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鄭國“奪位運動”的拉鋸戰 (魯桓公十七年,前695年,春秋第二十八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4381
  複辟奪位運動,當然先是由被趕跑的哥哥太子忽複辟奪位開始——

  鄭厲公因為企圖暗殺大臣祭足沒有成功,為了避免祭足的反擊,逃亡了櫟邑暫時的避難,並在宋國的幫助下成立的武裝割據政權。

  鄭國的君位再次虛位以待,原太子(鄭昭公)再次回國上位,鹹魚翻身。

  鄭國似乎應該安定下來了,但是曆史並不同意這個說法。

  “鹹魚翻身”的鄭昭公忽,高大英俊,一表人才,這都沒有什麽,但就是有個非常孤高的臭脾氣。誰叫人家一直是太子身份,你如果是太子,恐怕也很牛氣,當年齊國哭著嚎著要嫁女兒嫁給他,鄭昭公當麵拒絕。當年在援助齊國成功後慶功宴上,太子忽被魯國安排的酒宴席位和接受賞賜的排位靠後,就帶兵征伐了人家,可見鄭昭公的性格孤傲。

  孤傲,原本沒有什麽,在皇室身上更沒有什麽,但是在處理大臣的人際關係上,就很重要了。你說,當年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即便是看不慣哪個大臣的做派,你知道就行了,以後等你當了君王再慢慢的處理,這才是聰明的樣子,誰敢說“哪塊雲彩會下雨?”

  當年的太子身份的公子忽,卻不是這樣。隻要是看不順眼人,就要提,一副公事公辦的做派。

  太子忽不知什麽原因,在做太子的時候,就非常討厭鄭國大將軍高渠彌這個人,他爸爸鄭莊公想任命高渠彌擔任鄭國卿士的時候,他就堅決的反對,一再的給爸爸提意見。

  你想,他爸爸鄭莊公是什麽人,梟雄!小霸王。至於怎麽用人,自有爸爸的道理,你太子指三畫四肯定不合適,當時你的身份僅是個太子而已,如果此時什麽事都聽你的,作為梟雄爸爸怎麽想,但是,這個傻孩子就是這樣的倔。

  尤其是,當年在鄭莊公抵抗周王征伐鄭國的時候,高渠彌被任命為帶領中軍保護莊公,立下了功勞。你想:在戰爭年代能留在大王身邊保護自己的,一般都是貼心的大將,所以鄭莊公還是十分賞識高司令的。

  所以,爸爸鄭莊公仍然任命高渠彌為卿士,這是大臣啊。

  高渠彌當然知道這個事情了,心裏對太子忽也埋下了自己的看法,兩人不對付。

  本來,鄭莊公死後讓太子忽繼位,對高渠彌就是一個打擊,他還在他膽戰心驚的時候,突然政局發生劇烈的變化,鄭國被祭足插足,換了公子突當大王,高渠彌心想:政治就是這樣的刺激,我太喜歡了,太他媽的無厘頭了,於是就鬆了一口氣。

  誰想到,刺激的政局變化還沒有結束,無厘頭的鄭厲公非要暗殺祭足,一下子被趕跑了,這會兒,太子忽又複辟了,高渠彌鬆了不多久的那口氣,瞬間又提了起來。

  估計,高渠彌心髒實在是受不了了,心裏暗暗一想,你祭足大哥能來回的換君王玩,我高渠彌也可以跟著學。

  所以,當鄭昭公複辟二年後,魯桓公十七年的十月二十二日,高渠彌將鄭昭公給殺死了,《春秋》沒有記載高渠彌是用毒藥,還是用菜刀幹死的鄭昭公,但是《史記》中記載:鄭昭公與高渠彌一起去打獵,被高司令一箭射死了!

  所以,後來的聰明人就評論說:鄭昭公明明知道自己所厭惡的人,而且還公開表達自己的這個意思,卻不在自己上台後,趕快處理掉被厭惡的人,最後還放在身邊,最後導致自己被殺掉,是不明智的。

  我們考慮: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也許鄭昭公上位後,並沒有掌握實際的政權權利,這又另當別論了。但是這個事件的教訓還是要吸取的。還是那句話:除惡務盡,必有後患。

