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作者:沉塢      更新:2021-01-02 15:57      字數:3972
  毓慶宮, 歡聲笑語忽然不見,氣氛凝滯極了,伴隨著一股苦澀的藥香。

  隱隱有著孩童的啜泣聲傳來, “熱, 好熱……”

  ——六阿哥不是風寒, 而是中了毒。

  拎著藥箱的李太醫把完脈, 顫顫巍巍地稟報過後, 太子大驚之下, 立即傳召了整個太醫院輪流診治。

  半晌, 太醫們得出的結論一模一樣, 沒有半分相悖。

  起初,他們也是不相信的。皇子阿哥,天潢貴胄, 怎麽會中毒?!

  強忍著內心的惶恐, 他們輪流把完脈, 細細觀察了胤祚的眼皮與舌苔, 低聲商量了幾句,緊接著熬了一碗退燒的良藥。

  此藥性溫和,適宜幼童服用, 是最為穩妥,不會出錯的方子。

  對於中毒一事, 胤祚懵懵懂懂的, 沒有半分察覺, 隻是出現偶爾的暈眩……抗拒著喝了藥後, 全身上下卻燒得更燙了些。

  像是蟄伏的毒性, 被徹底激發了一般!

  “熱……”他躺在榻上, 癟著嘴, 眼裏含了一泡淚,緊接著,白嫩的臉蛋上浮現了小片小片的紅腫。

  額頭發燙,手腳卻是冰涼,身板輕輕地抽搐著,不出幾息,他又哭著喊了起來:“冷,額娘,我冷……”

  太醫們你看我我看你,麵色凝重,趕忙行動了起來,煎藥的煎藥,探討的探討,不敢再有絲毫耽誤。

  頭暈目眩,四肢發寒,身軀抽搐,接下來就是止不住的腹痛嘔吐,這是常見的中毒之兆,不會有錯的。

  作為宮廷之中,醫術超絕之人,天底下的毒,隻要不是奇毒異毒,他們都能解。

  太醫們還沒鬆口氣,又高高提起了心——

  俗話說對症下藥,分辨不出六阿哥中毒的緣由,何來醫治之說?

  李太醫拱了拱手,鄭重道:“回稟太子殿下,六阿哥患的是常見之毒,實乃不幸中的大幸。微臣猜測,阿哥中毒最多不過五日,因著發現時日尚早,毒性尚在蟄伏……喝下散熱之藥,猶如催熟,這才來勢洶洶……”

  “此毒可解,隻需查明出處,”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有些吞吐,“不過,微臣無法保證,六阿哥能否康健如初。”

  才四歲的孩子,年紀太小了!留下後遺症,幾乎是肯定的,隻是輕重而已。

  說罷,李太醫深深地低下頭去,生怕麵前幾位阿哥遷怒了自己。

  太子立在床邊,緊抿著嘴唇,麵色鐵青;三阿哥震驚地張大了嘴,四阿哥握著五阿哥的手,握的很是用力,重重咬著牙,眼眶泛著紅。

  被德妃遣來照料胤祚的大宮女綠萍,捂住嘴淚流不止,差些昏厥了過去。

  她喃喃道:“六阿哥成日待在永和宮,奴婢們半分不錯眼地看著,哪有接觸毒物的機會?不可能,不可能的……”

  *****

  毓慶宮把太醫全數請了來,如此大動作,怎麽也瞞不住人,太子也沒準備瞞著,火急火燎地上報了皇阿瑪與老祖宗。

  不出片刻,慈寧宮便得到了消息,這等驚事,也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裏。

  彼時,康熙終於得了空,正給太皇太後請安。

  他輕抿了一口奶茶,慢慢地將近來後宮發生的一切講給了老太太聽:“孫兒冊封成嬪與平嬪,是早就考慮過的,與翊坤宮幹係不大……”

  太皇太後瞥了他一眼,心裏明鏡似的,並不反駁,而是笑嗬嗬地道:“成嬪生了小七,封嬪合情合理。可小赫舍裏畢竟是保成的姨母,當得妃位,皇帝這樣安排,想來其中有什麽內情。”

  康熙沉默了幾息,不準備瞞著一向敬重的皇祖母,淡淡地道:“赫舍裏氏,不配為妃。嬪位,倒也便宜了她!”

