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高傲的鄭太子“齊大非偶”(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春秋第十七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4620
  “長葛之戰”打敗了周王聯軍的鄭國,此時簡直是如日中天,一派中原諸侯大哥的樣子,雖然說鄭莊公老了,但是虎老餘威在,誰也不敢和鄭國玩貓膩。

  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齊國遭到了北戎的侵略,無奈隻好派人前往大哥鄭國求救,人們似乎很難接受這個觀點,認為齊國是春秋五霸,怎麽會向鄭國求救?要知道齊國成為春秋五霸,還是以後的事情,那時的江湖上,齊國也隻能算是個大國罷了,強國的稱號實在不敢恭維的送給它,你想,就連之後到了下一個時代的齊、魯“長勺之戰”,齊國甚至都被魯國痛扁一頓,所以當時最強盛的就是鄭國。

  齊、鄭又是友好盟邦國家,更何況在隱公九年的時候,北戎就入侵過鄭國,被鄭國打敗,有著豐富的對抗北戎軍隊的作戰經驗,因此齊國求救於鄭國,理所當然。

  鄭莊公在去年的戰鬥中,已經看到小兒子公子突的軍事才能,這次想看看大兒子公子忽的才能,他已經感到自己的年齡大了,為鄭國安排後事也是大事之一,所以觀察公子們的狀況,也是鄭莊公所關心的事情了。

  鄭莊公就派太子忽前往齊國支援。

  這個太子忽,就是當年鄭國與周王朝互換太子為質的角色之一,他作為鄭國的質子,在周王的首都洛陽居住,估計公子忽長得是風流倜儻,威武英俊,真真的一個美男子的樣子。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陳國的國君相中了鄭國的太子忽。

  其實,鄭國一直的想拉攏宋國對抗集團裏麵的陳國,去年提出與陳國私下結盟的意見時,陳國還是站在宋國一方,處於敵對集團的立場,陳國不太好意思叛變宋國,就拒絕了鄭莊公的求和要求。鄭國並不心急,而是繼續采取政治攻勢,終於在齊國的撮合下,暫時的取得與宋國的和平會盟。接著鄭國再次和陳國重新提出結盟,陳國當然也就沒有什麽顧忌了,於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前提下,鄭國和陳國也結盟了。

  鄭國太子在周王室首都作為質子的時候,也經常的代替缺勤的爸爸處理一些公務,陳國的國君在周王朝上班的時候,看上了這個鄭國太子。於是,就找了個合適的機會與鄭莊公說:

  “你這個兒子真是一表人才,我有一個小女略有幾分姿色,我看他們兩個是天生的一對啊!”

  鄭莊公那時正想和陳國建立更牢固的外交關係,今年正好各國都和平了,剛剛建立起了一個友好外交的大框架,陳君提出結親的要求,這是在當前鄭國和宋國交好後,又一個利好的和平信號,鄭莊公當場就快樂的答應了。

  於是,鄭國和陳國定下了姻親,兩國的關係再次的升華,由原來的敵人成為了親人。兩國在定親後的第二年,魯隱公八年,公元前715年,鄭國公子忽親自帶著陳國公主回國成婚。

  估計這個陳國的公主非常的漂亮,這就麻煩了,孤男寡女,郎才女貌,又是一路迎送親同行,公子忽是控製不住自己了,就主動的找陳國公主小妹妹求愛。

  人家小公主妹妹似推非就,臉紅了,故意嗔怒的說:你是江湖最帥的公子,誰知道你愛不愛我?我怎麽知道你對我是真心的!

  小女人都有一點矯情,公子忽一看,詩興大發。

  詩經《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意思就是:

  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輛車上,臉兒好像木槿花開放。跑啊跑啊似在飛行,身佩著美玉晶瑩閃亮。你比齊國孟薑更漂亮,真正美麗讓我魂斷腸。

  有位姑娘與我一路伴同行,臉兒像木槿花水靈靈。跑啊跑啊似在飛翔,身上玉佩叮當響不停。你比薑家大姐更多情,美好品德我常記心中。

  陳國的公主一聽簡直是陶醉了,兩人控製不住熱情,就先入了洞房,一路上墜入了纏綿溫柔鄉,成就好事。其他的工作,也隻能等回去拜見祖廟後,再舉行婚禮儀式了。

  按照當時的規矩,新人結婚應該先拜見祖廟後,才能入洞房。就好像現在要先舉行儀式,再入洞房的道理一樣,才算是正規的婚配程序。

  可是,公子忽卻是:先入洞房後,再拜見祖宗。

  程序反了,送親的陳國大臣就搖頭說:小年輕人,不懂規矩,這算什麽夫婦,非禮也,怎麽能讓子孫後代興旺啊!後來真應了這句話,公子忽二次上位,二次被廢,最後一次竟然遭到殺戮。

