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無人敢在開封放肆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11      字數:3017
  馮府內部的破落超乎趙普的想象。

  不過,馮吉這個人的初見印象,倒是與趙普的想象基本相同。

  清瘦的身形,細長的胡須,凹陷卻有神的雙眼,寬大的白色襴衫就像是掛在根木頭上。

  這就是在馮府客廳裏,馮吉給趙普的第一印象。

  這年頭因為戰亂導致物資短缺、物價高昂,文人們大多講究清心寡欲,馮吉這副“仙風道骨”的模樣,正是此時大部分文人的真實寫照。

  先前看到馮府破敗如斯,趙普就已經對馮吉的外貌有所猜測,果然不出他所料。

  “在下宋州節度推官趙普,見過馮少卿。”

  與“仙風道骨”的馮吉相比,身形雖不高大,但在宋州天天好酒好肉的趙普都能稱得上是壯漢了,嗓音自然也是中氣十足、聲若洪鍾。

  馮吉坐在椅上,抬起右手,微笑著輕聲道:“趙推官請坐。”

  趙普應聲坐下,開門見山:“在下是奉我家三郎君之命,特來拜見少卿。”

  馮吉拿起茶幾上溫熱的茶杯,右手輕輕摩挲著茶杯:“我已收到你家三郎君的信,諫匭上書這事,我願意相助。”

  這話說得倒好聽,但馮吉壓根就沒有拒絕的餘地。

  要養著羅五一夥以及他們培養的察子,又要為花間社的低級文官們花錢打點,馮吉這兩年是能省則省,甚至連修繕府邸的錢都省了。

  如今國子監販書款的路子斷了,馮吉暫時又找不到別的來錢法子,唯有依賴李延慶的分期借款,馮吉才能繼續他的“宏偉”計劃。

  李延慶與馮吉的暗中交易,趙普並不知情。

  見馮吉答應地如此痛快,趙普暗暗吃驚:諫匭上書絕非易事,李三郎與馮吉到底有多深交情?

  不過表麵上,趙普還是鎮定自若地說著溢美之詞:“有少卿相助,此事已然穩操勝券。”

  馮吉卻淡然一笑:“推官說笑了,我隻能承諾盡力而為,能否成事還得看天意。”

  低頭抿了口熱茶,馮吉接著摩挲茶杯,問道:“那穆義,是否已進了開封?”

  “昨日剛到。”趙普想了想,又補充道:“現下正住在李府。”

  馮吉眉毛一挑,摩挲茶杯的手也跟著停下:“不能讓他繼續待在李府,應當立刻在城內找個隱秘穩妥的場所,將他安置起來。”

  這想法倒與趙普不謀而合,一旦穆義諫匭上書,他再住在李府隻會暴露李家與他的關係。

  而且諫匭上書之後,穆義就會成為韓家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必須找個穩妥的地方藏匿起來。

  “在下也是這般想的,想著先與少卿商量一下,所以暫時還沒行動。”

  趙普已經將馮吉當做這次行動的主導人,李延慶在信中也是這般建議的:以馮吉為主。

  此番諫匭上書,李延慶的主戰場在洛陽,他在開封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

  在文壇散播韓倫的罪證、協助穆義應付官府的召見、讓眾多文官上彈章彈劾韓倫,這些都需要馮吉出力,而且是馮吉起主要作用。

  至於趙普,李延慶讓他來開封,則是起一個代表與監督的作用:代表李延慶的利益,監督馮吉,讓他不至於亂來。

  這趙普倒也識趣...馮吉將茶杯放回幾上:“那今日就將他接出來,護衛的人選以及安置的點,都由你負責,推官意下如何?”

  見趙普願意交出主導權,馮吉也樂得將穆義的監護權交給李家。

  其實,當得知李延慶要對韓倫動手,還邀請自己協助時,馮吉是有些興奮的。

  馮吉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文官當權的國度,他早就看那些囂張跋扈的勳貴們不爽了,奈何自身實力暫時有限,根本不敢有蚍蜉撼樹的念頭。

  但若是李延慶願意帶頭衝鋒陷陣,自己可以藏在幕後協助,那馮吉當然願意出這份力。

  成了,馮吉與有榮焉,沒成,馮吉也不會受到牽連。

  而且還能順帶還欠李延慶的人情,簡直就是一石二鳥。

  “穆義的安危,少卿大可放心。”

  對於這一點,趙普有絕對的自信,他打算等會就去烏衣台一趟,找張正商量相關事宜。

  有烏衣台暗中保護,哪怕是強勢如韓令坤,應該也拿穆義沒什麽辦法。

  “那我就放心了,此人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可有任何紕漏。”馮吉又著重強調一遍,接著問道:“對了,李三郎在信中提及的那批罪證,是否送到開封了?”

