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明與暗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10      字數:2392
  李延慶為此次赴宴準備充分。

  找大哥李延順惡補了大量享樂方麵的“知識”,還穿上了紫衣,撒上了女子用的香粉。

  有付出,有努力,自然就有收獲。

  李延慶此次赴宴,最大的收獲,便是迷惑之策的成功。

  早在進洛陽之前,李延慶就預料到自己會受到十阿父的針對。

  剛一入城,李延慶就遭到十幾名眼線的跟蹤監視。

  如此大陣仗確實有些棘手。

  若是不能擺脫這些眼線,李延慶接下來的行動將會步步受限。

  所以李延慶在受到邀約後,當機立斷選擇赴宴,並借機施展早有準備的迷惑之法。

  如今來看,效果似乎很是不錯。

  韓倫的態度十分友善,各十阿父的態度也是肉眼可見的親和。

  很明顯,正是李延慶享樂衙內的偽裝發揮了作用。

  除了迷惑之策的成功外,李延慶此行還有一大收獲。

  那就是基本摸清了與會四名十阿父的關係。

  這四人在席上的一舉一動,乃至每一個眼神交流,都沒能逃脫李延慶的法眼。

  王爽與王重霸有所勾結,而且對韓倫懷有敵意,這一點李延慶看得很清楚。

  李延慶對王重霸與韓倫互為仇敵的猜測,也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至於柴守禮,雖然對韓倫抱有善意,但這善意似乎不是很堅定。

  而且柴守禮在宴席上保持沉默寡言,有一種超然的姿態。

  不過李延慶一想到柴守禮的兒子是誰,很快也就釋然了。

  要是自己有個當皇帝的兒子,自己估計也能超然起來。

  而韓倫呢,看起來似乎是四人中最卑微的。

  出錢請客的是他,受王爽與王重霸聯手欺負的也是他,柴守禮對他還一副無甚所謂的態度。

  怎麽看,韓倫在十阿父裏的地位都不是很高。

  這應該與韓倫的資曆有關。

  十阿父裏,就數韓倫發跡最遲,進洛陽最晚,還與幾名洛陽老牌權貴有過利益衝突。

  在這個講究資曆的社會裏,韓倫地位最低也是理所應當。

  夜晚涼風習習。

  李延慶靠在院中的躺椅上,眼中倒映滿天星鬥,心中思緒微動:

  如此來看,韓倫應該是十阿父裏最軟的那枚“柿子”,要扳倒他,難度應該不大......

  待到明日,這四人送的侍女仆役就會悉數到位,眼線進了府邸,那府外監視的眼線,應該會撤掉不少......

  屆時,就好行動了。

  第二日,李延慶起了個大早。

  洗漱一番,抽出橫刀,李延慶在院中揮灑汗水。

  這唐橫刀,李延慶近來是愈發得心應手了。

  再加上本就熟稔的射術,李延慶在遠近兩段都有了能拿得出手的武技。

  李石步入院中,看到自家郎君有板有眼的刀法,駐足欣賞了一小會,方才說道:“郎君,王爽送的仆役與侍女到了。”

  李延慶收刀入鞘,拿起毛巾擦了把汗水,回道:“將他們先安排在前廳,等四家的侍女仆役都送到了,我再統一安排。”

  “是。”李石得令而去。

  昨夜宴席上,四名十阿父,共贈予李延慶侍女十名,以及仆役六名。

  這一下子,府上就將多上十六人。

  不過李延慶對此早有準備,為營造享樂衙內的人設,租下的府邸乃是唐末宰相牛僧孺的舊宅。

  這舊宅的所有者乃是李家的姻親吳廷祚。

  顯德元年時,吳廷祚曾短暫擔任過西京留守。

  這宅邸便是吳廷祚當時置辦下的,打算退休後用來養老。

  李延慶找了嫂嫂吳氏的關係,隻用了一貫錢的親情價,就拿下了這處宅邸半年的使用權。

  牛僧孺舊宅占地十數畝,前後共五進,亭台水榭一應俱全,宅邸內還有一大片茂密的鬆林,其奢華程度,在遍地豪宅的洛陽城都能排得上號。

  這宅邸,如今僅住著李延慶帶來的十餘號親衛,以及吳廷祚留下打理宅邸的兩名老仆。

  再裝下十六名侍女仆役亦是毫不費力。

  李延慶本打算這幾日去牙儈鋪裏,買上十來名侍女仆役裝點門麵。

  十阿父主動提出贈予,李延慶也樂得省錢。

  還沒等十六名侍女仆役到齊,李延慶正在用早餐時,烏衣台的每日定時匯報就先到了。

  烏衣台在北市有一間肉食鋪子作為據點。

  這肉食鋪子每日早晨會送十斤肉食上門,順帶加上一份烏衣台的每日匯報。

  不出李延慶所料。

  據烏衣台調查,自昨夜開始,府外監視的眼線就陸續撤離。

  到今早,依舊在府外監視的眼線,已經降至兩人,烏衣台正在暗中調查這兩人的背景,估計下午就會有結果。

  李延慶看過匯報,心神為之一振:看樣子,自己的迷惑之策大獲成功,接下來的行動應該會極為順暢。

  眼線這東西,隱藏在府外的極難對付,而且李延慶外出行動時,這幫跟屁蟲定會尾隨其後。

  要是讓烏衣台暴力清除眼線,勢必會引發十阿父的警惕,影響到李延慶接下來的行動。

  與之相對的,進到府內的侍女仆役身在明處,極好應對。

  李延慶隻需派幾名親衛守在內院門口,便能將這些侍女仆役與一切機密隔離開來。

  但李延慶轉念又想到:將這些侍女仆役隔離在外確實容易,但自己的內院要是沒有幾名侍女貼身侍候,豈不是不符合自己刻意打造的衙內人設?

  到時候,這些侍女仆役向原本的主人打個小報告,自己的人設就立不住了。

  當初李延慶赴任洛陽時,認為此行凶險,便沒有帶上常伴身邊的幾名侍女。

  如今來看,卻有些顧此失彼了。

  李延慶雙眉微皺,盯著匯報,喝了口瘦肉粥,心裏很快有了主意。

  主意倒也簡單,將開封府上的幾名侍女叫來洛陽便是。

  李延慶快速吃完早餐,回到書房,寫了封簡信,叫來張謙和,吩咐道:“將這信速速送回開封府上,用正常渠道即可。”

  李家的商隊在周朝各主要城市都設有聯絡點。

  李延慶這封信不必走烏衣台的渠道,用李家商隊的渠道光明正大送往開封即可。

  “我這就去。”

  張謙和接過信,剛要離開,李延慶卻叫住了他:

  “慢著。”

  張謙和邁出的腳又收了回來:“郎君可還有別的吩咐?”

  李延慶輕輕點頭:“信,你找個親衛送去就行,還有件要緊事要你做。”

  說著,李延慶指了指桌上兩大摞罪證:“這些,都是十阿父的罪證,你謄抄一份。”

  張謙和看著這兩大摞罪證,眼皮瘋眨,雙目都快鼓出來了。

  “這些,都要抄一遍?”張謙和的語氣中滿是不敢置信。

  李延慶瞥了張謙和一眼,語氣中帶著不容置否:“這些可都是極為重要的罪證,天下僅此一份,我還要還給竇儀,當然都要抄一遍,而且過幾天就要送往開封。”

  張謙和嘴角抽了抽,認命地回道:“我知道了,一會就開始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