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桓公時代的序幕 (魯桓公元年,公元前711年,春秋第十二年)
作者:逸蝶宿深枝      更新:2021-01-06 09:12      字數:1797
  《春秋》記載魯國第二個國君階段是:魯桓公時代。

  這個時代的曆史主線路,還是集中在“鄭國和宋國”的相互爭霸中,但是他們之間又有了相互融合的過程。比如:鄭國積極的參與了宋國的“華督弑君”事件;宋國積極的參與鄭國的內部的“公子爭位”繼承糾紛事件;同時魯國和齊國也越來越介入中原地區的國際事務,顯露出複雜的政治鬥爭局麵。

  但是,無論如何,鄭國已經從原來的小霸,開始逐漸的走向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在這個階段中,有三個國家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晉國,楚國,秦國。

  當然,這三個諸侯國中,晉國並沒有分出更多的精力來介入中原事務,而是忙於國內的政治洗牌和布局,一旦他們的內亂得到解決,將會以可怕的身態,進入中原的爭霸行列。

  秦國、楚國,還在自己的分封疆土繼續兼並鏖戰,此時我們隻能是關注著他們國內的變化和孕育過程。

  目前主要的話題,還是鄭國的風頭。

  魯桓公,被魯國的權臣公子羽父扶持上位了。

  當年,鄭莊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和魯國建立了良好的聯盟關係基礎,現在魯國卻發生政變,更換新的國君。兩國的友誼必須發展下去,這是當前鄭莊公最關心的國際事務。

  正好,在去年(隱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鄭國、魯國、齊國一起出兵把許國給占領了,原本鄭國是要把許國這個戰利品讓給齊國,因為三國聯軍在第一次出兵攻宋,所占領的“郜城和防城”兩個城市,已經送給魯國了,為此魯國還大大的讚揚了鄭國一番,成為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重要基礎。

  現在三國聯軍,第二次出兵占領的許國,好事也應該輪到歸齊國了。

  前麵已經說過,鄭國是以周王室的王命組織諸侯征伐宋國,所以不能表現出兼並他國土地的形象,因此一直在處理戰利品的態度上,表現的很大度,很慷慨,一副“唯王命而戰、唯利益而讓”的高姿態。

  沒想到,人家齊國卻發揮了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並沒要許地,還是要轉讓給魯國。

  魯國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連續的要地了,因為鄭國已經兩次讓地給魯國,太不好意思了!畢竟“許地”在鄭國和周王領地的之間,和魯國隔得太遠,無論是是在道義上,還是行政管理上,都不是那樣的說得過去,所以,魯國就順水推舟就又讓給了鄭國。

  鄭國推讓三番,就十分“不好意思”的接受了,而且還狠狠的批評魯國一下:“下次不許這樣了昂!”幾千年下來,送禮和收禮可能還是這個套路吧。

  我們知道,在許地有一塊周王封給魯國的“別墅建築地”(朝見周王的休息用地),而在魯國國土範圍內,鄭國有一塊祭祀泰山的“別墅用地”(祊beng田)。這兩個國家的兩塊飛地,都在對方國土內,也不好管理,加上現在社會風氣負能量太多,誰還整天的到中央朝拜或者祭祀山神,不如在家裏麵打打撲克,喝喝小酒過癮,於是鄭國就有了換地的要求。

  這個事情,之前鄭國也和魯國上一任國君魯隱公商量過,雙方隻是達成一個“同意換地”的初步意見,但是還沒有辦理交換的手續,現在魯國新國君繼位,新的國君能不能繼續履行以前國君的政策,這就是個很好的探測機會,也是進一步繼續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的契機。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換地成功。

  為此,鄭國還送了很多的重禮,什麽玉璧了,寶貝等等之類的財物,大家都其樂融融。

  兩國發誓:一定的保持長期良好關係,誰毀壞了盟約,誰就不能享受自己在的國家安定的地位(《春秋》記載:渝盟,無享國)。

  鄭國和魯國,快樂地享受著結盟的友誼。

  鄭莊公再接再厲,繼續發展自己的外交能力,為了對抗南方開始逐漸興起的楚國,利用宋國實力已經開始衰落的現實狀態,努力工作,竟然又將蔡國拉入自己的小弟陣營。

  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在“鄧”地這個地方,蔡國和鄭國聚會會盟,建立初步的外交關係。

  鄭國和蔡國,也開始快樂地享受著結盟的友誼了。

  此時,鄭國聯合著齊國、魯國,帶著陳國、蔡國等一幫小弟聯合起來,形成了新的中原諸侯集團,你說鄭國此時厲不厲害?鄭莊公厲害不厲害?把原來都是宋國的盟邦,全部給策反了。

  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此時,鄭莊公一派風光無限好的樣子的時刻,又傳來一個重大利好的消息:鄭國的死敵宋國,國內發生了“華父督弑君”事件,這讓政局頓時再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兩國之間的關係並不那麽緊張了,鄭國以諸侯大哥的姿態,幫助宋國處理這個亂事,更是讓鄭國壓的宋國一時半刻的翻不起身來了。

  讓我們看看宋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