  鄭太子忽的這個經曆,並不影響此時他的勇武和神俊。

  這次,他接受爸爸的指派前往齊國救援,正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刻。

  公子忽這次被派往齊國增援,也真是不含糊,一出手,就震驚四座。

  北戎部隊是輕裝騎兵,而鄭國支援軍是傳統的重裝馬車,輕騎兵是要騎在馬上的,而重裝馬車是可以站在車內的,這兩者的差別太大了,千萬別忘了,那個時候還沒有馬鐙,這可是非常致命的騎兵裝備,輕騎兵全靠駕馭的技術和雙腿的力量,估計正常的奔襲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戰場上舉著刀槍,雙腿“夾”騎著馬,能行走已經不錯了,什麽拚殺的動作都很難做出來的,而站在站車上的人就不一樣了,所以,了解當時的軍事裝備發展很重要。而且在當年那個戰爭規模的前提下,北戎又是侵略方,帶有明顯的攻城搶劫的犯罪目的,目標是財產、城池和人口,也是相對固定的,這樣一來部隊的機動性就喪失了很大一部分。在這種固定模式下的區域陣地戰中,戰車才是重要的,裝甲才是硬道理。

  雙方一碰麵,公子忽一看設備差距太大了,馬上就采取突然襲擊的戰術,重裝馬車突襲,直導敵軍司令部,一個衝刺,鄭軍就將北戎的正、副司令員給俘虜了,斬殺帶甲的北戎戰士,三百人,他們的頭顱全部獻給了齊國。

  真是血腥啊!

  北戎曆來都是輕裝騎兵,絕大部分是圍著獸皮,光著臂膀,披著頭發參戰。北戎生產力低下,好不用攥了一點鎧甲戰利品,基本都裝備了最優秀的士兵,或司令員的精裝護衛,這都是北戎的大內高手級別,一下子讓公子忽給斬殺了三百人,這對於北戎是個沉重的打擊,估計一年、兩年都翻不過身來。

  由此可見,鄭國軍隊的凶悍和戰鬥力。

  這讓公子忽也很自豪,當時前來齊國的還有很多諸侯國的支援部隊,魯國也出兵了,但是戰鬥隨著鄭國的勝利頓時戛然而止,熔斷式的結束了。

  齊國作為東道主,怎麽也要舉行個慶功宴會,發放個豬啊、牛啊、羊啊等慰勞品,但是那麽多的參戰國家,怎麽也得有個先後次序,可是這個宴會的座次,讓齊國犯愁了,怎麽辦?到底按照爵位排座次,還是按照戰功排座次?這在那個年代,這可是大問題,搞不好會產生糾紛的。你想想,當年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的時候,宋江大哥多麽牛皮,都通過上天的降臨“石碑”的方式進行,就是怕得罪人,排座次,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活。

  齊國國君轉眼一想:有了,魯國不是《周禮》的專業大國嗎,大夥想研究“周禮”,都需要派大學生到魯國大學去學習,堪稱當時的第一流學府“清華大學”級別,那就讓魯國給排座次吧!

  你說魯國這個大傻瓜,人家不好辦的事,讓你辦,肯定有問題。要不說:人,千萬別架不住表揚,被別人忽悠幾句,就以為自己是天下學術正統了,道德標準了,這不是不識時務嗎!

  於是,大傻哥魯國拿出了幾捆“周禮”竹簡,哼哼哈哈的一番狗屁道理,排了座次,竟然將公子忽排到了門口的位置,排隊等候,為什麽,因為魯國是按照爵位排座次的,不是按照戰功,輪爵位,鄭國是個新興的伯爵國,比起那些依靠血親關係受封的小微諸侯,都差的很多,所以,就被排在了後麵。

  人家公子忽,雖然是小輩,但是代表的是當時第一強國出戰,連周天子都要刮目相看。而且,這次援助齊國戰鬥中,立下重要戰功,關鍵是他的身份還是鄭國的太子,用現代話來說是未來的鄭國國君。

  公子忽很生氣,一臉的不高興。消息通過公子忽傳到鄭國,鄭莊公也很生氣:魯國你算個鳥,太瞧不起我們鄭國了!

