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驪姬之亂(四)
作者:雲垂天地間      更新:2020-12-26 19:58      字數:1455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

  寺人披領命之後深感頭疼,因為他麵對的是一座城高池深、全民皆兵的城市。.kingho.但寺人披是個戰鬥意誌極其頑強的太監,他不在乎自己和軍士們的性命,隻擔心不能完成君命。

  蒲城人已經沸騰了,人們自發地武裝起來,泡出家門,聚集在宮門前,高聲呼喊著重耳的名字,強烈要求他帶領他們消滅來犯之敵。

  重耳在趙衰和魏犨的陪伴下走出來了,他穿著喪服,眼圈紅紅的;他對著人們施禮,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後說道:“君父的命令,重耳不能對抗;把蒲城交給君侯吧!無論誰敢擅自出戰,就是重耳的仇人!”

  人們都顯現出詫異的神情,重耳接著說:“你們認為戰勝公室軍隊與被殺、被賣為奴隸那個更容易些?當然是後者容易。我當然不會死,但也不希望你們死。”

  蒲城人聽從重耳的命令,於是放下武器打開城門。但是執行命令時出了岔子,城門早開了半個時辰。重耳一行人剛剛換上平民的衣服,正準備從北門逃出去,寺人披便領兵殺進宮來。

  狐偃等人在混亂中找不到重耳,寺人披卻發現他了。重耳孤身一人,無力抵抗進攻,不得不狼狽逃命,寺人披如餓狼捕食般緊追不舍。重耳手腳麻利地翻過宮牆的一個缺口才得以逃脫。但是當時的情況竟然危及到這樣的程度,以至於重耳在翻牆過程中,竟然被寺人披斬斷了一隻袖子!

  重耳的衛隊終於趕到他的身邊,蒲城人也聚集起來形成一道人牆,把交戰雙方隔離開來,重耳一行人這才得以逃離險地。

  這一年重耳隻有十七歲。《史記》稱“重耳四十二歲出逃”,則不知道依據在哪。據楊伯峻先生考證,重耳ang時絕不可能四十二歲。

  原因如下:重耳是申生與伯姬的弟弟,而申生的母親薑氏最早是晉武公的妾,那麽獻公應當是在武公去世後才有了申生。申生於獻公二十二年 sha, sha時應當在二十歲左右,那麽重耳應當小於二十歲,而《左傳昭公十三年》載有重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的話語。為什麽強調十七這個數字?大概就是指他ang時隻有十七歲;再有,伯姬於重耳逃亡的前一年嫁給秦穆公,如果重耳當時四十二歲,那麽秦穆公豈不是給自己娶了個老娘?至於《史記》記載的四十二歲,應當是晉文公稱霸時的年齡。

  重耳與追隨者們就逃向何方展開了一場討論;重耳特別仰慕齊、楚兩國,想要到其中一個國家去,但是狐偃說:“齊楚都是大國,而且路途遙遠。大國人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嘴臉;他們隻喜歡別人納貢,卻看不起落難的人,更不會幫助公子返國。

  “我覺得不如到白狄去:白狄與晉國相鄰卻不通往來,他們愚陋不堪而且樹敵眾多;與晉不通往來則不用擔心安全,敵人眾多則可以得到重視;如果晉國一旦發生變故,則可以快速趕回都城;所以還是到白狄那去吧!”

  重耳最終采納了狐偃的建議,他回頭最後望了蒲城一眼,便踏上去往白狄的道路。

  白狄與赤狄同姓,屬於鬼方族的一支,因喜好傳白色服裝而得名。白狄由眾多部落構成,主要力量盤踞在秦國以北的河西地帶,河東也有零散分布。白狄早先與赤狄、大戎一起雜居在汾水中上遊地區,後來在戰爭中慘遭失敗,才被逐漸擠壓到河西一帶。白狄分布地域廣大並與林胡、大戎、義渠、梁、秦、晉等勢力相鄰。

  重耳的目的地是白狄在河東的一個大部落,部落酋長見到一行人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ang者中不但有尊貴晉國公子,還有勇猛的晉國戰士。酋長對著日出的方向跪倒在地,不停下拜並連呼感謝上蒼;重耳一行人就在那裏安頓下來。後來,晉國的許許多多的ang者陸陸續續投奔重耳而來,那些人的加入大大增強了重耳的實力。

  最快更新子午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