  太皇太後一驚,不住地撚著佛珠,半晌之後歎了口氣,“怕是與胤祺落水有關吧。”

  她在後宮生活了大半輩子,早就看透了女人間的爭端。她們有時候蠢,有時候狠,蠢起來不忍直視,狠起來令人心驚。

  宜妃一向爽利識大體,放在從前,她是絕對不會恃寵而驕,向皇帝諫言升位的。

  太皇太後在意規矩,便是再喜歡雲琇,聽聞封嬪一事,也忍不住皺起了眉。

  諫言是皇後的職責,宜妃逾矩了。

  顧及雲琇剛剛生了胤禟,又有著太後的求情,太皇太後這才沒有出言申斥,可內心總像存了個疙瘩似的,不甚舒坦。

  都說為母則強,把前因後果串上一串,太皇太後便什麽都明白了,同康熙感歎了句:“這也怨不得她……”

  比起駭人的陰謀算計,宜妃所為乃是光正的陽謀,這麽想來,竟有她年輕時的風範。

  平生,太皇太後最是厭惡朝孩子下手之人。

  稚子何辜?都是金尊玉貴的皇子公主,由不得她們這般作賤!

  更何況,胤祺養在太後膝下,同樣是她看著長大的,小五在太皇太後的心中的分量,能與太子等同。

  這可不就觸到老太太的逆鱗了?

  “皇瑪嬤說的不錯,這事,苦了琇……宜妃了,至於赫舍裏氏,孫兒心裏有數。”

  康熙不欲引得太皇太後動怒,轉了轉扳指,輕聲轉移了話題,“還有宮權一事,皇額娘既不願掌管,等貴妃生產後,便交由貴妃總理,惠、宜、榮三妃協理,您看可好?”

  太皇太後沉吟片刻,微微點頭。

  皇貴妃雖要複出,但為皇家威嚴計,也為後宮安寧計,宮權是不可能回到她的手中了。

  養好身子要緊,可千萬不要和她的姑母那般,芳齡早逝,徒留皇帝一人……不值當的。

  貴妃位分高,卻無單獨管轄的經驗,有四妃幫著也好。

  等等。

  太皇太後猛然驚覺,皇帝說的是三妃,不是四妃!

  怎麽把德妃撇在外頭了?

  “老祖宗,烏雅氏……同樣不配為妃。”康熙許是注意到了老太太的驚訝,停了片刻,隻道:“孫兒不願明說,怕汙了老祖宗的耳。”

  太皇太後聞言一歎,點了點他,心知皇帝這是氣狠了!

  她也不刨根問底,蒼老的掌心輕輕拍了拍康熙的手,目光再慈和不過,“你大了,已過而立,這些事務自己拿主意就好,實在不必過問哀家。隻那幾個孩子,你……”

  “朕知曉的。”康熙頷首,語調柔和,“朕怎麽會遷怒他們?胤禛與胤祺一塊起居,竟漸漸活潑了起來,還有胤祚……”

  皇帝略一猶豫,想問問老祖宗有關出繼的建議,恰在此時,何柱兒慌慌張張地求見。

  梁九功心裏咯噔一下,太子爺出事了?

  “參見萬歲爺,參見老祖宗!六阿哥……六阿哥中了毒,現下躺在毓慶宮,太子爺不知怎麽辦才好,趕忙派奴才前來通報。”

  太皇太後一愣,手中的珠串掉到了地上;康熙豁然起身,安撫了老太太一句,隨即沉聲道:“起駕。”

  ……

  隨著康熙的到來,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像找到主心骨似的,齊齊說:“給皇上請安。”

  康熙大步走到床前,一眼瞧見了昏睡的胤祚,他的身軀止不住地抽搐著,麵頰泛著紅斑,嘴裏喃喃著什麽。

  對於幾個皇子,康熙都是在意的,即便因著德妃,對胤祚的喜愛稍稍減弱了些,但看到小六這般模樣,皇帝麵色黑沉極了,怒氣在心裏升騰。

  李太醫垂著頭,低聲說明了六阿哥的現況。

  聽到“中毒原因不明”幾個字,康熙勃然大怒,瞥見太子擔憂的眼神,才堪堪止住了怒氣。

  “朕赦你們無罪,務必要把六阿哥平安無虞地解救出來。迅速徹查此事……”康熙坐在床邊,給胤祚掖了掖錦被,鳳目沉沉,忽然聽到了幾聲囈語。

  “平安符……額娘,祈福……”胤祚有些燒糊塗了,無意識地把手護在了胸前,呈一個保護的姿態。

  恰恰是柳暗花明,康熙聆聽了幾句,猛地站起身:“太醫,搜身!”