  趙普低著頭算了算日子,很快回道:“不出意外,應該會在明日送達。”

  “明日送達之後,還請推官帶來寒舍。”馮吉嘴角泛起一抹冷峻的微笑:“我定會讓韓倫的斑斑罪跡在開封家喻戶曉!”

  趙普與馮吉商量妥當後,又受馮吉之邀,留下來吃了頓晚餐。

  走出馮府時,已是月上高天。

  好在開封城現在夜晚不閉城門,趙普返回李府,騎上馬,在左二廂繞了一陣,感受了一番獨屬於夜晚開封的熱鬧,才奔赴城外的烏衣台總部。

  總部裏,臨時台長張正已等待多時,他早就知道趙普會來。

  張正迎出門,領著趙普走進辦公的兩層小樓,邊走便說道:

  “趙推官,護衛穆義的人手,在下已安排妥當,安置地點也已找好,是城東廂一處偏僻小院,外城現在魚龍混雜,正適合藏匿,為防萬一,在下還另安排了兩處地點,隨時可以轉移穆義。”

  自打擔任烏衣台臨時台長後,張正為了工作開始刻苦學習。

  隨著學習的深入,張正接觸了不少詩詞文章,其中他尤愛氣勢恢宏的唐詩,牢記的唐詩多了,詩中的典故成語自是信手拈來。

  趙普跟在張正身後,稱讚道:“城東廂確實適合藏匿,張台長辦事之迅速,當真令人歎為觀止。”

  開封內城有四廂,外城同樣也有四廂,並以東南西北命名。

  城東廂,也就是外城靠東的城區,與烏衣台總部距離較近,若發生意外,總部也可隨時策應。

  “趙推官過譽了,這不過是分內之事。”張正領著趙普進到會議室門口,推開房門:“趙推官,請進。”

  會議室內已點好油燈,趙普步入室內,正中間一張一丈多長的長條形方桌引起了他的注意。

  此時的桌子大多偏小,這一丈多長的長條形方桌趙普還是頭一次看見。

  趙普打量了幾眼,忍不住說道:“這桌子的款型我從未見過,倒有些別致。”

  張正也進到屋內,抽出桌邊的兩把椅子:“這是郎君的主意,他說開會就要所有人在一張桌上暢所欲言,這才有開會的氛圍。”

  “哦?竟是三郎君的主意?”趙普扶著桌沿坐下,感慨道:“三郎君真是個常有奇思妙想的奇人。”

  張正緩緩坐下,沉聲道:“郎君確實偶有妙想,但在下覺得稱為奇人不太恰當。”

  奇人在此時是個可褒可貶的稱謂,張正不太喜歡。

  趙普察言觀色,很快轉移話題:“三郎君在信中說,此次穆義諫匭上書,極有可能召來韓令坤的刺殺,此人乃是關鍵,絕不可出現任何意外。”

  “推官不必擔憂,在下會安排台中最為精幹的烏衣衛負責保護。”

  張正說罷,冷哼道:“況且這裏可是東京開封,韓家敢在洛陽胡作為非,但在開封,可由不得他們放肆!”

  自王樸擔任開封知府以來,開封的治安是愈發嚴明。

  這兩年半間,開封城裏發生的命案屈指可數,地痞流氓更是銷聲匿跡,治安比起往年好了不下百倍。

  隻要穆義住在開封城內,韓令坤但凡敢有過分之舉,那王樸是絕不會輕饒他的。

  王樸不但是開封知府,還是郭榮最為親信的近臣,甚至兼著樞密使的差事,掌管周朝所有武官的升遷,哪怕是最近在朝中炙手可熱的趙匡胤,都得避其鋒芒。

  兩日前,王樸奉上了最新修訂的大周曆法,因功升遷,去掉了樞密副使中的“副”字,成了正任的樞密使。

  而原來的樞密使魏仁浦雖然還保留有樞密使的頭銜,但這隻是掛職,他已經失去了樞密使的實權。

  而作為補償,魏仁浦頂替了次相李穀的位置,本官升為中書侍郎,差遣為平章事兼樞密使。

  至於原來的次相李穀,因病情愈發嚴重、難以上朝,終究是辭了相位,保留本官及待遇,在家安心養病。

  夜色漸深,張正送趙普走出烏衣台總部。

  張正提醒道:“趙推官,明日天放亮,在下就會派人去李府接穆義,還請你務必做好準備。”

  “這是當然。”

  趙普翻身上馬,與張正拜別,踏上了回城之路。

  與此同時,趙匡胤帶著頂黑色鬥笠,騎馬來到了魏府門口。

  這“魏”,自然就是魏仁浦的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