁回了管仲,而齊桓公聽到鮑叔牙帶回管仲的消息後,馬上派人前往城外郊區截住隊伍,並安排美麗的宮女,親自為管仲在剛紮好的大帳內洗澡沐浴:第一遍用香皂,第二遍用香波,第三遍用檀香,洗的管仲光滑如玉,渾身通泰。

  管仲一直都蒙在鼓裏,一幅大義淩然準備奔赴刑場的感覺。沒想到,齊國的軍隊還沒有進城門時,就將管仲鬆綁,沐浴洗塵,更換了新的衣服,換了禮儀的馬車,兩旁衛隊雄赳赳、氣昂昂護衛著管仲,鮑叔牙親自駕車在前麵引路,開進了齊國國都。

  管仲象做夢一樣的被擺弄著,一幅傻呆呆的樣子,心想,這樣折騰,到底是要煮熟吃了我,還是要射死我。

  齊桓公親自迎接管仲到朝堂坐下來,非常誠懇的向管仲開始請教起來,按照當時的記載,十分文鄒鄒的,翻譯過來也大道理滿天飛,不如我們直接翻譯成現代的語言,來看看當年的精彩的朝堂對:

  齊桓公開始十分客氣的說:“管先生,我爸爸齊襄公在世的時候,修別墅、玩旅遊、搞女人、寵親信、毀教育、喊口號等等,我真害怕我們國家就此衰敗了,你說怎麽辦?”

  管仲一聽,這是要考我理論,文化人就是這樣毛病,一旦說道自己心坎裏麵,就開始滿口大道理了,正好借此就說說:

  “元首閣下,我們首先要不忘初心,大肆宣傳當年革命先烈的文武功績,學習他們尊重老前輩的精神,尊重有技能的知識分子,製定現今的法律規章並嚴格執法,根據目前國內各地區的人員和經濟分布情況,製定相適用的發展計劃,提倡道德水準,獎勵有功勞和政績的人民,以法律為準繩宣揚棄惡揚善社會風氣,尊老愛幼,樹立長者先,幼者後的綱常禮治。”

  齊桓公一聽,可以啊,管仲還是有一套東西的,接著問:

  “那具體我們應該怎麽實施?”

  管仲說:“根據以前的經驗,一般將國都分為三個大部分,將郊區分為五個小部分,來規定國內民眾的居住區域,這樣才能讓老百姓各司其職。大王還要謹慎的使用生、殺、貧、富、貴、賤有別的六大權利政策”

  齊桓公感興趣的問:“怎麽才能讓老百姓各司其職?”

  管仲說:“貴族、農民、工匠、商人這四類人員,不要讓他們混居在一個區域裏,混在一起,就會產生謠言、攀比、紛亂,而且這四類人員也會因為這些而改變他們原先的行業,這是國家混亂的開始。”

  齊桓公問:“那如何安排這紅四類人員的居住區域呢?”

  管仲哈哈大笑說:

  “根據經驗,應該先把貴族安排在靠近淸境閑適的地方,讓他們靜心思考人生的道理,已經做父親的貴族們,要和做父親的貴族研究“義”,以便種下仁義道德的基礎;讓已經做子女的貴族,與子女的貴族一起研究“孝”,以便種下忠、孝、節、義的觀念;讓已經在朝廷內任職的貴族,整天討論“敬”,以便種下遵王敬仰的禮治;讓年幼的貴族天天討論“悌”,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孝敬上麵的理念,從娃娃抓起。

  這樣一來,這些貴族們,從小就會得到貴族生活的渲染,心靈安於一個貴族的職分,就不會見異思遷,想三相四,以後貴族永遠是貴族,人群穩定,政權就會牢牢的掌握在貴族的手中。”

  齊桓公哈哈大笑。

  管仲接著說:

  “應該把工匠安排在靠近官府的區域居住。這樣可以便於官府巡查工匠在一年中的工作成績,便於及時發布國家需要工匠生產的經濟計劃,便於對工匠們的控製。同時工匠們聚集在一起,就會整天討論工匠的事情,相互競賽,取長補短,科學研究,工匠的後代們整天熏陶在這個環境裏麵,以後,工匠的孩子還是工匠,知識傳承,永不間斷,使我們齊國變成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的局麵。”

