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同盟會
作者:夢春橋      更新:2020-12-28 09:33      字數:2260
  “袁總理給我發的電報?”何平仔細地看著電報。

  在電報上。

  袁向城對何平侵占了西省表示了,由於金朝的皇帝怪罪,曾幫何平說話了,實在頂不住了壓力雲雲。

  還建議何平見好就收,不要過於貪婪,致使他頂不住皇上的壓力,不能幫何平美言。

  對於勸說,袁向城當然不是直說了,他舉了個小小的例子,說明,過於貪婪的人會什麽結果。

  何平見到電報中,苦口婆心,還讓他不要占領西省,留寧城貴族陳坤令一命,不然,不好交代。

  同時,讓何平出兵州省打擊湛城至廣城一帶的革命亂社。

  特別是同盟會下屬的革命亂社:同食社的頭領:孔凡哲。

  為此,袁向城還承諾,隻要擊敗和殺了孔凡哲,將給何平5萬金元作為經費。

  對此,何平不可置否,可作為發動戰爭的借口。

  至於同食社,何平略知一二,它的建立宗旨是有飯同食。

  還宣傳要人人有飯吃。

  所以深得農村的百姓喜歡,百姓現在是被金朝末年的**掠奪,導致種田了,還能吃不飽。

  同食社在吸引著百姓的喜歡,也致使它不能到廣大城市中去,特別是比較富裕的大城。

  也讓有些同盟會的社團不太喜歡它,按照其他社團的說法:隻知道吃,沒有丁點理想,如何做大事?

  孔凡哲也沒法子,有廣大的百姓加入,總不能讓他改宗旨吧?

  百姓還要不要了?

  同盟會的社團起義後,同食社也隨之起義了,由於深入百姓的心,同食社占領地盤之大,使得其他社團不敢小瞧。

  對於同盟會內的明爭暗鬥,何平根本不知道。

  何平從電報中,可以看得出,金朝的軟弱,以至於當上大總理袁向城,發這封電報。

  何平見此,也沒理會,對著秘書們說:“你們分析一番,給袁向城回一封電報,重點是突出港城同從朝廷,不得已才開戰。”。

  “好的,領導。”秘書們說。

  因此在袁向城發來電報後,何平想了解金朝的局勢變化。

  把收攏的情報查看了一番,才得出了心中所想。

  看來“南城起義”已經占領了整個江省了。

  不過,領導人換了,原來江省的省府貴族搖身一變,便成了江省部革命軍的首領了。

  在此之前,原來的起義領導者,因為發不出軍費,遠走了金城。

  同盟會的領導人孫新到達了金城,並且作為了基地了。

  金城是南方的一座大城,前朝的時候,常常把金城當作南方的首都。

  因為沒錢,孫城也沒辦法,隻好出了借條,還和金朝進行了談判。

  總不能衝進去把大家族給殺了,奪取財務吧?

  孫城之所以是同盟會的首領,可是有大家族的資金支持的。

  況且,經過了戰亂,大家族的資金也不放一處。

  對於孫新,何平唯獨敬仰地對待,他沒兵沒錢,還能堅持不定地革命,到也讓何平佩服。

  對於袁向城,何平就得慎重了。

  因為袁向城有兵有錢,還深耕了這麽多年關外,朝中重臣,撈錢的方法多種多樣。

  何平也未必怕他,畢竟何平有外掛,和見識,都是隻願資源。

  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讓金朝的小皇帝退位了,這是同盟會自我解散的必須要求。

  何平見似曾相識的同盟會,不再漠不關心了,開始時刻關注著國內的走向。

  據何平所了解,現在金朝是無比混亂,有洋人、亂匪、野心家、**的官吏,**之類,都禍害著百姓。

  特別是洋人的堅船利炮,何平沒有。

  對於火炮,何平了解到,竟然是外國人的火炮厲害,後填裝式,還是全鋼的炮筒,銅的炮彈。

  國內的火炮就比較落後了,簡直是落後一百年的模樣。

  沒辦法,何平隻有奮起直追了,在寧城的工匠,優秀的,被何平遷徙到了港城。

  何平還讓人去上城、廣城之類的大城,招聘鋼鐵工匠,和綁架火炮人才。

  隻要人到了港城,其他都好說了。

  哪怕不幹活,何平也威逼他教徒弟,就算刻意教錯了,也能讓其餘眾多工匠、學徒一起聯合驗證。

  如此說來,何平對待工人還是很重視的,福利超好。

  何平處理一段政務了之後,收到了關於湖省的、廣省的戰報,說是成功地抵擋住了敵人的侵犯。

  見無利可圖,三倍於我方的敵人也撤兵了。

  何平見此,不可置否,要不是軍力不夠,就不是抵擋敵人的侵犯了,而是進攻敵方了。

  這般也用不了多久,因為何平招兵不停,擁有的兵力,可以說是窮兵贖武了。

  於是,何平下發了命令:“責令影子說、陳小歌、覃某、腿毛有點多的單眼皮男孩,帶兵回來休整。”。

  按照何平的想法,士兵休整不應該會港城的,一來一回,浪費時間。

  不過,所招收的士兵,都是港城附近。

  所以,還得回來休整,待到所解放的區域,何平就考慮在所解放的地方附近招兵了。

  還得參與大部分的遠方士兵。

  不然,很容易造成了當地的土皇帝。

  “領導,港城中學已經有一批畢業生,畢業了,請問需要安排什麽時間去一趟呢?”秘書帶請帖給何平。

  說起了中學,何平就有些無奈了,因為人才的缺乏。

  何平就建立起了小學、中學。

  對於大學,沒能力建設。

  就算何平強行建設,也沒那個師質,哪怕何平的臉皮厚,也厚不了這種程度。

  總不能讓何平建立了所謂的大學,教的課程,反而是小學的課程吧?

  雖然不能建立大學,但是為了表達何平對教育的重視。

  何平經常去中學,給畢業生進行了演講。

  如今,何平已經占領了西省了,再去給中學的畢業生進行演講,有些不適合了。

  所以,何平對著秘書下發命令:“讓教育部準備把港城中學升級為港城大學,這屆畢業生的演講,我就不去了。”。

  這項絕對,也標誌著,原本凡是港城中學畢業的畢業生,由何平管理機構安排工作,變成了自謀出路了。

  隻有升級後的港城大學,才可能讓何平重新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