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夏夜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1-28 20:04      字數:4323
  內心默念《蓑笠翁》第一章的清心咒,將內心繁雜的思緒抹去,全神貫注的操弄體內源火包裹全身形成火源屏障隔絕高溫的同時,於己自衛。

  行不多時,身周的甬道從青灰色轉化為橙紅色,原本堅實的土地也變得如掉渣的牆皮般斑駁,一塊塊還未融化的石柱間岩漿如炎炎盛夏手中的冰淇淋,以不可止的勢頭出現在身周滴落流淌。

  眼見烘焱近在咫尺,郭子期的內心也不由得緊張了起來。將帽衫倒穿讓玄武護住胸口處,左手掏出通靈寶珠,右手握緊薇薇安暫借的狼牙刃。

  轉過一個拐角,一個巨大似蛋黃的橙色球體出現在郭子期的麵前。

  這!!!

  郭子期被眼前烘焱的形象驚到了。

  這龐大的渾圓通透的提醒,這橙黃帶光的標誌性顏色,幾乎長得和吃豆人一模脫殼。修真界的靈活這麽卡通的嗎?會不會有點太穿越了。

  隻是郭子期還沒來得及抒發自己的吐槽之魂,感應到有陌生生物入侵的烘焱一百八十度轉身出現在了郭子期的麵前。

  這下郭子期總算是確定,這密布焰火,乍看如惡魔在齜牙咧嘴微笑的魔鬼筋肉球肯定跟吃豆人八杆子打不著一邊,是自己莽撞了。

  隻是在自己愣神的片刻身後的退路被融化後凝固的岩柱封鎖,身前有這麽個把路堵得嚴嚴實實的大家夥,當真是進退維穀。

  郭子期擺出進攻姿勢,準備小刀剌屁股,讓它知道知道自己自己的厲害。

  可是大火球不但不動不攻擊,還當著郭子的麵逐步萎縮,從兩人多高縮成一丈,再慢慢收縮成隻有巴掌大小的圓珠子。

  不等郭子期動身,圓珠子平地懸空,仿佛在與郭子期對視。

  察覺到烘焱似乎沒有敵意,郭子期將通靈寶珠收入口袋,不自覺的伸出食指想要輕輕觸碰眼前晶瑩剔透,似水如晶的圓珠子。

  當郭子期伸出手指,圓珠子像是感應到了郭子期的善意般,如初生的小獸般繞著郭子期的手指輕柔的打轉。

  繞著繞著一束火焰從珠子中亮起,珠子的表麵像是被吸盡養分逐漸塌陷的卵殼,在郭子期的眼前逐漸坍縮,由內部收縮開始被漸漸壓扁。

  還沒等郭子期來得及反應,坍縮的圓珠子就以足夠引起音爆的速度來到郭子期的手掌之上,郭子期隻聽崩~茨~啊一聲巨響,眼前白茫茫一片隨即手裏就傳來了劇痛。

  抬起手來的郭子期才發現,自己的手掌隨著剛才的巨響被劃開了一道三厘米左右的傷口,淺淺的傷口之上鮮血不斷被坍縮的圓珠子吸取。

  少昊的時代,應該是才發現蠶的功用的時代,因為他就是嫘祖的兒子。那時的蠶應該就是以野生的天蠶為主,如此少昊讓蠟嘴來看護也不足為奇了。

  蠟嘴雀,萌態可掬

  這麽說蠟嘴雀可以保護天蠶寶寶們免受其他禽鳥的攻擊了?很難說,因為現在天蠶相對太貴了,人們保護還來不及,又怎麽可能讓它處在凶險之中呢?而且鳥吃蟲是天性,有誰會相信蠟嘴雀不會把天蠶寶寶當零嘴給祭了五髒廟呢?不過哪位科學家有心的話可以搞個試驗,看看傳說有沒有道理。

  行鳸唶唶,這說的這鳥的叫聲是“唶唶”。而《禽經》有“行鳸主晝”的話,其職能是趕走危害農業的害鳥,可能指的是麻雀之類。這些鳥兒有時會象一陣風一樣撲到一塊田中,將農民一年的辛勞毀於一旦。

