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伐隨求爵,吹響進軍中原的號角(魯桓公六年,前706年,春秋第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3409
  實力才是硬道理,整合目標,讓俺表演一下吧。

  進入桓公時代,楚武王眼光向周圍轉了一圈——

  南方的局勢是這樣的。

  最近,鄧國因為害怕楚國的侵犯,剛剛和中原的蔡國、鄭國結盟,已經抱了成團,鄭國的風頭太勁了,現在還不是動手的好機會,這個鄧國就先放下再說。

  目前,靠近周王室首都南邊的隨國可是好目標。

  隨國,姬姓,正宗皇室宗親血統,國君在朝廷上班,國力一般,在荊楚區域的一係列小國裏麵,威信較高,很是有些自視清高的樣子,隨國的位置處在楚國和周王室中間地帶,又是楚國的勢力範圍所夠的著的國家。

  那就是他了,先拿他開刀。

  楚武王對付隨國準備了兩套方案:1,如果開仗後,隨國服軟,借他的口,向周王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最好;2,如果不行,就直接滅了他,反正早晚,我們楚國也要向周王室靠攏,隨國橫在中間,也是個障礙,拔了這個釘子是早晚的事。

  這就是為何後人給這一任的楚國國君熊通的諡號為“楚武王”的原因。這個熊通遇事幹脆,看準了對象,不叨叨,拔刀就砍,彰顯武力。

  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也就是北戎伐齊,鄭國派公子忽救援,加上蔡國內亂,他們分不出手來的那一年,鄭國、齊國、蔡國、魯國等都聚集在齊國,一起對付北戎。

  這可是個絕好的機會,楚國出兵侵略隨國。

  《春秋》記載:楚伐隨。

  隨國派人對楚國說:

  “熊大哥,你為什麽要侵略我?我們並沒有什麽過錯啊,講個道理我聽聽吧?”

  楚國一聽,講道理,好,我就說說:

  “我們楚國是蠻夷之地,也就是你們眼中所謂的野蠻人,可是你們那些文明人,都叛離了周王朝,而且還相互的征伐,互相殘殺。

  而我們這個野蠻人國家,也很有軍事實力,但是我們卻很尊重周王。這樣吧,既然中原這些文明人國家不聽周王的命令了,我們來保證周王的安全和政令的實施。

  不過,是不是需要讓周王先給我們提升一下爵位,把級別搞的和那些諸侯國相等,這樣也好辦事,你看看,能不能向周王說說這個事情,當一個中間人?”

  隨國一聽,楚國這哪是“野蠻人”的態度,他們比文明人更聰明,利用武力來要挾我,沒辦法,這個事要辦,否則我們就要挨打。

  於是,隨國趕快跑到周王那裏說了這個楚國的要求。

  誰想到,周王雖然是掉了毛的鳳凰,架子卻仍在那裏,瞧不起人家楚國。其實周王真的把楚國引進中原爭霸,讓諸侯之間相互製衡,也未必是件壞事。因為此時周王已經被架空了,局麵不能再壞了,但是周王就是不答應,拿著那個所謂正統任命不撒手。

  熊通聽到周王的答複,一下子就火了。

  “你周王牛逼什麽?不就是個空架子嗎,提升一下爵位,也損失不了你什麽東西,就是名分罷了,想當年,我們老祖宗也是為周王室立下戰功的,封我們到這個蠻夷之地,我們也沒抱怨什麽,而且繼續東征西殺,為周王室平定那麽多的蠻夷小國,這些都成了你周王的臣下。

  就憑這個,封我個爵位又怎麽了!”

  你不封,我自己封!

  不是“公、侯、伯、子、男”的等級嗎,我自己封的更高,稱“王”,和你周王一個等級。

  因此,自此以後楚國就由原來的“楚子”,自己變成了“楚王”,自己連升四級,比相聲“連升三級”還高一級,現在的熊通,就是:楚武王。

  自娛自樂,也是一種優秀的品德,當然其他國家都不認可楚國的自娛自樂的行為。但是後來,楚國就是憑著自己的實力,東征西殺,最終成為正式的王爵,不過那都是戰國時期的事情了。

  有理想,有實踐,才能實現自己的楚國夢。

  可是,那也得在自己實力,有一定的基礎上才能做的事情,千萬別自己瞎封自己,否則夢想沒實現,生命反而堪憂了,那就是很不好玩的一件事情了。

  如果隻看《春秋》,隻是記載了“楚國侵隨”,至於為何無緣無故的侵略隨國沒有記載,給人的印象是“楚國無道,侵略成性”的感覺,其實這裏麵有這樣一番曆史過程的。

  楚國軍隊,此時正嚴陣以待的駐紮在隨國的“瑕”地,等待隨國向周王說合的口信。

  但是消息很壞,沒有達到楚武王的第一個戰略目的。

  好了,我們就看看這個楚國,在“桓公時代”與隨國開仗的經過吧,反正隨國也沒有說服周王給楚國一個爵位,開仗吧。

  隨國當然不願意和楚國開戰,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太行。

  隨國就派了自己國內的擔任少師的官員,來作為主持雙方的和談工作的董事(就是:懂得負責交流的意思,也是後來“董事”的來源)。楚國的重臣令尹鬥伯比,這個鬥伯比也很厲害,是楚武王的兄弟,就對楚武王說:

  “大王,我們楚國在漢水東邊地區的領土擴張,一直不順利,主要原因還是怪我們自己,我們總是擴大軍隊,用武力去逼迫他們,這些在漢水流域的小國們就很害怕,於是會抱在一起對付我們,我們很難分化他們,不能各個擊破。

  現在好了,隨國是這些小國的小哥,領土在這些小國中最大,爵位很高,血統很正,所以自然就很高傲,有些瞧不起這一群的蠻夷小弟,目前機會來了!

  當然,這個機會,也是你神勇無敵的楚武王創造的昂。

  我們能不能動動腦子,別老是喊打喊殺的,這樣豈不被中原的諸侯們,更把我們看成是鬥狠好勇的野蠻人了嗎。

  我想,這次正好隨國派的這個擔任少師官職的人,本身就很驕傲,自認為自己多讀了幾筐子書,就牛皮哄哄的,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條件,把我們精銳的部隊隱藏起來,讓那些老弱病殘出麵,麻痹隨國,助長他們的驕傲,甚至於這次都可以不戰而退,把勝利的喜悅讓給隨國和這個少師。”

  另一個楚國的大夫熊率且比問:

  “隨國有季梁這個很賢良的大臣在,這樣做有什麽用處呢?

  鬥伯比看了一眼熊率且比,轉過頭,接著他這句話,繼續對楚武王講:

  “這樣做,是為了後麵的埋伏和打算,未雨綢繆。

  這個少師,之所以被隨國國君派出來,處理這樣一件舉國大事,可見其深得隨國國君的信任。如果我們配合他談判,再達到他的要求和目的,其人就立下大功,日後必會得到君王的重用。哈哈,到那時,隨國必然更驕傲,瞧不起那些小弟國家,這樣一來,我們不就可以各個擊破,反正隨國總是我們案板上的一塊肉。”

  鬥伯比頓了頓又說:

  “退一步講,即便是我們隱藏精銳,顯示老弱給隨國造成麻痹,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有百利而無一害。”

  楚武王哈哈大笑,用手指頭點了點鬥伯比:“老奸巨猾,就按你的意思辦。”

  之後,雙方在談判之餘,隨國的這位少師副司令,在楚國鬥伯比的陪同下,檢閱了楚國的“老弱病殘”部隊。看著楚國軍隊軍旗不整,懶懶塌塌的楚國隊形,少師直皺眉頭,心裏暗罵:這群沒文化的土鱉,就這個樣子的軍隊,還他娘的進軍中原,做夢吧!

  但是,他麵子上卻很恭維,一直誇讚楚國“雄獅”般的部隊。

  少師副司令員回到隨國,把楚國軍隊的樣子作了匯報,為什麽這個官員是少師的官銜,估計也是掌管部隊的司令員吧,但是不是掌管主力部隊的,因此也算是軍事人員。

  隨國國君聽到少師的匯報後,就考慮:既然懂軍事的副司令都這樣說了,應該沒有問題,就想接受他的勸告,直接出兵攻擊,一舉打垮楚軍算了。

  可是,那個楚國的大夫熊率且比,提到的隨國季梁連忙擺手:

  “大王啊,我的元首,楚國能夠這兩年平定那麽多的蠻夷國家,肯定不是吃素的,況且楚國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出兵,可見楚國不是一般的野蠻人,這也是利用國際局勢的策略,上天都在幫助楚國,現在楚國故意搞出這個鬆鬆垮垮的部隊,就是做樣子,引誘我們出擊。

  大王,你千萬別上當。”

  隨國國君有些疑惑的看著季梁,季梁接著說:

  “我們是小國,楚國畢竟是大國,如果小國要擊敗大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我們小國有道義上的名義和支持,另一個是大國國君荒淫無道,才可以一戰。”

  然後,季梁不厭其煩的,給隨國國君詳細解答了什麽是“道”,什麽是“忠”,什麽是“信”。

  並與隨國的國君進行了一場現場的辯論競賽。

  季梁的唾沫星子亂飛,這幾年看書的知識迸發,說得隨國國君一腦門的汗,把一旁的少師氣的白瞪眼,心想:說人家楚國是沒知識的野蠻人,可和季梁比,我才是沒知識的野蠻人。少師說不過人家季梁,就一邊抽煙生悶氣去了。

  之後,隨國國君接受大臣季梁的意見,就主動提出和解方案,楚國正好也在采用“驕敵分化”的策略。況且,已經達到了通過隨國給周王室傳話的目的,就順水推舟的結盟撤兵了。

  果然,這次楚國和隨國的和平結果,使出談的“董事”少師受到重用,並得到了隨國國君的寵信。

  一切都在楚國的預料中發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