  公子亹(wei),鄭莊公的三公子,他怎麽想,也不會想到,鄭國的王位,會砸到他的頭上。

  事情就是這樣,祭足趕跑了鄭厲公,雖然說他現在正在櫟邑搞武裝割據,利用宋國給一點兵馬進行抵抗,作趕為跑他的祭足肯定不會再讓他回來,現在原太子有被殺死了,算來算去,那隻有鄭莊公的三兒子了,對於公子亹來說,幸福實在來得太突然了。

  可是這個老三,也太缺少政治頭腦了,比他兩個哥哥顯然是差了很大一截子。鄭國目前已經是一團亂象,公子亹上台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壓倒一切。隻有安頓鞏固好自己的位置,其他的一切才有可能性。

  此時,齊國和魯國之間,也發生了一件惡劣的“國際事件”,齊君將魯君給殺死了,起因是:一個差一點和鄭昭公發生婚姻關係的齊國美女所導致的。

  這個事件導致後續問題出現:

  1,齊侯殺魯君事件,導致春秋時期桓公時代,戛然而止;

  2,齊國殺魯君事件,導致齊國和魯國的矛盾上升,形成新的兩國對抗,也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社會主流現象,隨著齊國國力上升,鄭國、宋國內鬥國力下降,原來在“隱公時代”和“桓公時代”裏,以鄭、宋對抗為社會主流的形態發生了變化,演變成了齊國和魯國爭鬥;

  3,齊國國君的隨意殺害別國國君的行為,在未受處罰的前提下,讓其變的更為囂張,獨斷任性,造成其暴行繼續延續,又在當年殺害了鄭國的國君,也就是新上任的三公子亹。

  4,齊國終於成為了當時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國家。

  關於齊君殺魯君的故事,我們暫且放在後麵講述,先不破環鄭國故事的連貫性,繼續說齊君如何殺的鄭國君。

  但是,這裏要有一個順序的概念,就是齊君在這一年的夏天先殺的魯君,然後再當年的秋天,再殺的鄭君這個順序,因為——

  齊國在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的夏天,殺害了魯桓公後,齊魯兩國頓時處在的十分緊張的狀態,齊國國君齊襄公也十分的緊張,自己做的這件事情,太不靠譜了。就因為人家魯桓公,知道了自己的老婆和她哥哥齊襄公(齊國國君)偷情的事情,就把人家給弄死了,這太沒有道理了,在國際上好說也不好聽,人家鄭國國內自己玩個政變,諸侯國都聯合起來揍人家,如果魯國把這件醜事,公開到聯合國會議上,估計聯合其他的諸侯國一起征討齊國,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在當時,鄭國可是一流的軍事強國,如魯國聯合鄭國一起討伐齊國,鄭國單純為了報複去年齊國征伐自己,出兵幫助,這也是最可能發生的機率,齊國不能不做必要的準備。

  齊襄公開始動員齊國的軍隊,做好必要的戰爭準備,所以齊襄公帶領齊國部隊,駐紮在大舅子衛國的境內,靠近鄭國的首止(河南雎縣),齊襄公想:

  正好鄭國公子亹剛上任,很想固定自己的君位,能否利用這個機會與他搞一次會盟,如果能成功,就直接可以去掉了這個潛在的威脅。

  當接到齊國的會盟邀請後,現任的鄭國國君公子亹就想參加。此時,老謀深算的祭足知道:現在齊國國君齊襄公做公子的時候,就和現在的公子亹之間有仇恨。以前兩人隻要是聚會到一起,不是鬥酒,就是比劍,還相互罵娘,一個是當時第一強國的三公子,一個是當時齊國的太子,脾氣都很爆,誰也不服誰。

  所以,在這個國際風雲突變的當口,齊襄公能放下身價,主動叫公子亹會盟,肯定有別的目的。一旦兩人一言不合,我們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又是剛上位,出個什麽事,都是說不準的。

  祭足建議公子亹不要去參加會盟。

  不過,當時還沒有“鴻門宴”的故事,但是無來由的宴會邀請,總是宴無好宴。就像是自己的女婿要宴請自己一樣,要不是女兒孝順,我祭足也早犧牲了。

  可是,公子亹當上了國王,自己也膨脹了很多,估計齊君再牛皮,也不敢在國際會議上搞個什麽吧!而且目前自己也需要一點政績來添彩,更何況如果自己拒絕,在我們鄭國還有個二哥公子突在搞武裝割據,虎視眈眈自己的王位,鬧翻了,齊國轉而支持二哥,和宋國聯合起來,不就麻煩了!所以還是要去,為了預防萬一,公子亹就帶著高渠彌,高司令員一起去參見齊國的盟會,讓他保衛和幫助我。