  你看,就這麽個小事,四年後導致鄭國帶著齊國和衛國來伐魯(見春秋桓公十年記載),直到那個時候,魯國還一直說自己是有道理的,沒有錯。所以說知識多了,不能且以實用,也不是件好事,人家齊國就裝糊塗,誰也不得罪,高手。

  還有一件事,都是因為公子忽長得太帥,惹的禍。

  想當年,在鄭國太子忽尚沒有迎娶陳國公主前,齊國和鄭國已經是很好的同盟關係了,為了搞好兩國關係,齊國齊禧公知道公子忽尚未婚嫁時,齊禧公就想把文薑嫁給他。

  沒想到,人家鄭國的太子忽卻給拒絕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齊國是大國,我自己配不上人家啊!《詩經》說的好:求於自己,多受福德。婚姻大事靠我自己就行了,要大國幹什麽。

  《左傳》記載: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這就是“齊大非偶”的來源和意思。

  公子忽的拒婚,也等於拒絕齊國這個強勢的靠山。可能長得帥的人都有“清高”的臭毛病吧!其實鄭國是強國,大國配強國,是沒有問題的。

  鄭國此時已經是江湖強國,公子忽的風流倜儻,在江湖上也已經傳遍,齊國的齊禧公身邊成長著一大群的美女女兒,看著鄭國的太子忽這樣優秀,尤其是在這一次支援戰鬥,齊禧公看到公子忽這麽能打,又是太子,還一表人才,丈母爹看女婿,越看越喜歡。齊君再次動起了想嫁女兒的心思。

  不過。

  此時的文薑,已經出嫁給魯桓公三年了,當年的公主已經變成王妃了,就不能在提她了。

  齊僖公非要將讓公子忽在自己的眾多女兒裏,再挑一個中意美女嫁給他,這真是太喜歡公子忽了,當時那個年代裏,王子、王孫娶幾個老婆,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兩國結盟的通道。因此,我們不要擔心此時公子忽的屋裏,還有一個陳國的大美女,這不會影響他的繼續找老婆。

  公子忽此時,可能是十分喜愛自己的陳國公主,怕老婆,又受到慶功宴排座次的刺激,腦子有些糊塗,為了表示自己的孤傲,就再次的拒絕了齊國的要求。

  人家問他為什麽?他說:我這次是受王命來支援齊國的,如果我娶了齊國的女子,讓老百姓認為是我為了齊國的美女才來的,所以我代表我爹地,正式回絕這門婚事。

  到底是公子忽真的道德很高尚,還是看不上齊國的大美女們?還是怕家裏的老婆?都很難說,反正他沒有答應齊國的要求。

  如果,公子忽真的答應了當時齊禧公的要求,很有可能會再挑一個大美女回家。齊國盛產美女,因為文薑的一個妹妹宣薑,也是絕色美女,她後來要嫁給衛國的太子,但是被太子的爸爸,當時的國君衛宣公給看上了。就直接“越俎代庖”的替兒子當了新郎。

  當然,如果曆史這樣發展,也就不會產生那段淒美的故事了,這個故事很感人,好像現在哪個電影裏麵還截取了這段故事,這個故事也留在本章的合適年代裏再講吧,好的故事要慢慢的品味。

  讀《春秋》,就是不斷的品嚐一個個的美味故事的過程,政治的、軍事的、正直的、淫亂的、造反的、淒美的等等。

  齊禧公碰了一鼻子灰,暗暗的罵道:這個公子忽真牛逼。但是人家不願意,也沒有辦法,這樣的事情,不能強按牛吃草啊。

  我們費勁的講述了上麵的這個過程,也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在之後的鄭國政變中,由於公子忽沒有迎娶齊國公主,才造成背後沒有大國的支持。其實,如果你一旦成為政治性人物,那些民間的恩恩愛愛,就已經和你告別了,你要一切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

  可能齊國國君第一次想把女兒嫁給你,就是為了兩國的結盟。可是第二次的嫁女表示,就真的是看上公子忽了,也看到了鄭國的強大,帶有明顯的喜愛程度。

  喜愛和結盟,是堅固的友誼基礎啊。

  在《春秋》桓公十一年的記載中,就已經說明白了這個問題,當時的祭仲對公子忽說:齊侯要把女兒嫁給你,你一定要娶她,我們國君寵愛的姬妾很多,你雖然是太子,但是如果你沒有強力的外援,將會對繼承君位造成不利,因為其他的三個公子都有可能競爭君位的。

  公子忽就是不同意,讓我們拭目以待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