  我疑心原本的行鳸就是鷹鷲類。因為很明顯,這是種能趕走其他鳥兒的猛禽。叫聲也很接近。可惜的是沒證據。

  相比之下,星頭啄木也隻能對小蟲動手,不過多少還是對莊稼有利。它長著暗灰色的羽毛,頭部和身上有少許白班。一道白眉從眼後延伸到頸部。

  星頭啄木鳥

  雖然叫聲和“唶唶”有點象,其實啄木鳥是不配被稱為“鳸”的,因為它們不是候鳥,不會隨季節來去,隻會從一個食物已經枯竭了的森林轉移到另一個豐富的。

  宵鳸主夜,其鳴嘖嘖,很明顯,是種夜行性的鳥類,這種鳥其實不太多,以貓頭鷹最為常見,而且以危害農業生產甚大的鼠類為食,也算是“為民驅獸。”但由於它的鳴叫聲太難聽了,於是遭到了人們的一致抵製。於是讓這樣的鳥來擔任“宵扈”一職多少有些不能接受。

  除了貓頭鷹,最有名的夜行鳥就是夜鷹了。可《中國古代動物學史》選取的卻是紅尾歌鴝,這多少讓人有點難以理解。其實這多半是因為它的叫聲真的和“嘖嘖”太象了。

  紅尾歌鴝

  紅尾歌鴝也是小鳥,其實它的尾巴也不紅,而是棕色,其上體是橄欖色,腹部白色。看起不太醒目。而且沒有找到有關它是夜行鳥的記載。

  現在是最後的老鳸了,它的工作是催促老百姓快點收麥,不要賴床。

  麥子是源自中東的食物,是白種人馴化的,很早就隨著這些民族的腳步被帶到了全世界。雖然上古的痕跡幾乎已經被磨滅,但在中國的山東,人們還是發現了白種人部落的遺骨。也許他們早就與古東夷人有交集,把自己的基因融入到了華夏民族之中。

  一般都認為老鳸就是鷃,它是古代鳥類中最重要的“六禽”之一。樣子和鵪鶉很象,因而得名,但實際一個是鶴科,一個是雞科,是不同的物種。背部棕紅色,下體色淡,長有一身的斑點。別看長得矮,人家可是屬於鶴科,學名“三趾鶉”,但現在的人對它已經不是很熟悉了。隻是拿來作為藥材。不過也有人認為所謂“鷃”就是“宴”,也就是負責老百姓的宴會,也算是娛樂事業管理者。而老鳸是另外的鳥。

  三趾鶉,你能相信這圓滾滾的玩藝是鶴科嗎?

  以上就是少昊鳥官二十四鳥的全部,現在再來總結看一下:

  第一級:司曆——鳳凰;

  第二級:司分——玄鳥-燕子,司至——伯趙-伯芝,司啟——青鳥-黃鸝,司閉——丹鳥——北朱雀;

  第三級:司徒——祝鳩——斑鳩,司馬——雎鳩——葦鶯,司寇——爽鳩——鷹,司空——鳲鳩——戴勝,司事——鶻鳩——;

  第四級:搏埴工——鶅雉——藍馬雞,金工——翟雉——錦雞,木工——鷷雉——白鷳,皮工——鵗雉——褐馬雞;五色工——翬雉——白冠長尾雉;

  第五級:春鳸——鳻鶞——秧雞,夏鳸——竊玄——鵲鴝,秋鳸——竊藍——藍歌鴝,冬鳸——竊黃——小蝗鶯,棘鳸——竊丹——北紅尾鴝,行鳸——唶唶——星頭啄木;宵鳸——嘖嘖——紅尾歌鴝,桑鳸——竊脂——蠟嘴雀,老鳸——鷃鷃——三趾鶉。

  現在官也有了,還有民呢?那就更多了,象麻雀啊、烏鴉啊這些都是鳥國的臣民。

  這是個神話嗎?也許。但也有人指出,這些其實都是古代東方的東夷族的族徽,每一種鳥兒都對於著東夷的一個民族。比如玄鳥氏,就是後來入主中原建立強大王朝的商族。曆史的真相是不是這樣呢?還待我們繼續探索。

  夏扈竊玄,這個名字的意思其實也就是長有淺黑色羽毛。鵲鴝的外形的確符合,它還有個民間土名叫“四喜”,體長約二十公分,身體黑色,上帶白斑,生性活潑好動,經常在人家的房前屋後鳴叫。

  鵲鴝

  夏鳸的工作就是催著人們鬆土除雜草。事項相對繁瑣。要求人們起早貪黑,而四喜鳥的鳴叫給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工作的人們帶來了些許快話吧。

  秋鳸竊藍,也就是說這種鳥長有淺藍色的毛羽。藍歌鴝當然當仁不讓。雖然和鵲鴝同屬鶲科,但兩者卻分屬不同的屬。很明顯,藍歌鴝的色彩要比鵲鴝豐富得多,而且鳴叫聲也很好聽,不過個子要經鵲鴝小幾乎一半,才十二公分。