  祭足一看,也無話可說了。

  反正,俗話說:君子不踏險地。我是不去,你不聽我的話也沒有辦法,祭足就和公子亹請病假,說自己的高血壓犯了,糖尿病也犯了,出不了門了,然後直接回家躺在床上了,靜觀局勢的發展,這真是個老狐狸。

  其實,公子亹的分析也沒有錯誤,當時的國際形勢變化太快,自己又急需尋找外援和盟友,鄭國不能再打仗了,需要休整,齊國的會盟要求符合鄭國的利益。

  可是,你公子亹既然有了這個政治覺悟的高度,你的所有行動和性格,也要提升起來。當年做公子的時候,是一個公子哥,無所謂;可現在是國王了,就不能拿出做公子哥的那副德行,思想的高度夠了,行動的高度不夠,就是自取其禍。

  果然,公子亹帶著高司令員,大大泱泱的參加會議去了。

  齊襄公和公子亹兩人一見麵,就不太和諧。

  齊襄公因為心裏麵藏著事,為了達到能和鄭國聯盟的目的,就對公子亹十分的客氣和恭敬,在十分講究周禮的那個年代裏麵,國君見麵都是有一定禮節的。人家齊襄公已經低三下四了,這讓公子亹很是受用,可能公子亹以為這次齊襄公有求於我了,想當年,你那些暴脾氣哪裏去了?所以就不對齊襄公的恭敬禮貌,進行必要的答謝和回禮。

  你想想,齊襄公在做太子的時候就誰也瞧不上,脾氣很大,連自己的妹妹都敢搞著玩,還剛殺了魯君,雙手沾滿妹夫的鮮血,他還有什麽不敢的,你公子亹這樣的樣子,是當麵侮辱自己,諸侯國的國君,我也不是沒殺過,這次你還這個樣,我就弄死你。

  於是,齊襄公就安排甲士,在會盟的期間將公子亹給殺害了!

  你說說,公子亹冤不冤,剛上位還不滿一年,屁股都沒坐熱,用愚昧的自信,把自己給搞死了。俗話說: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樣一來,死了,連個諡號都沒撈著。在古代時期如果新君王繼位不到一年的,是沒有“諡號”的榮譽享受,所以曆史上隻能稱他為:公子亹,而不是什麽“公”和“侯”了。

  陪著一起去的高司令員,下落成為曆史謎案,《春秋》記載的是:齊襄公殺了公子亹後,接著把高司令員給五馬分屍了,古文稱作“轘(huan)。但是《史記》記載的是:高司令偷著逃亡,跑回來了。

  公子亹短命死亡,又給了祭足機會,於是祭足又從陳國迎立鄭昭公的弟弟公子儀為國君,這個公子儀,在《史記》中稱:公子嬰,到底是鄭莊公那個女人生的,不知道,可能與陳國有點關係吧,要不,怎能從陳國迎接回來,史稱:鄭子。

  祭足,先後參與很輔佐擁立了:鄭莊公、鄭昭公、鄭厲公、公子亹、鄭子等五代國君,厲害啊!還曾經幫助鄭莊公打過共叔段,搶過周王室的糧食,擊敗周王征伐的軍隊,死於公元前682年。直到祭足死後,搞武裝割據的鄭厲公,才敢重新舉行政變複辟成功,其實鄭厲公就是害怕祭足,隱忍了那麽多年,才敢搞複辟。

  當然,這都是發生在十四年之後的二哥公子突的複辟運動。

  不過,鄭厲公複辟成功後,也很無奈,因為他碰上了齊國另一個重要國君——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所以,鄭國的複興大業基本上就算是沒戲了。

  二哥鄭厲公複辟的活動,因為發生在春秋的魯莊公十四年。這期間,社會發生了巨大政治變化,鄭國也演變成一個國際上的配角,為了不破壞曆史的連貫性,就放到下一個章節裏麵,作為配角故事講述吧!

  鄭國內亂的這個階段裏麵,宋國在宋莊公個的領導下,暫時平安無事,在慢慢的恢複體力,等待著下一輪的宋襄公的複興。

  到此,春秋“魯桓公時代”的社會主流交代完畢。

  可是有個悲情的故事無法回避,這就是衛國的“兄弟爭死”,都是欲望惹的禍,讓我們繼續慢慢的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