  *****

  “娘娘,娘娘!”德妃驟然昏迷過去,永和宮陷入了一片忙亂。

  宮女們掐人中的掐人中,喂藥的喂藥,或許是擔憂胤祚的病情,很快,德妃悠悠轉醒。

  她的雙眼通紅,眼底遍布血絲,顫抖著手,刀割剜心一樣的疼。

  胤祚怎麽會中毒?

  永和宮如何會被人鑽了空子去?

  她這麽想,也這麽問了,淚流不止地叫了聲皇上,聲音裏止不住的絕望無助。

  “他寶貝似的、貼身佩戴的香囊,藏著一道平安符,裏頭……混著曼陀花,夾竹桃葉,烏頭根莖,黃水仙……”康熙閉了閉眼,聲音少見地顫抖著,“都是采摘不久的劇毒之物。”

  單把這些混在一處,其實並沒有大用;但,因著貼身佩戴,毒物與平安符、與衣物互相擠壓,從而滲出汁液,那才是真正要人性命的東西!

  若發現不了香囊,單憑兩天就能揮發完全的汁水,誰也不會察覺他的中毒之因。

  “幸而保成相邀挑馬,小五發現的早,胤祚還能治!會治好的。”康熙頓了頓,語氣緩和了些,最後一句話,德妃卻怎麽也聽不清楚了。

  她歇斯裏底地叫了聲“胤祚”,快速翻下榻,咬著牙,套了一件大髦便往外衝去。

  吳嬤嬤震驚極了,娘娘生產還不到三日啊!

  “萬歲爺!”吳嬤嬤追趕不及,六神無主地跪了下去,“萬歲爺恕罪!這……這……”

  “讓她去,弄架擋風的轎子來。”康熙沒有怪罪,反而沉聲道,“胤祚,也是希望額娘在的。梁九功,起駕毓慶宮。”

  吳嬤嬤愕然抬頭,映入眼簾的是康熙疾步而去的背影,心霎時落到了穀底。

  ……

  誰也沒想到,德妃竟強撐著身子,來了毓慶宮!

  見德妃這般儀容,太子眼裏一閃而過的驚異,遲疑地喚了聲德妃娘娘。

  德妃充耳不聞,徑直撲到了胤祚跟前,抖著手覆上他的額間,一個勁地流眼淚。

  胤禛站在一邊,垂著腦袋不看德妃,神情低落黯然;胤祺見此,撓撓頭,張了張嘴,急急地擠出了一大堆的蒙語:“太醫說了,找到症候就能治!六弟已脫離了險情,很快就能醒過來的……”

  話還沒說完,德妃倏然轉頭看他,那一眼,像是要把人生吞活剝了似的,蘊含著令人心驚的狠戾。

  “五阿哥是如何得知胤祚中毒的?”她嗓音粗糲,一字一句地問。

  與此同時,翊坤宮。

  董嬤嬤鐵青著臉,指著殿中央的精致木箱:“還不抬下去!驚到了娘娘,你們誰也擔待不起!”

  箱子裏,擺放著一副閃耀奪目的赤金頭麵,並許多串珍貴玉珠,最角落,卻橫臥著一隻黑色的鳥兒——

  了無聲息的黑烏鴉,被一箭穿心,死狀淒慘之極。

  雲琇擺擺手,製止了董嬤嬤,繼而緊盯著木箱,蹙眉不語。

  “皇貴妃這是何意?”瑞珠頗有些心驚膽戰,不敢朝箱子看去。

  “她想與本宮聯手對付德妃。”雲琇收回視線,慢慢道,話語忽然一停,“不。她早就動手了。”

  這隻烏鴉,夾在“遲來的賀禮”之中,是示好,也是炫耀。

  皇貴妃,說她瘋魔了,倒不算冤枉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