  藍歌鴝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鳸的職責就是催著老百姓把一年的辛勞成果收起來,再當懶漢就爛在地裏了。相信大家在勞作的時候聽到藍歌鴝婉轉的叫聲,心頭一定美滋滋的。因為藍歌鴝雖然是候鳥,卻經常被人們飼養,於是秋天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冬鳸竊黃,當然是有著淺黃色的毛了。不過小蝗鶯雖然名字的聲符合這個要求,但論到體色有些勉強,因為它是橄欖色帶黑花的。它還是屬於鶲科,個頭比藍歌鳩稍大一點。

  冬天農民的任務是蓋藏。一年的辛勞入庫也不是萬事大吉的。老鼠和蟲害,霜雪雨露無時無刻不在對糧食的安全儲藏造成威脅。農人們必須利用農閑時節,對倉庫展開整修,杜絕一切危害的可能。在這工作上,小蝗鶯明顯是不稱職的。因為這時它們早已經高飛去了溫暖的南方。

  小蝗鶯

  棘鳸竊丹,也就是淺紅色的鳥,但北紅尾鴝犯了和小蝗鶯一樣的毛病。雖然名字上很符合其特征。但它身上紅色卻相對較少。北紅尾鴝的頭是白色的,頭側、頸側和背部深橄欖色到黑色,胸部和下半身是漂亮的橙紅色。看起來倒確是象個大丹丸。

  光看棘扈這個名字可能就認為它是在荊棘上生活的鳥。可聯係其工作內容看,應該是看護果樹的。從“棘”字的含義看,也有棗樹的意思。這種樹木原產在我國,也是廣大人民的重要食品。專人看護很正常,可這位北紅尾鴝的能力趕走小蟲小蛾還行,但遇到害鳥估計也無能為力,因為它的個頭也不大,隻比小蝗鶯又大上那麽一號。不過由於生活在叢林邊緣上,因此可能被人們熟知和喜愛吧,於是把“棘扈”這一職務送給了它。

  北紅尾鴝

  下麵登場的是九扈中最正宗的桑扈竊脂,也就是常說的蠟嘴雀,所以叫這個名字,當然昌因為它那張碩大的,與身材不成比例的淡黃色彎嘴了。說起來蠟嘴走的是中性色路線,頭部黑色,背羽深灰色,腹羽淺灰色,下腹橙紅色,尾羽上再帶一點白,完全是老年人標準配色,也就難怪它那麽受上了年紀的人喜歡和飼養。

  桑鳸的職位敘述是為蠶驅雀,這讓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為大家都知道蠶寶寶是養在家裏麵的,又怎麽會有鳥雀飛進來吃它呢?其實這應該是時代造成的誤會。因為蠶的本來麵目就是以吃桑葉為生的一種害蟲。隻是在傳說時代,一不小心結成的繭掉進了中華民族的老母親嫘祖的熱水杯。結果嫘祖發現這個怪東西能拉出又細又長又韌的絲,於是絲綢的曆史由此開始。

  原始的蠶肯定是天養天放的,這蠶現在還有,叫天蠶,吐的絲織的衣物在國際上還不便宜。但關鍵是產量太少。人們為了滿足需求,采用了養蠶的方法,提升了產量。在西周時代已經有專門飼蠶的“蠶宮”了,那時的貴族婦女也參加勞動。王後、夫人組織在一起養蠶。這時的蠶寶寶們當然不虞擔心有飛禽之危。可在野外的天蠶就不一樣了。大自然的食物鏈是絕對的存在。除了人類,沒有誰可以從這個鏈條中抽出。

  秧雞長著暗灰色的毛,臉頰白色,嘴狹長,尾巴短,生活在水域蘆葦叢中或水田邊,因此農民大哥們應該比較熟悉。

  但對於基本已經清楚種屬的幾種鳥兒,它的態度又是嚴謹的,幾乎挑不出錯來。

  好吧,就暫時將這個回答做為正確解釋,讓我們來細看九鳸和它們的職能。

  首先是春鳸,古書上說是鳻鶞,但查不到它的別名,在我能查到的古書上也沒發現另外的解釋,同時也沒有說鳻鶞就是秧雞的。

  秧雞是種小水禽,個頭和小雞差不多,高有四十五公分,大概和你的小腿高度差不多。

  春鳸的職責是分辨土質的好壞,教老百姓們開始播種,從這點上看,秧雞的確能勝任。因為人家本來就住在田邊嘛。所謂“五土”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青紅皂白黃五種顏色的土,另一種則是山林、川澤、丘陵、墳衍(水邊平地)、陰隰(低窪地)等五種地理區域。無論哪一種都要因地播種,否則把小麥播在了水田裏又或把水稻種上了旱地,那不就虧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