  齊桓公點頭讚歎管仲。

  管仲繼續說:

  “應該將商人安排在靠近城市中心的的商業街區域,自古商人重利輕別離,在市中心交通發達,商業鱗次,商人之間整天研究商品的行情,各國的商業信息,及時召開各種展銷會,招商引資,必然會相互競爭,研究發財的手段,國家一旦需要,隨時集中發行債券,回籠資金,買槍買炮,十分便利。在這種環境的教育下,商人的孩子就永遠是商人。”

  齊桓公似乎看到他的收稅官員,正穿梭在市中心的各個商鋪中收取稅金的樣子,自己的金庫越來越多,幻覺令齊桓公呆在了那裏。

  管仲微微一笑:

  “最後,讓農民居住在靠近田野的地方。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方便農業的生產,二來可以享受到大王的城市的接濟,農忙的時候,組織生產,春耕秋收,強壯身體,農民必然會在一起討論四季的農時,生產的作物,農閑時,讓他們練武修水利,讓管理農村的官員,及時的上報優秀農民,樹立勞動模範人物標兵,優秀的農民可以通過生產和表現提拔到朝廷任職,他們都是誠實人,這樣才算完成管理人員的職責,這是國之重本。”

  齊桓公連連點頭,讚揚管仲,然後就接著管仲的話問:“怎樣劃定除這紅四類人員之外的居民居住區域呢?”

  管仲說:

  “這好辦,將齊國劃為二十一個鄉,其中六個發展工商業,十五個發展兵士人員。分工這樣進行:齊桓公負責五個、上卿國氏負責五個、上卿高氏負責五個。然後再設立管理士、工、商的三個中央官員。設立三卿管理群臣,設立三族主管工匠,設立三鄉主管商人,設立三虞主管川澤,設立三衡主管山林。三三製。”

  齊桓公完全被管仲所征服了,這個人的腦袋瓜裏裝了這麽多的東西,怪不得鮑叔牙一再的推薦他,想到這裏,齊桓公終於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管愛卿——”連稱呼都變了。

  “管愛卿,我能稱霸嗎?”

  齊桓公的這個問題很直接,很暴露,也很大膽,這讓管仲有些措手不及,現在剛在紙上談兵,就馬上要稱霸,這是什麽節奏啊。

  管仲很直接的回答:“不可能——”

  齊桓公一愣。

  管仲接著說:“目前國家還沒有安定。”

  “那怎麽才能安定?”

  “修訂法令,健全法製,幫助窮人,積極脫貧,這樣國家就安定了——”

  “國家安定了就可以進行稱霸行動了嗎?”

  “不可以,因為還要秘密的發展軍事,對外隱忍,對內發展,整軍強武”

  齊桓公點頭問:“如何整軍強武?”

  管仲說:“五家為一軌,立軌長帶領,十軌為一裏,立有司官職帶領;四裏為一連,連長帶領;十連為一鄉,設良人(旅長)帶領;五鄉為一帥(一軍),成萬人隊,由軍長帶領。

  另外,全國一共組成三軍,春天狩獵練軍,秋天冬圍練軍,讓同伍同鄉之軍戶,不得任意遷居,相互之間世代相處,同飲食,同訓練、同喪葬,形成手足之情,達到,局則同樂、行則同和、死則同哀、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大王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橫行於天下,而利於不敗之地,那時候,大王,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管仲的話裏麵有一個軍事的小知識,就是自古以來,五人為一伍(班級),伍長帶領,五十個人為一小戎(排級),二百個人為一連(連級),連長帶領,十連即二千人為一旅(旅級),旅長帶領,五旅為一軍,萬人(軍級),由軍長帶領,齊國有三軍,就是常備軍。

  齊桓公完全聽明白管仲的精辟分析了,十分拜服他,這也算是是一場提前發生的“隆中對”,因此齊桓公拜管仲為宰相,掌管齊國的政治和軍事,從此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一步步的走向了霸主的地位,當然這還有個發展的過程,讓我們慢慢的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