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定計
作者:有點混蛋      更新:2021-03-06 17:09      字數:2194
  第二日上午,李延慶親自去範質府上遞上了名刺,預約今日放衙之後登門拜訪範質。

  李延慶很早就想見一見範質這位當朝首相,隻是缺乏合適的理由,一直未能得償所願。

  如今,李延慶的新差遣是由範質一手推舉。

  作為被舉薦者,李延慶自然有理由,也應當上門感謝範質。

  這年頭,被舉薦者若是犯了事,舉主也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就在前幾日,壽州城南大營遭襲一事終於有了處置結果。

  步兵都指揮使李繼勳被免職,他的節度掌書記陳南金也受到牽連,因輔佐無方,被奪官罷黜。

  舉薦陳南金為掌書記的,乃是他的嶽父刑部侍郎王敏。

  王敏乃是郭榮的幕府舊臣,隨郭榮一道入京,雞犬升天,兩年不到就由從八品升任正五品。

  顯德元年時,王敏還曾奉令統領三司,赴宋州調查竹奉璘一案。

  如今受女婿陳南金牽連,王敏也倒了血黴,一並被免官查處。

  範府看門的老頭爽快地收下了名刺,但由於範質離家上朝,老頭並未當場答應,得等範質放衙回家,才能有肯定答複。

  李延慶倒也不急於一時,他手頭亟需處理的事宜堆積如山,必須在赴任洛陽前一一厘清。

  遞交完名刺,李延慶打馬從東門出城,直奔城東的烏衣台總部。

  總部寬敞的會議室裏,烏衣台四位部長悉數到位。

  “諸位,許久不見。”李延慶環視四位得力幹將,目光最終落到了代理台主張正的身上,含笑道:

  “這半年,你將烏衣台打理得不錯。”

  張正微微頷首:“郎君謬讚了。”

  “好了,多的我也不贅述,這幾個月的匯報我都仔細研讀過,你們四位都幹得很不錯。”李延慶目光再度掃過座下四人:“今日我來總部,是有幾件要事與諸位商議。”

  李延慶雙手攏在桌上:“洛陽辦事處,近來開展得如何了?”

  “回郎君,在下曾親赴洛陽,與洛陽糧行的行首洽談過。”財務部部長孫萬全麵露難色:

  “本來已經敲定,洛陽辦事處今年秋季就可正式加入洛陽米行,不知為何那行首卻又出爾反爾,在下計劃下月初再赴洛陽一趟,定會將事情處置妥當。”

  孫萬全心裏很清楚,郎君即將赴洛陽任職,自然會希望得到烏衣台辦事處的鼎力支持。

  可如今孫萬全卻辦砸了,四大部長中就屬他的關係與李延慶最淺,加入烏衣台之前的地位也最低,這會心中甚是忐忑。

  “原來如此。”李延慶點了點頭:“這倒不怪你,洛陽地方行會勢力強大,排斥外來商隊也很正常,我記得大名府的進展也不太順利。”

  說著,李延慶轉頭看向四弟李延德,問道:“是否有此事?”

  “確實如此。”李延德微微低頭:“大名府辦事處早就提上日程,卻遲遲未有成果,實乃在下失職......”

  “好了,現在不是討論失職的時候。”李延慶抬手示意四弟停下,接著說道:“你們應該早就知曉,我即將赴任洛陽,此行可能要對付韓令坤的老爹韓倫,也許還有當今聖上的生父,柴守禮。”

  李延慶拋出的這一重磅消息,明顯令四名部長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

  他們誰都沒能想到,李延慶此去洛陽,竟然是要對付這等大人物。

  看著四名部下逐漸凝重的麵色,李延慶輕笑一聲:“怎麽,怕了?”

  監察部部長劉從義當即高聲道:“若是郎君不怕,那在下便不怕!”

  李延慶的四弟,兼信息部部長李延德隨後跟進:“在下亦不怕,不過是幾個靠著兒子混上高位的老不修,沒什麽可懼怕的。”

  唯有張正與孫萬全依然沉著臉,默不作聲。

  張正倒不是怕了,而是擔心烏衣台會因此而折兵損將,他身為代理台主,又負責新烏衣衛的培訓工作,親自將一名名烏衣衛培訓成才派往各地,甚是愛惜部下。

  孫萬全確實是有些怕了,他商賈出身,從前沒見過多少大世麵,進烏衣台之後雖然閱曆漸長,但畢竟還差點火候,一聽要對付柴守禮與韓倫這等頂級勳貴,當即小腿就抖如篩糠。

  李延慶能看透兩名部下的心思,笑著勸慰道:“你們不必擔心,洛陽是他們的地盤,我肯定不會跟他們硬碰硬,智取方為上策。”

  張正的臉色霎時好轉不少,孫萬全的小腿也停止了抖動。

  李延德反應很快,問道:“三哥的意思,是要我們去將這幫老不修查個底朝天,然後借用朝廷的力量,來解決他們?”

  “光是朝廷的力量還不夠。”李延慶伸出右手食指,輕輕搖了搖:“正是朝廷的不作為,才讓這幫老不修在洛陽為所欲為、無所顧忌,要想擊敗他們,還需要別的力量。”

  李延德甚是好奇,當即問道:“什麽力量?”

  “民意。”李延慶徐徐說道:“朝廷明麵上畢竟要偏袒武人,不敢動十阿父,但洛陽百姓早已對十阿父恨之入骨,我們若是能調動洛陽,乃至開封的民心,就能倒逼朝廷懲處這幫混賬東西。”

  李延德聞言大驚:“煽動百姓乃是死罪,三哥你這可是火中取栗,太危險了!”

  “我當然不會去煽動百姓,正如你所言,這確實太過危險,一著不慎就是引火燒身。”李延慶臉上浮現自信的笑容:“可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有你們,有烏衣台,能夠悄無聲息地調動民心。”

  出身於網絡時代的李延慶,很清楚輿論的力量,誰能在網絡上掌握話語權,就能輕易掀起輿論的浪潮,這在後世俗稱“帶節奏”。

  而且兩京乃是當朝文人墨客的集中地,若是有洶湧民意做靠山,這幫巴不得武人完蛋的筆杆子們,就敢毫無顧忌地抨擊“十阿父”。

  畢竟法不責眾,沒起節奏時,這幫閑散文人自是不敢妄動,但若是有人帶頭衝鋒,他們就會像惡狗般一擁而上。

  雙管齊下,掀起輿論的狂潮,屆時朝廷就是再不敢開罪高級武將們,也必須要給百姓和文壇一個交代。

  你們這些筆杆子不是罵我罵得很痛快麽?好,我也不去找你們的麻煩,隻是要借你們的筆一用......李延慶是在昨日夜間打定的主意,靈感就來自開封文壇對他的非議。